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六千万次冰桶挑战赛】我心目中的嫦娥姐姐、男神女神,证件照!!!!!!

临近中秋,又想起了故乡中秋“念月儿”的习俗。
在中秋节这一天,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小孩们就带着家里做的“月儿”(一种由面和枣子做成的带有各色动植物形象的面食,类似花馍)。凑到一起,共同赏月。在赏月的同时,还要进行一项活动,那就是“念月儿”,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基本上是这么念的:

“念‘月儿’了,念‘月儿’了,一斗麦子一个了;

念月饼了,好年景了;

念煎饼了,骡子马子栓一天井了;

念萝卜了,发河水了……”

不知道能不能挑战成功,如果不成功,再出别的招儿。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58# 的帖子

想吃?来啊。来了就有了,不限量。

TOP

引用:
原帖由 齐鲁青未了 于 2014-9-6 06:22 发表
话说刚给你点了个赞,你就点我的名字,只好硬着头皮应战。
所以,没事儿少出来溜达,中标了吧?

TOP

回复 63# 的帖子

不溜达能遇见你吗?哈哈
你就不能给俺寄送点好吃的什么的,也不枉俺对你的思念啊,哈哈。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64# 的帖子

这倒是个美好的建议,等你得空了,给你寄点好了。
等过些日子佛手也上市了,就一起解决了吧。
可好?北鼻?

TOP

回复 65# 的帖子

还是龙哥疼俺,无以为报啊,哈哈。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61# 的帖子

那个图叫馍吗?齐鲁情未了这个习俗是什么地方的啊?山东哪里?

TOP

是不是轮到我点名了?
点谁好呢?这是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啊。
点帅哥两名如何?
    南池子    胡寄奴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4-9-5 20:22 发表
大家三日内可以点书名,不过脱销的俺可买不着哦。

这下,我可以接着点了吗?一男一女对吗?
30584
好吧,我也应战。
学巴莫姐姐,但是寄书太麻烦,我就不寄了。
我带10本(书重,一次只带得了这么多)《中国龙的发明》去昆明年会,赠予10位学会志愿者。
另外,再讲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是吧?

吴刚的来历

大家都知道吴刚的传说也是起于唐代,但在所有全唐诗中,吴刚一次也没出现过。
因为月宫是一个极阴处所,理论上是不会有雄性生物长驻月宫的。
赵宗福认为:“吴刚伐桂的月亮传说要晚得多。但仔细追溯,汉代却也巳露端倪……《太平御览》卷四引虞喜《安天论》云:‘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见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焉。’虞喜是晋代人,因此可知晋时月中又有了仙人,且与桂树发生关系,但仙人没有姓名,更无伐桂细节。”
吴刚伐桂的说法始出于《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文中所说的“异书”,不知究竟何书,大概是当时的一种奇谈怪论,还没有成为人们的共同知识。西河大概是陕西西河,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吴起就曾镇守在这里,至于吴刚是不是吴起留下的后代,很难考证了。
吴刚的传说很可能只是个地方传说,本来没有进入公众的视野,正是由于《酉阳杂俎》记录了这个小故事,才让吴刚这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永远留在了历史的印记中。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张多 于 2014-9-5 11:29 发表
讲讲自己心目中的男神、女神是谁,要详细介绍为什么是?如何神?自己有何举动?举例说明(这是重点)。字数不限。有三人(不含)以上给予评分则算通过。
我心目中的女神就是巴莫姐姐!
美丽、知性、工作认真、做事负责、讲义气、有爱心、关心同人、爱护学科!优点多得不可胜数。
当然,也有缺点(女神必须有缺点哈)。
缺点是太较真、太实心眼儿,事无巨细,累人!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归有光 宝葫芦 +1 讲的不对。缺点应该是太美丽知性、工作太认 ... 2014-9-6 12:02

TOP

哇,老师们真给力。。。小鲜肉(39楼语)们哪里去了?

