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邢成举 代利娟]为风水文化“正名”
  作者:邢成举 代利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6-25 | 点击数:11640
 

  地域是保持风水信仰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作者看来,风水流派意识在民间走向模糊化的趋势,说明风水本身已经转化为一种普遍性的民俗信仰或民俗知识,成为近世以来乡土社会一股重要的文化整合力量和区域认同意识的文化象征催化,从而突显了中国的神灵祭祀传统的惊人渗透力。作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走向民俗化和仪式化的风水信仰上,对风水知识、观念为乡土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历史人类学视角下的福建风水文化--评陈进国著〈信仰、仪式与乡土社会:风水的历史人类学探索〉》,侯杰、刘宇聪著,载于《世界宗教研究》2006 年3 期,P152)这方面的论述是跳出个人心理层面,将风水放在一个大的地域社会中去思考的结果。

  信仰需要足够的空间,而风水流派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扩大了的地域信仰圈。地域信仰圈的存在使得民众在风水事象中体认价值和发掘意义更为有效和稳定。若是没有这样一个地域信仰圈的存在,风水作为一种信仰可以给民众提供的意义就会不断地受到科学性话语和现代性话语的冲击,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民众价值迷乱和无所适从等。所以一个足够广泛的地域是保持风水信仰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风水事象)经过长期的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吉凶禁忌的民俗事象,由于它反复地强化了人们的禁忌行为、时空观念与宇宙论之间的内在的连锁关系,也不可能伴随着乡土社会的急剧变迁或现代意识形态话语的猛烈冲击而变成一种苟延残喘的文化现象。(P309)

  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理解风水知识和习俗转化为风水信仰的过程呢?作者也给我们提供了完整和深刻的理解框架:风水知识、观念为民间社会所承认、接受并转变为民俗信仰的过程,乃是一种价值转换及意义生成的过程。首先,它应该是一种“位序转变”的纵向过程,其核心的价值观念或文化规范逐渐下降到民间的社会生活之中,并得到经验性的实证、模式化的演练,从而为大众广为默认或认同。这种民间化通常也意味着在地化、通俗化。其次,这也有可能是一种“平位调换”的横向过程,即从“化民俗”到“民俗化”的经历中,又与其他类型的信仰或已化的民俗互通、互化。乡土社会将原本是选择死者葬地和生者居住地的风水习俗,转而投射到婚嫁礼俗和岁时节庆的“游龙”、“搬龙”习俗之中。(P274-275) 一定意义上说,风水信仰在整个中国社会的泛滥,一方面是风水知识、观念“内敛化”与“外在化”的矛盾运动的自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古老的祭祀传统、鬼神观念、祖先崇拜与地方意识良性互动的自然结果。因为任何有关风水的一般性知识、观念和信仰要成功地扎根于民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民俗化、在地化的过程,成为特定族群自我文化记忆和社会认同意识的一部分。(P398-399) 这里,作者对风水信仰兴盛原因的进一步解释使我们更为清楚地认识到,风水是与祭祀、祖先崇拜以及天地宇宙观念紧密结合起来的。

  信仰带有的实用性不独是中国宗教的特征

  其实,风水信仰不仅仅是在家族的历史发展中为个体提供了意义的载体和价值链条的建构,它还为当下的人们提供了对社会性价值的追求和个人层面成功意义上的追索空间。作者在书中是这样表述的:

  如何在或公或私的风水操弄中理性地获得利益的最大化,才是构成一切信仰心态的基础。乡土社会中各种实用和功利性的风水活动,其实隐藏着基层民众和精英对于寻找和把握向上的社会流动机会的理想预设。(P589)

  其实信仰带有的实用性不独是中国宗教的特征,在世界其他宗教中也有体现。实用性是信仰的基础,其升华后就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体验。

  我们发现,随着近世家族制度和保甲制度在乡土社会的有机混合,风水观念、信仰也已成为一种“文化酵母”,构成一个有机的“文化链”,使乡土社会秩序不断地处于“破坏- 整合”两种既矛盾又互补的紧张状态中。事实上,风水观念的“深耕化”所制造的这种相对的向力关系,恰是乡土社会之所以深具活力的文化因素之一。在这种“文化表演”的过程中,乡族势力及相应的制度设定进一步获得了其存在的合法性,乡土社会秩序也因这种文化推力而维持了一种动态的平衡。(P621)这里的论述使我们理解,为什么在风水观念很强的地区没有什么明显的“农村伦理性危机”,而缺乏风水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地方则出现了明显的伦理性危机--传统孝道急剧衰落、从事性服务行业的女性大量增加等。其实风水信仰不仅仅为村庄中的个人提供了意义和价值,还为整个村庄的发展和维系提供了一套有力的规范和意义生发机制。正是如此,我们在深信风水的村庄中发现了农村的活力而不是村民对村庄的逃离。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博览群书》2011年05月07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大先]“红歌”的文化遗产
下一条: ·[张经纬]透过“小历史”,审视今日事
   相关链接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马盛德]仪式与舞蹈
·[庄钧然]云南鹤庆瓦猫安放“地虎”仪式研究·[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张芸朵]“热闹”:宁夏燎疳节的身体感研究·[扎西卓玛]礼物与信仰:一个藏族村庄中的礼物交换习俗研究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
·[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杨吉然]滇西地区“开财门”仪式研究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徐鹏飞]生长与式微: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
·[徐进]琅琊祭海节的原真性问题探讨·[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
·[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温秀秀]仪式文艺视域下新时代赣南采茶戏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