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东省情资料库:民俗库

山东省情资料库:民俗库

山东省情资料库 民俗库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一辑 民俗调查


  山东系齐鲁故地,礼仪之邦,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民国年间,便有有
识之士从事山东民俗资料的搜集调查工作。其中最有成就的是30年代初期,由山东
省立民众教育馆发起的山东庙会调查。俞异君在《山东庙会调查集·序》中指出,
发起庙会调查,目的是为了破除迷信,“请不要忽略了那迷信背后的症结所在,只
治标地来破坏一些事物,而不从根本上想办法,是不但不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而且要遗患无穷的”。这种目的性明确、在一个省范围内进行的庙会调查,深为后
来的民俗学工作者所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从事民间文学、民间曲艺、民间戏曲
和民间舞蹈的调查和研究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民俗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实地调查
所得,有些成果已公开发表。
  1985年,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1987年改为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在山东各地聘请了120余名“风俗调查员”,对山东近、现代民俗进行考察。这些
调查员来自各市地县文化、史志、教育等部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写作能力,
并且熟悉当地风俗,有些人本身就是当地的“风俗通”。民俗学研究室编写了“民
俗调查提纲”下发给调查员,供调查时参考。除组织全面普查外,还组织了岁时节
日习俗专题调查、婚嫁习俗专题调查、生育习俗专题调查、丧葬习俗专题调查、民
间信仰专题调查。不到两年的时间,分布在全省各地的风俗调查员提供各类风俗调
查报告近400篇,约100多万字。民俗学研究室从调查员提供的报告中,选择有代表
性的内容,编印成《山东省民俗调查资料》(共编印三册),供学术研究和调查员参
考。调查员的调查成果,部分发表在《民俗研究》上(该刊曾专门辟有“风俗调查
员”栏目),在公开出版的《山东民俗》、《齐鲁文化大辞典·民俗篇》等书中也
吸收了部分调查成果。这些调查员全部被山东省民俗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山东省
民俗学调查和研究的骨干力量。
  山东大学的民俗学研究人员,除组织全省的民俗调查外,还进行了胶东民俗考
察(以招远、掖县为主)、沂蒙山区民俗考察(以平邑、蒙阴、费县为主)、齐故地民
俗考察(以广饶为主)、曲阜民俗考察等,均获得了可观的第一手资料。
  1987年11月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以后,每年召开学术讨论会,都有一批调查报
告提交会议交流。学会还曾把饮食习俗、信仰习俗作为年会的主题,要求会员撰写
调查报告或论文。山东省民俗学会的会员已进行的调查有:黄河口民俗考察、泰山
民俗考察、山东海洋渔俗调查、微山湖民俗调查、沂蒙山区民俗调查、山东境内运
河沿岸民俗调查等。这些调查的成果有的已经在杂志上公开发表,有的即将撰写成
书出版。还有部分会员对当地民俗状况进行全面普查。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组织风俗调查员进行的民俗调查活动,是山东
省第一次有组织的、系统的民俗调查活动,为此后山东的民俗学研究活动奠定了基
础。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以后,作为群众性学术团体,对全省的民俗调查作了整体
规划和学术引导工作,使山东的民俗调查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阶段。

第二辑 教学研究


  山东省的民俗学教学,集中在大专院校中,其中以山东大学的师资、课程设置
最为完备。
  山东大学中文系自50年代便设立了民间文学课程,除给本科生上基础课外,80
年代还培养出民间文学硕士研究生,并有教师参加了钟敬文教授主编的部编教材《
民间文学概论》的写作。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的教师给社会学
系本科生开设了民俗学概论和文化人类学基础课,给研究生开设了民俗社会学专业
课,同时,还向全校开设民俗学专题讲座。历史系教师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通选课
中国民俗史。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教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烟台师范
学院、烟台大学、青岛教育学院等也分别开设有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山东地方
民俗、中国民俗文化专题、民间美术等课程。

