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我们回不回家过年:《中国新闻周刊》特稿
  作者:记者 刘炎迅 吴凡 庞清辉 王臣 刘子倩 陈薇 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1-24 | 点击数:29835
 

  他乡团聚的春节

  从期盼过年,到害怕归乡之路,再到他乡团聚过年,郝雨萌的经历或许是80后一代的心路缩影。而他预言,对于他的下一代,春节将变得更为纯粹

  本刊记者/刘子倩

  算上这个春节,郝雨萌已经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每到春节,他会让父母来北京过年团聚,父母唠念的那座他曾经熟悉的东北小城,在他记忆里已愈发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北京的钢铁森林、雾霾的天气和天天被塞进车厢的八通线地铁。

  郝雨萌,33岁,吉林洮南人,某门户网站编辑。看名字,一定以为是位美女,可偏偏是一个理着平头、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掷地有声的爷们儿。这位来京9年的爷们儿,今年依旧准备在北京过年,尽管他觉得北京的春节最没有年味。

  “没办法,买不到火车票啊!”郝雨萌说,从2007年起,他就让退休的父母赶在春运前来到北京团聚,等着一起过年。这既少了路途的奔波,也算变相延长了假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父母。

  有年味的春节

  在上大学之前的18年里,郝雨萌一直生活在洮南这座人口仅有40万的县级市中。他是家中独子,在出生前,父母就想好不论生男生女都叫这名字,期望孩子日后茁壮成长。

  1980年代,身为公务员的父母,每人一个月有五十多块的工资,生活条件自然优于其他家庭,而郝雨萌的童年也注定是快乐的。如今,他对儿时的新年记忆犹新,可以穿新衣服,有鞭炮放,有糖和肉吃,最重要的是有压岁钱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幸福指数特别地高。”郝雨萌回忆说。

  那时候,孩子的娱乐项目不多,电视上的动画片更是少得可怜。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过年时拿到压岁钱去小摊上买零食和鞭炮。对于这座典型的东北小城,正月看冰灯也是一大风景。郝雨萌还记得当时人山人海,万人空巷。“城中心还会放大型烟火,现在看是太稀松平常,可当时特别激动。”

  1999年,郝雨萌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专业,他开始逐渐感受到,家,对于一个在外求学的人有多重要。刚进入新千年的一月,郝雨萌就坐不住了。放寒假前,郝雨萌好不容易买到了一张站票。从长春到洮南有300多公里,火车要走4个小时,这四个小时就是一场炼狱:车厢内到处都是人,“车厢门好不容易才关上,想去卫生间,只能踩着桌子从椅子背上迈过去。”

  但挤在角落里的郝雨萌仍然觉得回家过年是理所应当的。“是亲情把我牵了回去,为了团聚,什么力量都无法阻挡。”

  他乡团聚

  大学毕业后,郝雨萌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负责网站维护,转眼到了2004年春节,回家的心情跟大学时一样迫切,当然,火车票同样是个难题。

  那时候,从北京站到洮南只有两班火车,很多票都掌握在黄牛手中,通宵排队都很难买到,曾在铁路系统工作的父母也只能干着急。最终,郝雨萌在代售点多交了50元订票费后买到了一张车票。最痛苦的是2005年,买不到直达车票,郝雨萌不得不先坐火车到长春,再坐大巴回家。

  每年回家,郝雨萌会发现,这座小城在发生变化:高楼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宽,市内原来都是“倒骑驴”(一种车厢在前面的人力三轮车),慢慢有了公交车,每年只回去一次,许多地方都已变得陌生了。每到过年,虽然也吃饺子、串亲戚,鞭炮更响,红包更大,但人不再兴奋,年味渐渐变淡了。“从那时开始,再也没有过年的感觉了。”话语间,郝雨萌有几分沮丧。

  在北京漂了3年后,郝雨萌结了婚,贷款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房子,总算有了一个落脚的地方。这一年,他去了一家网络公司,月薪也涨到三四千块钱。但过年回家依然让他头疼不已。他算了一笔账,高价买两张往返车票,路上要花掉两天时间,在家只能呆上四五天,一旦买不到返程票,整个假期便都消耗在无尽的焦虑中。

  于是,郝雨萌盘算着让已退休的父母赶在“春运”前到北京,过完年躲过“春运”再回去。这样,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就延长了。父母同意了。

  2007年春节,是郝雨萌一家第一次在家乡以外过春节。郝雨萌的父母不适应北京的新年,北京没有老家热闹,没有亲戚,菜市场离家太远,饭没有老家的香,鞭炮都没有老家的响。郝雨萌也有几分不适,路上不再堵车,八通线上几乎没有乘客,北京似乎成了一座空城。

  儿子降生后,父母从老家赶到北京来过春节已顺理成章。但郝雨萌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刻意为孩子添置衣物和玩具。能吃到好吃的,曾是郝雨萌这代人对新年最大的企盼,但他的儿子也不需要一个节日来慰劳自己的肠胃。

  又到春节时,看着已是IPAD游戏高手的四岁儿子,郝雨萌也会想念家乡的春节,邻里互相登门拜年,而在这座混凝土灌注的城市里,春节只是众多紧锁家门的节日之一,他的儿子大概再没机会体会那份浸在喜悦和亲情中的热闹。

  下一代人的春节也许会变得更纯粹——只为团圆,郝雨萌说,“这或许也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吧。” ★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01月16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倪方六]为啥女不祭灶?
下一条: ·怎样留下我们的年味儿?
   相关链接
·[刘晓峰]春节研究——新年节日群的内在结构与演变·春节申遗成功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吴卓远]浅析丧礼与生死观的表达
·[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迎虎年,将这只“镇宅神虎”请回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