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学理研究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理研究

[游红霞 田兆元]谱系观念与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以湄洲妈祖祖庙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游红霞 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1-24 | 点击数:9033
 

三、妈祖信俗的非遗保护

  谱系与朝圣行为是彼此依赖、相伴相生的,一方面,谱系是信俗的秩序化表达,是朝圣的基础和依据,一旦谱系出现问题,朝圣必然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朝圣是一种交流互鉴方式,是实现谱系互动性与整体性的秩序化表达,并建构了相关社区、人群的认同性。朝圣对谱系的形成、改变、巩固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没有朝圣就没有互动,谱系便会面临瓦解的危机,直接影响到非遗资源的生存和发展。依据谱系观念,朝圣是信俗类非遗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方式。

  (一)以朝圣为媒介,提升妈祖信俗的认同性

  文化认同是非遗保护的目标,朝圣要建立各宫庙之间的神缘和亲缘关系,建构和提升非遗资源的认同性,也就是“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共同文化的确认。”妈祖信俗的文化认同符号在2009年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得到了全面的概括,当时唐炳椿担任申报小组的组长,林金榜担任副组长,整个申报过程争取了岛内14座妈祖宫庙及各地分灵宫庙的支持,申报文本第一句开宗明义地阐明了申报话语:“中国官方和民间共同敬仰的和平女神——妈祖”,总结出“立德、行善、大爱”的文化精神。2009年10月1日,《湄洲日报》用四版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标题分别为:“同喜”“同仰”“同心”和“同愿”。借着此次申报人类非遗项目的契机,申报团队将分布在全球的妈祖信俗文化整合在一起,可谓“一家申报,全球共享”,建立了各地区、各宫庙的互动性和整体性,其本身就是一次建构文化认同的实践行为。妈祖信俗的文化认同话语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石。

  朝圣行为将“观念中”的妈祖信俗转化为“现实中”的朝拜、祭祀、祭典、民俗活动等仪式行为,需要东道主(祖庙及相关的社区和人群)和朝圣者(各分灵宫庙及相关的族群信众)双方共同建构对妈祖信俗的文化认同。东道主应该意识到妈祖信俗既是属于祖庙和湄洲岛的社区文化,更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妈祖信俗的文化精神,积极推动朝圣活动的发展。从朝圣者的角度,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认识到妈祖信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通过朝圣行为亲临祖庙,实实在在地在现场通过进香谒祖、参加仪式祭典和民俗活动感受妈祖文化,践行妈祖信俗,感知“立德、行善、大爱”的认同话语,完成“过渡礼仪”中的“分离阶段、边缘阶段和聚合阶段”,得到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从而对妈祖信俗产生一定的文化认同。东道主与朝圣者通过朝圣活动建立了互动联系,是谱系的表达,在双方的朝圣实践中,要以妈祖信俗的谱系为基础和依据,维护祖庙朝圣中心的权威,遵循分灵庙朝圣祖庙、祖庙支持分灵庙的朝圣秩序,以“立德、行善、大爱”的文化认同话语为中心,树立整体的朝圣观。只有建立了妈祖信俗的文化认同性,才能真正传递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基因。

  (二)以族群谱系为基础,发挥相关群体的传承能力

  人们往往会因为共同的信仰结成一定的组织,林美容先后提出了“祭祀圈”和“信仰圈”的概念,“两者都是以信仰为纽带的地缘性社会组织”。王霄冰、林海聪指出,妈祖的信仰共同体是一种“拟亲属关系”,所谓“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既然是亲属关系,必然存在着密切的互动交流,朝圣祖庙是维持这种亲密关系的必然途径。例如2016年10月22日下午,港澳台深188名“两岸三地心缘团”妈祖信众在团长陈勇雄的率领下,连续17年赴祖庙参访进香。张珣讲道:“借着回到中心点的妈祖庙,全台湾,甚至全中国的妈祖信徒,甚至非信徒也连成一个信仰以及文化的网络体系。”朝圣行为将相关的社区、人群凝聚在一起,并形成一种互动交流的族群谱系。非遗保护的基本理念是“见人见物见生活”,其中“人”是非常关键的要素,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相关的社区和人群,以及信众族群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主体和灵魂,这正是族群谱系中的相关群体。朝圣使相关群体集合在一个公共空间,要充分发挥其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能力。

