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刘双琴]《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民间传说与民俗

[刘双琴]《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民间传说与民俗

《太平寰宇记》中的江西民间传说与民俗


刘双琴



   
《太平寰宇记》(以下简称《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全国性地理总志。作者乐史,字子正,江西抚州宜黄县人。是书记述山川地理之时,涉及并保存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其中关于江西的民间传说,主要包括风物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三大类。这种分类存在一些交叉情况,我们只能看它们的重心是仅叙述山川风物的由来及特性,还是侧重表现有关仙道人物的法力与事迹、或讲述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而作一个大致的归类。这些传说或采自民间,或引自文献,其所引之文献又多有散佚,因此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一)风物传说


    风物传说因与地名来历关系密切,成为地理志文献中收录最多的一类传说。这类传说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等的由来和特性,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有意义或有情趣的说明,表现人们热爱乡土的感情以及他们的信仰或愿望。江西多奇山异石、多古木,于是神奇的山石、千年的古树,往往成为人们敬畏与崇拜的对象,也留下了大量的传说,《寰宇记》中即多有记载。如洪州南昌县松阳门的大樟树,一旦华茂,被认为有中兴之祥(卷106)。另有关于砍树而树出血、伐木而伐者亡、斫木制舟而舟不动等诸多传说。这些神树,多为古樟树、梓树或枫树。神石的传说在民间亦多有流传。如洪州分宁县有一石柱,风俗相承呼为南山神石……柱下有神,颇有灵验(卷106洪州武宁县有女戴氏,久疾,出觅药,见一石立似人形,礼之曰:汝能令我疾差,吾当事汝。因感梦曰:吾当佑汝,寤而遂差。因立祠(卷106为石头立祠,实不多见。神石与巫术及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如饶州鄱阳县石印山,下有祠屋,巫祝言石印神有三郎。皓遣使以太牢祭,并以印绶拜三郎为王。(卷107)神秘的山石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成为信仰的耙的。
    鸟与鹿在江西人心目中一直有很重要的地位。关于鸟(主要是鹤)和鹿的传说在民间颇为广泛。《寰宇记》就载有大量与鹿、鹤相关的地名以及民间传说,如鹿源山、鹤源水、阳鸟桥、仙鹤山、鹤门洞等。这些传说又常常与道家人物联系在一起,如鹿源山,古老相传,昔有仙人尝乘白鹿出入其间,故以为名
(卷106鹿与鹤还往往被赋予神性,如白鹿游至亢阳桥上,即云生,霭然而雨
(卷107)。在众多关于鸟的传说中,有一则格外引人入胜:彭蠡湖……有乞鸟随船行,舟人掷饭抟,鸟接之,高下不失粒。并注今此鸟沿江灵庙多有,不独在彭蠡湖。(卷111)原出《郡国志》,乐史引之,人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独晋宋人幸而享之?
    风物传说中,有一类颇引人入胜,向我们展示了一片颇有神奇色彩的洞天福地、世外桃源,如仙人城、赤石山、金鸡山、姚公石室、石鼓山,林木繁茂,水石幽(卷108),大石连耸,灿若舒霞(卷108),或每丙日辄闻山室有笳鼓箫乐之音(卷108每天阴,闻鼓声(卷111),令人神往。这些地方多具有神秘性,时隐时现,人不能近,如黄唐山石子至丙日不复见,他日复有(卷108),弋阳岭穴岩有人见其岩内有三铁镬,可容百斛,中生莲花。他日往寻,不知所在(卷107这些世外桃源令人神往,又非常人所能到达。可以说,在宗教文化里,被压迫民众对现实苦难的抗议,对美好未来的企求,便常常以这种曲折的方式反映出来,人们于此寻找到精神的慰藉,并产生共鸣。我们由此想到晋代江西著名文学大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这些美丽的传说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值得一提的是《寰宇记》对“望姑山”的记载,羽客张镇望仙人麻姑而成山,这与我们通常所见之“望夫山”或“望夫石”的传说正好相反,值得玩味。

