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郭佳]顾颉刚大禹神话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
  作者:郭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10 | 点击数:15211
 

二、后期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

  1930年代以后顾颉刚将学术方向转为研究战国秦汉的古史观,1935年顾颉刚与童书业拟定了一部《夏史考》的写作提纲,但后来只完成了其中四章,即《夏史三论》(1936)和《鲧禹的传说》(1939),这两篇文章是顾颉刚师徒考证战国秦汉的夏代史说的成果。另一方面,由于一直以来对《尚书》中《尧典》、《禹贡》的关注,顾颉刚逐步走向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931年在燕大和北大开设“《尚书》研究”一门课,以历史地理方面的材料来考定《尧典》著作时代,涉及十二州的分州制度。1932年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课程专门讲授《禹贡》,并在1934年与谭其骧等人一同创办了《禹贡半月刊》。《州与岳的演变》(1933)、《九州之戎与戎禹》(1936)探讨了与《禹贡》、《尧典》相关的如“九州”、“四岳”的问题,并结合历史地理与古代民族的研究,提出了禹来自西方戎族说。

  对比前期研究,《鲧禹的传说》在探讨的主题上没有太大差别、结论也大致相同,其新意在于:第一,“鲧禹治水传说的本相与其演变”一节解释了鲧禹治水故事之所以会由“堵”到“疏”的演变,乃是由于战国时势的塑造。第二,“鲧禹与尧舜禹的关系是如何来的”一节沿袭了《禅让起于墨家考》(1935)的观点,对前期研究提出的尧舜禹关系源于战国儒家禅让说做了修正。第三,“鲧禹的来源在何处”一节沿袭了《九州之戎与戎禹》的观点,改原先禹源于南方民族的观点为禹源于西方戎族。

  与早期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主要取材于《诗经》、《尚书》、《论语》等儒家经典相比,《鲧禹的传说》取材范围更广,除了主要的儒家经典外,还囊括了金文、《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管子》、《韩非子》、《左传》、《国语》、《战国策》、《逸周书》、《汲冢古文》、《春秋繁露》、《大戴礼记》、《史记》、《汉书》、《后汉书》、《吴越春秋》等,并且十分重视《山海经》、《楚辞·天问》、《吕氏春秋》、《淮南子》、《随巢子》、《尸子》等不常为人取材的先秦两汉文献。文章主要涉及到了关于鲧禹传说的五个方面:

  1.鲧禹的天神性传说

  除了前期研究提到《诗》、《书》中的材料,以及齐侯钟、秦公簋上的铭文,《鲧禹的传说》又添加了《山海经》、《墨子》、《洪范》、《楚辞·天问》、《淮南子·坠形训》、《淮南子·天问训》中神话色彩极浓的记载,证明鲧禹确实具有天神性。另外,《楚辞·天问》、《国语》、《左传》中有鲧化为黄熊的记载,《随巢子》有禹因治洪水而化为熊的记载,《吕氏春秋·行论篇》有鲧“欲得三公,怒甚猛兽”的记载,这些变兽的故事说明有关古代传说里神与禹兽不分,故鲧禹都具有动物的特征。

  2.禹的神职

  在《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中,顾颉刚因发现《召诰》上有周公社于新邑的记载,又无法证明《召诰》在时代上的疑窦,从而推翻了自己关于社祀起于西周后期之说。《鲧禹的传说》进而说明禹从一开始就是主领名山川的社神,把之前的山川之神与土地之神合二为一而论。《淮南子·泛论训》云:“禹劳天下而死为社,后稷作稼穑而死为稷。”《史记·封禅书》云:“自禹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顾颉刚认为对比这四则记载可知,句龙后土就是禹,“后土”与“后稷”都是职名,而“句龙”即“禹”字形和义的引申。

  3.鲧禹治水传说的本相与其演变

  鲧禹治水最初在方法上没有区别,《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坠形训》都说明禹本来用的方法是堙和填。禹疏水之说始于《墨子》,鲧的治水方法也从“堙”变成“防”,追其改变的原因,顾颉刚认为是由战国的时势造成,鲧禹治水方法的对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筑堤防洪与疏水灌溉技术的对立。此后,大禹疏通江河的传说在《孟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中盛行,顾颉刚由此定今本的《尧典》、《皋陶谟》出世最晚,为西汉初年的作品,因为这两篇中的鲧禹治水传说整齐了旧有的各种传说,使其简洁化,除去了神话成分,使其合理化。

  4.鲧禹的来源在何处

  《鲧禹的传说》沿袭了《九州之戎与戎禹》一文的观点,认为九州本来是西方戎族所居之地,后演化为天下之代称的九州,更演化为尧之十二州;四岳本来是戎之先人所居之地,后演化为平分四方的四岳,更演化为汉武帝之五岳;禹本来是戎祖的宗神,后演化为全土共戴的神禹,更演化为三代之首君。①由此,改禹源于南方越族说为禹源于西方戎族说,童书业在《九州之戎与戎禹》的跋中强调“禹起南方之说似不如禹起西方之说为可能”,而“顾师此文从九州四岳之原在地,推测禹传说之起源,立论确而阐发精,禹与西方民族有关,自有此文,盖为定论矣。”

  5.鲧禹与尧舜禹的关系是如何来的

  关于尧舜禹关系的由来,顾颉刚前期研究将其归结为儒家禅让说,《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又考禅让说源于墨家,认为《墨子》中只提出了尧舜禅让,而舜禹禅让始于《孟子》。《鲧禹的传说》延续这一观点,进而认为鲧禹与尧舜发生关系是由于尚贤说和禅让说的发展,尚贤说和禅让说不是古代固有的思想和史实,而是墨家因时势而造的,但墨家主张尚贤禅让,开始只知道尧舜禅让不知道舜禹禅让,禅让说流传既久,又生发出舜禹禅让的故事。自从禹和尧舜发生关系以后,鲧也和尧舜联系在了一起,根据《国语》、《左传》、《史记》等的相关记载,原本是上帝对鲧的处罚都变成了尧舜对鲧的处罚。

  除了上述五点,顾颉刚还搜集了禹娶涂山女生启和禹铸九鼎的材料,但是并没有做详细的考证。至此,顾颉刚的大禹神话传说研究基本完成,总体而言,在神话材料的发掘方面,顾颉刚的研究立足于功力扎实的先秦古籍的辨伪与考证,将大量原先被视为历史的材料归为神话传说;在神话理论的运用方面,一般认为顾颉刚主要关注的是古史辨伪,他搜集整理了神话材料,却没有进行神话学的研究。事实上,“层累说”与大禹研究之所以引起空前反响,并不仅因为“古史辨”学派的疑古辨伪力度空前,而正是在于顾颉刚将神话学引入史学研究之中。此外,他的研究也涉及神话与历史、神话与宗教、神话与民族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陈连山]我的屈老师
下一条: ·[刘锡诚]我和江绍原先生的治学交往
   相关链接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研究的民族融合意识与传播研究范式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
·[程梦稷]从“新国风”到“歌谣学” ·[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
·[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的转变·[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