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归元寺中数罗汉及解签的活动究竟有多长时间的历史?这项活动又是如何传播开来的呢?数罗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那么对于归元寺本身的文化保护工作究竟有何影响呢?同时,这种活动衍伸而来的经济效益(花钱解签)对于归元寺佛教风俗是否有负面影响?

TOP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说,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在修建寺庙时,首先不是从为出家人提供一个修行的场所考虑,往往是为了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市场经济自然就进入了寺庙。不论是强捐,还是高价香现象,都是把寺庙变成了商业营利之地,这都是寺庙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后果,对寺庙的燃香活动应进行规范。而在归元寺收费的只是门票,用于寺院的保护修理等,再者就是数罗汉买偈语,然而这是出于游客自愿的,而且收费并不高昂。不过我们还是尽可能的一起去守护这片信仰的净土。

TOP

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数罗汉习俗

每逢夏历正月初一这天,人们便成群结队地到寺院进香,并到罗汉堂数罗汉,根据数到罗汉的神态,占卜吉凶和预测自己的运气。一般来说,寺院供奉的罗汉通常为十八尊或五百尊。十八罗汉,一般设于大雄宝殿内的两侧,五百罗汉则设罗汉堂专门供奉。数罗汉时,必须记住自己是哪只脚先跨进门。若左脚 先进门,则自左往右数罗汉;若右脚先跨进门,则自右往左数罗汉。数的时候要按本人年龄顺序,若年方16岁,则数到第16尊罗汉为止,看看是一尊什么罗汉。若是伏虎罗汉,就预示着你来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有伏虎之勇健;若是长眉罗汉,就预示着你将多子多福,长命百岁。年龄在18岁以上的人,则在数完第一轮后,从头再数,直至数到年龄。数为止。

TOP

数罗汉经历

我之前曾去过归元寺,和父母一起数罗汉,过程十分有趣,但是当拿到罗汉代表的诗解时,又十分忐忑

TOP

回复 106# 的帖子

现在的寺庙的确越来越商业化了,但是大部分去寺庙的人都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看到佛像便去拜礼,我们去归元寺也应该抱着一颗平静的心,感受禅意与宁静

TOP

归元寺经历

拿到诗解之后,我和父母并没有马上去解诗,而是自己仔细琢磨了一番,然后互相分享经历,爸妈看了我的诗解还跟我提了很多建议 我也在根据诗解上的内容改正一些不太好的习惯。也许数罗汉的目的就在于此,让人平静下来看待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用一颗虔诚的心去改变,成为更好的人

TOP

如何看待诗解和数罗汉

诗解也应结合自己的心态、境况,以及其他因素独自去体会,如此必定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多指导。
罗汉虽然按民间习俗揭示了每一偈语的隐喻所指,却更强调其中所蕴含的处世哲学与人生道理,即作者更倾向于把诗解视作人生的警语箴言,以期对读者为人处事有所启迪。
佛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慈悲心、同情心、审慎心和谦和心,这是信佛者必须具备的立世品德,这也正是该书内容的精要所在。

TOP

看了下归元寺的相关视频啊,很想去归元寺感受下那里的氛围,肯定很棒!

TOP

我看视频里面说归元寺里有个莲池,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TOP

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坐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菜肴名称,都能为游客信众提供名副其实的特色寺庙素食菜肴。
斋内的素菜具有“清淡”、“咸鲜”的特点,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讲究食斋悟道。归元寺素菜无论菜名与实物、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了和谐一致亦有“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之妙境,让食斋人确实领悟到“行善人生、淡泊自若,明心见性、安详幸福。”

TOP

体验数罗汉

作为调查组的一名成员,我亲身体验了一下数罗汉的乐趣。我采取的是随机开始的方式,数到第三百一十一个罗汉,叫会法藏尊者。牌子上写的是:法相所现正面静坐,左手扶膝,右手平胸作手印,宽额着匝,美须浓眉亮目,刚毅而慈悲。附有一诗云:自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人。勿求朝思暮里获,暂养红鲤在池塘。

TOP

体验数罗汉

按照禅寺里师傅的说法,每个罗汉修行的法门不同,于是在修行过程中的心得不同。这些罗汉所附的小诗很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比如,我数到的这个罗汉所附的诗,前两句就是化用孔子的话“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TOP

疑问

在罗汉堂里,我们发现几乎每个罗汉神情、动作等都不尽相同。有的嬉闹,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吃呀咧嘴,有得怒目而视,有的怡然闲适。那么塑造罗汉的人是依据什么来塑形?那些面目邪恶的罗汉是依旧存有恶年修行不到么?

