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永康市:推动乡村振兴的“非遗方案”
  作者:本报记者 王连文/文 陈曦/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22 | 点击数:5041
 

      “真金白银”,拓宽致富路

      在永康、浦江,非遗技艺也可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借助市场规则“变现”,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高端礼品定制加工中获取“真金白银”,不仅带动了乡村老艺人和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拓宽了致富路,还扩大了文化消费、激活了全域旅游、繁荣了城乡经济,为乡村振兴积累起雄厚物质基础。

      据考证,永康锡雕肇始于五代,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清光绪《永康县志》记载:“土、石、竹、木、金、银、铜、铁、锡皆有匠——多鬻技于他乡。”一副担子,一头风箱、一头炭炉;走街串巷吆喝;撂担生炉,熔锡打制,成为永康锡匠从事“行担”(走街串巷接活儿打锡)的写照。

      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随着手工锡器市场萎缩,特别是民间锡雕艺人青黄不接,永康锡雕一度濒临消亡。永康锡匠“百年锤炼,臻于完善”的精神,支撑这门古老手艺传承下来。盛一原将现代焊接技术应用于打锡上,使传统锡雕技艺得到改良升级、创新发展。盛一原从农村广收徒弟,培养人才、传承技艺,并于2002年创办公司,目前成为永康规模屈指可数的锡制品公司。

      据介绍,目前永康有锡制品厂10家,年产值五六千万元,手工作坊50家,年产值约500万元,还有较大的锡雕产品贸易公司15家。在永康,包括锡雕在内的五金类非遗项目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总产值达4.5亿元。

      非遗大县浦江也从非遗技艺中开掘出以“真金白银”助力乡村振兴的富矿。

      “一根面”又称长寿面,俗称“麦绳”,这种潘周家村人独创的面食以“长、细、韧、滑”著称,包含和面、打面、揉面、搓面、盘面、发酵、拉面等大小十几道纯手工工序,技艺十分讲究。2000年以来,周金华带领潘周家村村民大力传承创新“一根面”制作技艺,面条越拉越长,事业越做越大。据介绍,村里从事“一根面”及手工面制作的在200户以上,从业人员逾500人;通过“一根面”商标注册实现批量生产,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为众多农户开辟了一条致富门路。

      “村里搞起农家乐,游客可以看拉面表演、吃‘一根面’、互动体验;城里还开起面馆,实现增收。”周金华说,“一根面”让乡亲们的腰包鼓了,年人均收入从几年前四五千元到目前翻番,“再次说明了非遗要‘活’起来,与产业、旅游等发展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在浦江县的不少村子,群众也尝到了依靠浦江豆腐皮捞制技艺致富的甜头。据了解,目前,浦江县有郑家坞镇吴大路村、前吴乡马桥头村、郑宅镇后溪村、杭坪镇外胡村等多个浦江豆腐皮加工基地,全县有100户以上加工作坊,从业人员逾千人,注册了多个豆腐皮商标,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多措并举,现政策红利

      透过“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图画,浦江县、永康市以非遗保护传承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的努力跃然纸上,其中,多措并举的政策红利不断显现。

      浦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严龙顺表示,乡村振兴要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非遗保护传承作为重要载体大有可为。浦江将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健全和完善非遗保护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全社会参与机制,让浦江非遗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

      永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丁月中认为,非遗融入乡村振兴、引领文明乡风、生发活力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一批传承人、给百姓带来实惠。永康市非遗保护工作将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并予以重点扶持,加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力度,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发挥非遗传承人“领头羊”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非遗品牌项目。

      浙江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文化厅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视发挥非遗保护具有的塑魂、兴业、育民、添乐、扬名等独特作用,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保护将立足乡村文明建设,弘扬传统民俗,丰富节日文化,推进文化自信;立足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幸福感,推进浙江表演艺术传承发展;立足传统工艺振兴,带动农村变美、村民致富,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立足非遗保护利用,加强非遗主题小镇和民俗文化村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立足加强整体保护,探索非遗保护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推进文化生态区建设。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8-06-22 第8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嘉兴举行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十年磨一剑
   相关链接
·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
·[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
·[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