    (二)人物传说


    江西是道教名区。先秦时代即有匡庐兄弟入庐山修道、洪崖先生在西山修道的传说。《寰宇记》所载人物传说,关于仙道人物的传说最为普遍。遍考《寰宇记》,所及之地名,与道教人物升仙、炼丹的传说相关者比比皆是。如庐山即为匡俗兄弟七人结庐求道之处,“仙去,空庐尚在(卷111);简寂观为陆修静修道之所,其人少怀虚素,元嘉末,曾游京都,宋文帝钦风慕道,制停霞宝辇,使仆射徐湛赐焉。先生因辞,远游江汉,还入庐山。(卷111)麻姑山,相传麻姑得道于此坛。东南有池,池中有红莲,曾变为碧。坛边杉松皆偃,盖时闻钟磬步虚之音(卷110)。此外,谢山、龙翕穴鹤岭、祈仙观、敖岭、龙虎山、贵溪山、葛仙潭等诸多地方,均传说为道士得道成仙或活动之域。作为地理总志,《寰宇记》综记天下之地之人物,内容广博,因此对于颇富文学色彩的民间传说无法完整地采录进去,关于这些传说人物的记述绝大部分为梗概式或线索式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多与地名来历相关。
    豫章地处江滨,向来洪水为患,许逊斩蛟治水的传说广为流传,其神迹也几乎随处可见。《寰宇记》中,许逊斩蛟的神迹便有多处,传说故事细节各异,或“以片石书篆文镇穴口(卷106),或“以板塞岩口寻蛟(卷107),或“入水与蛟龙斗,三日三夜后出于岭上,立一铁柱为誓(卷109),这位许真君,还真有那么一股除恶务尽的劲头,令人景仰。传说故事情节丰富了唐代以来流传于江西的许真君斩蛟故事,并多为后来的历史地理著作或文学作品承沿。斩蛟之外,许逊采药治病,深受乡民爱戴。乐史记载“蜀水”之命名云:耆老传云:仙人许逊为蜀旌阳县令,具奇术。晋末,人皆疾疠,多往蜀诣逊请救。逊与器投水入上流,疾者饮之,无不愈也。邑人敬其神异,故以名水。’”106这些具有道教色彩的人物传说,虽与道家有关,但在长期口头流传过程中,已失去了宗教宣传的意味,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许逊之师吴猛,《晋书》载其神异善卜,过江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画水而渡。《寰宇记》引之(卷106),并记载吴猛斩巨蛇的传说:永嘉末有蛇,长三十余丈断道,以气吸人,被吞噬者盖已数数然矣,行路断。时吴猛有神术,与弟子往杀之,有小蛇走,猛乃云大蛇是蜀精,故蛇死而蜀贼杜灭矣。(卷111)这个故事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细节稍有不同,吴猛本当亲自除蛇祸,然年老力衰,许逊乃仗剑斩蛇。《寰宇记》不言斩蛇之人,并将大蛇泛滥与“蜀贼”杜弢附会一处,可见宋初吴猛斩蛇传说新的时代内容。
    唐宋时代,儒释道三家合流,因此神仙之事往往与圣贤儒学相互为用。《寰宇记》中的相关民间传说即多有反映。如陶侃至孝,感得仙人来吊,化为双鹤而去(卷110),以孝闻名;梅福感叹生为我酷,仕为我梏,形为我辱,智为我毒于是弃南昌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为神仙(卷106则具有明显的佛老思想。

