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刘薇]《阿诗玛》汉译本跨语体特点研究
  作者:刘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9 | 点击数:29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阿诗玛》汉译本跨语体特点研究
刘薇
(曲靖师范学院)
摘  要:《阿诗玛》汉译本的语体风格是诗歌的韵律、语词的抉择、语词程式、句式选用、修辞格的运用等各方面风格特点的综合表现。也是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译者身份、源文本的性质和文体风格、翻译类型、翻译传播路径、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等影响的结果。《阿诗玛》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以汉语作为主要载体,先后出版发行过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黄铁本、昂自明本、马学良本和黄建明本四个汉译版本,由于意识形态、赞助人、诗学、译者身份、源文本的性质特点及译者的身份、翻译类型、翻译传播路径、翻译整理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这些汉译本在韵律风格、词语的选择、句式的挑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使这些汉译本的语体风格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彝语口头诗歌的汉语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跨文本、跨语体的语言交际现象,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口语和书面语、诗体和散文体、彝语风格和汉语风格等各种语体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现象,呈现出非常复杂的跨语体风格。这里主要从韵律风格、词语的选择、句式的挑选、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对四个汉译文本的跨语体风格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体风格;跨语体;口语;书面语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婷]从辽境香炉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镜像
下一条: ·[刘文江]传说研究的三种范式
   相关链接
·[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高健]无文字的“起源”神话与“无文字主义”
·[付晶晶]先秦时期《诗经》的传播形态·[何道宽]破解史诗和口头传统之谜
·沃尔特·翁:《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语词的技术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