  第三辑 学术研讨


  1987年11月,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大会上,有40多篇论文参加交流研讨。著
名民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紫晨先生作了关于发展应用民俗学的学术报告。
  1988年10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淄博市精神文明建设研究学会和中共桓台县
委联合主办的“山东省民俗改革学术研讨会”在桓台县召开,来自北京、河北、江
苏、陕西和山东省各市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交流了论文。会议的召开
对山东省的民俗改革和民俗研究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1989年1月山东省民俗学会在济南召开“饮食习俗改革座谈会”,来自饮食烹
饪、卫生防疫、大专院校和新闻宣传等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对饮食习俗的产生和
沿革、饮食结构、饮食卫生、宴席改革,以及研究饮食习俗的态度和方法等进行了
严肃认真的讨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苗枫林到会作了重要发言。
  1989年11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和中共淄博市临淄区委共同主办的山东省首届
民俗学学术讨论会暨山东省第二届民俗改革学术研讨会在淄博市临淄区召开,全省
13个市地和部分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民俗学会和浙
江、广东、河北、江苏等省的民俗工作者也出席了会议。这次讨论会既注重民俗学
理论与民俗史的探讨,又把民俗改革作为讨论的重要内容,既有论文交流,又有实
地考察。大会共收到论文62篇,包括民俗调查方法、民俗史和饮食、婚嫁、丧葬、
民间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1989年12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省烹饪学会联合主办的山东省首届饮食
习俗改革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全省各地的近50名民俗学工作者、烹饪教学人员
和厨师参加了学术研讨,会议着重探讨改革传统饮食习俗中的陋习,提倡讲科学、
讲营养、讲卫生的饮食方式,树立文明节俭的饮食新风等问题。研讨会共收到论文
58篇。
  1990年4月,由中国旅游文化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北京史地民俗学会和潍
坊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全国民俗与旅游学术讨论会”在潍坊市举行。北京、山西、
吉林和山东等省市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沿“潍坊千里民俗旅
游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对在全国首创民俗旅游的山东省和潍坊市旅游部门
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代表们结合潍坊市和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民俗旅游的实践,对
民俗旅游的理论问题、民俗旅游的设计、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展开了
充分讨论。
  1990年7月,山东省民俗学会1990年年会在泰安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70名民
俗学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年会共收到论文50篇,内容涉及饮食、信仰、民俗改革、
名镇风俗等方面。
  1991年5月,由山东省民俗学会发起主办的“全国首届民俗学基础理论研讨会”
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这是全国学术界第一次召开关于民俗学基础理论专题研究的
学术讨论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8篇。来自北京、上海、黑龙江、辽宁、河北、山
西、陕西、四川、贵州、江西、湖北、湖南、江苏和山东等省市的80多名学者参加
了会议讨论。广东、安徽、吉林、天津等省市的学者也有论文提交会议交流。与会
代表一致认为,开展民俗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中国民俗学界今后一个时期内需要
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民俗学在中国社会
科学中的学科地位,可以使民俗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92年11月,山东省民俗学会1992年年会在泰安市召开。7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
议。年会的主题为山东饮食民俗调查,共有48篇论文参加了会议交流。
  1994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化》编辑室、
《民俗研究》编辑部和《风俗》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俗文化通俗
读物编写与出版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和泰安召开。这是全国出版界首次举办与民俗
相关的会议。全国21个省市的80多名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段宝
林、陶立到会祝贺。
  1994年7月,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泰安召开。全省各地的90多名
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以来的工作,改选了学会领导机
构。大会收到论文40余篇,关德栋等著名学者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民俗学会
秘书长刘铁梁专程到会祝贺。
  1994年11月,由中国民俗学会、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和乳
山广播电视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民俗学1994年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乳山市召开。
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张振犁、
柯杨、陶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刘铁梁,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李万鹏,副会长
李德明、西敬亭、叶涛等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着田野作业这个中心议题展开
了充分研讨。提交会议的论文共有48篇,广泛涉及民俗学田野作业的方方面面。会
议还安排与会代表到乳山渔村进行民俗考察,加深了对田野作业实践的认识。与会
人员认为这次会议对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带有战略意义,将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山东省的民俗学工作者还参加了中国民俗学会和兄弟省市民俗学团体组织的学
术研讨活动。如198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首届学术研讨会、1987年在贵阳召
开的全国中青年民俗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1988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二
次会员代表大会、1989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民俗学学术讨论会、1991年在浙
江召开的中国海岛民俗专题学术讨论会、1992年在四川召开的巴蜀民俗文化学术研
讨会、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民俗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五次学术讨论会等。
在中国民俗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李万鹏、叶涛当选为理事;在中国民俗学
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李万鹏、山曼、齐涛、叶涛当选为理事,叶涛被选为常务理
事。


  第四辑 学术刊物


  1985年10月,山东大学创办了国内唯一的一份民俗学刊物《民俗研究》。该刊
自1988年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季刊。既刊发民俗学理论文章,也发表民俗学调
查资料。辟有论坛、人生礼仪、岁时节日、社会民俗、生产贸易民俗、服饰民俗、
饮食民俗、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民俗、交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与竞技、庙会
调查与研究、民间金融习俗、文艺民俗、民间工艺、域外风情、民俗旅游、民俗学
史、民俗书林、信息动态等30多个栏目。
  《民俗研究》发行涵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同时还发行至海外近
50个国家和地区。
  1993年,山东省民俗学会与山东省文物局共同主办了通俗性民俗读物《风俗》。
该刊以普及民俗知识,传播通俗文化为宗旨。
  山东省文联主办的《新聊斋》杂志经常刊登民俗文章。《东岳论丛》(山东省
社会科学院主办)、《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山东师范大学主办)等学术期刊也时有
民俗文章发表。



