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王建革]19-20世纪江南田野景观变迁与文化生态
  作者:王建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01 | 点击数:11319
 

  总之,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来中国的西人,对江南田野的评价与欣赏程度并不甚高,但长期以来的风景区,与国人有相当的审美认同。当时的江南文人,尽管继承着宋代以后田园诗的农业审美,对山水景观的审美关注多,农业景观的审美关注少。钱载是18世纪嘉兴本地的诗人,他对太湖和周边的溪山多有诗句,农田诗不多。讲到田野时,更是一种兴味,不是景观。“倒眠紫草田,横拉红蔷架。堕池钓童抱,攀桑蚕妾骂”,这种紫草田是绿肥。他说:“吴俗,春田之不种油菜、蚕豆、大小麦者,撒草子于中,俟其生,绿叶纤茎,开紫白间小花,曰‘荷花紫草’,取以胶河泥,资培壅。”这种紫草田,用草和泥向稻田施肥。紫花草种植在单独的畦中:“撒子出茸茸,畦分菜麦中。低低花紫白,簇簇露深浓。寒食罱泥膠,嘉禾膏雨同。几翻勤灌溉,常足壮培壅。”菜花开放时,文人可以敏感地观察到油菜花形成的景观。蚕豆的绿色与油菜菜花的黄色也相配:“篱门开阖野田香,杨树湾东近汉塘。晓露满畦蚕豆绿,晚风连顷菜花黄。年光只有春来好,日景谁知老去长。”嘉兴田野的稻、草、麦、菜分别与桑树搭配成色调。春天有梅花与杏花:“西舍不遥东舍近,梅花初落杏花开。罱泥担粪看齐出,葱本桑秧买旋栽。将及春分前夜雪,早过惊蛰一声雷。”这些景观是普遍存在的,西人关注也不多。马戛尔尼等人的江南景观,与清代文人的描述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他的大副安德逊也关注到青山绿水,眼光与士人一样,只是更有科学化的特点。安德逊这样描述绍兴一带的绿水:“这一部分江面虽阔,但水深达二三英尺之外很少,没有一处超过四英尺深的。江水呈绿色,江底为砂砾,江边则砂石相混。”

  中国文人的审美比西人更敏感一些。西人对江南的看法,受他们的家乡,即欧洲田野景观的影响。欧洲乡村景观的整齐度远高于中国,中世纪以后,西方的田野就保持了庄园式的经营,各类景观整齐划一的程度远高于小农经济的中国,中西景观差异,使斯当东和马戛尔尼不对农田景观有什么赞美,而对山水景观多有欣赏。与英国不同,中国是山地国家,他们欣赏山水。在中国文人的景观视野中,少有大视野景观整齐度高的环境,明清时期诗词的乡村描述,多是小桥流水、树木花草和庄稼颜色。事实表明,中西方知识分子对江南的田野印象有共通之处。

  19世纪的江南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战争,农业恢复后,景观开始恢复。这一恢复被1868年来华的李希霍芬所关注,他在钱塘江两岸看到荒凉的景观:“当年马戛尔尼率领的使团就是经过这条水路进京的。如果他们的舰船大炮再来到这里,一定会发现此时这里变得荒凉了。”作为一个国际著名的地理学家,他的视野丰富,又有非常好的科学分析。他认为宁波一带的山林景观像日本,属于保护得比较好的区域景观。江南一带的森林,除了少数风景地点外,已经在长期破坏下衰退。在宁国一带,他注意到民众对树木的破坏性砍伐。“这里的景色尽管不及岭以南地区,但也十分秀美。山上是美丽的针叶林带,大部分都有20年到30年的树龄了。但我也看到个别被伐倒的树木,树龄都在50年到60年之间。然而树木的生长状况很糟糕。森林被砍伐得厉害,特别是树龄不高的树木被绑作木筏状顺流而下。人们在伐木的时候根本不懂得经济,通常紧缺的粗大漂亮的树木却被劈成柴火。”内藤湖南认为在中国或欧洲那些森林早已毁坏殆尽的国家,若不去遥远偏僻之地,无法看到天然林的美丽景色。清初的叶梦珠描述过松江府的林木状况:“薪樵而爨,比户必需。吾乡无山陵林麓,惟藉水滨萑苇与田中种植落实所取之材,而煮海为盐,亦全赖此。”赵翼论江南的泥炭时,捎带着谈到江南田岸的树木:“江南惟沿村有树,河港之在野者罕所植,间有之,亦必取作器,小则伐为薪,其孰肯砍而弃诸河?意必洪荒以来,两岸本多树,随山刊木时,始伐而投之,历千万年成此耳。”山地的林木破坏,归因于山林的公地性质,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达,乡村公共管理难以支持山地森林的恢复,越是集约化的农业区,山地的森林景观越是难以恢复,因为这样的地区人口密度甚高,对燃料的需要也更大。清末在中国生活的美国人罗斯在《变化中的中国人》一书中指出,因没有公共地制度,国家与农民任山地处于破坏状态。“渭河沿岸的庄稼地里分散着大量枝叶繁茂的树木,严重影响了庄稼的生长,而两三英里以外的山上却是光秃秃的。人们宁肯在自家的庄稼地里种树,也不愿在不宜庄稼的山上种植草木。这是因为在没有公共管理的条件下,山地不属于任何人,上面的任何东西都会遭到破坏和抢劫。”在四川,他发现农村地区杂草丛生。“农民进行园林式的耕作。虽然到处都种植稻米、大豆、白菜、玉米和蚕豆这些维持生命的必要之物,却没有草坪、葡萄园、桔子树!路过农舍,一眼就会看见脏兮兮的一丝不挂的婴儿,无精打采的小脚女人,破烂的地板、被烟熏黑的墙、黑暗的房间、当地猪、脱毛狗、吃草的驴子等等。”李希霍芬对江南田野的评价也不高,他认为江南人多用粪肥田而破坏了美观:

  当然,不甚美观的地方也和日本有相似之处。早上我从船中出来看到的第一幕,就是一群男人挑着一桶桶大粪到田里去。在村子里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摆着或大或小的木桶或石桶,里面盛着在当地人看来宝贵的肥料。在街道尽头的小屋子里,过路人还能用自己的排泄物为这里的老百姓祈祷获得好收成!这种状况不比日本差多少;农业和国民经济最高程度的完美循环,但是完全无视一切美好的感觉,尤其是嗅觉。

  科学的记录与描述,使他对一些相对风景的描述不像中国文人那样,文人集中于说好,那种好也大多是客观的存在,随着景观的衰退,描述便不断减少。他们不在诗歌里赞美田野景观时,景观往往经历着衰退和破败。江南整体的景观,被宋人大量描述,越到后期,描述越少。绍兴一带的东湖是风景区,李希霍芬的描述相对科学真实:

  第二天早上我在湖面上绕了一个大圈。这是一个人工湖,由一座长15米,高5米的大坝拦截而成。湖水大概深两米,混浊死寂,如同小池塘里的水质,且长满了水草,看来湖里有不少鱼。湖岸有些起伏的地方,湖水冲到山间的一些湖湾里。大概有45-50平方公里那么大(根据我的草图测算)。西南边远处可见大概达到1200米高的群山。

  据他的描述看,嘉湖与绍兴的一般水塘并不洁净,活水流动与塘水更新差,这也符合明清时的水流状态。在太湖周边地区,他对村庄与田野的景观作了描述,且与欧洲作了对比:

  (12月9日)太湖呈椭圆形,东南端距西北端40公里,西南至东北25-30公里,深度大概不会超过1.5米。岸边地势平坦,长满了芦苇,尤其是东南边。湖上散落几座岛屿,岛上多山。看起来上面都有人住,即使是最小的岛上也建有房屋。除了渔业外,当地还有很多人从事纺织业。房屋都是石头的,屋顶铺着黑色的砖。也许在房刚刚建成的时候曾经粉刷过白灰,但是由于年代久远根本就看不出来了。整个村子呈现灰暗的色调,如同废墟一般。这般景不由让人想到了意大利。相似性不止如此,村外的景色也假曾相似,到处种满了桑树,形成一道道树墙,狭窄的小路就从树底下穿来穿去。树下还种着很多蔬菜和豆类植物。但是没有玉米和

  葡萄,如果有的话,那么这里的景色和伦巴第很相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郭于华]乡已非愁何寄?
下一条: ·[王玲宁 兰娟]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行为
   相关链接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
·[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
·[陈姵瑄]江南总管传说的叙事策略及变迁动因·[彭庆鸿]情礼交融: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社会交往 彭庆鸿
·[肖波]白蛇传说与江南名胜的文化互动:雷峰塔记忆·[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郝佩林]论江南民间说唱艺术的乡野表达·[陈泳超]江南宝卷创编的地方性进程
·[刘林娟]江南蚕神信仰研究·[余红艳]明清时期江南生育文化与“白蛇传”传说的演变和传播
·[张玉观]建国七十年,江南农村婚俗变异性调查·[席建立]简析江南运河岸少儿游戏之蜕变
·[唐茹玉]试论江南民俗对瞿秋白的影响·[黄明毅]传承文化与脱贫致富
·[郁喆隽]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王加华]处处是江南:中国古代耕织图中的地域意识与观念
·[郝佩林]苏州评弹与近代江南乡民日常教化·[冯志洁]江南蚕桑区清明卜叶习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