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应该“血肉相连”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5 | 点击数:1624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化社会向我们迎面走来,我们的生活呈现了一个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状态。这里的“传统”不是从另外一个地方走进来,而是回到“传统”原来发展的一种状态中。传统不是“客人”,是“家里人”;现代也是“家里人”,它是“家里人”的一个转型变化的过程。

  近10年来,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确实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而且形成了一个保护的热潮。这种认同和认可对非遗的现代化发展非常有利。目前,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自上而下地主导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制定,但我们还要密切关注计划的执行,对此我有三点想法。

  第一,对传统与现代、工艺与生活的认识。本次非遗博览会的主题里面提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我们把它横断切开找到相对应的词,就是传统与现代、工艺与生活。将这两组概念放到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纵向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历史时期都遵循着继承传统,并且不断地更新传统、提升传统,从而成功地走向现代的发展过程。

  回顾历史,我们把传统反掉都没有好结果,哪个阶段都吃了大亏。我觉得在今天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应该是对称而不是对立的。当传统工艺要走进现代生活,满足大家的需求,就必须克服把传统和现代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工艺和生活也是密切相融的两个概念,离了工艺就没有生活。人类生活无论物质或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工艺尤其是手工技艺,因此我们的手艺绝对不会丢,因为这是血肉相连的。因此现代与传统应该是亲上加亲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

  第二,要考虑传统工艺对现代生活的贴近和切入。我们国家的非遗传承人不只列入名录中的几千人,而是一个成千上万的或者是几十万的群体,因此应该关注到这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他们的手艺一个比一个精湛,但他们很多人都在基层,要想让他们的手艺、工艺进入现代生活,首先传承人必须进入现代生活。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吴元新是我很尊敬的一位传承人。他的团队是传统的师承和祖传结合的,而他对徒弟的传承培训是按现代意识去处理的,而且做得很有成效。我们的传承人大部队要进入现代生活,要有这个意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振兴手艺的前提是保护好它最好、最精华的部分。

  第三,现代生活对传统工艺要充分地尊重维护,很好地利用。我们要给传承人创造条件,支持他们振兴,尊重他们的手艺。应该充分调动起现代生活中各个领域、社会各界及城乡社区民众主体,使更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保护和振兴传统工艺的热潮中来,形成良好的振兴传统工艺的氛围。

  新媒体要为传统工艺振兴做精做细做大做强,不仅是要做大规模的宣传,更重要的是要有中国传统工艺及产品和手艺人的大制作,全面进入民众的网络生活。依法开拓传统工艺产品交易网点或逐步进入网售网购,满足群众对传统工艺品的多样化需求。

文章原载《中国社会科学网》2016-11-14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商小琦】

上一条: ·汤书昆:现代生活向传统工艺提出新命题
下一条: ·侯深:“穿越河堤的小径”
   相关链接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
·中国传统插花亮相三里屯艺术节中秋雅会·[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