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王泉根]中国姓氏当代形态
——姓氏观念淡化 “简化”割断历史
  作者:王泉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7-10 | 点击数:10794
 

  第二,姓氏分布不平衡,大姓人口爆炸。

  中国古今使用的汉字姓氏,多达两万余个。但由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变,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古今大量姓氏已经废弃不用,由此造成我国姓氏在全民人口中分布极不平衡的状况,表现为姓氏用字单调、大姓人口比例庞大等现象。我国目前使用的汉字姓氏约为3600个,而在汉民族中有87%的人仅用了100个常用姓氏,也即在11亿人口中约有9.5亿多人只用了100个姓氏。在这100个姓氏中,王、李、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19个大姓的人口却占了汉族人口的55.6%,也即全国大约有一半人口只使用这19个姓氏;而在这19个大姓中,居于前三位的李、王、张三个“超级大姓”则占了汉族人口的22.4%,其中以李姓最多,约占7.9%,王姓占7.4%,张姓占7.4%,这就是说全国约有2.5亿的人只用了这三个姓。

  大姓之所以“人满为患”,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造成的。首先这些大姓在历史上往往就是“国姓”(帝王之姓)或是世族望姓,人口一直较多。如排列在当今人口最多的前面19个姓氏,曾为“国姓”者有:李、刘、赵、朱。李姓——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立国276年(618-690,705-907)。刘姓——汉高祖刘邦,开汉朝414年基业(西汉:前206-9,东汉25-220),另有蜀汉、北朝前赵、南朝宋,其君主也为刘氏。赵姓——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国祚320年(960-1279)。朱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国祚294年(1368-1661)。李、刘、赵、朱四姓所立唐、汉、宋、明四朝,计为1301年,占了自西周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的文字记载开始获得保存迄今(前841-2099)共2850年的信史时代的46%,几近一半。这四姓对于中国历史、中国姓氏史的影响可谓大矣!

  19个大姓中的其他姓氏,有的也曾为“帝王之姓”,如王(王莽之新朝)、张(张茂之前凉)、陈(陈霸先之南朝陈)、杨(杨坚之隋朝)、孙(孙权之三国吴)、高(高洋之北齐)、郭(郭威之后周)、马(马殷之五代楚)等,其他黄、周、吴、徐、胡、林、何数姓,在历史上也多是望姓大族。这些“国姓”和“望姓”长期以来一直为帝王将相之姓氏,声势大,影响广,其人口也特别多;再加上通过赐姓,有不少别的姓氏(如汉、唐、明三代帝王曾大规模搞过赐姓)改为帝王之姓;另外,还有不少人出于各种原因,也纷纷改为这些“人多势众”的望姓。直到今天,仍有一些姓氏,主要是少数民族姓氏,也还在改从这些大姓。经过历史的长期累积,这些姓氏的人口就无疑急剧增加,以致造成今天这样的大姓人口“爆炸”的情况。

  第三,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已成一种普遍现象。

  我们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由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交融汇合形成的。在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逐渐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将本民族原有的姓名制度(如父子连名、有名无姓、多音姓氏等)改作汉族习惯的姓名形式。比如多音姓氏的单音化。我国史书记载中出现的极大多数二字姓和所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等,均来自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译音,随着时代发展,这些复音姓氏极大多数已改成了单音姓氏。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代有不少蒙、满族的复音姓氏,如纽尚、觅诺、兀林歹、阿儿剌、八鲁忽剌、乞失迷儿、忽神忙兀歹、按摊脱脱里、瓦只剌孙答里、卜领勒多礼作台等,现在这些姓氏已大多不用了。1981年出版的《新编千家姓》(严扬帆编)共收集了单姓、复姓3107个,里面就没有三字以上的姓了。从前满族有“八大姓”之说,现在这八大满姓已全部汉字化:佟佳氏改为“佟”,瓜尔佳氏改为“关”,马佳氏改为“马”,索绰罗氏改为“索”,齐佳氏改为“齐”,富察氏改为“富”,纳喇氏改为“那”,钮祜禄氏改为“郎”。

  随着边疆建设的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交往,少数民族新生一代取作汉字姓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演进至今,已有不少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姓——名”形式几与汉族无异,以至于本民族原先的姓名制度,在年轻一代已不暇致详了。笔者曾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作过调查,该系大四年级有26位本科生来自藏、彝、傣、白、苗、侗、满、回、羌、布依、土家、高山等12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姓名符号已完全汉化,诸如:毛斌、周跃华(藏)、徐斌、普春文(彝)、杨茂森(白)、何永勇(苗)、罗建梅、杨光、石川(侗)、王鸿(满)、李向荣(羌)、夏兵(布依)、黄明(土家)、彭丹姬(高山)。如果不看点名册上注明的民族,就会把他们都看做是汉族学生。

  少数民族姓氏符号的汉文化倾向,是各民族团结和睦、互相交融的自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但是,姓氏毕竟是各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的结晶与个体的符号标志,没有特定的需要是没有必要简单划一的。同时,由于大量人口纷纷改为汉族的大姓(如李、王、张),由此也促成了当代中国姓名用字的趋同化倾向,导致“同姓名”的人越来越多。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2009年7月8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涛/刘晓]泰莱山区石大夫信仰考察
下一条: ·[董晓萍]北京城市社会的民间水治
   相关链接
·[陈有顺]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卫文辉]洛阳地区黄大王信仰及其当代形态
·《中国家谱总目》出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