【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北京殡葬业面临人才断档 80后接班入殓师
  作者:记者 温薷   摄影/图:记者 孙纯霞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6-30 | 点击数:11241
 


  为奶奶化上最后一妆

  张祺是主动要求为奶奶化妆的。那一天,他不记得在整容室里呆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化了又化。

  去年8月,张祺的奶奶患淋巴癌去世。最后的妆是张祺化的。

  张祺是主动要求的。他觉得,这是他能做到的为奶奶尽孝的最好方式。

  他也曾踌躇———他不知道在这个岗位上面对一个亲人,情绪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奶奶出殡的那天早晨,张祺像往常一样7点到岗。

  和平时见到的情景一样,整容室的门开了,又关紧了。一具棺木被徐徐推入,停在正中央。

  他轻轻揭开盖布。奶奶的容颜就在那里,离他不足一米之遥。

  他凝视着这个曾疼爱过他、也反对过他做这工作的老人,屏住呼吸,手指慢慢靠近她的脸颊。

  他说,一触到奶奶的脸颊,心里便安静了,也专注了。

  那一天,他不记得在整容室里呆了多长时间,只记得化了又化。

  奶奶的皮肤已经有很多褶皱了。他想用粉底遮掉这些岁月的痕迹。可是,奶奶不

  喜欢浓妆,还是自然的好。

  于是他将粉迹擦去,重新调出最接近奶奶肤色的颜色。

  奶奶的眉毛有些杂乱了。他要把它梳得齐齐的,然后再化。

  奶奶的头发不能是凌乱的。每一缕发丝都要拢好。

  前来送行的亲人们,早已等候在楼下告别室。张祺最后一遍审视奶奶的容颜,安详、端庄,如平时沉睡一般。

  他再帮奶奶抻好身上的衣角。尽管衣服已经很平整了。

  每一个细节都满意了。张祺将奶奶的遗体送出整容室,然后换上衣服,加入送行的队伍里。

  “奶奶,我为您做了最后一件事。我给您送行了。”

  这句话被张祺反复默念。念着念着,脸上已挂满泪水。

  那天之后,亲人们都说,他长大了,懂事了。

  那天之后,他也更加体会到了这个职业的意义。

  他说,整容师所描绘的是一个人最后的样子,要把他们因死亡而扭曲的痕迹恢复成生前有尊严的形象。这样,就能让生者少体会死亡的残酷,多感受一分安慰。

  在张祺的师傅刘瑞安看来,遗体整容师不仅能够送行逝者,慰藉生者,更重要的是记载了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这位国家劳模迄今已处理过1万多具遗体。

  刘瑞安说,遗体整容大有“学问”,不能一味讲究美,而要讲究还原感。一般地,他在整容前会先了解逝者的身份。

  即使是同样的五官,在不同职业、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之下,也会展现不同的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把握住了,人就“像”了。比如为军人整容,就尽量少用红色,塑造干净硬朗的感觉。

  殡葬业人才“断档”困境

  现在殡葬行业一线人员几乎没有30来岁到45岁之间的人,形成了一个15年的年龄断层。

  张祺和张洋的到来,让刘瑞安为后继有人感到安慰。

  他同时也担忧遗体整容师乃至殡葬一线人员的人才“断档”问题。

  八宝山殡仪馆有5位遗体整容师。除了张祺和张洋,刘瑞安50岁,另两人在55岁左右。

  刘瑞安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殡仪馆,当时快60岁的老父因无人接班导致没法退休,他于是子承父业。第一天报名,第二天检查身体,第三天就开始接运遗体了。

  “以前,人家根本不愿干这个,心理上过不去这道坎儿。”刘瑞安说。

  大约三四年前,北京最大的两个殡仪馆———东郊殡仪馆和八宝山殡仪馆相继出现了遗体整容老师傅退休,接不上茬的状况。

  殡仪馆的一线工种主要涉及火化师、遗体整容师、遗体接运工、殡仪服务员“四大工种”。在八宝山殡仪馆,有100多人从事这四项工作。

  四项工种中,除了殡仪服务员一般为年轻人之外,“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另三个职业中,目前的“主力”都是50岁左右的老师傅。

  此外,在事业单位编制下,一般人满了就不再招了。北京殡葬业一线人员中,很多人像刘瑞安一样,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干到今天。

  现在,一线人员几乎没有30来岁到45岁之间的人,形成了一个长达15年的年龄断层。

  八宝山殡仪馆一位负责人说,目前每年都有一批老师傅退休,“估计十年之内,这些老师傅就全走了。”

  公开招聘启动“换血”

  社会观念的转变,殡葬业就业环境的改善,以及近年来的大学生就业难,让殡葬这个冷门行业得到了重视。

  因人才“断档”,近两年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一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同时,在事业编制外,开始招聘相对灵活的合同制人员。

  今年,上海殡葬行业组织了一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5000多名大学生。

  北京殡葬部门有关人士称,北京可能不会组织大规模的殡葬专场招聘会,但几乎每年都会有招聘计划。招聘的岗位除了一线工种外,还有服务、管理、营销类人员。

  据他介绍,北京对殡葬业的定位是“服务业”,下一步将拓宽其外延,会将殡葬美学,心理安慰等现代殡仪文化融入服务内容中。人员结构上,也会增加这部分人才的比例。吸收年轻人,不仅因“后继无人”,也是为了借鉴他们的观念和创意。

  对于殡葬行业能否吸引年轻人来投,北京殡葬行业有关人员拿出了一组数据:

  2007年,北京市殡葬系统计划招收五至六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做行政工作,半个月内就收到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学生的500多份应聘简历,近四分之一是研究生。

  对此,北京市殡葬管理处一名负责人说,除了得益于社会观念的转变,殡葬业就业环境的改善也令大家不再“嫌弃”这个职业。

  该负责人还坦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也让殡葬这个冷门行业得到了重视。

  刘瑞安也说,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他们不抵触这个。甚至,越来越多的父母也发现了这个职业的优点———待遇稳定,自由度高。

  并不是所有人能发现这些优点。

  在张洋的几次相亲经历中,一旦他“坦白”自己的职业,就会出现这样一幕:姑娘婉约地起身,很礼貌地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采写/本报记者 温薷 摄影/本报记者 孙纯霞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新网-新京报 2009年06月23日 11:05

上一条: ·入殓师讲述工作生活:曾花8小时为逝者再造眉毛
下一条: ·李铁映潜心陶艺 90件陶瓷精品亮相沈阳
   相关链接
·[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刘铁梁:丧葬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结了历史和亲情
·[周露丹]中国夭折幼儿丧葬习俗研究·[王秋萍]如何理清农村殡葬改革与丧葬习俗传承的关系
·永泰古城仍保留古老的殡葬仪式·[苏雄娟 谷春兰]云南永胜县小丙习大山村傈僳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
·[阙岳]藏族丧葬习俗的文化人类学分析·[伍隆萱]八连丧葬习俗谈薮
·入殓师讲述工作生活:曾花8小时为逝者再造眉毛·[陈华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王晓葵]国家权力、丧葬习俗与公共记忆空间·丧葬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