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宋颖]端午节研究:传统、国家与文化表述

分享一篇與端午節有關的歷史研究

陳熙遠,〈競渡中的社會與國家──明清節慶文化中的地域認同、民間動員與官方調控〉,《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9本第3分,2008,臺北,頁417-496。

節慶不僅是日常生活的調劑,也具體展現各地同風異俗的特性。在傳統社會
中,「節」雖人人共度,「慶」卻處處不同,各個鄉園人文地理的特色往往薈萃在
節慶之中。在普遍共度的節日裡因地而異的慶典活動,正是型塑地域文化認同的資
源。本文以江鄉水域的龍舟競渡活動為分析主軸,探討明清時期競渡文化所牽涉的
重要課題,包括競渡典故的挪用、各地競渡時間的歧異與變遷、多元的龍舟造型與
競渡形式,以及官方與地方在縱任與禁限之間的糾葛。本文試圖論證:一、普天同
度端午,隨地各競龍舟:端陽節慶既通行全國,但各地的活動內容與意涵卻各具特
色,這種在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助長了地方意識與地域認同的形成。二、競渡的典
故源流:所謂祭弔屈原或伍員等的英雄傳說,不僅在流傳上有地域性的限制,也並
未獲得民間的普遍關注,主要還是附麗在士人的文本傳統中流衍。當民間在抗拒官
方禁令時,往往是以競渡來祛疾避疫為理由,信仰與娛樂在節慶中有機地整合。
三、「端午」、「龍舟」與「競渡」三者的關聯,其實並非完全地疊合,而有各種
隨時因地制宜的可能交集:端午不必競渡,競渡不必端午;龍舟不必競渡,競渡不
必龍舟。龍舟的造型儘可因時制宜或就地取材,競渡的形式更是多樣而多元。四、
端陽節慶中龍舟競渡的活動具有集體狂歡的特性:它彷彿虛擬出一個暫時性的公共
空間,開放給全民在其間共通交接,性別與階級在此一特定的時空中頓失區隔分別
的意義。「熱鬧」是這種社會性節慶的特色,而顛覆禮教規範下的日常秩序,容許
跨界交接與互動的可能,正是製造熱鬧的關鍵。五、如何維繫節慶中的地方秩序,
一直是官方調控的重大考驗,國家與社會之間在慶典中猶如競渡中相互角力的龍
舟。有些執事者因勢利導,趁著端陽節慶與民共樂,甚至藉著龍舟競渡訓練軍旅;
有些亟思斧底抽薪,根本禁抑龍舟的製作與競渡的舉行,祇不過官方或可斷水截流
於一時,恐怕無法拔本塞源。畢竟民間日常積鬱的活力沛然難禦,終究會尋繹發洩
的出口。

關鍵詞:端午 龍舟 競渡 奪標 狂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