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访谈·笔谈·座谈

首页民俗学文库访谈·笔谈·座谈

朝戈金:徜徉在国际人文学术的园地里
——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
  作者:朝戈金 吕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5-05-14 | 点击数:12003
 

  以非遗保护为己任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多年来持续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传承工作。我们了解到,您担任会长的中国民俗学会新近当选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评审机构。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学术组织在国际非遗评审方面赢得了更多的发言权?

  朝戈金:2014年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九届常委会上,中国民俗学会竞选成功,跻身六个非政府组织“审查机构”之一,并从今年开始,将连续三年全面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优秀实践名册及国际援助四类申报项目的国际评审工作。

  这个资格的获得非比寻常,是方方面面努力的结果。由于涉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工作的保密原则,在此不能详述,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在我就任中国民俗学会会长的这些年中,倡导并践行国际合作和国际参与的理念,始终是我所热心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

  近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和美国民俗学会、日本民俗学会先后签署了合作协议;与韩国民俗学组织、芬兰民俗学机构、爱沙尼亚民俗学团体等保持着积极往来,密切了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每年,中国民俗学会都有一个规模可观的代表团参加美国民俗学会的年会。日本民俗学会的年会上,也常能见到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的身影。中美两国民俗学会每年轮流举办工作会议,互派青年学者到对方国家,从事特定方向的民俗学研究。由中美两个学会联合主办的、邀集双方非遗领域专家授课的“民俗学暑期研修班”也将在不久后开班,为两国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青年人才。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俗学会参与国内非遗工作的情况如何?我国非遗工作有哪些特点?

  朝戈金:国内的非遗工作,我们更是广泛参与的。我国公布的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有不少是中国民俗学会的会员,包括我自己。近些年来,我本人和其他众多会员积极参与了非遗保护政策法规制定、遗产清单遴选、项目评审、措施评估、人员培训、国际申报材料准备等多项工作。中国的非遗保护在国际层面之所以赢得广泛好评,与我国专业学者在了解国际非遗工作理念、参与国际非遗工作实践的同时,立足国情,摸索适合于我国国体政体和民众心态的非遗保护方法及其发展道路密切相关。

  总而言之,中国的非遗工作是政府主导、民众参与、学界介入综合模式,这个模式中,学界在与政府开展合作、引入国际理念、激发民众热情方面,都发挥着领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身为这项伟大事业的一员,我深感骄傲和自豪。

  推动史诗研究国际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是否可以说,史诗研究长期以来都是西方人文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您作为中国学者当选国际史诗研究学会(ISES)的会长,实属不易,这也是把中国史诗研究成果介绍到国际学界的好机会。

  朝戈金:的确。我在史诗研究领域工作多年,在国际讲坛阐述自己研究课题的机会也比较多。国外的报刊、网站对此陆续有一些介绍,除美、英、日等大国外,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等国家的媒体也都介绍过我的学术活动或观点。一些有影响的国外出版物中,引述或胪列了我的个别著述。例如,剑桥大学的权威出版物《古典文学导读》系列中关于西方古典学的著述部分,将我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英国学者的《史诗概论》里,也提及我的论文。一些周边国家如越南近些年来大力倡导史诗研究,其学者多次把我的研究成果翻译并刊发在学术刊物上;蒙古国则精心出版了我的学术专著(顺便提及,这部蒙古国版本印刷十分精美)。所以,后来我和来自美国、芬兰、俄罗斯的几位史诗大家,借着国际史诗学术会议的场合,提议成立国际史诗研究学会时,来自几十个国家的代表都表示赞同,并推举我做了会长。

  如果说,我个人在史诗研究领域做了些许有价值的工作,那也主要是把中国的史诗研究现状和学术思考传播到国外去,其中包括基于中国本土的学理性思考。这些思考,一方面承接了中国老一代史诗学者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植根于中国大地浩如烟海的文化资源,同时也得益于我自己在理论、方法论上熟稔国际研究趋势、方法和模型等。有美国学者在点评我的一部史诗著作时认为,我的研究是民俗学和口头传统结合的语用学派(pragmatical school)。这部著作中,他们所看重的,是我基于蒙古诗歌的句法分析及从中总结出的一些诗学规则。

  《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史诗学为例,人文科学如何开展国际对话?我国的史诗研究目前有着怎样的国际地位?

  朝戈金: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在西方,史诗学与古典学一直紧密相连,史诗研究领域著述极多、人才辈出。在西方大学的文科设置中,史诗研究方面的课程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大体而言,从古希腊开始,经文艺复兴到当代西方,国际史诗研究可谓历史悠久。另外,该领域从业人员理论思辨能力强,学说和流派迭出。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众多相邻学科。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史诗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专家也不多,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逐步形成基本队伍。不过,近年来,中国的史诗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步子大、热情高、成果多。整体上看,建设数据库,进行资料整理,从事田野调查,发表理论文章等多个环节齐头并进,与国际学界的对话也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有关中国史诗研究的出版物已超两千种,其中大部分是在近年产生的。

  我们的研究也给国际学界提供了一些新的启发。例如,中国南方各民族中广泛传承的关于“创世史诗”和“迁徙史诗”(creation epic & origination epic)的认定和研究,给国际史诗的分类机制提供了新的借鉴。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5月11日第736期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对话:时代变迁,民俗变脸
下一条: ·尹虎彬:个案研究不能忽略理论关照
   相关链接
·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
·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绽放”永恒的诗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