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毛巧晖]社会秩序与政治关系的言说: 基于过山瑶盘瓠神话的考察
  作者:毛巧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5-13 | 点击数:5288
 

      盘瓠神话不同于族源叙事, 它的重点不是讲述某一文化事象在族群内部兴起之过程, 也不是族群内部封闭性的叙事, 即划定不同族群的标准;它只是“识别各支系范畴的标志”, 因此它只在瑶族某一群体中流传就很正常, 而且它的重点在于言说秩序与从属关系, 而过山瑶恰是最需要这一叙事的群体。过山瑶出现于文献记载, 较早的应是嘉庆版《广西通志》, 即“义宁瑶有三:一曰盘古瑶, 衣裈皆青布, 系腰以花山, 包头以花锦。能汉语。……伐木耕山, 土薄则去, 故又名过山瑶。”早在20世纪30年代, 胡耐安的调查中就已经阐述过山瑶与八排瑶 (深山瑶) 之间的差异, 他们不固守于土地, 坚持盘瓠神话叙事中在“崇山峻岭”间自由游走, 亦不接受中央政权的苛责, 不承担赋役、不受基层乡村组织的规约。尽管他们分散四处, 但群落标志鲜明。在特殊的社会体系与社会生产中, 他们与周边汉族、壮族等交往甚多, 语言能力极强。正像盘瓠叙事所述, 他们需要处理各种族群之间的秩序、地域边界以及他们与中央王朝的从属关系等。神话不仅只是对过去的追溯, 它还与现实关系紧密。正如杨·范西纳 (JanVansina) 所说:“大量的神话都完全是对现存的世界与社会做出解释, 其功能就是为了证明现存的政治结构。”对于过山瑶而言, “过山榜”的出现恰是如此。因为随着时代发展, 《搜神记》《后汉书》等所述盘瓠叙事的内容与社会结构开始格格不入, 承载群体必然会进行文化调适 (adaptation) , 以便适应自身的需求。“岭南板瑶有榜文一种, 自谓先世所传, 内列榜令律例条券牒文等项。上盖离奇怪诞文之篆文印信。……此文显然是由许多时期之多种传说和文件集合而成。但经历世传抄, 遂致讹伪日甚, 不能完全置信。但就大体而论, 这确是岭南徭人之重要的历史文献。”f在这过程中, 过山瑶产生了诸多盘瓠型神话叙事, 而且这一叙事从“他者”视野转换为“自我”族内叙述。当然在诸多的“过山榜”中无所谓谁为“标准”, 正如利奇所说, 神话不能分出“正确”和“不正确”的版本, “就克钦神话而言, 其中的矛盾和不一致根本无法消除。它们是神话的根本。同一个故事如果有多个不同版本的话, 没有哪个版本比别的‘更正确些’。”在“过山榜”中, 异文众多, 但基本上都包括了“盘瓠型神话叙事”“十二姓由来”“迁徙生活及其规约”, 当然后两者都是基于“盘瓠型神话叙事”的拓展。盘瓠神话叙事中的秩序, 规约了他们的迁徙生活以及群体意识, 同时也标明了他们与中央王朝 (主要指向汉族) 的政治从属关系。限于篇幅, 在此不再一一罗列“过山榜”各文, 而就不同文本进行概述论析。在“过山榜”中, 盘瓠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渲染其威猛、强大, 强调其“王者身份”, 如持有榜文者变为“盘皇子孙”, 且“盘护王龙犬有猛虎之威”。这与笔者在湘桂一带调查时所见到的盘王像之形象吻合。在新的塑像中, 盘王已经变成了君临天下的“王者”, 特别是湖南江永“盘王像”。而在盘王庙中, 雕塑也是盘王居中, 十二姓氏的盘王子孙分列两边。“过山榜”中提及的盘瓠护国立功, 国家之王有平王、盘王等不同名称, 对手也是变换多样, 有紫王、高王等, 盘瓠的死亡方式也描述不同, 但叙述的核心情节依然是“盘护 (瓠) 功劳, 朕知非小, 封世袭之臣, 勃 (敕) 享国公之职。”盘瓠死后, “描成人貌之容, ……应 (广) 受子女祭祀。”王瑶子孙, “出 (给) 管山照 (营) 神, 蠲免身丁夫役。评王券牒发天下一十 (三) 省, 万顷江山。”这在过山瑶的度戒 (阶) 仪式中亦有展示, 度戒 (阶) 之后的“师男可以获得一张任免书, 加冕仪式后即可封官任职, 师男可以自己选择去目的地去做省长或其他职务。”f这也是通过仪式对盘瓠型神话叙事深层结构“秩序”的隐喻。湖南江永民间收藏者田万载收藏了一份道光年间的“徭民”纠纷的审判文书, 其中附有一张道光元年 (1821年) 瑶汉划分地界图。在此只是想作为过山瑶在迁徙过程中, 彼此的分界秩序极为重要的例证, 当然这也是他们社会体系与生产方式的重要根基。此外“过山榜”文中还强调“日后居住久远, 人种山穷, 开枝分派, 圣旨敕下, 许各出山另择山场”, “王徭子孙之女, 不许嫁与百姓为婚。……强夺王徭妻女, 罪不轻恕。”甚至有更详细之规定, 如“途中逢人不许作揖, 过渡不用钱, 见官不下跪, 耕山不纳税。……”在“过山榜”文中, 开始加入“七日”这一情节单元, “犬当七日之饿”, 这与之后的“渡海叙事”在时间上有了一定关联。

      从上述详细的条文, 可以看出在盘瓠型神话叙事基础上, “过山榜”这一“我者”神话文书或称为书写型神话文本, 成为过山瑶社会秩序与行为规范之表述, 同时也清晰呈现了过山瑶与中央王朝的政治隶属关系。至于它们在当下社会的功能, 属于另外的问题, 在此不予探讨。

      总之, 通过对从汉代至民国盘瓠神话叙事的文献记载及“过山榜”文中盘瓠型神话叙事的阐释, 可以看出, 过山瑶的盘瓠神话叙事并不是族源神话;这一神话叙事无论是“他者”演述, 还是“自我”叙事, 其深层都是一种“秩序与关系”的言说。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注释及参考文献详见原文。)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张倩怡]“梗”与“玩梗”:ACG亚文化群体的口头文类及实践
下一条: ·[户晓辉]网络民间文学表演的责任伦理与形式规则——以“上海女孩逃饭”的网评为例
   相关链接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韦成]桂西北民间禁忌文化的实践逻辑与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研究
·[王素珍]民俗学的制度与礼俗研究谫论·[李涵]乡土社会秩序与日常交往礼俗的互动机制
·[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王加华]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耕织图意义探释
·[邓琼飞]“袍隆扣信仰”对黎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陈金文]盘瓠神话:选择性历史记忆
·[毛巧晖]文化展示与时间表述: 基于湖南资兴瑶族“盘王节”遗产化的思考·[李斯颖]盘瓠神话与其多元化仪典演述探析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王宪昭]广西瑶族盘瓠神话田野调查引发的思考
·[刘亚虎]瑶族文学文化的闪光点·[周翔]台湾原住民盘瓠神话类型与来源研究
·[孟令法]口述、图文与仪式:盘瓠神话的畲族演绎·[冯智明]瑶族盘瓠神话及其崇拜流变 ——基于对广西红瑶的考察
·[刘亚虎]盘瓠神话的历史价值及其在武陵的源起与流传·[文忠祥]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
·[韦森]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