  第一,发挥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第一代传承人林聪治的“阿八起义”重振了祖庙,也推动了妈祖信俗的复兴。第二代传承人林金榜于1997年9月13日开始到湄洲妈祖祖庙工作,担任董事长,2018年卸任,现任董事长为林金赞。传承人与各宫庙的互访交流是重要的传承实践行为,所谓“妈祖结亲、宫庙结亲、人也结亲”。林聪治被信众们尊称为“活妈祖”,与台湾各宫的董事长、宫主结拜成兄弟姐妹,台湾人要和林聪治合影来表明正统性。林金赞也曾参与北港朝天宫的妈祖石雕像安放仪式。2017年7月,祖庙赴东南亚开展了影响甚大的“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巩固和加强了妈祖信俗的族群谱系。近些年来,以传承人为中心的祖庙董事会在编排妈祖祭典、建设朝圣景观(祖庙新殿建筑群、天后广场)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祭典中的音乐、舞蹈、服饰、祭品、祭器、仪程等内容,培训了舞生、歌生、乐生、仪仗,以及主祭、陪祭和与祭人员,体现了妈祖祭典的祭祀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构成朝圣活动的重磅环节。传承人是非遗资源的持有者,更是非遗资源的保护者、传播者和传承者,非遗保护首先要依靠传承人的积极作为,提升他们的传承能力。

  第二,发挥非遗资源相关社区和人群的传承作用。祖庙的朝圣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五次大型的活动中:一是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的祈年活动,祖庙会参照北京天坛祈年殿的仪式,在新年为全世界的妈祖信徒祈求平安;二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湄洲岛的各个宫庙会组成民俗队,成为祖庙朝圣活动的重头戏;三是每年6月份的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海内外1000多个宫庙集聚湄洲岛,进行大联谊大联欢;四是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进行海祭大典;五是每年11月期间举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旅游节。其中,海峡论坛、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妈祖文化旅游节是由政府主办、祖庙配合实施的,政府请官方的客人,祖庙请民间的客人和世界各地妈祖宫庙的代表。此外,祖庙还负责组织很多日常性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朝圣活动是祖庙的大事,岛内的14座宫庙一直秉承“四甲轮值”的制度,在祖庙的朝圣活动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妈祖信俗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湄洲岛的社区、宫庙和人群更是直接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承载者,要提高他们对自身地域文化的认同和自觉意识,积极参与祖庙的朝圣活动,共同以东道主的身份迎接各地区、各宫庙的朝圣者,加强信众族群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凝聚族群谱系,从而推动妈祖信俗的活态传承。

  (三)开展作为“认同性经济”的朝圣旅游

  朝圣与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朝圣旅游”是一种现代旅游类型,“是以社会信仰为中心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被利用、加工和重构为旅游资源、从而实现‘旅游化’的过程。”朝圣旅游是对信俗类非遗资源的生产性保护,即“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田兆元将生产性保护定位为一种“认同性经济”,王宁也强调了经济行为中的认同性本质,他将消费视为社会生活的“辩证法”:“它使某种东西(如商品)消失,同时又使其他东西(如自我与社会认同)产生。”认同性是谱系和朝圣行为的基石,也是朝圣旅游的灵魂和旨归。妈祖信俗的朝圣旅游是通过进香行为、相关的旅游产品、妈祖宴菜等饮食文化来开展生产性保护的,游红霞论到:“朝圣者们在圣地购买清香、蜡烛,以及布施、捐助、供养等行为,都可看作是基于民俗认同性本质的经济行为,是对信仰神圣符号的消费,更多的是获得精神层面上的慰藉和满足,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经济。”

