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陶立璠]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大事记(初稿)
  作者:陶立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17 | 点击数:12917
 

2000年

         6月12日——15日,足球世界杯在韩国举行期间,由韩国江陵文化院和江陵民俗学会主办的“韩、中、日民俗国际学术大会”在韩国江原道江陵市举行。这此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三国端午节习俗的比较”。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4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6月13日上午大会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之后韩国中央大学名誉教授任东权博士做基调讲演:《江陵端午祭与文化财指定经纬》。任教授在讲演中指出,江陵端午节被列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是二十世纪60年代民俗学者经过考察,努力申报的结果。他详细叙述了当时考察和申报江陵端午节的经过,给民俗学者以很深的启发。民俗文化的保护,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呼吁,而要学者付诸实施,经过考察提出建议,以详实的考察报告,取得政府的关注和保护,才是最重要的。任博士基调讲演之后,进行大会发言。围绕三国端午节研究史的议题,进行学术交流。韩国中央大学金善丰教授、中国中央民族大学陶立璠教授、日本摄南大学依田千百子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林美容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樱井龙彦教授、日本爱知大学片茂永教授(韩国人)、中国北京大学段宝林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中国留学生刘京宰等发言。

        13日晚6点,全体与会学者参观和考察了江陵端午节的迎神仪式。江陵端午节作为民众共同体民俗是从迎接大关岭山神(国师男城隍和国师女城隍)开始的。迎神的队伍浩浩荡荡,前导是大关岭城隍的神轿和用枫树枝做成的神木,由祭祀人员擎抬着。紧跟着的是巫女和巫觋队伍,沿途不断有手持灯笼的队伍参加进来,形成浩浩荡荡的迎神大军,在鼓乐的伴揍下,向南大川江边的端午节主祭场进发。到达主祭场后,神轿和神木被安放在神棚内,巫女们翩翩起舞,敬献供品,完成迎神仪式,此时南大川上空礼花怒放,观看迎神仪式的人群发出一阵阵欢呼,节日气氛达到高潮。

        6月14日全天是韩国学者发表论文,论文的涉及面很广,对韩国端午祭的诸神信仰、端午祝文、巫歌、民间传说、假面剧人物、音乐、民谣、禁忌等多方面的进行研究,使与会者从微观上认识韩国端午祭的形式和内涵。

        15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传统的“端午节”。这一天参加会议的各国学者亲临现场,考察江陵端午节习俗。江陵南大川两岸广阔的空地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上午10时在神棚举行朝祭仪式,仪式完全按照儒家祭礼进行,司祭一边宣读祭文,一边敬献供品,仪式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此时神棚前的广场上早已是欢乐的海洋,韩国妇女身着节日盛装,在做古代的投壶游戏,秋千、跳板旁更是妇女和儿童的乐园,农乐舞和官奴假面戏表演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更有意思的是有人采集来菖蒲,用大锅煮成菖蒲汤,供人们洗浴,路旁的小吃店贩卖用艾草做成的艾糕,供人们品尝。整个祭场犹如一条文化街市,让人流连忘返。在端午祭中有一种叫做乱场的活动,实际上是一种节日集市,商品一条街,商业活动异常火爆。据说在端午节的五天会期里有100多万人参加,可谓盛况空前。

2001年

        3月30日——4月2日,萨满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这次会议由越南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心民间文化研究院主办,参加会议的亚洲国家有中国、韩国、日 本、越南、泰国等国的学者;欧洲和西方国家有美国、德国、匈牙利、俄罗斯等国的学者60多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越南的“供母信仰与萨满文化”。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金善丰、副会长陶立璠等学者应邀出席会议。

        3月30日会议安排到越南中部省份南定省务本县做府瑞庙会民俗考察。同时在仙乡庙考察了越南巫师的请神和求福仪式。3月的河内颇有初夏来临的感觉,气温达到23——26摄氏度,那里正是农闲季节,气候宜人,四乡八寨成千上万的农民齐集瑞府,各档花会异彩纷呈。进香的善男信女,身着节日盛装,头顶象征吉祥富裕的供盘,向各个村落的寺庙进香,虔诚之心,溢于言表。在越南,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神庙和佛寺,每座寺庙都装饰得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前来进香礼佛的民众秩序井然,心静如水。下午来自各国的学者参观了金菜村仙乡庙请神祈福仪式,尽管仪式长达三小时,各国学者都兴致勃勃的进行考察。

