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特征及属性研究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特征及属性研究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特征及属性研究

2009-8-12

本文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形态特征切入,试图阐释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属性为:“北疆田园文化”。

一、“北疆田园文化”的内涵及概念界定

“北疆田园文化”的内涵是:依托自然环境,以多种产业文化构成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和谐的理念为伦理准则和社会法则。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型与以理念为行为准则的伦理型构成了统一的田园文化特质。

“北疆田园文化”,是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属性的一种表述。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概念做一些阐释和界定。

其一,文化属性是文化的本质,具有唯一性。属性的认知是对事物本质的认知,是对本质特征的概括,对民族文化属性的认知和表述也是如此。

其二,“北疆田园文化”是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提出的特定概念。其概念的限定是:“田园”——“田园文化”——“北疆田园文化”。

“田园”是“北疆田园文化”的核心概念。“田园”指田地、园圃,“田”还有耕种和狩猎的含意。由此产生了“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田园之乐”、“田园诗”、“田园诗人”、“田园文化”等概念。在这些概念里,“田园”不仅仅是田地和园圃的含义,其内涵已经有了扩展。比如,田园诗描写的不仅是农民的田地和园圃劳作,而是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的劳作为对象,“田园生活”、“田园之乐”皆如此。在“北疆田园文化”概念里,“田园”的内涵也不仅仅是田地和园圃的含义,而是达斡尔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即农牧渔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田园文化”是“北疆田园文化”的基本内涵。“田园文化”来自于田园生活。但是,田园生活不能等同于“田园文化”,田园生活未必就具备“田园文化”的属性。“北疆田园文化”以其要素可分为生态型文化和伦理型文化。生态型文化的内涵是:自然环境+多种产业形态+自给自足=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型;伦理型文化的内涵是:和谐——伦理准则——风俗习惯——社会法则=伦理型。核心内涵是自给自足,前提是以多种产业文化为基础,客观条件是自然资源的充沛和环境的优越。

“北疆”是“北疆田园文化”的地域界定。达斡尔族在十七世纪中叶以前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外兴安岭的河谷地带,十七世纪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麓及嫩江中上游地区,地理位置位于祖国的北部边疆。由于地理环境的高寒和自然环境因素,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在形态特征上具有北疆地域特色,与中原男耕女织的田园文化形态有较大差异。

其三,“田园文化”与“农村文化”、“农业文化”的界定。“田园”一般泛指农村,如果以此类推“田园文化”即“农村文化”。“田园文化”和“农村文化”是两个范畴的不同概念。“农村”是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居住的地方,显然是属地概念。因此“农村文化”的概念是文化之属地,也就是说该文化在农村而不在城市。但是,文化的属地性不等于文化的本质,不能用属地化概念等同文化的属性概念,对民族文化属性的认知尤为如此。

在传统文化意义上,“农业文化”是相对于“牧业文化”、“渔猎文化”等文化形态而言,是指“辟土殖谷”即种植业,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大农业概念。因此,在本文中的“农业文化”概念也是限定在“辟土殖谷”,有别于“大农业”概念。

其四,“传统”的时空界定。“传统”在时空界定上一般比较模糊,为了便于阐述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形态特征和属性,本文所指的“传统”一般是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时期的文化和迁徙嫩江流域以后的延续,与清末民初以后的达斡尔族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差异,与现代生活差异更大。

二、“北疆田园文化”的形态特征

1.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达斡尔族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产业文化的多样:以犁耕和园田为特色的农业文化、以饲养为特色的牧业文化、以猎捕珍奇细毛兽为特色的猎业文化、以四季捕捞为特色的渔业文化、以制造“达斡尔车”为代表的手工业文化和其它产业文化。

2.文化脉络的连贯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民族文化的脉络,文脉体现民族的文明史。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几乎涵盖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采集、狩猎、饲养、农耕几个远古文化的痕迹,同时又有园田和手工业文化。似乎远古的文化在达斡尔族社会中都能以时代文明的方式存在,并且能够以独立的文化形态发展。因此,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这种特征,表现为文化的记忆久远和文脉的相续相承及链条的冗长。

3.文化构成的完整性

文化构成的完整性是文化成熟程度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以多样物质文化形态为基础,相应的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文化。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内部构成的四个层次是:物态文化——以农牧渔猎产业文化构成、制度文化——以社会文化为体现、行为文化——以习俗文化为体现、心态文化——体现在自我身心的和谐追求,即自足自乐。

4.文化观念的包容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就能发挥其作用。同样任何一种文化在具备渗透力和排他性的同时也必须具备包容性,这是自身发展的必须。达斡尔族世代与鄂温克、鄂伦春、蒙古、满族、汉族等民族或相邻或杂居,因此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其它民族的文化因子。尤其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自然就与周边文化有了更多的同一性,因而排斥性就比较淡漠,包容性就更强。

三、“北疆田园文化”的属性特征

1.依托自然是“北疆田园文化”的生态要素

人类传统文化或多或少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然而“田园文化”与其它文化不同,如农业文化的自然要素具备土地即可,未必需要草原、森林等。但是,由于“北疆田园文化”的形态构成是多元的产业文化,因此依托自然的属性比较突出,草原、森林、江河湖泊、可耕的土地缺一不可。只有具备多产业文化依托的生态要素,才能孕育和发展“田园文化”。

2.“复合型文化”形态是“田园文化”的基础

多元文化必然形成文化结构的多样,结构的多样也就必然形成形态的复合型。但是,“复合型文化”形态也要具备一定的要素。一是,至少有两种以上的产业文化才能构成“复合型”,并且各类产业的发展具备比较完备的文化要素,具有独立性,这是构成“复合型文化”形态的必备要素。二是,各类产业文化在结构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形成相对均衡的态势和格局,这是“复合型文化”形态的基本要素。相对独立的产业文化之间,其关系是相容和互补与制衡。

“复合型文化”形态二个要素,即产业文化的多样性、形态构成的稳定性及形态的统一性,构成了“复合性”文化属性的基础。

3.文化形态的“复合型”与文化内涵的“复合性”相统一

客观上,文化形态的“复合型”必然生成文化内涵的“复合性”,这是“复合型文化”成熟的重要标志。内涵的复合性就是“复合型文化”的本质,即属性。复合性的属性来自于复合型的形态,由“形态”生成,且又超出“形态。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不仅具备了形态上的“复合型”,内涵上也具备了“复合性”的属性,即“北疆田园文化”。第一,达斡尔族世代居住的自然环境,具备了田园文化的环境要素;第二,自给自足的产业文化完整,文化形态上具备了田园文化自给自足的基础要素;第三,多元文化集于一体的文化形态持续历史较长,具备了多元文化“复合”的历史过程;第四,产业文化、精神文化、社会文化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体系,进而生成了文化内涵的升华,具备了体现本质的特征即“北疆田园文化”。

“北疆田园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多产业文化的自给自足,主要体现在各类产业文化的生产目的的同一性即自给自足。由于目的的同一性进而生成了“复合”的内涵。

2009年08月12日  来源:《黑龙江日报》 杨优臣(作者系黑龙江省达斡尔学会会长)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