山东省情网

TOP

山东省情资料库·民俗库


概述
第一卷 生产贸易交通民俗
 第一类 生产民俗
  第一辑 农业生产习俗
   一、土地与劳动力
   二、农作物与农活
   三、传统农业生产工具
    耕地整地工具
    播种和播种后镇压保墒农具
    田间管理用农具
    提水灌溉农具
    收获用农具
    田间运输农具
    粮食加工工具
   四、农用牲畜的驯养与使用
   五、农家饲养
   六、野生资源采集
  第二辑 渔业生产民俗
   一、渔船、渔具与捕捞作业
   二、水产品加工
   三、渔民的生产仪式、规约、禁忌
  第三辑 林业生产民俗
   一、果园生产
   二、柞蚕
  第四辑 工匠生产民俗
   做豆腐
   做粉丝
   条编、扎笤帚、钉盖垫
   制陶
   油坊
   木匠
   铁匠
   铜匠
   石匠
   染匠
   民间匠人的行业神崇拜
 第二类 贸易民俗
  第一辑 庙会与集市
   一、庙会
   二、集市
  第二辑 店铺
   一、店铺的种类与格局
   二、店规
   三、店名与招幌
  第三辑 摊贩
 第三类 交通邮电民俗
  第一辑 陆路交通民俗
   一、道路
   二、桥梁
   三、车辆
   四、车站与旅店
  第二辑 水路交通民俗
   一、船只
   二、码头、渡口与船闸
  第三辑 邮政电信民俗
第二卷 家族社区民俗
 第一类 家族民俗
  第一辑 家族与家庭
   一、构成
   二、称谓
   三、家务
   四、家产
   五、家教与家规
   六、家祭与家庆
   七、谱牒
  第二辑 亲戚
   一、称谓
   二、亲戚往来
   三、权益
 第二类 社区民俗
  第一辑 村落
  第二辑 村产
  第三辑 村规民约
  第四辑 乡社互助
  第五辑 乡社结义祭祀福利
第三卷 衣食住行民俗
 第一类 服饰民俗
  第一辑 服装用料及家庭缝纫
   一、服装材料
   二、服装材料印染
   三、家庭缝纫
  第二辑 上衣
   一、上衣种类
   二、套袖、腰带、手套等
  第三辑 下衣
   一、裤
   二、裙
  第四辑 头衣、头饰与发型
  第五辑 鞋、袜、鞋垫
  第六辑 首饰及其他用品
  第七辑 婚丧服装
   一、婚礼服装
   二、丧礼服装
 第二类 饮食民俗
  第一辑 食制
   一、日常生活食制
   二、礼仪往来的饮食惯制
   三、特殊的饮食惯制
  第二辑 炊具与食具
   一、炊具
   二、食具
  第三辑 日常食品
   一、地瓜与玉米食品
   二、煎饼
   三、面食
   四、杂粮食品
   五、菜肴与调料
   六、节日食品
   七、礼仪往来食品
  第四辑 特产食品与地方名吃
   一、特产食品
   二、面食小吃
   三、肉食小吃
   四、湖产和海产小吃
   五、其他小吃
  第五辑 鲁菜
   一、济南菜
   二、胶东菜
   三、其他地方菜
   四、孔府菜
 第三类 居住民俗
  第一辑 村镇与民居
   村落
   城镇
   民居
   院落
   房屋
   居室
   起居
   迁居
  第二辑 房屋建造、租赁与买卖
   房基选择
   建房仪式
   房屋租赁与买卖
 第四类 旅行民俗
  第一辑 启程
  第二辑 行具
  第三辑 迎送
第四卷 人生礼仪民俗
 第一类 生育礼俗
  第一辑 孕育礼俗
   一、得喜与祈子
   二、孕期习俗
  第二辑 产房习俗
   一、添喜
   二、报喜
   三、坐月子
   四、送粥米
   五、起名
   六、搬满月、铰头
  第三辑 养育习俗
   一、过百岁
   二、抓周
   三、认干亲
   四、摇篮和摇篮曲
   五、幼儿游戏
 第二类 婚嫁礼俗
  第一辑 议婚
   一、媒人
   二、婚龄
   三、特殊议婚
  第二辑 订婚
  第三辑 迎娶
   一、送日子
   二、铺房
   三、亲迎
   四、拜堂合卺
   五、闹房
   六、回门
  第四辑 特殊婚嫁
 第三类 寿诞礼俗
  第一辑 诞日和寿辰
  第二辑 祝寿仪式
  第三辑 祝寿礼品
 第四类 丧葬礼俗
  第一辑 初丧
  第二辑 吊丧
  第三辑 出殡
  第四辑 埋葬
  第五辑 葬后祭礼
  第六辑 特殊葬俗
 第五类 民间交际礼俗
  第一辑 致敬礼节
  第二辑 馈赠礼俗
   一、节日馈赠
   二、人生礼仪场合馈赠
   三、其他馈赠
第五卷 岁时节庆民俗
 第一类 传统节日节会
  第一辑 传统节日
   一、春季节日
    立春
    春节
    破五、人日、转八日、石头生日
    元宵节
    渔灯节、走百病、邀厕姑
    填仓日
    青龙节
    春社、寒食、清明
    谷雨
   二、夏季节日
    浴佛节、端午节、雨节
    过半年、晒衣节
    夏至、伏日
   三、秋季节日
    立秋
    乞巧节
    中元节
    天医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四、冬季节日
    寒衣节、冬至
    腊八节、过小年
    年除日
  第二辑 传统节会
   一、济南千佛山庙会
   二、济南药市会
   三、东岳庙会(泰山庙会)
   四、淄博灯会
   五、胡集书会
 第二类 新兴节日节会
  第一辑 新兴节日
  第二辑 新兴节会
   一、利用旧节日增加新内容创办的节日
   二、利用一方物产为号召创办的节日
   三、借历史的和民间文化的优势创办的节日
   四、由政府举办的文化艺术节
   五、由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创办的节日
第六卷 民间游艺民俗
 第一类 民间工艺美术
  第一辑 年画
   一、年画种类
   二、年画产地
   三、年画生产、销售习俗
  第二辑 剪纸
   一、节日剪纸
   二、礼俗仪式剪纸
   三、日用剪纸
  第三辑 刺绣
  第四辑 玩具
   一、民间自制玩具
   二、艺人生产玩具
    泥玩具
    木玩具
    面塑玩具
    风筝
 第二类 民间音乐舞蹈
  第一辑 乐器
  第二辑 乐调
  第三辑 乐队
  第四辑 舞蹈
   一、秧歌
    鼓子秧歌
    胶州秧歌
    海阳秧歌
   二、高跷与扛阁
   三、其他民间传统舞蹈
 第三类 民间竞技游戏
  第一辑 竞技
   一、秋千
   二、武术
   三、斗动物
   四、棋类
  第二辑 游戏
第七卷 少数民族风俗
 第一类 回族风俗
  第一辑 人生礼仪
  第二辑 节日
  第三辑 其他习俗
 第二类 满族风俗
  第一辑 起居习俗
  第二辑 婚嫁礼仪
  第三辑 祭祖习俗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一类 机构与团体
  第一辑 机构
  第二辑 团体
 第二类 学术研究
  第一辑 民俗调查
  第二辑 教学研究
  第三辑 学术研讨
  第四辑 学术刊物
 第三类 学术成果
  第一辑 建国前学术研究成果
  第二辑 建国后学术研究成果
其它