        3月31日,会议的开幕式在越南记者中心会堂举行,越南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中心主任阮维贵教授、院士致开幕词后,进入正式的学术交流。学者们围绕越南的母道信仰,萨满祭祀等课题发言。在两天的交流中有30多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同时进行了学术研讨。中国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的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苑利副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北方的龙王祭祀》的发言。4月2日下午会议闭幕。

          8月15日——16日“中亚游牧文化与各国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在乌兰巴托召开

        2001年8月15日——16日“中亚游牧文化与各国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召开。次此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古的游牧文化研究院举办。与会代表来自蒙古、中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土耳其、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共200余人。中国代表20余人,来自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等单位,还有东方歌舞团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玛教授。大会使用英、俄、蒙三种语言。

          15日上午9点大会隆重开幕,由游牧文化研究院院长——B·恩和图森院士致开幕辞。蒙古国外交部秘书长到会祝贺。在大会上发表论文的有蒙古、法国、德国、哈萨克斯坦、俄国、伊朗、中国等国的代表。其中中国代表——内蒙古大学校长呼格吉图发表了题为“他民族语言与文字对蒙古文化的影响”的论文;哈萨克斯坦的代表发表了题为“哈萨克与中亚:游牧与定居文化的冲突问题,以及文化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论文。

        16日大会进入分组发言阶段,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文系教授陶立璠发表了题为“游牧民族的神话”的论文;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会员、蒙古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桑布拉发表了题为“蒙古族马的成年礼”的论文;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会员、藏学研究院讲师岗措发表了题为“论藏族寺院傩文化——羌姆”的论文。各个小组广泛探讨了游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融合、发展等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尤其是在当今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时期,畜牧业经营的结构框架和发展前景问题,是大会的热点问题。

       下午的在闭幕式上游牧文化研究院院长——B·恩和图森院士致闭幕辞,他十分诚恳地说到:我们要在发展蒙古经济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人的培养,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大会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

       17日大会安排各国学者前往离乌兰巴托400公里之外的额尔敦召庙参观,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古老的召庙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当晚住在巴音郭毕旅游点的蒙古包里,吃着可口的手扒肉,欣赏着动听的蒙古音乐,使人真正领略到了草原文化的韵味。

       18日上午学者们分别去了几个牧民家访问,喝了香甜的马奶酒,观看了挤马奶的过程,了解了做马奶酒的程序。陶立璠教授还喜孜孜地照了一张手握套马杆的照片,十分得意。

      从19日起,各国代表开始陆续回国。

     11月23日——25日,第四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学术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举行。来自日本、中国、韩国、越南、泰国、蒙古国和台湾地区的学者60多人与会。老挝学者第一次参加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的会议。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民俗学对21世纪的开发·自然·环境问题的贡献”。从开发带来的对自然的影响的探讨,摸索达到我们期望的理想环境的方法。为此会议的组织者对会议日程做了精心安排:

     11月23日:丰田公司的环境意识与行动。会议在丰田公司的丰田会馆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樱井龙彦和丰田公司代表分别致词。之后参观丰田公司的汽车组装车间和由丰田公司营造的“里山”森林,体会丰田汽车公司的“与自然共生存”的理念。

     24日和25日在名古屋大学大学院,与会学者分“面对开发和环境问题民俗学的课题”、“现代社会的民俗学诸问题”两个会场进行交流。

会议期间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按照惯例召开理事会议,理事会对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表示满意。同时理事会作出如下决议:

        1、推举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陶立璠先生担任新一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金善丰先生担任名誉会长;

        2、下一届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学术大会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行,委托副会长桑布拉·登都布筹备会议;

        3、 会议推举刘京宰先生担任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秘书长。

        4、 由于与会各国的积极性很高,理事会决定今后每年举行一次国际学术会议,由会员国轮流主办。即2002乌兰巴托、2003韩国、2004台湾、2005越南、2006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成立十周年,中国。

        25日下午举行会议闭幕式,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顾问竹田旦致闭幕词,为感谢会议组织者樱井龙彦先生,陶立璠先生代表中国代表团向樱井龙彦赠送镂有“爱”字的中国结。