TOP

部分解答

罗汉堂的志愿者阿姨说,这些罗汉还存有人的性情,并没有完全修炼成佛。不同的罗汉映射着人世间人心的百态,是人自身的写照。但是罗汉堂的师傅告诉我们,不同形态只能说他们的性情不同,并没有善恶之分,每个罗汉修行的法门不同而已。那么,罗汉在他的体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两人的说法是否正确?
我查询了百度百科关于罗汉的定义如下: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 伟大的佛陀 得法 弟—子 修证最高的果位。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可见阿姨的说法有不当之处,罗汉应当是六根清净者。心中应当是没有恶的?
经书里记载的梵志诽谤象舍利弗尊者的故事可以很明白的说明罗汉的性质:
尔时,象舍利弗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时,有梵志便生斯念:“此诸释种子,无处不有,无处不遍,又遏绝我等所行咒术。吾今当向城中人民说此沙门瑕愆。”

尔时,此梵志语城中人民曰:“汝等诸人颇见象舍利弗乎?昔日自称言是阿罗汉,中还舍法服,习白衣行,与五欲相娱乐。今复更作沙门,家家乞食,佯现贞廉,观诸妇人,兴欲情想,还至园中,思惟女色,不去心首。亦如乏驴,不任负驮,寂然卧住;此释种子亦复如是,佯现乞食,观诸女色,思惟校计。”

尔时,象舍利弗闻此梵志有恶声响,便生此念:“此人极为愚痴,兴嫉妒心;见他得利养,起悭嫉心;若己得利养,便怀欢喜,至白衣家主行诽谤。吾今当制令不为恶,无令此人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空中,告梵志曰:“无眼无巧便,兴意谤梵行,自造无益事,久受地狱苦。”

尔时,象舍利弗说此偈已,便自退还,还归所在。

是时,城中人民闻梵志诽谤,又闻象舍利弗说偈,各生斯念:“若当如梵志语者,然后现神足难及;又我等见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众多人民各各相将至象舍利弗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众多人民问象舍利弗曰:“颇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耶?

象舍利弗报曰:“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

是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阿罗汉颇由本缘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已得阿罗汉,终不犯戒。”

诸人民复白言:“在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戒乎?”

象舍利弗报言:“有,若住学地之人,由本缘故而犯禁戒。”

时,诸人民复言:“尊者先已是阿罗汉,复舍法服,习白衣行,于五欲自相娱乐;今复出家学道,本先有神足,今何故乃尔?”

尔时,象舍利弗便说此偈:“游于世俗禅,至竟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无薪火不燃,无根枝不生,石女无有胎,罗汉不受漏。”

尔时,诸人民复问象舍利弗曰:“尊先非罗汉乎?”

象舍利弗报曰:“我先非罗汉也。诸居士当知:五通与六通,各各差别,今当说十一通。夫五通仙人欲爱已尽,若生上界,复来堕欲界。六通阿罗汉如来弟子者,得漏尽通,即于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时,诸人民复白言:“我等观察象舍利弗所说,世间无有阿罗汉舍法服,习白衣行。”

时,象舍利弗报曰:“如是,如汝所言,无有阿罗汉还舍法服,习白衣行者。有十一法阿罗汉所不习者。

云何为十一?漏尽阿罗汉终不舍法服,习白衣行;漏尽阿罗汉终不习不净行;漏尽阿罗汉终不杀生;漏尽阿罗汉终不盗;漏尽阿罗汉食终不留遗余;漏尽阿罗汉终不妄语;漏尽阿罗汉终不群类相佐;漏尽阿罗汉终不吐恶言;漏尽阿罗汉终不有狐疑;漏尽阿罗汉终不恐惧;漏尽阿罗汉终不受余师,又不更受胞胎。是谓,诸贤士,漏尽阿罗汉终不处十一之地。

