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朝戈金 弗里]口头诗学五题:四大传统的比较研究
  作者:[中]朝戈金 [美]弗里( John M. Foley)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6 | 点击数:78959
 

 
这四个史诗传统——蒙古、南斯拉夫、古希腊和古英语——呈现出了差异所造成的巨大跨度。它们在地域上相隔遥远,从北亚到西欧;在时间上的跨度也有3000年之久。我们通过对这四个传统进行解析,在尝试回答五个问题的过程中,对其间的差异性有了更深入的赞赏。
作为开端,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口头史诗传统中的一首诗?”虽然这看上去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我们发现史诗与它的传统之间的关系是变动的,每一次表演都依赖传统的结构和意义,诗歌跟随着诸故事范型并仰仗着暗含的指涉(而非直接的说明)来推动人物、事件和情境。至于“什么是口传史诗传统中的典型场景或者题旨”的问题,也具有相似的答案。在每一个传统中都将叙述的单元用作建构故事的板块,于是典型场景就在每一次表演中依据个人方言和传统而发生变异。典型场景在蒙古史诗传统中是由不同的诗歌所共享的,只是在不同的歌手唇间在形态上有所差别。于是,蒙古史诗中的典型场景就在某些方面与古希腊、古英语和南斯拉夫的传统有明显的不同。每一个传统都有它自己的用来创编和接受的语言。
我们的第三个问题“什么是口头史诗传统中的诗行?”再一次展示出了诸传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现象。一些诗行通过音节来定位,一些靠重音或者重读,一些凭借音乐旋律,还有的则是句首韵,尾韵和类音等。我们意识到应当通过其自身的特性来理解不同的口头史诗传统,而不是提出一些隔靴搔痒的尺度。同样的情形还反映在关于“程式”的讨论中,这是我们的第四个问题。它是与诗行共生的单元。程式片语由于依赖韵律因素,便也在不同的歌手间形成差异,进而也在不同的传统间形成差异。
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就引导着我们进入到第五个问题上,也就是“什么是口头史诗中的语域?”我们在此超越了结构层次和传统意蕴的效用性层面。蒙古《江格尔》的诗章多以“宫殿场景”开端,以“宴饮”收场,这个框架结构包容了不同的故事进程。古希腊传奇歌手荷马,运用了“绿色的恐惧”来传递“超自然的恐惧”。南斯拉夫的guslari(歌手)称呼某个女人是“黑色布谷鸟”时,意指她就是或者将要是寡妇。而古英语的scopas(歌手)通过说“那曾是个贤明的君王”来确认某个首领的英勇和才干。所有这些表述的片语或者单元都比它们乍看上去的含义要丰富得多,它们的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意蕴都比它们的字面意蕴要复杂得多。这四个传统也都以各自的方式完成言近旨远的表达。
在结束本文的时候,我们希望这里所进行的关于蒙古、南斯拉夫、古希腊和古英语口传史诗的比较研究,能够对不同领域的学者有所助益。我们还需要做许多,包括应当透彻地理解这些表演的结构,以便能够按照它们自身的规则解读它们;我们还需要编纂每个传统的“词”(如程式、典型场景和故事范型)的语汇表,还需要格外注意到这个事实,即无论我们在不同的传统中发现了多少相似性现象,那些差异仍然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简而言之,我们真诚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更好的、更在行的史诗演唱的听众。[46]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文章来源:《东方文学研究集刊》(一)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口头传统》学刊全面实现网络共享
下一条: ·《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面世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彭牧 沈燕]方法论的本土与世界:以钟敬文与松村武雄的学术交流为核心
·[徐杰]口头诗学的语境范式与文艺观念的理论重构·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朝戈金]口头诗学的文本观
·[马千里]中外“非遗”名录制度中社区参与问题的比较研究·[王尧]民间叙事的层级与名—动词性二维系统
·[朱刚]交流诗学模型及其在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中的应用·[王敏琪]民间文学视野下歌谣的比较研究法
·[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冉勇]母题学视域下赫哲族与鄂伦春族英雄叙事诗的比较研究
·[刘倩]尹虎彬对“口头诗学”的译介与研究谫论·[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与中国阿尔泰语系民族魔法故事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林继富 周灵颖]西藏民间故事研究70年:理论建构与意义阐释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东亚神话比较研究的大视野
·[李素娟]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