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彝族生计、文化与林业传统知识:以云南省南华县为例
  作者:刘金龙 张明慧 张仁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06 | 点击数:5702
 

  三、结论与讨论

  以“万物有灵论”为基石,彝族人民通过生活礼仪、禁忌、习惯法、神山、石碑、宗教信仰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表达对森林、植物和动物、以及他们自身生存环境的尊重,构建了长期和谐共存的自然与人的关系,并将其融入彝族人道德、文化、政治、经济及生态领域的许多方面。因此,彝族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森林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相对明显,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彝族有丰富的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又支持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宗教、礼仪、民俗、禁忌、乡规民约、文学、娱乐、民间传说等许多方面,需要以丰富的森林植被和相关的生物资源为依托。彝族这些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与自然资源管理有关的实践活动和村规民约,是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我意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客观上派生出一些积极的社会意义,于无意识中起到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今天,中国处于社会经济激烈转型的时期,在现代科技引领下,在“现代文化”冲击下,与森林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正受到很大的挑战。在生计方面,近年来,彝族村寨在生活上对森林用品的依赖逐渐减少;村寨的生产模式,从刀耕火种和游牧打猎,逐渐转变为定耕形式的有机农业、野生菌采集、经济林果采集和经商、外出务工,村寨的生产对森林的依赖逐渐由宗教信仰的依赖转变为生产采集的依赖。如果把彝族的森林大致分为宗教信仰林和生计林这两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生计变迁对森林传统知识影响的路径。关于生计森林的传统知识和文化,彝族人使用更汉化、更有针对性的森林分类、碑刻和村规民约来约束并管理村子的森林使用,以适应频率更高的彝汉交换和经济生产;而神树、神山林及其边界一直在神圣化的彝族信仰中保存着,但是关键的祭司毕摩群体正在减少,与其相关的森林传统知识和文化面临着与生活生产相脱离。

  彝族人民在与森林相伴为生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与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林业传统知识和与森林相关的文化,达到了森林保护和利用双赢的结果[18]。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关系。在彝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且处于长期的生态赤字、生态破坏到生态建设的历史性的转折点。彝族人民朴素的认识论,与森林相关的传统知识和文化会给人们以启示。把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加以提高利用,有助于森林可持续经营。因此,需要寻求现代知识与传统知识协同,并在文化上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必须彻底淘汰只顾眼前利益,对自然掠夺式的经营方式,探索、谋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要主动积极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不能死抱传统,要在开放中求民族文化的保护,求传统知识的再生;要充分发掘利用传统文化和森林文化资源,发挥彝族传统保护自然生态理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加绿色空间价值,保持完整的物种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原文载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6期,注释从略,详参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丽丽】

上一条: ·[胡萌萌]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
下一条: ·[刘藏岩]瓯绣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相关链接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黄龙光]祖先的鼓舞:彝族花鼓舞的身体叙事与历史记忆
·[丁木乃]彝族坨坨肉食俗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张译匀]龙木耳村彝族石头传说调查手记
·[巴莫曲布嫫]十年行走,不忘初心──《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小引·[朱熹晨]功能主义视阈下的彝族阿细祭火节
·[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王菊]由史俗到经述: 彝族毕摩经籍中的“狸猫换太子”故事
·[王蔚]浅议彝族“灰姑娘型”故事母题特征·[唐钱华]主位、错位与归位:乡村文化振兴中政府移风易俗角色的新思考
·[贾国立]红河彝族尼苏人叫魂仪式·[陈晓颖]“礼簿”上的秩序与变迁
·[刘亚虎]彝族史诗在南方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王光荣 王春燕]芒佐支系彝族酒礼歌的功能与传承
·[巫达]变异中的延续:凉山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动因·[王丽清 董秀团]彝族土主信仰传承发展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研究
·陈永香 等:《彝族史诗的诗学研究——以<梅葛><查姆>为中心》·[叶宏 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
·[李娜]方山彝族俚濮人的生产习俗与民间信仰·[曲木铁西 巴莫阿依]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祖送灵仪式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