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叶舒宪]老子与神话思维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3-03-20 | 点击数:21940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写道:“……尤其重要的是善于使用隐喻字,唯独此中奥妙无法向别人领教。……要想出一个好的隐喻字,须能看出事物的相似之点。”老子善用比喻,正因为他在相当程度上受神话思维类比逻辑的制约,能够自发地“看出事物的相似之点”,这是他与后世哲学家在思维方式上的先天差异所使然。比喻说理在后人那里是某种艺术天才的产物,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那样。

  可是,在神话思维时代,那却是无师自通、人人皆能的,因为类比联想必然要自发地把感知对象同已有的经验同化在一起,而事物外观、性状方面的相似处恰恰是象征思维所关注、所遵循的基本线索。因此,对于善于以概念语言做直接的意义传达的文明人来说,比喻只是对表达方式的一种外加的修饰,一种需要特殊的天才方可掌握的技巧。只有诗人才能成功地运用这种技巧——“诗人的语言主要是隐喻的。”(雪莱:《为诗辩护》)而对于没有概念语言的原始人来说,比喻绝不是外加的语言修饰技巧,理由很简单,如维柯所推断:在世界的儿童期,人们按照本性都是崇高的诗人。

  从神话思维去理解老子的比喻论证方式,还可以明白这样一个表面上看是自相矛盾的现象:老子既然声称“信言不美”,却为什么要用如此之多的比喻去美化自己的哲理著述呢?现在看来,老子哲学的诗化风格得之于他的思维方式,如弗莱所说,“文学,尤其是诗歌,具有一种重新创造语言的隐喻用法的功能。因此,神话的直接后裔就是文学”。换句话说,老子按照其本性就是诗人哲学家,他的五千言作品本身就是一部罕见的文学性杰作。

  然而,《老子》中的比喻论证毕竟是表达抽象思想的一种方式。散见于全书中的明喻和隐喻一方面显示了从神话到文学的过渡,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从神话思维向理论思维的过渡。前者体现为那些具体形象与形象之间建立的比喻,后者体现为具体形象与抽象观念之间建立的比喻——从发生学立场上看,这类比喻充分显示出比喻向寓言的过渡。用弗莱的术语,则是隐喻语言向换喻语言的过渡。按照威尔赖特的划分,又可说是“比喻的想象”向“典型的想象”的过渡。威尔赖特在《燃烧的源泉》一书第五章对这两种不同的想像方式做了如下说明:

  在典型的想象和比喻的想象里都有某种混合的过程,某种语言文字的交融过程。在典型的想象里,那是形象和观念、具体和概括、个体和典型的结合。在比喻的想象里,那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形象的结合;这些形象可能带着些感情和理智的联系。

  从本节中所引述的比喻实例中可以看出,在老子的大部分比喻运用之中都显示着那种形象和观念、具体和概括的结合。有时是某种观念同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六章);又如以“木强则折”喻“兵强则灭”(第七十六章)等。还有的时候是从众多的形象中抽绎出某种共同的观念或道理,如前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此外,老子还善于从互相对立的形象事物中抽绎出对立的观念,如用草木的生而柔弱和死而枯槁喻示人柔弱则生,坚强则死(第七十六章)。从这几种情形判断,老子的比喻之中实际完成着从具体到抽象的理念过程,这意味着得之于神话思维的比喻正在向“舍象取义”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从自发的类比联想向有意识的图解观念发展,从比喻向寓言发展。像第七十四章中用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难免自伤其手的现象比喻司杀者没有好结果,这已经十分接近《庄子》之中的寓言了。

(本文摘自叶舒宪《老子与神话》一书,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注释请参考原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新华悦读 2012-11-2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覃乃昌]岭南文化的起源与壮族经济史
下一条: ·[黄晶]被忽视的希腊宗教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