尔时,诸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我等闻尊者所说,观外道异学,如观空瓶而无所有。今察内法如似蜜瓶,靡不甘美,今如来正法亦复如是。今彼梵志受罪无量。”

尔时,象舍利弗飞在虚空,结跏趺坐,便说此偈:“不解彼此要,习于外道术,彼此而斗乱,智者所不行。”

尔时,拘留沙人民白象舍利弗言:“所说过多,实为难及。犹盲者得眼,耳聋者得听;今尊者所说亦复如是,无数方便而说法教。我等今日自归如来法及比丘僧,惟愿尊者听为优婆塞,尽形寿不复杀生!”

尔时,象舍利弗与诸人民说微妙之法,令发欢喜之心,各从座起,礼足而去。

尔时,尊者阿难闻梵志谤象舍利弗,然无所至,尚不能熟视象舍利弗,况与共论?即往世尊所,以此因缘,具白如来。

尔时,世尊告阿难曰:“夫论平等阿罗汉,当说象舍利弗是也。所以然者?今象舍利弗已成阿罗汉,昔所传罗汉名者今日已获,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所以然者?此象舍利弗先有五通,今获六通。汝亦当学及象舍利弗。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尔时,阿难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经文出自:乾隆大藏经 小乘阿含部 第0539部 增壹阿含经五十卷符秦三藏昙摩难提译

TOP

归元寺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长兴县雉城的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殷德明,一个叫殷德昆,兄弟俩同时同师出家,法号为白光、主峰。师兄弟俩经过多年的修行,得到禅宗曹洞宗三十世克归宗禅师的真传,禅师嘱咐,要他们往西边弘法。
  白光、主峰师兄弟俩按照禅师的嘱托西行弘法,准备前往广西,但由于中途遇大风雨,不得不停泊汉口,挂单汉口十方庵(现汉口佛教正信会附近)。庵内监院慈悲,与白光、主峰一见如故,留他们在庵内充任园头(种菜)之职。
  白光、主峰师兄弟在十方庵住了半年。一天,师兄弟俩参访龟山脚下兴国寺(唐朝李旦所创),拜阅了藏经,见藏经破损严重,感到很可惜。于是发愿修补残藏,移住兴国寺,随时募缘,将募得的银两购买笔墨纸张,一边阅藏,一边修补残藏。经过三年的努力,把破损的残藏修补好了。
  在募缘修补残藏的三年里,他们走遍了汉阳山山水水。因那时没有兴修水利,没有腰路堤,每年春夏季节洪水上涨,汉阳到处是水。长江汉水在龟山脚下汇合,形成回流,上游漂下来各种杂物填满各处水湾,其中也有遇难者的尸体,在杂物中上下浮动,有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十分痛苦,有的尸体腐烂漂在岸边,臭不可闻。白光、主峰师兄弟在化缘的路上,一遇到无人收拾的尸骨便就地掩埋,但是有些掩埋不深的尸骨,有的被水冲出,亡者尸骨仍得不到安宁。这时,师兄弟俩考虑这不是个办法,生起了慈悲心,决定修一个普同塔,安葬白骨。
  普同塔修在哪里好呢?两位祖师在沉思中不自觉地走出了兴国寺,站在高处西望,见翠微峰处祥云高照,两位祖师心喜,信步来到翠微峰的一棵大树下,夜观饿殍遍野,白骨成堆,急需搭救,于是他们就选定翠微峰下的葵园。
  再说王氏葵园原本是一座小庙,他们在这里重建道场,得到四方支持,很快建起了普同塔,收拾安放无主尸骨。之后,经过多年扩建,建起殿、堂数百间,到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才使这个道场初具丛林规模。归元禅寺由此而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