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几多民俗几多乐──走进北京民俗博物馆
  作者:记者 曹慧   摄影/图:北京民俗博物馆网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7-26 | 点击数:14168
 

铜特

张公碑

  国学的普及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另一知名文化品牌当属2013年正式揭牌的“东岳书院”。

  在此之前,北京民俗已经先后挂牌“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社会科学普及试验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校外教育活动基地”等等,充分发挥了其社会教育职能。博物馆常年面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社会教育活动,还走进校园,开展各种传统文化宣传和巡展,配送传统民俗手工艺活动、民俗讲座,使青少年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东岳书院的建成初衷,是打造成为朝阳区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东岳位于东方,发育万物,为诸岳之宗长。东岳文化包容了儒、道、释、国家礼制、民俗等多重内涵,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书院依托于“东岳庙”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彰显了其立足“东方”、面向世界的眼界和胸怀,而且历史上的北京东岳庙就有设立义学的传统。建成后的东岳书院以北京民俗博物馆为运作主体,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研究、培训、交流、展示等活动,发挥国学纽带作用,推动两岸三地、国际文化交流,以期成为北京市传统文化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自揭牌以来,东岳书院,先后举办了礼仪中国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论坛——传统文化分论坛等研讨会。截止到2013年初,东岳书院已经举办了国学讲座五十余场,建立了以国学传统知识普及为主,儒、释、道等多元文化内容并存,琴棋书画等各种范畴的艺术鉴赏融合一体、兼收并蓄的授课体系,重在为老百姓(603883,股吧)答疑解惑,普及知识。同时还搭建传统文化服务网络,选取了朝外街道、酒仙桥街道等地区建立传统文化传承社区基地,将国学指导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推进都市传统文化建设,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

  与馆址东岳庙悠久的历史相比,北京民俗博物馆虽然年轻,但是在十几年的发展中稳步成长,始终坚持成为北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发展目标。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馆藏,提升科研能力,积极改进展陈方式,扩展对外交流。在加强收藏、展览、研究等基础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成为向公众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北京民俗博物馆的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内。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后经明清两朝不断扩建,逐渐形成中路正院和东西跨院的建筑格局,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堪称古建瑰宝。

  历史上,东岳庙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则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东岳庙香火供给不继,渐趋衰落。建国后为机关、学校所占用,就此关闭,沉寂了整整半个世纪。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将东岳庙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旨在发挥东岳庙文物古建和历史文化的独有优势,从事各种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航班》 2015年7月刊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彝历新年:与祖先同在
下一条: ·土司遗址何以成为世界遗产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
·[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
·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施爱东]北京“八臂哪吒城”传说演进考
·[杨利慧]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