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文学410课堂杜牧倩等小组

史料的汇编与研究一、二

第一类是志书。戏曲志是方志学与戏曲学的结合,属于戏曲方志学的范畴"提及汉剧志,不能不提及两部志书,一部是《中国戏曲志 湖北卷》,另一部是以邓家琪为主编的《汉剧志》(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在《中国戏曲志 湖北卷》这部志书中,有关汉剧的条目最多,涉及汉剧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的方方面面《汉剧志》则涵盖汉剧源流与沿革、大事年表、剧目、音乐、表演!舞台美术、机构、演出习俗、文物古迹!报刊专著、逸闻传说、谚语口诀行话、传记等方面内容,书中插入彩页和插图,附有图表、曲谱,文字简洁明了,是全面介绍汉剧历史和艺术的一部重要的史料汇编。
第二类是集成。戏曲集成是以事实记述和曲谱实录展现中国戏曲艺术历史与现状,阐述有关经验与教训,给人以启发。《中国地方戏曲集成 湖北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是上世纪 50 年代由当时的湖北省文化局负责牵头编纂的,全书有 1 幅全省剧种分布图、45 幅剧照、32 个剧本,其中 9 部汉剧剧本是研究汉剧剧目的重要资料。而1998, 年由中国LSBN中心出版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湖北卷>则以精心选编的汉剧优秀唱段!器乐曲牌!锣鼓经、折子戏配合综述、汉剧音乐概述、唱段说明、人物介绍和图表照片,体系地介绍了汉剧音乐的产生、发展、衍变的历史和现状,内容丰富有序,论述精练准确,史料规范翔实,具有很高的学术!历史价值。

TOP

史料的汇编与研究三、四

第三类是剧本丛刊。剧本是戏曲研究的基础,有三套剧本丛刊值得关注,分别是:《湖北地方戏曲丛刊》,从 1958 年至1585 年共出版113集,外、内刊共收汉剧剧本 370 个;《湖北戏曲丛书》,所收汉剧剧本数目待考;《剧本选辑》,由湖北省戏曲工作室编印,共 25集,所收汉剧剧本数目待查。这三套剧本丛刊保存了大量汉剧剧本,为汉剧的研究准备了件。此外,有关汉剧剧目提要方面的著作还有扬铎著述的《汉剧传统剧目考证》(内部印刷,1958)一书。该书辑录汉剧剧目 ,463个,依次述其本事,考其渊源,注明脚色排场,对于了解汉剧传统剧目的基本面貌,作用很大;黄靖、夏明亮编选的《汉剧小戏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共收录 90 个汉剧传统剧目、现代戏、新编历史剧等唱段的唱词,并为每个剧目撰写了剧情提要。
第四类是汉剧音乐丛编。1957年湖北戏曲研究所、武汉市文化局戏曲研究室组织全省各地汉剧团的艺人合编了《汉剧曲牌(文场选集)》(内部印刷,1957)),分军乐、礼乐、宴乐、舞乐、喜乐、哀乐、神乐等七种辑录,共收入144 首,并记有完整的谱例。这是一次对汉剧伴奏音乐进行的及时性挖掘抢救工作,为研究者的创作和研究提供了条件。1961年底,由武汉汉剧院研究室组织编写的《汉剧十大行唱腔选集》(内部刊行),将汉剧十个行当主要唱段以简谱的形式记录下来,保存了汉剧音乐方面的经典资料。1977年11 月,湖北省文化局组织汉剧艺人编纂的《汉剧演唱资料》(内部资料),将当时著名汉剧艺人共 31 支经典唱段记录了下来,也成为汉剧音乐研究的重要资料。

TOP

史料的汇编与研究五、六

第五类是艺人传记。艺人是汉剧传播和传承的活的载体,将艺人的传记连串起来,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汉剧演剧史!流派史。扬铎的《汉剧丛谈》分脚色行当,简要介绍了 101位汉剧艺人的师承、生平、演艺特点等,而其另一部具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汉剧在武汉六十年》,有 93 段文字对 215位艺人予以介绍,基本涵盖了1900到1960 年汉剧兴盛时期著名的艺人。刘小中的《汉剧史料专辑》,黄靖、夏明亮编选的《汉剧小戏考》,都附有数十位汉剧艺人的小传。《汉皋三丑》(武汉出版社,2003)则收汉剧名丑大和尚、李罗克的专传。另外,散见于报刊上单篇关于汉剧艺人传记性质的文章还有不少,限于篇幅,不再胪列。
第六类是汉剧史料丛编。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戏曲史研究的基础环节。在谈到汉剧史料的汇编时,不能不提及两部书稿。一部是刘小中、郭贤栋合作编撰的《汉剧史研究》,全书大致可以划分为汉剧的缘起、汉剧流派的形成、汉剧的科班、汉剧的流播,以及民国初年!抗日时期、1949年前后汉剧的概况等几个方面。该书史料翔实、资料丰富,为后来汉剧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实,在《汉剧史研究’面世之前的1986年,刘小中、郭贤栋二人曾编写了一部题为《湖北汉剧历史考察文集》(内部印刷),大部分内容与《汉剧史研究》相同。另一部是刘小中编著的《汉剧史料专辑》。《汉剧史料专辑》是在《汉剧史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该作名为汉剧史料,实际上已经介于汉剧史研究与史料汇编之间,完全可以当作汉剧简史来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1986 年 2月开始由湖北省戏剧工作室编印的《戏剧研究资料》,先后出版18辑,也收入了不少汉剧方面的史料,较为重要的文章如《余三胜家谱的发现》(第 ( 辑)、《米应先是湖北崇阳县人》(第 14 辑)等都汇录了大量的汉剧史料,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此外,《湖北文史资料》《武汉文史资料》《戏剧之家》等杂志,也刊载了一些汉剧的回忆或研究文章。

TOP

回复 88# 的帖子

[鼓掌][鼓掌][鼓掌][鼓掌]

TOP

看到一个关于汉剧的表演技巧手法,里边列出手法就有很多种:包括兰花手、柳叶手、飞燕手、菊花手、荷叶手、佛手、颤手、弹手、云手、风指、龙指、凤指、鹰指、鼠指、猴指、龟指、蟹指等。一双手,能柔巧到变化多样,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TOP

“听不懂”是汉剧越来越缺乏群众的重要原因之一,汉剧消解年轻观众的兴趣。传统汉剧大量运用方言、文言、典故,讲究表演程式、手眼身法。汉剧舞台的特殊呈现形式都使缺乏传统戏剧知识的青年人不知所云。相当一些年轻人听不懂汉剧,原因在于对剧中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了解,难以领会其中的深层意蕴。因此,“听不懂”是导致年轻观众对汉剧失去兴致的因素之一。

TOP

汉剧是舞台艺术,是团体表演艺术,她是汉剧院团一班人通过舞台演出呈现给观众的一种综合艺术。因此,保护汉剧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保护汉剧院团来实现。如果汉剧院团没了,汉剧艺术的生命力也就保不住了政府应当在扶持汉剧院团建设上下点功夫,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TOP

程良美先生是一位优秀的汉剧大师,他同样感慨汉剧后继乏人,让我们产生焦虑感,随着老一辈的渐渐隐去,年青一代尚未继承衣钵,汉剧的未来何去何从,真希望大家都能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尽量补救汉剧等古老文化瑰宝,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