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以《中国风俗史》为中心
  作者:袁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20 | 点击数:252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以《中国风俗史》为中心
袁玥
(复旦大学)
摘  要:张亮采所呈现的民俗观延续了我国传统的“风俗”思想,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元素,从而填补了从古代到现代学理建设中的空白。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传统性”主要体现在以“治世”为目标的写作目的和对儒学的思想倾向上。作品中通过对进化观念的透析以及以语言作为最准确的风俗考察对象,展现出一种现代性的审视方式。这种现代性的表达,使得他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在张亮采的民俗观中,所呈现的“传统性”与“现代性”都显现出相对的特点,这种相对性要求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历史语境中对其进行反复评析。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而是在特定情境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因此,对于张亮采所提出的传统与现代的民俗观念,需要在动态的历史背景中进行深入思考,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在民俗学学术史建设中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风俗张亮采民俗观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下一条: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相关链接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孙华月]民俗协商与民俗张力的博弈
·[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
·[冯莉]论埃内斯托·德·马蒂诺的民俗观·[王娇 柏互玖]明清方志风俗志内容的构成、分布与历史成因
·[史晓雪]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才女”现象研究·[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胥志强]现代民俗学中的礼俗互动问题
·[鞠熙]天下与遗产:中国古代风俗学的两种面向·[岳永逸]风俗与民俗: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史学根性和民族性
·[李明洁]哥伦比亚大学“纸神专藏”中的娘娘纸马研究·[邵晨宁]古代“麻风女型故事”的形成及其意义
·[察应坤]村级治理中革新力量与风俗的博弈·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郭炳亮]明、清方志风俗观研究·[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
·[高有鹏]近代西方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社会风俗及其理解·[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