TOP

回复 67# 的帖子

山东潍坊八月十五的习俗,蒸“月儿”,念“月儿”。
现在蒸月的还有,念月儿很少见了。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TOP

回复 70# 的帖子

施老师,太感银了。明年的五一劳动奖章和三八红旗手不颁给您一个可真真儿就没王法了。
可是,我能说您要是考试的话审题严重跑偏吗?人家是规定动作三选一啊,有木有?
您倒好,超额了啊,超额就超额吧,索性把证件照也晒了哇,可惜,莫有啊!!这让您的女粉丝们可要望穿了秋水么?
还有啊,您倒是继续点两位啊?您铁心要把这活动活活终结在您手里么?

TOP

回复 73# 的帖子

对,索性把证件照也晒了哇

TOP

2014年08月18日 14: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廖翊

不一样的月光──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谈中秋节

又是一度月儿圆。学者眼里,这轮圆月,恍若穿越千年星空的书籍和影像。

  “早在先秦,中国人就有拜月习俗。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物质丰裕,文人颇多,游散于世,他们在中秋美好时节饮酒赏月,留下诸多佳句,但唐朝也只有‘中秋夜’之说,‘中秋夜’仅是有钱人或雅士们的时节。‘中秋节’这个概念是宋代才有的,但只是与男女恋爱、男女拜月有关。真正把中秋节当成团圆节,具有团圆的意味,吃月饼以纪念,是明代以后的事了……”

  庚寅中秋到来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施爱东向记者娓娓道来。

  他表示,尽管民间节日纯粹来自老百姓,但事实上,任何时候,民间节日都与政府的指导和引导密切相关,中秋节也不例外。

  “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不只是中秋节,到了20世纪都遭遇过停滞现象。20世纪是中国社会急遽变化的时期,民国政府将中国人祖祖辈辈使用的农历改作公历。众所周知,公历是太阳历,而农历是月亮历,如此一改,中国人一时很难找到月圆的那个点。这当然遭到中国百姓的抗拒,要求公历和农历一起用,这样,在农历八月十五那天,中国人在浩瀚的天宇中,找回了心中那轮最圆满、最皎洁的月亮!”

  在这位学者眼中,如今的中秋夜空,那一轮皓月之光也渐次转淡。他认为,这源于月光之下土地的变迁。

  “中国是传统农耕文明国家,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与农耕社会息息相关。比如,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日子,又是各种瓜果成熟的时节,这为劳作的人们怡情赏月、品尝时鲜提供了可能;同时,中秋节寄寓的团聚、团圆的意味,也是基于千百年来中国农耕社会家族、家庭聚居的传统、习惯。而今,中国农村城镇化速度在加快,大量农民转移到了城镇里;城市青年获得个人独立生活空间的年龄越来越小,其家庭、团聚的观念变得越来越淡……赋予中秋节深层文化内涵的基础和前提在慢慢消逝。”

  “另外,吃月饼是中国人过中秋节的最重要象征。清代以后,月饼越做越精细,有了南北派之分。但是,如今的年轻人,尤其是小孩,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环境下长大,对月饼是没有特别感情的,这跟上几代人是无法相比的,因此,月饼文化的衰落,也是可以感觉到的。”

  综上所述,施爱东表示,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作为传统节日的中秋节,减淡是必然的。正因如此,国家将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日,这对于增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概念,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施爱东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中秋文化也可能发生某些变化。

  “传统节日全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以种田谋生,当他们的工作、生活节奏都不再与农时挂钩,当他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内容后,传统节日将慢慢变成大家怀念和回忆的东西了。虽然给了你一个节日的时间,但你是否接受以往所赋予这个日子的文化安排呢?我想,现在的人们完全可能有新的选项;这个时间做什么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下的需要。”施爱东说,“我觉得,尽管未来这种节日的传统性会减淡,但只要假以时间,新的节日文化必定会诞生。”
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