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本网公告
   学会简介
   学会章程
   学会机构
理事会
秘书处
中国民俗学网编委会
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
   学会大事记
   学会会议
会议动态
联办会议
   学会活动
中国民俗学会与非遗保护
我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30周年
中华春节全景纪实摄影行动
生肖卡通设计有奖征集
感受春节:马鸣湖杯学生征文
春节文化网上谈
   知识中的伙伴
敬文民俗学沙龙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北京民俗博物馆
学苑出版社
妙峰山研究会
   对外学术交流
中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
   学会出版物
学会年刊
中国民俗学年鉴
   联系我们

2024年会专区

首页中国民俗学会学会会议历届年会2024年会专区

[段枚伶]非遗与景区旅游融合研究
——以铜仁中南门为例
  作者:段枚伶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4-11-18 | 点击数:64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论文  

非遗与景区旅游融合研究
——以铜仁中南门为例
段枚伶
(黔西南州民族文化中心)
摘  要:非遗是景区的重要旅游资源,与景区融合既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也能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贵州省铜仁市中南门景区作为市重点非遗旅游景区,将当地非遗引入景区,推出非遗研学、非遗体验、非遗展演等系列活动,带动传统民间艺人就业,以“非遗+旅游”的模式实现了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文章以铜仁中南门古城景区为例,分析景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以期为同类的非遗旅游景点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铜仁中南门;非遗文化;文旅融合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
下一条: ·[段微]中式恐怖游戏中的民间叙述模式解析
   相关链接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王海珺 王铎]非遗人才培养,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宋晓青]非遗融入学校教育的现实困境和优化路径
·[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王凌志]电白乡镇非遗文化治理实践探寻·[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
·[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李颖]与动画IP联动传承非遗文化的路径探索·[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
· “稻鱼鸭” 生态系统:农耕文明的传统智慧·[张建芳]贵州仡佬族传统村落沈家坝调查报告
·[王蔓蔓]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重阳祭水大典田野调查报告·陕西深挖非遗文化宝藏助力脱贫攻坚
·薪火相传 内蒙非遗文化绽放古老苍韵·[张丽丽]高校社区公共民俗学的实践
·[杨兰 刘洋]优化与策略:贵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邓思杭]“互联网 +非遗文化”模式探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