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岩 祝鹏程]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
  作者:张岩 祝鹏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2-03 | 点击数:6900
 
  摘要: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关于异文化的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这一谣言的生产和下水道的文化象征、社会现实的促动和文艺化的传谣方式密切相关,在谣言的生产过程中,对西方的想象和自我的反思贯穿其中,成为谣言生成的重要动力。这种想象虚构了一个完美的德国形象,并将中国塑造成了好大喜功的“暴发户”形象。这种想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但对我们真正了解西方先进文明并无益处。
 
  关键词:下水道;谣言;他者想象;现代化

 
  作为一种大众意识,谣言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所处时代的感受和评价。近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在和西方先进国家的频繁接触中,中国社会产生了难以计数的关于异文化和先进文明的想象与传闻,这些谣言既言说着他者,也映照出中国对自身在世界格局中的定位。[1]这类想象延续至今,产生了诸多谣言。“青岛德式下水道谣言”(下文简称“下水道谣言”)在近年来影响颇为广大。谣言的对象是百余年前由德国殖民者建设的青岛下水道,传谣者夸大了下水道的抗涝功能,并虚构了德国人为后世准备了更换零件的行为。本文将以这则谣言为个案,考察以下问题:谣言是如何形成的?体现了怎样的大众情绪?人们如何在谣言中想象德国所代表的西方先进文明,又如何反观自身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缺失?并通过对谣言的考察,对国人在想象他者时采取的思维定式展开反思。
 
  一、谣言中的真历史与假信息
 
  青岛下水道谣言产最早生于暴雨频仍的2010年夏天,目前已经广泛流传于互联网、纸媒等不同媒体,下面是最常见的一个版本:
 
  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没搞形象工程,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给中国人留下了百年以后从来不淹水的青岛。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根据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的电子邮件,中方找到了备件齐全的小仓库。一个民族的精神、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由什么决定的?答案……真的值得我们深思![2]
 
  这则谣言将青岛城市不积水的原因完全归于上世纪初德国人修建的排水系统,还虚构了德国人未雨绸缪,设置“存放备件的小仓库”这一情节。谣言有着很多异文,但这些版本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不同于传统的谣言是为了散播恐惧、紧张的情绪,这则谣言的目的是给人以启迪与深思。谣言一头连着青岛/中国,一头连着德国/西方,通过中德对比,传谣者完成了对他者的想象和对自我的反思,谣言中的德国意味着责任意识与敬业精神,他们“吃力不讨好”的施工为青岛带来了现代化的设施与便利的生活;相比之下,中国则被暗示成只会建造喷泉、鲜花和广场等“面子工程”,只注重眼前利益的代表。谣言认为,中德之间在现代化程度与路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就像有的版本中说的:“技术落后100年,工业精神落后300年。”[3]
  下水道谣言涉及一段中国的现代史。1897年11月,对中国觊觎已久的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并于次年强行租借包括青岛在内的胶州湾,租期99年,这段殖民统治维持到1914年青岛被日本占领为止,共计17年。德国力图把青岛打造成“模范殖民地”,以显示自己有与英法竞争的强大实力。他们邀请一批顶尖的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师,在青岛城区兴建大量房屋建筑和海港、街道、供水和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整个下水道工程由德国专家设计,中国劳工完成。设计极富远见,采取了先进的雨污分流技术,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处理。管道主体为上宽下窄的蛋形,由水泥制成,下层覆以陶瓷,既便于水流通过,又不易让泥水沉积。建成的管道总长80公里,宽阔处可以跑汽车。这些举动是典型的殖民行为,但确实在客观上为青岛的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也成为当地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至今青岛人仍把下水道井盖称为“古力”,即德语“Gully”(下水道)的音译;而青岛博物馆中也保存着一段德式的下水管道,作为那段特殊年月的纪念。
 
