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民俗学史】

穆昭阳:《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史研究》【民俗学史】

【摘要】:中国现代民俗学学兴起于20世纪初,受当时历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思维特征。对于民俗学史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著述,大都从思想史、文化史、风俗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入手。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围绕着“民族救亡”与“民众启蒙”两大主题进行,诞生于此时期的中国民俗学也积极投入到“救亡”与“启蒙”的运动中。本文将现代民俗学置于其所处的历史阶段中,采用基础理论分析和历史学研究的方法,把从历史角度观察和学科起源研究相结合,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以历史主题的角度来研究民俗学学科发展史。以期通过对于该阶段的历史主题研究,关注学科发展的历史主题,并且探索历史主题在学科发展中的意义和所产生的影响。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缘由,并对我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做简略叙述;确立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并提出民俗学史主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第一章)对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的历史渊源,从社会转型、文化思潮和学术氛围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现代民俗学能够产生和发展的学科背景和社会氛围。 第三部分(第二章)讲述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端发展,民俗学作为一项学术性质的社会运动,大众媒介开始关注,各学科也都参与进来,并将运动主体的“人”也吸引进来。 第四部分(第三章)针对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两大主题,研究其对该阶段学科发展历史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第五部分(第四章、结语)从主题观照的角度阐述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时代特征,提出历史主题对民俗学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要对民俗学史进行“主题研究”,并在结语部分升华此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现代民俗学 发端史 救亡 启蒙 主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90

【目录】:
摘要7-8
Abstract8-10
绪论10-16
一、选题意义10-11
二、本课题研究概述11-14
三、研究内容和思路14-15
(一) 研究内容14
(二) 研究思路14-15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15-16
(一) 研究意义15
(二) 创新之处15-16
第一章 中国现代民俗学发端的历史背景16-24
一、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17-18
二、中西杂糅的文化思潮18-21
(一) 近代移风易俗思潮的发生19
(二) 文化启蒙思潮的推进19-20
(三) 启蒙民俗思潮的形成20-21
三、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21-24
(一) 晚清末年的学术准备21-22
(二) 学科内部的学术构建22-24
第二章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开端发展24-33
一、作为运动的民俗学24-27
(一) 歌谣运动的开展25-26
(二) 民间文学运动的深入26-27
二、媒介关注与多学科进入27-30
(一) 大众媒介的观照28-29
(二) 现代民俗学的多学科参与29-30
三、作为主体的“人”的参与30-33
(一) 知识分子的关注30-31
(二) 民众的发现和肯定31-33
第三章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两大主题33-42
一、民族救亡33-35
二、民众启蒙35-38
(一) 客体:民间文化的重视36
(二) 主体:知识分子的参与36-37
(三) 中介:启蒙主义的话语37-38
三、救亡与启蒙的关系问题38-42
(一) 启蒙是救亡的手段39
(二) 共生共存,相互促进39-40
(三) 救亡压倒启蒙40-42
第四章 中国现代民俗学主题的历史影响42-50
一、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时代特征43-45
(一) 民主与科学的精神43
(二) 深厚的民间情怀43-44
(三) 现代性意义的启蒙44-45
二、历史主题对民俗学科发展的影响45-47
(一) 民主意识的催生45-46
(二) 理论体系的建设46
(三) 启蒙民众的目标46-47
三、民俗学史的主题研究47-50
(一) 主题学的引入47-48
(二) 民俗学科发展的历史主题48-49
(三) 民俗学史的主题观照49-50
结语50-52
参考文献52-55
致谢55-57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下载地址: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24-1011302898.htm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