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 尤侗《吊琵琶》 复活了“人性”的王昭君

清 尤侗《吊琵琶》 复活了“人性”的王昭君

清朝《吊琵琶》中的王昭君最大的特点依旧是反抗,而且不再哭哭啼啼。这一点可以说是对于魏晋时期王昭君形象的复归。但同中有异,魏晋流传的王昭君对于汉元帝的反抗是通过她主动出塞来表现的,而《吊琵琶》中还通过王昭君对皇帝与群臣的责骂来表现。
元帝在饯行时对昭君说:“妃子,不是寡人割舍得你,只因匈奴强大,汉室衰微,借你千金之躯,可保百年社稷,休得埋怨寡人薄幸也!”这话说得很冠冕堂皇,昭君却抢白道:“陛下,你堂堂天子,不能庇一妇人,今日作儿女子涕泣何益?”堂堂皇帝连妻子都保护不了,哭哭啼啼又有什么用?她并且指责元帝是“无愁天子,小胆官家,薄幸儿曹”,这种指责的大胆程度,几乎就是平民百姓家妻子骂丈夫的声口,这也可见清初戏剧受市民意识影响的程度"而元帝的回答却是:“妃子,你岂不知嫁女和亲是先朝旧例?”面对昭君的责难,元帝的这一回答近乎无耻,这自然招来了昭君的进一步抢白:
【紫花儿序】先朝金屋曾经藏阿娇,到如今长门难保。只拼取玉拜珠环,权告免铁马金刀
——如果要讲先朝旧例,那金屋藏娇才是皇帝保护宠爱后妃的旧例,到现在怎么反而要把妻子送出去作讨好敌人的牺牲品呢?这种针锋相对的话,此前任何一个昭君形象都不曾有。与元帝之软弱无耻相应和的,是文武百官的态度。这些宫员纷纷向昭君祝贺,还呈献恭贺昭君和番的应制诗。送皇帝的妃子去和亲,明明是国耻,有什么可贺?昭君于是痛骂群臣,叫他们都闭嘴:“嚓声!亏杀你诗篇应诏,贺君王枕席平辽”,大臣们继续谄媚说,昭君去和亲能保护汉家天下,功劳不小,这本来是一种被历代普遍接受的牺牲少数保全多数的观念,昭君却作出了站在个人立场的强烈反驳:
【金蕉叶】【旦】你靠着笃钗凤翘,抵多少龙攘虎韬。不念我立北方汉宫玉搔,生扭做醉西施吴宫水沼"
牺牲掉昭君一个人,固然是保全了汉室,但她的切身痛苦又有谁理解?这种个人在面对集体的迫害时所发出的悲鸣,完全是在个人意识的基础上才可能有的。
面对昭君的种种责难,君臣都没什么话可说了,元帝只得为她奉上最后一杯酒。看到这杯酒,昭君实无法强颜欢笑,她难抑悲哀,唱了一支《调笑令》:
【调笑令】【旦】多谢你夜光杯,酌葡萄。这时节不是帘外春寒赐锦袍,难道醉卧沙场君莫笑。敢要我倚新妆脸晕红潮,做个飞燕轻盈上马娇,则怕酒醒时记不起何处今宵。
最后,汉家的君臣扔下昭君不顾而去,昭君投入交河自尽"她的死,并不是为了名节,而是女子经受不得冰天雪窖。她觉得自己不可能适应匈奴的生活,与其受那种活罪,不如死了。这种剥掉节烈大义,纯粹从人的角度所作的选择,也是符合市民意识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