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陈岗龙]《英雄史诗的起源》中文译本的翻译错误
  作者:陈岗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9-28 | 点击数:12787
 

  四、专业学术著作的翻译应该是专家学者与翻译家的合作

  《英雄史诗的起源》一书的内容涉及到古代欧洲的英雄史诗、俄罗斯各民族的英雄史诗、突厥—蒙古民族英雄史诗和更为古老的两河流域史诗,其内容之广,要求翻译者一定要具备能够把握这些民族和国家史诗内容和文化内容的基本知识,而能够做到准确和高质量的唯一手段就是请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为译稿严格把关。而该中文译本就忽略了这个关键环节,导致了译本的错误百出。

  梅列金斯基的学生、蒙古史诗专家涅克留多夫的《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于1991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的时候,是请刘魁立先生和仁钦道尔吉先生校对的。刘魁立先生曾经长期留学苏联,其俄文修养和民间文学造诣是学界所公认的,而仁钦道尔吉先生则是我国研究蒙古史诗的著名学者,这两位先生的把关,应该是中文译本的保障。尽管如此,《蒙古人民的英雄史诗》也出现了个别的错误,如将瓦察克和杜拉姆搜集整理的《嘎拉巴的故事》翻译成《流浪汉的故事》,读者无法从译本中的作品名称判断其价值或属性。而后来本文笔者见到杜拉姆教授后才知道原来是他从乌兰巴托搜集记录的东蒙古的蟒古思故事,是蒙古英雄史诗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的史诗文本,而非流浪汉的故事。这个例子说明了学术著作的翻译,其中一些细枝末节的翻译都可能导致比较大的问题。

  在《英雄史诗的起源》的中文译本中涉及到了很多民族的史诗作品,其中蒙古英雄史诗特别是布里亚特史诗都是本文笔者一直研究的,因此根据平时的积累和经验,几乎一眼就看出该中文译本翻译中出现的错误来。如布里亚特史诗《阿拉木吉•莫日根》,其中主人公阿拉木吉•莫日根是世界上的孤独的第一人,也是用箭射穿茂密的原始森林,开拓出道路的文化英雄。因为阅读过原来的史诗作品并熟悉其史诗情节,所以能够对中文译本中翻译内容的正确或错误做出判断。也因为能够阅读原文的史诗作品,所以对俄文转写蒙古语或突厥语词汇时发生的问题和译者根据俄文发音转写成中文的词汇或译名也能够做出初步的判断。如第304页的“巴萨冈”,应该是“巴萨干”,在俄文或者基里尔字母里“н”是发n音,也发ng音,因此如果只根据俄文转写,就很难断定翻译成“干”还是“冈”。阅读原文作品也能够对布里亚特方言、卫拉特方言的区别及其中文转写的问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这些,只掌握俄语,不掌握蒙古语、突厥语族民族语言的翻译者是无法完全做周到无漏的。这些问题和要求,只能是通过翻译者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的认真合作来完成。就《英雄史诗的起源》来讲,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如果邀请蒙古史诗专家和突厥史诗专家审稿把关,就不会出现当前的这种情况。同时,这个译本中的民间文学知识方面的一些问题,也是因为没有民间文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把关所导致。

  梅列金斯基的《英雄史诗的起源》是一部研究英雄史诗的学术工作者心目中有很高希望值的学术经典,但是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的中文译本却让我们很大失所望。在史诗学领域的翻译著作,我们可以举出《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故事的歌手》这样的英语水平很高,又接受过严格的民俗学专业训练的专家学者精心翻译的精品。但是,目前的情况,专家学者翻译国外学术经典的精力毕竟有限,我们还是要更多地依靠更多的专业翻译者的无私奉献。不过,翻译家的翻译必须是与专家学者的认真合作,在这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应该有义务为自己专业的学术经典翻译工作把关。而这些,也需要目前的翻译机构和出版机构确立一个规范学术翻译、提高学术翻译质量的有效体制。

  2007-10-16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芦晓军]解开古希腊英雄神话历史谜团
下一条: ·[祝黔]渊源──写在《中国民俗网》开通十周年
   相关链接
·[沈卫荣]美国藏学主流的学术传承和学术批评·[胡素莲]关于《凯尔特的神话传说》中译本
·[刘一皋]社会调查及学术研究的态度·[陆扬]学术语境的“当时性”与近代中国的书评传统
·[施康强]愧对乡邦先贤·[施爱东]不宜过度提倡学术创新
·[陈金文]树立学术批评的科学意识·[施爱东]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
·[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批评·[施爱东]牛郎织女研究简史
·[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下)·[巴莫曲布嫫]“民间叙事传统格式化”之批评(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