来源: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81&run=12

TOP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一类 机构与团体
--------------------------------------------------------------------------------

  第一辑 机构


  山东省的民俗学调查和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群众文化
部门。
  山东大学是国内较早从事民俗学调查和教研工作的院校之一。该校中文系设有
民间文学教研室,开设民间文学课程,并曾经培养过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硕士研究
生。该校在筹建社会学系期间,把民俗学作为重点建设的科目之一,1985年成立了
民俗学研究室,专门从事民俗学的教学、科研和调查工作。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
立的民俗学专职教研机构。1987年10月,又在社会学系民俗学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
了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山东大学中文系方言教研室、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外文
系和古籍所等系所也有部分教师从事与民俗学相关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工作。山东师
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教育学院、烟台师范学院、聊城
师范学院、昌潍师专等院校的部分教师也从事民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山东省工
艺美术研究所、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以及省和部分市地县区
的宣传、文化、教育、地方志、新闻部门,也有部分人员从事与民俗学相关的研究
工作。全省各市地县区的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中,也有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从
事民俗资料的调查和搜集整理工作。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一类 机构与团体
--------------------------------------------------------------------------------

  第二辑 团体


  山东省现有省级民俗学学术团体1个,市地级民俗学团体3个,县市级民俗学团
体4个。
  1987年11月,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旅游局、山东省
广播电视厅、山东省民政厅、山东省二轻厅、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山东省文联和山东大学共同发起的山东省民俗学会在济南宣告成立。山东省民俗学
会是全省民俗学工作者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的挂靠单位是山东大学。
李子超、苗枫林、吴富恒任名誉会长,叶又新、刘守璞、刘敦愿、张健、周坚夫、
徐经泽、蒋奎生、董均伦任顾问。第一届理事会由54名理事组成,李万鹏当选为会
长,王太捷、刘德龙、西敬亭、李建林、李德明、张金庚、黄子良、章永顺为副会
长,赵申为秘书长。1994年7月,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泰安召开,会
上增聘董凤基、关德栋为名誉会长,陈光林、张玉坤、乔幼梅、章永顺、李建林、
黄子良为顾问。选举产生了由82人组成的山东省民俗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李万鹏再
次当选为会长,山曼、王太捷、由少平、叶涛、刘德龙、西敬亭、孙其海、李德明、
李巍、张金庚、赵申、黄汉充当选为副会长,叶涛兼任秘书长。山东省民俗学会成
立后,团结全省专业和业余民俗学工作者积极开展民俗学的专项调查和学术研讨活
动,极大地推动了民俗学在全省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山东省市地级民俗学学术团体共有3个:潍坊市民俗学会、济宁市民俗学会、
泰安市民俗学会。潍坊市民俗学会成立于1988年初,会长宋希焕,副会长李国忠、
陆鸣仁,挂靠潍坊市旅游局。济宁市民俗学会成立于1988年8月,会长赵金忠,秘
书长王玉良,挂靠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泰安市民俗学会成立于1989年1月,会长
崔秀国,秘书长袁爱国,挂靠中共泰安市委宣传部。
  山东省县市级民俗学学术团体共有4个:滕州市民俗学会、桓台县民俗改革学
会、泗水县民俗学会、龙口市民俗研究会。

TOP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三类 学术成果
--------------------------------------------------------------------------------