  王宁将消费习俗分为日常消费习俗和仪式消费习俗,“仪式消费是仪式和消费的统一”,具有“集体性、象征性、普遍性、隆重性、传统性、周期性、规范性”的特点,据此可分析,朝圣旅游是一种“仪式消费”。朝圣者可通过这种“仪式消费”行为体现他们对信俗及其圣地的认同性,再通过多种平台进行传播,进一步强化了认同性,吸引更多的朝圣者。于是,朝圣旅游便可推动信俗及其圣地的持续发展,继而成为信俗类非遗资源的生产性保护方式。

  湄洲岛每年会举办妈祖诞辰日和升天日的祭典、妈祖文化旅游节、两岸海上祭妈祖、海峡论坛等朝圣活动,并被定位为“朝圣岛、生态岛、度假岛”,有“世界节日活动之城”“世界国际节庆之城”的美誉,湄洲岛还在中央电视台做过旅游广告,宣传语为“妈祖圣地,度假天堂,湄洲岛欢迎你!”可以围绕妈祖信俗的非遗资源,以祖庙为中心,以全岛为目的地,大力开展朝圣旅游。祖庙已经成立了海外旅游部,直接服务台湾信众。现任董事长、妈祖信俗的传承人林金赞成立了海神国际旅行社,积极开发旅游产品。湄洲岛方面努力做好夜景工程,以此来留住客人,并研究“三献礼”等朝圣规范,策划了系列品牌活动。从总体上看,目前湄洲岛的朝圣旅游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发展态势,很多朝圣者的停留时间短暂,很少在岛上过夜,导致大量的酒店、餐厅等旅游设施空置。这需要全岛树立“全域旅游”的观念,在食住行游娱购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朝圣旅游,并要树立创意创新意识,积极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实现妈祖信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承上所论,朝圣是谱系的表达方式,是信俗类非遗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实践方式,要在朝圣中建构文化认同,发挥相关群体的传承能力,并开展朝圣旅游的生产性保护方式。

四、结语

  谱系观念认为非遗是一个互动联系的、实现综合认同的、有序的、整体性的文化系统,与《公约》的精神相契合,是研究非遗保护问题的合理视角。朝圣是以信俗谱系为基础的交流互鉴行为,可以传播信仰、活化信俗谱系。朝圣图景表达了各文化要素之间的关系,凝聚了信众族群谱系,建构了信俗的文化认同性,突出了非遗资源的互动性和整体性。朝圣是维系信俗谱系的必要条件,朝圣行为的兴盛与否直接反映了信俗类非遗资源的生存、发展和传承的情形,朝圣兴,则非遗兴;朝圣衰,则非遗衰。所以,朝圣是妈祖信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方式,要以朝圣为载体,以建构非遗资源的认同性为根本,提高相关社区和人群的传承能力,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基本理念。并且,要通过开展朝圣旅游这样的“认同性经济”行为来推动非遗资源的生产性保护。

  (本文刊载于《妈祖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宋俊华 倪诗云]非遗保护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声音
下一条: ·[王文超]传统工艺的文化复兴与“非遗”实践
   相关链接
·[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游红霞]妈祖文化与郑成功文化的谱系交融及其对两岸民众认同的影响
·[雷伟平 宋军朋]三官信仰在马来西亚的谱系与文化认同·[蔡达丽]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活的文化史书写
·[段友文 贾安民]民间信仰谱系的生成演进逻辑·[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
·[唐睿]圣王与孝子:帝舜图像谱系及其符号建构·[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田兆元]“元宇宙”神话叙事与谱系构建·[游红霞]非遗整体性保护的谱系观念及研究实践
·[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段友文]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建构与乡村价值发现
·[游红霞]谱系观念视域下当代两岸妈祖信仰的交流互鉴·[贾海鹏]“秦始皇赶山”传说的叙事“生命树”结构研究
·[陈刚 刘丽丽]神灵变迁与谱系重构·[马翀炜]知识谱系的构建与人类智慧的分享:聚焦中国边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于玉蓉]《史记》感生神话的生成谱系与意蕴变迁
·[孙正国]多民族叙事语境下中国龙母传说的“双重谱系”·[孙正国]历史原点·神话谱系·文化建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