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逝的文化”首届全国影像大赛正式启动2009年06月25日
来源:搜狐文化
一副苗族姑娘的正宗传统银饰,需要到老奶奶的箱底去找;
一位傣族老奶奶烧陶手艺的承继,只能寄希望于玩泥巴的孙女;
一个被大人们打趣发型如鸡毛掸子的孩子,认真反问:鸡毛掸子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有文化物种在消逝,无数的民间艺术在无声无息地逝去……
面对如此种种,你会觉得讶异?无趣?若有所失?心痛?还是像某些文物专家在即将拆迁的北京四合院里,面对钢铁的冰冷机械,嚎啕大哭?
人们爱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佛家也说:“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可是,有一种消逝却是咬噬心灵、蚕食传承的。它往往在让上一代难以释怀的同时,却让下一代倍感茫然。这就是文化的消逝。它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不愿提及、却不得不屡屡提及的那两个字“断层”。
而另一方面,这种消逝的文化也因为其固有的特点,比如大量以劳作和工艺的形式存在,多残存在边远的山区等,传承的难度之大,使人感觉言及挽救彷佛都是奢谈。于是,社会上出现了这种现象——少数专家、学者急得痛心疾首,多数大众茫茫然不知其所措。
也正因为此,一种自觉性,一种源于“根”的自豪和自爱,才亟待被唤醒。我们可以先不奢谈挽救,但至少当后代问起来的时候,我们至少应该做到有证可查,让孩子们在想传承或者想探究母亲文化的时候,能借助影像资料找到一些清晰的脉络与过往……
“正在消逝的文化”首届全国影像大赛,应运而生,一种“消逝”将得以在最新的影像技术中次第绽放——
北京法国电影学院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阳光100置业集团等单位,共同拉开了影像大赛暨文化论坛的序幕。大赛将持续180天,预计总浏览量100亿以上。时间与奖项安排上将做到每周有热点,每月有大奖。其中,大小奖项设置共100多项,奖金近200万元。
这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影像大赛?
通俗而言,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手中掌控的是手机、摄像机还是照相机,只要你发现,根植于民间、吸引你的文化,正因为其消逝,而让你心有所动,那么,记录下它,上传网络,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它、丰盈它、留存它。
具体而言,“正在消逝的文化”首届中国影像大赛6月25日正式启动,并将持续到2009年底,为期半年。大赛面向所有热爱文化的个人,只要参赛者按照组委会要求的方式提供符合大赛规定的影像作品(附相关参赛规定),上传至位于大赛专区,就可以参加评选。参赛作品的主题为和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相关的人与事。
当然,凡赛事必有成绩的优劣,绩优获奖,规则使然。本次大赛在奖励方面可以说颇受关注——大赛发起单位法国电影学院,仅奖学金单元总额就特设近80万元。同时,法国电影学院针对本次大赛,还特设文化线索奖和大众纪念奖,所有奖项金额近200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奖金额度,在国内个人影像评选活动中,尚属首次。
对此法国电影学院院长、亲历了开篇“鸡毛掸子”故事并五味杂陈的亚丁先生表示:大赛如此设置,就是要尽可能调动民间力量,充分唤起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论坛的启动,则是从专业角度,集合各国文化人士、各界名流以及文化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拯救民间传统文化等课题。因为民间文化物种的急速消逝,令人痛心,拯救民间文化,全社会都应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草根加专家,大众亦评委,“正在消逝的文化”影像大赛,将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最广泛地、抢救性地、以忠实记录者的身份,让那些每一天都在消逝的文化,在影像中绽放……
(责任编辑:久黑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