  第一辑 建国前学术研究成果


  建国前山东省的民俗学研究成果,集中出现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
  191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修竹编撰的《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该书对山
东各县民众的性格、婚姻状况、贫富差别等,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言简意赅
的表述。
  1922年,安徽人胡朴安完成了20卷《中华全国风俗志》的编撰,系中国第一部
全国性风俗志。在上、下编中,作者各立专篇辑录山东风俗资料,搜罗宏丰。
  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民俗学的发祥地。1925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
创刊。该刊发表了若干有价值的山东民俗调查报告和研究文章,如卢逮曾的《山东
中部的传说--土地爷》、谷凤田的《济宁城隍出巡考》等。
  30年代初期,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发起组织山东庙会调查。1933年8月,山东
民众教育馆编辑出版了《山东庙会调查》第一集,刊登了15个地方28篇庙会调查文
章。

TOP

第八卷 民俗研究
 第三类 学术成果
--------------------------------------------------------------------------------

  第二辑 建国后学术研究成果


  当代山东的民俗学研究,呈现出民俗调查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趋势,且研究的
成果及其作者不仅仅集中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还遍布全省各部门,尤为可喜的
是,基层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五六十年代,山东的民俗研究已有一定基础。1959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
曲阜师范学院骆承烈著《节日民俗故事》一书,为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研究节日民俗
的著作。
  进入80年代,山东民俗学调查和研究工作逐步深入系统地开展起来。1983年,
山东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在关德栋、李万鹏指导下,系统披览山东各地
历史上的各种方志,编印了《山东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上、下册),全书30万字,
将山东方志中的民俗、民间文学资料做了系统分类整理。这是全国较早对方志中民
俗资料进行的分类整理。80年代中期,张心勤对于节日民俗的研究,尤其是对端午
节、中秋节的考证,亦引起国内民俗学界的重视。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
存浩编著的《中国婚俗》一书,全书37万字,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地叙述中国56个民
族婚嫁习俗的专著,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自1987年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至1995年,据不完全统计,约有200余名会员在
国家和省级、市地级报刊上发表民俗学论文、调查报告和介绍文章近千篇,约500
余万字。一批学术专著的出版,标志着山东的民俗学调查和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这些专著中,有对中国民俗进行全面探讨的,如《中国民俗史论》(齐涛著,河
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国古代民俗》(冯杰、郭泮溪著,香港新闻出版社,
1991年),《正统的北方人》(刘德增著,济南出版社,1993年);有对民俗事象进
行专项研究的,如《中华礼俗纵横谈》(李万鹏、姜文华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9年),《中国古代婚姻》(张涛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中国古代饮
食文化》(张廉明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中国饮酒习俗》(郭泮溪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京剧习俗》(叶涛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八仙信仰》(山曼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狐狸信仰之谜》(王善民著,
学苑出版社,1994年),《山东民间童谣》(山曼著,明天出版社,1990年)等;有
对山东境内民俗进行全面介绍的,如《山东民俗》(山曼、李万鹏、姜文华、叶涛、
王殿基著,山东友谊书社,1988年),《齐鲁之邦的民俗与旅游》(山曼著,旅游教
育出版社,1995年)。其中《山东民俗》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山东各地民俗
事象的专著,主要记述了近现代山东民俗的基本情况,兼及传统习俗在当代的流传
演变。该书出版后,得到国内外学术界一致好评。另外有对山东境内某一代表性区
域的民俗进行全面介绍的著述,如《孔子故里风俗》(叶涛、陈学英、陈凡明编著,
华语教学出版社,1993年),《鲁西风情》(亢德玉编著,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
《枣庄民俗》(王祥林著,枣庄市新闻出版局,1994年),《微山湖风情录》(山东
省出版总社济宁分社编,山东友谊书社,1987年),《峄城民俗志》(窦若水著,山
东省枣庄市出版办公室,1991年),《邹城文史资料·风俗专辑》(邹城市政协委员
会编,1994年),《东莱风情录》(张久深、范惠宇编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5年)等。在区域民俗文化研究方面,泰安市既有对泰山文化进行全面论述的专
著,如《泰岱史迹》(崔秀国、吉爱琴著,山东友谊书社,1987年),《中国泰山》
(路宗元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年),《泰山古今》(米运昌著,东方出版
社,1991年);又有专题研究泰山文化的著作,如《泰山神文化》(袁爱国著,山东
大学出版社,1991年),《泰山娘娘信仰》(吕继祥著,学苑出版社,1994年),《
中华石文化与泰山石》(周谦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泰山宗教研究》(
刘慧著,文物出版社,1993年)。山东的民俗学工作者还参加了民俗文化大型辞典
的编写,如《中国风俗辞典》(叶大兵、乌丙安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这是目前国内同类辞书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其中有关山东的条目由李万鹏、山曼等
撰写;国内第一部区域文化大型辞书《齐鲁文化大辞典》(车吉心、梁自洁、任孚
先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中的“民俗篇”、“饮食篇”、“工艺美术篇”
、“神话传说篇”、“方言篇”全部由山东省民俗学会会员撰写;山曼、李万鹏主
编的《中国民俗起源传说词典》(明天出版社,1992年),也是国内同类辞书中的第
一部。山东省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工作者还搜集整理并且公开出版了数十部民间故
事、歌谣谚语集。
  山东省的民俗学工作者还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实践结合起来,积极参加了“
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青州桃文化展室”、“临朐葫芦文化展室”、“安丘石
家庄民俗博物馆”等项目的论证和实施。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山东的民俗学工作
者积极参与,对红白理事会、养老院等移风易俗具体措施及时予以总结推广,取得
了良好效果。
  为及时检阅山东省民俗学调查和研究成果,推动全省民俗学活动开展,鼓励进
行民俗学的学术研究、调查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促进全省民俗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山东省民俗学会自1989年开始组织举办山东省民俗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每年举行
一次,设一、二、三等奖和应用成果奖。1989年至1995年,共举办七届评奖活动,
会员上报参评的论文、调查报告共计474篇,其中有144人次、128项成果获得奖励,
另有11项应用成果获奖。
  在历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山东民俗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多次获奖。
其中,专著《山东民俗》、《中国古代民俗》,论文《移风易俗之我见》(刘德龙
撰,《民俗研究》1988年第二期)分别被评为二等奖,专著《中国民俗史论》、《
孔子故里风俗》、《泰岱史迹》、《泰山神文化》、《泰山宗教研究》、《正统的
北方人》、《中国饮酒习俗》,论文《端午考》、《泰山东岳庙会考识》、《从中
国古代艺术品看关于蛇的崇拜与民俗》等,分别被评为三等奖。由山东多位民俗学
者参加撰写的辞典《齐鲁文化大辞典》、丛书“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也曾在山东
省社科评奖中获奖。在省级部门和各市地组织的社会科学评奖中,民俗学成果亦多
次获奖。

