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综述
——扩大交流对话,整合学术资源,向史诗研究国际平台推广《格斯尔》学术文化成果
  作者:乌·纳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8-31 | 点击数:9971
 

  第二,口传史诗及比较研究方面

  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教授阿德莫拉·达斯尔瓦“对史诗文化及表演动态的审视:以西非松迪亚与中国格斯尔为例”,通过非洲史诗和中国《格萨尔》史诗的表演理论的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西非和中国两个民族之间存在明显的文化相似性,应当促进和利用,从而提倡中国与非洲建立更强大的文化关系,促进科教文化与经济发展,推动全球和平。从非洲学者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了国际合作的广阔前景。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 马克·本德尔是一位中国通。用ppt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亚鲁王》仪式。丧葬仪式与史诗演唱的传统是一个史诗传统研究中的新颖案例。

  第三,文献和综述方面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旺其卡娃教授向大家极少了布里亚特民俗文献和布里亚特史诗。

  蒙古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图布新特古斯博士介绍了托忒文《格斯尔》在蒙古国、俄罗斯、德国、匈牙利的收藏情况,并提倡《格斯尔》的语言学研究和卫拉特《格斯尔》与北京版《格斯尔》的比较研究。

  土耳其伊勒德兹科技大学教授麦赫迈提·欧勒麦兹的论文“蒙古语对中亚史诗<乌古斯传>的影响”从语言学角度讨论了《乌古斯传》中的蒙古语借词,并对史诗内容作了讨论,提出乌古斯可能与成吉思汗或拔都汗有关系。这对蒙古历史、蒙古史诗研究都有重要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社科院民文所吐送江·依明博士的论文“金帐汗国君主脱脱迷失的一篇回鹘文圣旨”对现藏波兰的1393年金帐汗国脱脱迷失写给波兰-立陶宛国王约盖拉的圣旨做了拉丁转写、翻译、诠释。这对蒙古史文化交流有重要文献价值。

  第四,其他相关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乌尼乌兰教授总结了西北民大王沂暖、王兴先先生为首的学者对《格萨尔》学的贡献。

  内蒙古歌舞剧院作家瓦·琪木德先生的“十方圣主格斯尔的十大智慧”将《格斯尔》史诗概括为一个个智慧,并与佛、道、儒对应,十大智慧的概括与其说理论概括不如说是艺术家诗性思维的演绎。我们更期待瓦·琪木德先生的《格斯尔》歌剧作品。

  总而言之,A组讨论中,国内外学者带来了各自最新的研究和思考,就《格斯尔》及口传史诗诸多问题展开了对话与交流。新理论、新视角、新材料是本次研讨会一个显著特点,说明《格斯尔》研究已有了可喜的成绩,但成长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学科合作与跨国界资源共享将进一步拓展《格斯尔》的研究,也将推进《格斯尔》研究走向世界、也将引申出更多新命题和新问题。

  三、分组讨论会B组总结

  “《格斯(萨)尔》与口传史诗国际研讨会”分组讨论会B组共有18位专家发表17篇论文,其中有14位学者的论文涉及到《格斯(萨)尔》研究。学者们从语言学、版本学、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角度探讨《格斯(萨)尔》史诗及口传史诗其他课题,提出了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全国《格斯(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乌·纳钦博士作B组总结如下:

分组讨论会B组讨论现场 郭翠潇 摄

  第一,《格斯尔》语言学和版本学研究方面

  版本研究是《格斯尔》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内蒙古大学那顺乌日图教授和台湾中央研究院萧素英博士发表的题为“语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兼谈中研院蒙古文《格斯尔》语料库”的论文非常有分量,是B组论文中的一个亮点。作者从语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谈起,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9个评估语言活力跟濒危度的指标,介绍中研院蒙古文《格斯尔》语料库,以语料库协助系统比较北京版《格斯尔》和隆福寺抄本《格斯尔》的语言,结果显示时代较早的北京版《格斯尔》比隆福寺手抄本含有更多的口语成分。会议主持人巴莫教授认为:史诗传统的数字化努力是一个很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怎样通过数据库技术、IT技术深入我们的研究,该项目通过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范例。从词法到句法到篇章,通过统计法,该项目很有说服力地告诉了大家木刻本和手抄本之间的关联,揭示了北京版木刻本的中古蒙古语特征和东部方言特征,进而推演出该版本更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再者,通过与隆福寺手抄本的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格斯尔叙事的口语化取向。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数据库的建设不仅方便了在线的阅读和检索,同时也为史诗传统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化的有效路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将于9月举行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下一条: ·“非遗”的活态之路
   相关链接
·[央吉卓玛]格萨尔史诗传统的在地保护实践与社区内生动力·[何城禁]多民族《格萨尔》文本的演进脉络及其故事形态
·[罗文敏]组材: 集与散——《伊利亚特》与 《格萨尔》的情节结构·[宁梅]藏族“鲁母化生型”神话的大传统传承
·[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中国史诗传统”展在阿拉木图开幕,涉及中国20多个民族
·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格萨尔》史诗藏译汉名词术语进入规范化阶段
·[乌·纳钦]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孙正国]20世纪后期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之批评
·[丹珍草]《格萨尔》文本的多样性流变·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2018中国青海《格萨尔》史诗系列活动在青海成功举办
·[尹虎彬]作为体裁的史诗以及史诗传统存在的先决条件·[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三大史诗”保护成果公布 搜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CCTV-13 新闻直播间,2018年5月26日)·我国著名格斯尔奇吕日甫大师逝世
·[伦珠旺姆]《格萨尔》圆光艺人才智的图像文本·[杨恩洪]西藏格萨尔说唱艺术抢救始末
·[巴莫曲布嫫]中国史诗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实践路径·[巴莫曲布嫫]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