       26日与会学者游览明治村、小世界和犬山城。

2002年

        6月,陶立璠主编的汉文版《亚细亚民俗研究》(第三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收入1999年韩国会议的论文33篇。

        6月,樱井龙彦主编的日文版《东亚细亚的民俗与环境》由金寿堂出版。收入日本会议的论文34篇。

        8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农耕民俗文化与游牧民俗文化的比较”。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蒙古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参加了会议。会后由蒙古国社会科学院出版了英文版的论文集。

        会议期间蒙古国国会议长接见了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先生和副会长樱井龙彦先生、张正龙先生。陶立璠先生代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向议长赠送了中国藏族唐卡绘画。

        陶立璠先生国画展在会议期间举行。

2003年

        5月,陶立璠主编的汉文版《亚细亚民俗研究》(第四辑)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收入日本会议的论文41篇。

       11月31日——12月4日,由台湾中正大学主办、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协办的东亚民俗与汉文化国际学术会议暨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第六次学术会议在台湾嘉义中正大学举行。来自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教授、副会长樱井龙彦教授、张正龙教授、陈益源教授以及名誉会长金善丰教授参加了会议。   11月31日在中正大学行政大楼国际会议厅举行开幕式。中正大学研究发展处处长胡梦鲸、文学院院长林冠群、中文系主任谢大宁、人文研究中心执行长郑阿财分别致辞,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这次会议的召开围绕着东亚民俗与汉文化进行,在会议的缘起中明确指出,东亚地区,过去多以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形成一个跨越国际的汉文化区。在这东亚汉文化区内的民俗,自然也就具有许多共同的文化传统,而且又拥有独自发展出来的特色,值得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掌握中国汉文化在周边地区的传布发展状况,也可对蒙古、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汉文化与其本土文化交融情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并接着文化差异的比较,将汉文化的特质及各国文化的特点真实客观地显现。如此,既能把域外汉文献资料纳入汉学研究成果,又可为传统汉学、蒙古学、韩国学、日本学、越南学研究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在之后两天的学术交流中,会议分七场进行。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会长陶立璠先生被安排在第一位发言,他以《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民俗和民俗学》为题,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和民俗的变化以及民俗文化的保护问题;日本樱井龙彦教授的论文《团扇与折扇——在东亚文化圈的用法》论述了扇子的历史及在各国祭祀仪式、战争、相扑、招福民俗活动中的功用和差异;金善丰教授的论文《三角山神话与檀君神话结构研究》;张正龙教授的论文《韩中端午民俗源流比较检讨》,刘京宰的论文《中国东北区域移民与民族关系》、斯琴格日勒的论文《蒙古族五畜过年习俗漫谈》从不同角度探讨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关系。这次会议发表的论文有22篇,其中三分之一的论文集中在越南民俗文化与汉文的研究上,其中来自法国、美国、加拿大和台湾的学者,许多人参加了关于越南汉文古籍的考察和研究,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发掘新材料,如法国远东学院曾于1936—1945年间,在越南中北部各省进行过大规模的社会风俗调查,征集到以汉字记录的大批俗例、神迹、神敕、地簿、古纸、纸志等汉文文献资料,后来移交越南汉喃研究院典藏,汉喃研究院又不断搜集、补充,计达3280集,245470页之多,希望通过会议交流为东亚民俗及汉文化研究建立起更好的合作管道。会议的最后进行综合座谈,座谈的主题是“东亚民俗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各国和地区的学者为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会议闭幕式上,中正大学校长罗仁权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会议获得圆满成功。

        大会结束之后,会议的主持者中正大学组织学者到台南参观。参观了成功大学、台南太子宫、孔庙、圣母庙和台南自然风景保护区红树林,并对那里的盐业民俗进行考察。

        12月,陶立璠任总主编的《中国民俗大系》(31卷)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本亚细亚经济文化研究独家代理发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从田野到书斋——陶立璠空间

上一条: ·WIPO总干事呼吁为土著和当地社区实现具体成果
下一条: ·山东莱芜发现一明代石碑 记述“孟姜女哭长城”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2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11-12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3年4月14日至2023年11月30日)·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9-10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叶涛]庆祝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开幕词·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学术专栏在线发布·[李琳 李小青]中国民俗学会40周年与多民族民俗学研究的兴盛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7-8月受理)·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3年5-6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二十周年在线专题研讨会召开·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缴纳清单 (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名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名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