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作者:任丽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7 | 点击数:3204
 

 

  中新网2月27日电 题:今时元宵为何“闹”不起来?

  作者 任丽娜

  岁月悠悠,今又元宵。与多年前的元宵节盛景相比,不少人感慨现在的节日气氛淡了许多。

  据记者了解,元宵节不仅遇商家“冷脸”,而“闹”的氛围也渐行渐远。古时元宵夜“灯火阑珊”相当热闹,以“偷”为乐来过这一传统节日。

  而今时元宵节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但为何“闹”不起来?研究民俗的业内人士张炜称,元宵节要复兴,必须吸引最活跃的年轻人参与,为元宵节注入时尚、浪漫元素,并依靠商家的炒作,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元宵节遇商场“冷脸”

  再过一天,即2月28日便是2010年的元宵佳节,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元宵佳节遇商场“冷脸”,多数商场促销活动冷淡,而推出“元宵宴”的餐饮店更是寥寥无几。

  27日,记者从山西省城太原市各大商场、超市了解到,与春节、情人节各种热闹的主题营销相比,元宵节的商家促销活动明显过于冷淡。

  在太原市柳巷购物的高先生说,如今这里依然可见情侣巧克力、情侣手饰等礼品,但为元宵节特别推出的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礼品却很难找到。

  位于太原市千峰北路的百岁鱼等饭店都没有为元宵节搞专门的促销,客人来了也就是正常的吃饭。而在春节、情人节那天,太原市不乏饭店相应推出“情侣套餐”。

  业内人士认为,情人节从无人知晓到现在炒的火热,其实都是商家“唱热”的。如果商家肯在元宵节市场开拓和促销革新,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的元宵节应该不会比“洋节”缺乏号召力。

  古时雷人风俗“以偷为乐”

  致力于近代史和民俗研究的80后专栏作家张炜称,古时过元宵“相当的隆重”,形式奇特多样,最雷人的民间风俗是“以偷为乐”。

  张炜说,在中国古代,元宵节等同于放偷节,人们以“偷”为乐。据他考证,放偷节起源于辽金时,辽金两国是严禁偷盗的,但在元宵节前后几天,偷盗便成为正常的事,是允许的。

  崇祯八年(1635)刊行的《帝京景物略》记载金元时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而南北朝的契丹族于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连续三天“放偷”。女真族则于十六日夜可互相随便偷窃。

  清查嗣瑮的《燕京杂咏》中写道:“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可见,以“偷”为乐的习俗在清朝时还存在。

  张炜介绍,元宵节里,部分人“偷青”,即偷菜,还有人偷灯。台湾地区有“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的俗语。 古时女人婚后三年还没有生育,等到元宵节,这些女人就上街去偷灯吃,以求怀孕。她们一般偷刘姓和戴姓人家的灯,取谐音,意为“留住孩子{”或“带来孩子”。

  注意保护传统节日

  日前,就元宵节太原市推出的活动也可谓丰富多彩,有摄影展、灯展、文艺演出、舞龙大赛、庙会等传统活动,但家住太原市兴华小区的张女士说,26日她去逛了庙会,发现来的都是老人,年轻人很少。

  虽然元宵节是中国的狂欢节,但受访的10位年轻人告诉记者,“节味很淡,真没意思。”

  张炜称,传统的社火、庙会等习俗活动有着无可比拟的魅力和吸引力,我们必须注意保护传统节日,但必须吸引最活跃的年轻人参与进来。

  其实,元宵节天生具备吸引年轻人的特质,有诗词为证,“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此,可以为元宵节注入时尚、浪漫元素,并依靠商家的炒作,营造热烈的节日气氛。

  业内人士认为,今时闹元宵,需要多给传统节日提供活动空间,多举办庙会等活动,并将灯笼、猜谜、舞龙等等活动与年轻人的娱乐方式结合起来,还可赋予元宵节朋友聚会、商业洽谈等含义。

  此外,元宵节的市场空间比想象的要大,并非只有花灯和汤圆可以做文章,但需要在商业基础上多多挖掘,制造浓厚的元宵节日氛围。

  如此这般,元宵节何愁“闹”不起来?!(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2-27 14:35: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正月十五雪打灯 齐鲁娃娃的花灯记忆
下一条: ·[吴祚来]元宵与皇帝的“政治亲民”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