TOP

山东省情资料库:蒲松龄库

概述
第一卷 家世 生平
 第一类 家世
  第一辑 蒲氏远祖
  第二辑 家庭状况
 第二类 生平
  第一辑 少年进学
  第二辑 南游做幕
  第三辑 中年困顿
  第四辑 西铺坐馆
  第五辑 笃重交游
  第六辑 晚年小康
 附:蒲松龄年表
第二卷 《聊斋志异》
 第一类 创作情况
  第一辑 创作始末
  第二辑 题材来源
  第三辑 文学承传
 第二类 作品内涵
  第一辑 嘲谑科举
  第二辑 鞭挞不仁
  第三辑 讽谕世情
  第四辑 寄托理想
 第三类 艺术特征
  第一辑 志怪新质
  第二辑 鬼狐形象
  第三辑 结撰维新
  第四辑 小说诗化
  第五辑 反讽艺术
 第四类 版本流变
  第一辑 稿本 抄本
  第二辑 刻本
  第三辑 评注本 绘图本
  第四辑 “拾遗”本
  第五辑 辑校本 合编本
  第六辑 民族语译本
  第七辑 外文译本
第三卷 诗文、俚曲、杂著
 第一类 诗文
  第一辑 聊斋文
  第二辑 聊斋诗
  第三辑 聊斋词
 第二类 俚曲
  第一辑 创作情况
  第二辑 思想内容
  第三辑 艺术特点
  第四辑 曲牌运用方面的艺术成就
  附一:关于《戏三出》
  附二:十五种俚曲曲牌使用情况统计表
 第三类 杂 著
  第一辑 写作情况
  第二辑 杂著内容
  第三辑 《农桑经》
第四卷 研究 影响
 第一类 研 究
  第一辑 清代评点
  第二辑 现代论著
  第三辑 机构活动
  附:关于《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
 第二类 影 响
  第一辑 国内影响
  第二辑 国外影响
第五卷 遗存 遗迹
 第一类 遗 存
  第一辑 手 稿
  第二辑 自跋画像
  第三辑 遗 物
 第二类 遗 迹
  第一辑 故 居
  第二辑 墓 园
  第三辑 柳 泉
  第四辑 西铺设馆处
第六卷 现代纪念物
 第一类 纪念建筑
  第一辑 蒲松龄纪念馆
  第二辑 聊斋园
  第三辑 留仙湖公园
  第四辑 松龄中学
  第五辑 柳泉大厦
  第六辑 聊斋路
  第七辑 松龄路
  第八辑 柳泉路
  第九辑 石牌坊
 第二类 纪念艺术品
  第一辑 字 画
  第二辑 雕 塑
  第三辑 篆 刻
  第四辑 壁 画
  第五辑 纪念工艺品
名单、目录、编后记及其它

