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240课堂孙修远小组——归元寺

听一个学姐说她在台湾做交换生时在尼姑庵里修行半年,抄阅佛经,洒扫庭除,真有长伴青灯古佛旁的时间凝滞的错觉。若是过去我一定不屑一顾,说一句都是大学生了怎么还这么迷信,我们可是信奉唯物主义的。但是这几年通过一些老师的讲解,自己的阅读,渐渐懂得佛教给我们的更多是精神上的依托,它不仅仅是用清规戒律来约束我们,换个角度想,这些戒律也是在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至于在这浮躁无依的世上迷途。

TOP

精神迷失其实是转型时期许多人的困境,可以说知识分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思考,所以痛苦迷茫,比如贾平凹的《废都》所表现的文人精神的迷失和无助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很多人思考的问题。而佛教信仰是这困境中的一盏灯,也许力量微弱,但它一直在坚持。

TOP

精神迷失让我进一步想到另一个问题,就是“你幸福吗?”其实按说今天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古人,但是为什么我们越来越感觉不幸福呢?仅仅是因为我们不知满足吗?不是得,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能为之坚持的信仰,我们也不像我们的父辈们那样笃信某样东西并为之不顾一切的去奋斗,我们处在一个意义消解和怀疑的时代,没有什么是我们笃信的,因此常常产生一种不值得奋斗的恍惚感。佛教超越迷惘,烦恼,痛苦,教人修行向善,大爱众生的思想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

TOP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证得罗汉果呢?传说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弥兰王曾经特别问过那位在佛经中著名的那先比丘,是不是在家居土也有可能成为阿罗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告诉他,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居士成为阿罗汉那一天,如果不当天出家,就有死去的危险。因此,成阿罗汉果的全是和尚。

TOP

罗汉最初只有16尊者,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后来演变成为十八罗汉。据归元寺方丈隆印法师讲: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十六罗汉的说法最早出自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所撰的《法住记》,里面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所住地区。他们是宾度罗跋罗惰阇、迦诺迦伐蹉、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陀、诺讵罗、跋陀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怙罗、那伽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这部佛典后来由著名的玄奘法师,也就是唐三藏,在唐高宗永徽五年译成汉文,十六罗汉说开始流行中土,受到信众尊奉。

TOP

至唐朝末年,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不过关于十八罗汉后来补上的两位罗汉,说法不一,不过在民间工艺品中新增的这两位罗汉多为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TOP

敦煌莫高窟285窟南壁有绘制于西魏大统四年至五年的壁画,画的是五百强盗被胜军王处酷刑,挖眼后扔弃在山林,佛祖亲临,施展法力,恢复其双眼。五百强盗皈依佛法,后修成正果,成为五百罗汉。

TOP

中土历史上较有名的关于五百罗汉的传说是在浙江天台山。据说东晋高僧竺昙猷居此山,曾经度过石桥,见到一位神僧,后者告诉他十年以后当复来。后世遂有石桥寺五百罗汉之说。至迟在唐代会昌年间,当地就建有五百罗汉殿。从五代时期开始,五百罗汉信仰逐渐流行,各地寺庙纷纷兴建五百罗汉堂。比如吴越君主钱镠就下旨在杭州净慈寺创建了五百罗汉,唐玄宗时期,“塑圣”杨惠之在河南府广爱寺塑了五百罗汉像,宋太宗也为天台山寿昌寺造了五百罗汉像。

TOP

“数罗汉”是归元禅寺香客的主要活动之一。它不再仅仅停留于佛家传说层面,也不再是一种神秘的宗教活动,而演变成为武汉民间一种被广泛接纳的有趣的习俗。在小组调查中发现,无论祈愿还是游玩的香客,都表示自己会去罗汉堂数罗汉。数毕之后,香客们会兑买数到的罗汉卡片,去抽签、释签,以预测自己的福祸、财运。传说人们从任意一尊罗汉开始,依次数数,一直数到自己现在的年龄数,这对应的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罗汉者的命运。这一活动,让到此参拜观赏的人们既保持对佛教信仰的神秘感又充满通俗化乐趣。

TOP

看似深奥玄妙的罗汉精神在世俗人群中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注重个人的精神觉悟,讲究信仰的境界及其世间万事的超越,这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精神困惑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钢筋水泥充塞的世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增大,难免会有困惑或压抑的时候,到寺庙寻求一些心灵安慰,罗汉精神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寻求精神安慰和满足,缓解压力和放松精神的选择。

TOP

通过大量采访调查、史料分析、和对数罗汉的研究可以初步得出,在现代都市佛教中,香客来归元寺进香、数罗汉包含传统的祈福还愿、超度亡灵,当下的宗教旅游热、寻求心灵安慰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向。其信仰观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性、世俗性,自发性与随众性等特点,同时也带有盲目的狂热倾向,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精神困惑与对物质欲望的奢求。

TOP

每年正月里举办的归元寺庙会上,携家带口一起数罗汉的场面最热闹有趣。平时香烟浩袅的归元寺也会迎来年龄行业各不相同的人,带着不同的心愿前来数罗汉,许多香客在这里对着静默无言的庄严罗汉合掌祈福。罗汉堂也常会有一些不信神的人出于好奇在这里指点游乐,数起罗汉来表情比较揶揄,不管数到的那尊罗汉表情如何,总会引起愉快的大笑,形成游览归元寺的高潮。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世俗化把佛教活动的神圣与庄严的神性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泛世俗化的宗教娱乐活动。就这样作为一种世俗化的佛教习俗,“数罗汉”增添了祈福娱乐的大众化成分,人人皆可参与也大大削减了它的严肃性,这样的社会娱乐功能缩短了人们与宗教的距离,也丰富了武汉市民的日常生活。

TOP

我们组在调查时仔细观察了三十分钟之内前来数罗汉的六个人,数罗汉之前他们脸上往往是好奇、平静、沉郁的表情,而数到自己的那尊罗汉之后,读着禅诗都会变得沉思起来,最后经过法师的讲解,有的眉开眼笑,有的恍然大悟,还有的惴惴不安离开之后还频频回头。虽然数到的罗汉不一样,法师讲解的含义也各有千秋,但是万变不离佛宗的禅诗肯定对人们的内心有了较强的调适作用。

TOP

在今天这个人性高度张扬的社会里,人们在“数罗汉”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佛学的感化,被引导秉持着一种平和淡泊的生活态度,这无疑是当下物欲横流时代里的一支清凉剂,让精神和心理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归元寺罗汉堂所呈列的罗汉都对应着佛家精神,“数罗汉”背后的佛教寓意往往是追求超越迷惘、烦恼、痛苦的解脱之道,这样就对人们起到了一定的心理调适作用。

[ 本帖最后由 王雅 于 2014-12-23 18:19 编辑 ]

TOP

数罗汉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通过佛教的条律戒规约束,促进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比如佛教强调“八戒”“十善”,劝人“诸善奉行”,“诸恶莫作”,这些都能提点人们积极行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佛教的道德舆论规范来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建立人与人的和谐、健康、美好的关系。像罗汉堂内就有众多禁忌,如不可拍照亵渎、不可手指戳点等规矩,这种“神圣性”对人们尤其是信众的影响深刻,随之也就会对人们产生强大的自律作用,于是“数罗汉”的行为就可以对社会成员进行价值观整合,从而塑造人们的基本信仰和情感,又可通过把社会规范神圣化以敦促信众自觉遵守,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