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5月9日电(记者 李克瑶)两百多年的时间,数千公里的路程,隔不断20万锡伯族同胞彼此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
农历四月十八是锡伯族的西迁节。每年的这一天,来自新疆、黑龙江、北京等地的锡伯族同胞都要到沈阳锡伯家庙祭祖。这座家庙承载着太多的思念。
今年的5月8日是第248个西迁节,70岁的佟翠芳特意领着家人一行7人从乌鲁木齐赶到沈阳,就为赶在西迁节到沈阳的锡伯族家庙祭拜。“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啊,”老人说,“这一行就是想去了这个心愿。沈阳是所有锡伯族人的家乡,是祖庙的所在地,是西迁的起点。”
锡伯族家庙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今沈阳)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它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及编入八旗的经过,保存了锡伯族300多年的历史。
佟翠芳一家人跪在家庙的神龛前面,点燃蜡烛又敬了香,合十的双手在胸前默念着寄语。作为家里地位最高的男性,佟翠芳的老伴又向神龛敬了酒,佟翠芳和妹妹在祭台上面一一摆放出供奉的水果和点心。
西迁节前后几日是锡伯族人回到锡伯家庙祭祖比较热络的时期。锡伯族家庙所在地足球场大小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前来祭祖的锡伯族同胞,有些人还特意穿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家庭,但很多人们都会主动和身边的同胞打招呼,小辈的给长辈的行礼,长辈关心小辈问长问短。
在沈阳,佟翠芳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但在锡伯族家庙,老人结识了锡伯族青年韩笑。按照锡伯族的小辈不问长辈名字的习俗,韩笑亲切地唤老人为“大姨”.
而立之年的韩笑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做平面设计。他说:“从小母亲就讲天山脚下伊犁河畔有我们一支亲戚。民族情结驱使吧,我去过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见了察县来人都觉得是亲人。”
离开家庙前,佟翠芳很高兴的告诉记者,晚上一家人要去参加沈阳市锡伯族联谊会组织的庆祝活动。“昨天和我在伊犁的同学通了电话,有一个好姐妹说他们要回察县看看亲人,希望我在沈阳过西迁节愉快。”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乌丙安说,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约3万名锡伯族人是他们的子孙。
“小时候姥姥经常讲故事锡伯族人是怎么从沈阳到新疆的,听着只是觉得有趣。现在想起姥姥讲的故事,其实就是她自己的经历。”家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贺顺顺正在位于沈阳的中国刑警学院读大学一年级。
他说:“之前我对沈阳很陌生,在大学报到前我家里好多亲戚都叮嘱我要到锡伯族家庙好好看看,就是那时候我冥冥之中有些落叶归根的感觉。”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2年05月10日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