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黄蕊]“不再害怕的理由”:流行文化中传统鬼观念的代际创伤叙事与情感传播链条
——以中式恐怖为例
  作者:黄蕊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59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不再害怕的理由”:流行文化中传统鬼观念的代际创伤叙事与情感传播链条
——以中式恐怖为例
黄蕊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摘  要:在流行文化语境中,民间信仰、民俗等词常与中式恐怖相联系。中式恐怖以传统鬼观念而非都市传说为核心,是z世代青年代际叙事的代表,展现了数字媒介的新情感传播特点。内容上,中式恐怖的情感基调并非止于较单一的视觉化恐怖,而是继承了本土对鬼的想象和压抑传统,通过家国同构的代际叙事拓展为更丰富的集体创伤和可能的治愈,成为了对主流叙事的补充,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传播上,中式恐怖复杂的情感层次在互联网公共平台的讨论中被分解为“恐怖”“创伤”“性别视角”“治愈”四层意涵,成为青年人自我保护式的公共表达方式。但中式恐怖也因此使民俗被附上了压抑等标签,使其再次边缘化、猎奇化。
关键词:中式恐怖类民俗创伤代际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清喜 李欣芸]客家非遗与传统村落保护、振兴研究
下一条: ·[黄秀双]宗族记忆的重构
   相关链接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
·[王琨]网络复魅与志怪传统:中式恐怖游戏对“民俗”的再生产·[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
·[段微]中式恐怖游戏中的民间叙述模式解析·[张淇源]作为类民俗的圣地巡礼:时空感重塑与记忆再生产
·[肖涛]作为桥梁的“类民俗”·[刘文江]“类民俗”与城市经验文化
·[李莹]民俗主义、新媒介与类民俗·[迈克尔·迪伦·福斯特]类民俗的循环
·[钟进文]“创伤经历”与幻想记忆:藏边社会民间叙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