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作者:国家非遗中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6-19 | 点击数:4702
 

  

图1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及作品展

  传统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成果。我国传统工艺门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创造性价值,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届成都非遗节首次推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及作品展,下面,就让小编带您去竞赛现场一探究竟。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0日至18日

  展览地点: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世纪舞广场东展厅

  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作为非遗节中国传统工艺竞技成果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以“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为主题,通过现场竞技,展示非遗技艺和文化,凸显传统技艺传承的精髓。

  此次竞技作品展,旨在以场景化的形式集中展示传统织造技艺、盆景制作技艺、木版年画、银器制作技艺、竹编、雕刻(木雕)、刺绣、面塑和糖塑共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500余件作品,以点代面展示近年来保护和传承非遗技艺、振兴传统手工艺的成果。参赛选手采用各地推荐和全国网络海选方式组织,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全国推广和宣传。这些参展作品充分体现了新生代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审美素养,展示了新生代传承人的造诣和匠心,同时,比赛及展览也为艺人搭建了开阔眼界、交流互鉴的平台。

  

图2高密扑灰年画作品《麒麟送子》作者:李风芹

  图3黄杨木雕作品《挖耳》作者:常俊杰

  图4莆田木雕作品《八仙过海》作者:林文强

  图5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作品《太阳神鸟盘》作者:白德蓉

  图6竹编作品

  图7糖塑作品展区

  图8面塑作品

  图9面塑作品

  图10盆景制作技艺作品展区

  图11盆景制作技艺作品《锦绣中华》作者:袁铭昌


继续浏览:1 | 2 |

【本文责编:刘晓】

上一条: ·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简介及十周年回顾
下一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广东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成立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