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陈晓阳]“子孙的自画像”:祖先图像的视觉人类学解读
  作者:陈晓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3-10 | 点击数:14878
 

  目前关于揭姓来源的历史最重要的证据是江西丰城《揭氏族谱》中收录的北宋哲宗元符三年苏过所写的《史揭合序》,其中记叙了揭猛乃史焕之子作为护驾将军征讨南越,挈地归汉封安道侯,任揭阳令,汉武帝嘉其忠勇,赐姓“揭”,名“猛”的经过,认为史揭同宗,这个说法在各地其他支系的族谱中都可见到类似的描述。虽然除了族谱中流传的苏过所写《史揭合序》,目前并没有官方文献记录了揭姓赐姓封侯的历史,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多数揭姓族人对于得姓历史是真实的信念,当然他们舍去了降汉而保留归汉,并统一为“挈地归汉、赐姓封侯”的叙述反复强调。揭猛研究会就是由这些在急速城市化时期,从乡村进入城市的揭姓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们,出于强烈的始祖认同而自发团结起来的民间组织,于2007年在揭阳市当地民政部门注册成立。

  这个组织最初成立与2003年由揭阳市政府承办的第五届潮学国际研讨会关系密切,三位揭氏子孙携带族谱中的《史揭合序》参加了会议,而这份民间文献成为学者们重新讨论潮汕历史问题的一个重要发现,尤其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其《选堂感言》对《史揭合序》这篇传自宋代的民间文献价值的肯定,让其他学者们和揭氏子孙都开始对始祖揭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潮学会议之后,一些学者从史籍、方志、族谱等文献中考证,专门写作了相关研究文章对史定与揭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考据,试图厘清二千多年前的古揭阳历史。专家们的研究文章让揭姓族人很激动,因为在这个会议之前,大多数揭姓族人只知道老人说起老祖宗是皇帝赐姓封侯,哪朝哪代并不清楚,而有些连老祖宗的得姓传说都没听过,并且除了自己出生的地区,他们甚至不清楚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人和他们同姓的人存在,祖先的历史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堆飘渺的记忆碎片。在专家们的文章出来之后,最初参与这个事件的几位揭姓族人逐渐意识到始祖历史的重要性,他们还察觉到也许之前大多数揭姓人都经历过的小姓歧视突然有了被破解的可能,并且这段历史的发掘可能可以为他们带来某种血缘认同的力量,因为他们在他乡遇到同姓时大都会热泪盈眶,互称兄弟。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传统文化成为从国家到地方政府都熟练使用的政策话语,揭猛研究会中的商人们还隐约意识到也许这段历史记忆里还潜藏着转化成某种可操作的文化资本的可能,揭猛研究会似乎可以因始祖认同而建成为具有一定信用可能的人脉网络,他们亦可以从中寻找商业协作和信息交流。不过没有真实证据一直是这些想象展开过程中的软肋,因此当文字性的历史叙述暂时不具备用来重新建构始祖的表达时,他们采纳了专家的建议,至少可以把各地族谱中属于明显虚构的圣旨图像(图1)去掉,并将那些服饰与朝代不相符的祖先图像统一起来,重新绘制,理由是“为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揭猛研究会决定成立猛公画像课题组,重绘猛公像。”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本文责编:郑艳】

上一条: ·[张辉]文体即意义?
下一条: ·[武宁]保罗拉比诺和“当下人类学”进路
   相关链接
·[范译馨 王逍]闽东佳阳畲乡民族节日重构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熊迅 张举文 孙正国] 民俗影像的操作化与可能性
·[邓启耀]符像的仪式场域及表述语境——民间法事祭祀用符像的视觉人类学考察·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
·[邓启耀]《视觉人类学导论》前言·邓启耀:《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与他性间探问》
·邓启耀 编著:《视觉人类学导论》·[邓启耀]《我看与他观:在镜像自我和他性间探问》后记
·[邓启耀]视觉人类学的三个维度·[廖杨]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邓启耀 徐杰舜]视觉人类学与图像时代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