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文化遗产》

首页民俗学文库民俗学刊物《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2019年第2期目录
  作者:《文化遗产》编辑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10 | 点击数:6278
 

 

《文化遗产》2019年第2期
总第59期  出版日期:3月18日

目 录 

论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共同体 宋俊华 1
传统工艺核心技艺的本质与师徒传承 谢崇桥 李亚妮 8
中华工匠精神的渊源与流变 石琳 17
相声艺术传承的阶段性特征 冯文龙 25
     
富连成藏《长生殿》(时剧)初探 康保成 33
论演戏酬神对清代禁戏政策的消解 张天星 40
琉球官话课本《中国语会话文例集》所存“曲座”资料述略 范常喜 49
清代苏州曲家、曲师和教习关系考辨 裴雪莱 54
《西游记》杂剧作者献疑 杜治伟 王进驹 60
     
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王霄冰 禤颖 66
“祭七”源流考探 史小军 郭俐兵 77
礼物之灵的理想性困境与实践化
——以贵州淤泥乡大拨米村百年丧礼礼物为例
陈刚 彭菊芬 86
龙彼得对粤闽俗文学的研究与贡献 潘培忠 徐巧越 98
龙母传说的北向传播与“秃尾巴老李”故事的来源 季中扬 马海娅 105
美国学者搜集整理、翻译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 张多 113
“经验中心研究法”的理论与方法意义
——基于对哈弗德超自然信仰研究的探讨
孙艳艳 123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驴背上的秧歌大师
——陕北“靖边跑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有万访谈录
邓 煜 吕政轩 采访整理 131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艺术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倪彩霞 139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湖南江永勾蓝瑶寨“三维一体”旅游空间生产与文化再造研究 冯智明 秦炜棋 145
朝圣旅游的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
——以普陀山南海观音露天大佛为例
游红霞 田兆元 152
     
稿 约   封 三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李中彦】

上一条: ·《文化遗产》:2019年第1期目录
下一条: ·《文化遗产》:2019年第3期目录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
·[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