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千灯古镇探人文之光
  作者:记者 孔晓宁 管志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4 | 点击数:8300
 

  中国最早的灯是个啥模样?

  出顾坚纪念馆,没走多远又见“千灯草堂”,里面正在展出从古至今的灯具,计有1033盏。嗬,在千灯看千灯,千灯人怎么想出的这个好点子?!

  由收藏家殷小林先生提供的展品,全摆放在柜子与架子上,一眼扫过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从某种意义上讲,光明史就是人类的文明进步史。这里的每一盏灯几乎都能讲出一大通历史故事。

  最早的灯是个啥模样?那是一方鹅卵石,上面有雨水冲刷出来的凹槽,古人在槽里注入动物油脂,置入苔藓,再用一个三根树枝绑成的“檠”把它支撑起来。这种简易的灯,在中国出现在1万年前,陪伴着先民们经历了漫漫长夜。据考据,我们今天使用的“高明”一词,当初其实就是指的这种“高灯下亮”。

  俗话“不是一个省油的灯”,是今人对那些不太好对付的人的一种称谓。在千灯草堂,我们就见到了这种省油的灯。它不过是把普通的灯盏做成夹层,一端设一小窍,点火时注冷水于其中,降低燃油温度,减少蒸发。古人造出的这个冷却系统,构造简易但十分有效,省油几半,显示出一种高超的智慧。

  展品中煤油灯种类最多,年代也最近,其中不少我们自己过去就使用过。但通过文字介绍,我们方知,中国人使用的煤油灯,最初是由美国人提供的。那是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美孚公司拿出许多灯具连带煤油,白送中国人使用。此灯火头儿与燃油完全分离,既降低了油耗,也减少了危险。而且灯捻儿可以任意调节,使用大大方便,于是在百姓中大受欢迎,迅速普及,让老油灯骤然暗淡了下去,最终命归东去。

  一个千灯展让千灯游增色不少。其实千灯旧名千墩,因此地拥有名为“千墩”的烽火台而得名。1966年,当地去繁就简把地名改为现名。墩与灯,同样有着丰富人文内涵,而灯的内涵显然更深更广,对发展旅游更为有利,这也许是当年改地名者所始料不及的了。

  纤柔水乡为何诞生伟大思想家?

  千灯是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出生地,顾炎武的故居“贻安堂”为五进传统建筑,砖刻门楼十分精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紧傍顾炎武墓地的顾园,占地60亩,楼、阁、亭、轩檐牙相啄,廊、桥、池、溪曲径盘回。红梅正在春雨中绽放,送来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

  顾氏曾被列为“中华七十二伟人”之一,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先生在他著述及坎坷经历基础上归纳而成的,但此言一出,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

  我们在千灯见到的顾菊明副书记,就属顾氏家族后裔,说起那位先贤,他口吻中颇有几分自豪:“顾炎武当年撰写的《日知录》,不少内容实为治国方略,连道光皇帝看过了都赞赏不已呢!”他又补充道:“最近镇里已定出资百万,由华东师大整理出版《顾炎武全集》。这可是个不小的文化工程啊!”

  今人都知晓,当年的顾炎武为了实现反清复明大计,四处奔波,广结豪义,拒不入仕,最终客死山西曲沃这个荒凉之地。他的母亲王氏也是一位“烈女”,“清军陷城,绝食而亡;临终遗命:毋仕二朝。”一处纤柔水乡,居然会出如此孤忠守义爱国之士,这令人不能不感慨万千。

  站在顾炎武故居门前,镇口的那个大牌坊历历在目。那上面的一副对联:“落照昆山掩玉色,远分秦望感人思”,是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南驻跸千灯时写下的一句诗。当年那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昆山府和松江府这片能提供当时全国六分之一赋税的富甲之地,日思夜想些什么?今人也许无法知晓了;但人们从千灯拥有的文化与思想遗产中,无疑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感思。

  “金千灯”文化底蕴的“含金量”及其特殊魅力,令人不能不刮目相看!(本报记者  孔晓宁  管志华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03月04日00: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潘鲁生]正月十五,赏花灯
下一条: ·[张士杰]方寸间的《老北京风情》
   相关链接
·[郑培凯]昆曲传承与荷马研究·传承传播昆曲的国际新平台
·[蒋惠婷]非遗视域下浙江武义草昆传承与发展研究·昆曲俞派传承研习班在上海开班
·国宝级艺术家聚杭话昆曲传承 盼思接传统融合当下·[王馗]古老剧种如何传承——以戏传艺 延续古老品格
·让昆曲“牡丹花”开得更持久·唐卡,那一眼的千年绚烂
·昆曲,古老歌谣的当代吟唱·和平艺术家张军:为世界打开昆曲园林的大门
·中国戏曲之星张军荣获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郑培凯:昆曲传承与文化传统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王馗]戏曲理论体系的学术拓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