链接: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97&run=12

TOP

山东省情资料库:泰山库


概述
大事记(公元前685~公元1990年)
 周
 秦
 汉
 魏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金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卷 自然地理
 第一类 地质
  第一辑 地质概况
   1.地层
    望府山岩组
    笤帚峪岩组
    唐家庄岩组
    孟家庄岩组
    冯家峪岩组
   2.构造
    冯家峪倒转向斜
    傲徕峰—大众桥倒转背斜
    鸡冠山—南台倾伏向斜
    中生代构造
    新构造运动
   3.岩体
    虎山原地混合花岗岩
    傲徕峰准原地混合花岗岩
    中天门黑云石英闪长岩
    普照寺细粒黑云闪长岩
  第二辑 山脉形成
   1.古泰山形成阶段
   2.海陆演变阶段
   3.今日泰山形成阶段
 第二类 地貌
  第一辑 中低山地形
   1.强烈切割的中山地形
   2.中浅切割的低山地形
   3.构造剥蚀浅切割的低山地形
  第二辑 丘陵地形--构造剥蚀微切割的丘陵地形 剥蚀堆积的丘陵地形
  第三辑 倾斜平原堆积地形
  附:泰山主要山峰海拔高度(单位:米)
 第三类 气候
  第一辑 日照
  第二辑 气温
  第三辑 气压
  第四辑 风
  第五辑 云雾
  第六辑 降水
  第七辑 湿度
  第八辑 物候——植物候 动物候
 第四类 水系
  第一辑 河溪
   1.大汶河
   2.泮汶河
   3.奈河
   4.梳洗河
   5.柴草河
   6.玉符河
   7.大沙河
   8.大汶河主要干支流简况
   9.西溪、中溪平均水量统计表
  第二辑 泉瀑
   1.白鹤泉 朝阳泉 王母泉 龙泉 水帘泉 圣水泉 玉液泉
   2.护驾泉 龙口泉 万福泉 神泉 玉女池及圣水井 云泉 双泉 石泉
   3.石乳泉 肝花泉 青泉 福泉 大众泉 广生泉 明堂泉 卓泉 桥沟温泉 黑龙潭瀑布 三潭叠瀑 云桥瀑布
 第五类 土壤与植被
  第一辑 土壤
   1、土壤类型及性状
    棕壤——普通棕壤 酸性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粗骨棕壤
    山地暗棕壤
    山地灌丛草甸土
   2、土类分布
  第二辑 植被
   1.森林植被
    针叶林--有油松林、赤松林、黑松林、华山松林、落叶松林、侧柏林、红松林、樟子松林。
    阔叶林
    竹林——主要由淡竹林、毛竹林组成。
   2.灌丛、灌草丛植被
    灌丛
    灌草丛
   3.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
   4.石质稀疏植被
   5.作物植被
 第六类 自然资源
  第一辑 林木
   1.松林
   2.侧柏林
   3.栎林
   4.刺槐林
   5.其他林木
  第二辑 动物