    (三)史事传说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王勃一言,道尽了江西的区位形势。自古以来,江西就具有重要的交通优势和军事地位,秦汉、晋唐诸帝,就多利用江西制服闽越、南越,控扼荆湘与岭南。历史上就有多次重大的军事政治活动发生在这一地区。《寰宇记》多有记载,有些还融会民间传说,使历史事件更具传奇性、趣味性。这些传说总的来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叙述的是历史的真实,具有实录性质,因此我们把它从一般的风物传说中化分出来,称为史事传说。
    《寰宇记》所载之史事传说,多为正史所不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如歙州婺源县吴村,“昔吴王为越所灭,勾践流其三子,而长子鸿处此死,因葬焉,遂名葬处为吴山里,寻改为婺女里(卷104);高安县败伏山,古老相传陈武帝自下胜敌,转战至此山北,又破贼伏军,百姓思之,因以为号(卷106)。有一些史事传说,在不同文献中,记载互有出入,如刘繇城,据《寰宇记》载,盖孙策略地于曲阿,攻扬州,刺史刘繇败奔豫章,筑城自保。今人号为刘繇城(卷106)。然《元和郡县志》载刘繇城在县(丹徒)西南二百四十,汉末繇为扬州刺史,扬州旧理寿春,是时已为袁术所据,故繇来建城,号令江南众数万人,后孙策东略,繇奔豫章。二者关于该城的建城时间和建城目的记载并不一致,考之《后汉书》、《三国志》,可知《寰宇记》记载无误。《寰宇记》又载,豫章太守贾萌与安城侯张普兴兵诛王莽,张普竟背约诣莽,故萌伐普于新茨之野,后萌为莽所杀。这一史事亦不见于正史。紧接着,乐史还记载了这样一段传说,张普曾于安福县城郭门造有双阙,死后,显灵化虎,加害于撤门阙之砖的人。纵使千年以后,背信弃义的张普,刻在时人记忆中的仍是历历在目的凶残。
    历史事件的发生,历史人物的登场,往往或有神灵之兆,或有神人相助,颇富传奇色彩。如《寰宇记》所载赣县的建置,民间传说即有天兆;朱伟率兵赴江州讨伐苏峻之史,在民间传说中则有朱伟遇神人相助之情节。天命不可违,善恶有报,传说故事折射出来的是古人的自然观、哲学观,也反映出信仰的力量也多为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其阶级统治名正言顺的理由。
   《寰宇记》还记录了一些关于古代江西人兴修水利、与洪灾斗争的事迹。如后汉永平太守张躬、宋景平元年蔡兴筑塘防洪,使东湖之水冬夏不复增减,水清至洁,而众鳞肥美(卷106);晋永嘉四年,罗子鲁于伤山之峡堰断为陂,从此灌田四百余顷(卷109)。这些记载虽有些夸张成分,但总的来说为实录,如实地反映了当时治水的历史,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经验。虽然增加了“风俗”条目,然而在实际修纂中,乐史着墨并不多,且多有雷同,《寰宇记》中所载风俗与今江西地域相关者仅3条。言风俗,筠州与洪州同,抚州与洪州同,建昌军与抚州同,……由此系连,“江南西道”中今江西地域部分除歙州之婺源县外,风俗实均“与洪州同”。可见乐史虽然意识到记载风俗的重要性,但未暇实地仔细考察;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洪州是江西地域文化的一个中心。洪州,位于鄱阳湖边缘,水陆交通便利,自晋代以来,就是江西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寰宇记》中,洪州“风俗”条引《豫章记》云:“……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阙,故穰岁则供商旅之求,饥年不告臧孙之籴。人食鱼稻,多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遁,盖洪崖先生、徐孺子之遗风。(卷106)可见以洪州为中心的江西地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因而人亦多乐善好施,民风淳朴。此外,自古以来,江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就是神仙方土和黄老道徒活动的重要场所,它们为江西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沃土,晋代以下,尚黄老清静之教,重于隐遁之风绵延不息,于宋代尤盛。
    今江西之婺源,在宋为婺源县,隶属歙州,据《寰宇记》记载,歙州风俗与宣州同,而宣州其俗大抵人性风俗与两浙相类乐史并引《汉书》云:其失巧而少信,多女而少男。江南卑湿,丈夫多夭。(卷103)可见地处“吴头楚尾”的江西,其文化多受吴越文化浸染,又受楚文化沾溉,具有一定的复合性。《寰宇记》还零星地记载了江西其它民俗,颇有特色。如端午节赛舟之习俗,即是因为江中有蛟龙,时伤人马,故以船竞渡,为屈原禳灾,并且“郡守悬彩以赏之后有刺史张栖贞,以人之行莫大于孝,悬《孝经》于标竿上赏之,而人知劝(卷107端午习俗反映出江西多水灾之地域特色与重孝之文化精神。
    《寰宇记》所记载的民间传说,后代方志多有引用,如蛇骨州地名之由来,即为《江西通志》引用。此外,《寰宇记》还是现存较早的记载赣南山都、木客之传说的典籍,是书详细记载了山都、木客的活动地区、外貌形态、生活状态等信息,在江西民族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民俗学、人类学甚至是考古学都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文原发《文史知识》2008年第11期

         文章来源:国学数典论坛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d.php?tid=330671

[ 本帖最后由 twlijz 于 2009-10-27 18:1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