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静]西方传说学视野下的谣言研究
  作者:张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31 | 点击数:6676
 
 
   四、谣言传播的渠道及语境研究
 
  谣言、流言和都市传说,其传播和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以传统的口耳相传的形式在人群中流传,在当代社会更是借助大众传媒、通俗文化和科学技术大范围传播,有了新的表现方式并产生与之相关的文本形式。举个例子,随着复印机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复制大量的文字和图画信息变得简单、便捷和高效,由此产生了大量相关的民俗,较为流行的传说有:贴出爱犬走失的信息,并附上属于一个无辜者的手机号码,接着,这个无辜者的电话就被打爆了。
 
  科技产品作为传播媒介影响了谣言、流言和传说的流传以及相应的叙事风格。通过科技产品讲述和传播不同于面对面的交流,比如通过电话讲述无法交流非语言的信息,复印机和电脑只能通过文字和图画的形式进行讲述。电话和传真的讲述形式中,讲述者和听者之间的渠道是明确的,但是电脑和网络则不同,讲述者要面对一批庞大、模糊、未知的接受者,这些都与传统的讲述形式存在很大差别。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为主的大众传媒甚至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渠道。互联网自媒体提供了大量可阅读的文本,大大扩充了讲述者和阅读者的搜寻范围,提供了新的双向交流渠道。此外,新的传播方式对传说的叙事结构和特征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以新闻为形式的谣言和传说是书面报道式的风格,以事件为中心而不是依照时间发展顺序组织讲述,因此依照事件的重要程度降序排列来进行报道或讲述;电视和广播通过图像或声音传播,也具有自己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特定的观众群体。“中餐馆的猫肉”在北美和西欧广泛流传,1991年8月10日的《埃德蒙顿日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安大略伯林顿当地的一个中餐馆已经承认他们出售猫肉——汉密尔顿虎猫。为了努力澄清这一谣言,中餐馆将邀请20位虎猫足球队的队员及其家人享受一顿大餐……”。这一新闻开头利用一则广为人知的谣言作为广告宣传的开头,其实也是流言传播的一种渠道和方式。
 
  对讲述者、听众和语境及其表演的研究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视角。听众参与到讲述过程当中,与讲述者互为补充,形成对话,由此可能会形成新的文本。讲述者的目的和看法会影响到文本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作为职业的故事讲述家,沃斯专门探讨了谣言、流言和都市传说的讲述艺术,除了文本上的技巧,如简明、停顿、作者特地的说明之外,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加深听众的印象,语言的组织、声音和腔调的变化、讲述场景的选择和氛围的营造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技巧。在讲恐怖故事的时候为了达到最佳的讲述效果,讲述者往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一般是漆黑的夜晚,在荒芜人烟的室外或野外;讲述的过程一般以气氛的烘托开始,然后讲述者和听众共同参与故事的创作,故事和对话交织,一个一个的故事接连讲述,由一个明确的结尾来结束。野营、露营等户外集体活动是讲述这类故事的最佳语境,此时的青少年远离成年人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处在一种紧张、刺激同时又非常自由的一种环境中,具有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
 
  谣言、流言和都市传说本身就是当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作为文学的形式存在,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民俗活动,欧美民俗学者研究较多的是传说的“操演(ostension)”、“伪操演(pseudoostension)”和“传说之旅(legend trip)”。“操演”是“人们按照民间叙事中的主题和时间行事”,传说通过操演变为事实,并通过操演不断强化其可信性;“伪操演”则是“模仿已知叙事的基本情节使恶作剧延续”,如年轻人假装杀人狂魔吓唬朋友,人们模仿献祭仪式等;“传说之旅”指的是有组织(有时是自发的)前往一个偏僻地区的旅行,用于测试面对超自然现象的勇气,主要是去墓地、地道、废弃的或传说中闹鬼的屋子、偏僻的小道和桥梁,最理想的环境是漆黑、多雾的夜晚,如月圆之夜的午夜,夏季和初秋,特别是万圣节前后。
 
  年轻人中较为普遍的传说操演和伪操演有:学习巫术而杀死或虐待动物;放学后贪玩失踪,为逃避家长的惩罚而谎称被绑架;万圣节施虐,将大头针、刀片等危险物品或毒药等放入送给孩子的苹果或糖果中;针头事件,用针头扎人,往往造谣声称针头携带艾滋病毒。以上这些行为总是伴随着谣言和恐怖色彩,但是,有些伪操演行为则无伤大雅,如“病危孩子的愿望”这一谣言自1987年以来在美国和英国流行了数次,每次人们都热烈积极地响应,大体内容是一个病危的孩子希望能够收到更多的明信片,打破吉尼斯纪录,后来当地邮局收到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明信片,但是因为地址错误无法投递。
 
  传说之旅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参与的人员讲述相关的传说,或者预先散布一种谣言,往往声称是个人的真实经历,烘托恐怖气氛;第二阶段发生在目的地,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最后的结果是参与者落荒而逃;第三阶段是回顾,参与者匆忙逃离,逐渐恢复平静后回顾发生的事情,完成一个叙事。这个叙事又成为这个传说之旅的一部分,它将会在下次行为中再次被讲述。传说之旅依据谣传中的恐惧对象,可以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冤死或惨死的灵魂,他们无法安息,常常到他们死去的地方游荡,如鬼屋、废弃的居所、偏僻的桥头等;一般死者的灵魂,他们回来惩罚那些破坏他们的墓地的人;可怕的人或生物,如巫婆、狼人、僵尸、盗尸者等,或者是疯子,潜逃的精神病人。
 
  传说的操演、伪操演和传说之旅都可视为谣言、流言和都市传说这些文学的转化形式,同时也是这些文学讲述、表演的重要语境,在实际的民俗生活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行为具各特殊的功能,是了解超自然世界的重要渠道,通过超自然的惊吓来缓解压力,作为一种反抗成年人权威的仪式,当然也具有相当的娱乐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谷子瑞】

上一条: ·[张青仁]结社的断裂与重建
下一条: ·[央吉卓玛]取法民间:口传史诗的搜集、整理及抄写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
·[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周巍]民间故事母题的融合与迁移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
·[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徐洪绕]徐福传说的可能及价值·[肖志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孟姜女传说的价值研究
·[吴玟瑾]乾隆下江南口头传说中的唬弄特质·[王淑英 范家婧]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李宓本主形象分析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
·[宋赫]史事传说的传奇形态及其创编动力·[商梦圆]陕西白水仓颉传说与仓颉信仰的日常表现形式
·[任正]论苏东坡传说的大故事文类与文体之美·[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