  需要指出的是,和所有的殖民者一样,德国在青岛的统治有着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他们笃信种族卫生学,对德国人和中国人采取了等级划分与隔离对待的政策,正如德国海军建筑顾问博克曼所说:“(隔离)……尤其可以避免中国居民用过的脏水流经欧洲人居住的地方,这些脏水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危害。”[4]所以,青岛被分为西人区和华人区,属于“高等种族”的德国人住在市中心的西人区,被认为是“低等种族”的中国人则住在大鲍岛等华人区。[5]下水道等现代化设施只分布在西人区,被贴上“低等、肮脏、粗糙、危险”等标签的华人区根本无从享受。无疑,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接下来回到谣言本身,参照相关的历史记载,我们发现这是一则双重谣言。第一重是夸大了德国人修建的排水系统的防涝效果。和百年前相比,如今的青岛城区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经过频繁的城市改造,留存下来的德国管道只剩2.6公里,不到全城管道的千分之一,根本无法承担一个900万人口城市的排水任务。[6]青岛不易积水的根本原因是其特殊的地形。青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临海,下水道依势而建,积水可以较快地排入大海,不容易形成内涝。第二重是虚构了德国人设置“存放备件的小仓库”这一情节。这一情节极具戏剧性,是谣言的核心内容,大概得益于我们对德意志民族认真负责的印象,但德制管道以水泥和瓷砖为原料,根本不需要更换零件。
 
  下水道谣言依附于真实具体的景观,还有非常戏剧性的情节,看似是一则互联网时代的“地方风物传说”,但这则风物传说不是由青岛本地人创编的,也没有得到青岛人的普遍认同。笔者曾向出生于山东即墨(青岛县级市)的民俗学者刘宗迪教授询问相关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反正我八十年代在青岛工作的时候没听说过,青岛本地人肯定不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都知道青岛不淹靠的是地形而不是‘良心’。”
 
  下水道谣言的传播者也不再集中于城镇边缘乡村的中老年人等“心理弱势群体”[7],谣言的传播空间主要在媒体中。各种新旧媒体在谣言的制造和扩散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中国文化报》《齐鲁晚报》《城市画报》等传统媒体外,网易、豆瓣、搜狐等网站,“环球人物杂志”“国家人文历史”等官方微博,都参与到了谣言的传播与生产中。谣言的受众也包含了社会各界的不同人士,尤其是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孙海英、王石、夏骏等时常发表社会批评的名流都在微博上发布过这则谣言,经济学者郎咸平、湖南经视的主持人钟山也在他们主持的电视节目中给予非常严肃的介绍。借助无远弗届的大众传媒,下水道里的德国神话被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引发了德国媒体的关注和辟谣。[8]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刘守华 刘晓春]白族民间叙事诗《黄氏女》的比较研究
下一条: ·[杨利慧]民俗生命的循环: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互动
   相关链接
·[王云聪]朋友圈疫情谣言的个人叙事性·[祝鹏程]谣言认知的主观维度: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观察与反思
·[程鹏]“烟花爆竹除疫”:传统民俗的发展困境与疫情防控下的民俗学反思·[周争艳]论谣言中否定性箭垛人物的层累与建构
·[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张锦鹏]闻香识人:宋人对进口香药的利用与他者想象
·[刘文江]记忆、展望、重复与认知:谣言“叙事家族”的心理机制研究·[王东杰]"讲故事"与传统中国社会的群体恐惧
·[海力波]“小孩弹弓杀老人”:一则当代传说中的道德困境与集体焦虑·[祝鹏程]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
·[施爱东]食品谣言的传统变体及叙事生长点·[周露丹]幸运信的传播、发展及其民众心理
·[刘文江]作为实践性体裁的传说、都市传说与谣言研究·[祝鹏程]“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
·[张静]西方传说学视野下的谣言研究·[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
·[施爱东]网络谣言的语法·[聂强]谣言的编码与解码
·[李传军]洪水谣言与两汉之际的“汉家更受命”说·[施爱东]谣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