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作者:CFNGroup 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15 | 点击数:20000
 

乌丙安先生著述选辑:民俗与民俗学

·[乌丙安]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乌丙安]年非节日而是节期

·[乌丙安]民俗与现代化的思考

·[乌丙安]中国占卜习俗研究在德国

·[乌丙安]萨满世界的真神”——萨满

·[乌丙安]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村落的文化根基分析

·[乌丙安]日本神话学三个里程碑的主要代表人物

·[乌丙安]民俗语言学的创建与拓荒

·[乌丙安]民俗学,从多子的石榴说起

·[乌丙安]满族神话探索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论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崭新篇章

·[乌丙安]1985:与福田亚细男教授在东京、长野

·[乌丙安]论满族兴起时期的天灵观

·[乌丙安]年俗与年画的故事

·[乌丙安]两性民俗学发生论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乌丙安]都市民俗学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方法探讨

·[乌丙安]两性关系与难以控制的婚姻习俗模式

·[乌丙安]灾害民俗学新课题:面对洪水、干旱、地震等大灾大难

·乌丙安:民俗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的根脉

·[乌丙安]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

·乌丙安:入乡随俗的田野作业──民俗学方法论之一

·[乌丙安]满族兴起时期的天兆天命观

·[乌丙安]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乌丙安]民俗学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民俗学百年反思

·[乌丙安]当前中国民俗学会的学科建设任务

·[乌丙安]生态民俗链和北方民间信仰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难题必须解决

·乌丙安:中国民俗文化的根基及其深刻影响

·[乌丙安]《孟姜女传说》口头传统及其文化空间

·[乌丙安姜文祥等]村落民俗普查提纲

·[乌丙安]山西晋中后沟村民俗普查提纲细目

·[乌丙安]楚文化摇篮中的古传说群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面临的学科发展难题

·[乌丙安]民间小戏浅说

·[乌丙安]中国戏曲古源辨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乌丙安]论中国北方各民族的通婚习俗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乌丙安]朝鲜巫俗与满蒙巫俗的比较研究

·乌丙安主编:《中国民间神谱》

·[乌丙安]对中国北方麦黍文化的论证

·[乌丙安]藏族故事《斑竹姑娘》和日本《竹取物语》故事原型研究

·[乌丙安]中国占卜习俗及其传统价值观研究

·[乌丙安]满族发祥的摇篮

·[乌丙安]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四:中国创世神话的大发现

·[乌丙安]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三:关于中国广义神话论的提出

·[乌丙安]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二:关于复原上古神话系统的尝试

·[乌丙安]中国神话学百年反思之一:关于零散、断片的中国古典神话

·[乌丙安]少数民族信奉的山神和神山

·[乌丙安]萨满文化的全息解读

·[乌丙安]在民俗学的新历史任务面前

·[乌丙安]“泰山石敢当和石神崇拜

·[乌丙安]“梁祝口头遗产与梁祝文化空间

·[乌丙安]中国北方麦黍文化论证

·[乌丙安]论生态民俗链——中国生态民俗学的构想

·[乌丙安]民俗学──当然的一级学科

·[乌丙安]20世纪日本神话学的三个里程碑

·[乌丙安]简论神话系统

·[乌丙安]中国民俗文物学的创新与开拓

·[乌丙安]小议中国民俗学面对的科学环境

·[乌丙安]民俗日历: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乌丙安]中国山岳的文化模版

·[乌丙安]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

·[乌丙安]唤醒记忆:略说中秋节民俗的原形态

·[乌丙安]中国春节传统行事:祭典与庆典的严密组合

·[乌丙安]文化记忆与文化反思——抢救端午节原文化形态

·[乌丙安向云驹等]中国民间文化分类

·[乌丙安]俗信——支配中国民俗生活的基本观念

·[乌丙安]唤醒记忆:重新装点五彩缤纷的年节

·[乌丙安]女神文化的立体性研究——评《中国女神》

·[乌丙安]民俗日历: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乌丙安]漫话端午节的原形态

·[乌丙安]古代文化资源的现代化效应——嵩山文化的跨世纪随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各方致唁电唁函悼念乌丙安教授
下一条: ·[陈岗龙]怀念敬爱的乌丙安先生
   相关链接
·讣告:叶春生教授逝世·[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
·美国著名民俗学家罗杰·吉奈里(Roger L.Janelli)教授去世·关于征集乌丙安先生题字、照片、讲学等活动资料的启事
·讣告:尹虎彬研究员逝世·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
·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冯元蔚同志逝世
·讣告:民间文艺家过伟先生逝世·[张举文]一位追求格物致知的民俗学家
·[陶立璠]耄耋之年忆丙兄·精神永驻,风范长存——乌丙安教授追思会
·[王学思]没有挥手,就去远行——追忆乌丙安老师·[邓启耀]一张珍贵的照片——怀念乌丙安先生
·乌丙安先生追思会:在线参与网址(2018年7月16日周一上午9时)·[周福岩]前辈学者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悼恩师
·[江帆]给我人生以最深刻影响的恩师……走了·[陈岗龙]怀念敬爱的乌丙安先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