   1.鸟类
   2.哺乳类
   3.鱼类
   4.昆虫
  第三辑 矿产——铁 铝土 铜 钴 砂金 熔剂灰岩 耐火粘土 煤 硫铁
        自然硫 钾盐 岩盐 石膏 石英闪长岩 长石 花岗石 麦饭石 蛇纹石 碧玉
  第四辑 药物
    1.大蓟 山楂 山银柴胡 女贞子 小蓟 马兜铃 马鞭草 天南星 木瓜 王不留行
    11.五味子 太子参 中华卷柏 牛蒡子 牛膝 丹参 玉竹 石花 石胡荽 北豆根
    21.四叶参 仙鹤草 白头翁 白附子 白蒺藜 白薇 栝蒌 半夏 地骨皮 地黄
    31.地榆 百合 百部 光慈姑 合欢花 刘寄奴 农吉利 防风 远志 杜仲
    41.苍术 苍耳子 连翘 延胡索 辛荑 汶香附 灵芝 苦杏仁 苦参 虎杖
    51.败酱草 侧柏 佩兰 金银花 泽兰 茜草 茵陈 威灵仙 香加皮 洋金花
    61.穿山龙 络石藤 泰山白首乌 桔梗 桃仁 柴胡 野菊花 透骨草 射干 鬼箭羽
    71.徐长卿 益母草 拳参 桑椹 黄芩 黄芪 黄柏 黄精 银杏 旋复花
    81.葛根 葶苈子 紫花地丁 紫草 景天三七 森林千里光 蒲公英 槐花 酸枣仁 莶草
    91.薄荷 藁本 藜芦 麦石 藿香 牛黄 全蝎 地龙 滑石 紫石英
第二卷 风景名胜
 第一类 岱阳
  第一辑 岱庙
   1.遥参亭
   2.正阳门
   3.天贶殿
   4.汉柏院
   5.东御座
   6.唐槐院
   7.后花园
  第二辑 东路
   1.岱宗坊
   2.红门宫
   3.小洞天
   4.万仙楼
   5.斗母宫
   6.经石峪
   7.壶天阁
   8.中天门
   9.快活三里
   10.云步桥
   11.对松山
   12.十八盘
  第三辑 西路
   1.天外村
   2.黑龙潭
   3.扇子崖
   4.樱桃园
   5.黄西河
  第四辑 环山路
   1.王母池
   2.虎山公园
   3.普照寺
   4.烈士祠
   5.五贤祠
   6.三阳观
   7.大众桥
  第五辑 徂徕山
   1.太平顶
   2.光化寺
   3.礤石峪
   4.竹溪
   5.中军帐
   6.竹溪庵
   7.石介墓
 第二类 岱顶
  第一辑 天街
   1.南天门
   2.月观峰
   3.天街
   4.凤凰山
   5.孔子崖
   6.碧霞祠
   7.玉女池
  第二辑 玉皇顶
   1.玉皇庙
   2.大观峰
   3.丈人峰
   4.日观峰
   5.爱身崖
   6.仙人桥
  第三辑 岱顶奇观
   1.旭日东升
   2.云海玉盘
   3.晚霞夕照
   4.黄河金带
   5.碧霞宝光
   6.隆冬雾凇
 第三类 岱阴
  第一辑 后石坞
   1.独足盘
   2.元君庙
   3.九龙岗
  第二辑 谷山玉泉寺
   1.谷山玉泉寺
   2.卖饭棚子
   3.明家滩
  第三辑 桃花峪
   1.三岔涧
   2.猛虎沟
   3.彩带溪
   4.后寨门
   5.吴道人庵
   6.谷口
  第四辑 娄敬洞山
   1.蓬莱观
   2.青龙洞
   3.玉皇殿
   4.三峰山
   5.娄敬洞
   6.老君洞
  第五辑 五峰山
   1.一天门
   2.北观
   3.南观
  第六辑 昆瑞山
   1.神通寺
   2.四门塔
   3.千佛崖
   4.九顶塔
   5.龙虎塔
  第七辑 历城三川
   1.锦绣川
   2.锦阳川
   3.锦云川
   4.龙洞山
   5.东佛峪
   6.玉函山
 第四类 灵岩
  第一辑 灵岩山
   1.悬星岩
   2.白云洞
   3.一线天
   4.灵岩谷
  第二辑 灵岩寺
   1.山门
   2.大雄宝殿
   3.千佛殿
   4.御书阁
   5.辟支塔
   6.墓塔林
 风景名胜列表
   泰山十大自然景观
   泰山十大自然奇观
   泰山七十二景
   泰山著名山峰
   泰山岩洞
   泰山名泉
   泰山奇石
第三卷 文物
 第一类 古遗址
  第一辑 文化遗址
   1.智人化石遗址
   2.大汶口遗址
   3.柳杭遗址
   4.汶阳遗址
   5.龙门口遗址
   6.中淳于遗址
   7.桥沟遗址
   8.茅茨遗址
   9.姚庄遗址
   10.勺山遗址
   11.铜山冶铜遗址
  第二辑 古城遗址
   1.羊祜故城遗址
   2.赵家泉古城址
   3.古博城遗址
   4.文姜城遗址
   5.城子县遗址
  第三辑 古建筑遗址
   1.周明堂遗址
   2.登封台遗址
   3.社首山遗址
   4.烽火台遗址
   5.汉明堂遗址
   6.竹林寺遗址
   7.泰山书院遗址
   8.徂徕书院遗址
   9.青岩书院遗址
   10.岱麓书院遗址
   11.孔子庙遗址
   12.隐仙观遗址
   13.谷山玉泉寺遗址
   14.神通寺遗址
   15.涌泉庵遗址
   16.青崖寨遗址
   17.唐王寨遗址
   18.黄崖寨遗址
  第四辑 农民起义遗址
   1.赤眉军起义遗址
   2.黄巢寨遗址
   3.姜博士起义遗址
  第五辑 齐长城遗址
   1.长城西段
    长清段
    肥城段
    泰安段
    莱芜段
   2.附:泰山以东齐长城,主要有临朐段、五莲段、胶南段。
 第二类 古墓葬
   1.山口王坟
   2.东夏村古墓群
   3.高庄战国墓群

   4.柳下惠墓
   5.满庄汉王侯墓
   6.角峪苏庄王坟
   7.张良墓
   8.房彦谦墓
   9.黄巢墓
   10.石介墓
   11.五峰王林墓
   12.宁海王墓
   13.萧大亨墓
 第三类 古建筑
  第一辑 寺院
   1.灵岩寺
   2.普照寺
   3.斗母宫
   4.光化寺
   5.龙居寺
   6.四禅寺
   7.双泉庵
   8.清真寺
   9.衔草寺
  第二辑 庙宇
   1.岱庙
   2.王母池庙
   3.关帝庙
   4.红门宫
   5.三阳观
   6.灵应宫
   7.元始天尊庙
   8.碧霞祠
   9.青帝宫
   10.神憩宫
   11.玉皇庙
   12.后石坞庙
   13.蓬莱观
   14.张良祠
   15.三皇庙
   16.柳御史洞
   17.靳庄真武阁
   18.五峰山古建筑群
   19.小寺玉皇庙
   20.石窝古建筑
   21.大崮山玉皇庙
   22.来佛山玉皇殿
   23.天齐庙
  第三辑 楼阁、亭坊
   1.万仙楼
   2.壶天阁
   3.南天门
   4.梦仙龛
   5.金星亭
   6.五松亭
   7.对松亭
   8.西溪石亭
   9.长寿桥石亭
   10.洗心亭
   11.高山流水亭
   12.酌泉亭
   13.望月亭
   14.寿星亭
   15.遥参坊
   16.岱庙坊
   17.岱宗坊
   18.一天门坊
   19.孔子登临处坊
   20.天阶坊
   21.红门宫坊
   22.玉皇阁坊
   23.回马岭坊
   24.中天门坊
   25.五大夫松坊
   26.升仙坊
   27.大众桥坊
   28.灵岩胜境坊
   29.莲台胜境坊
  第四辑 塔、桥
   1.四门塔
   2.龙虎塔
   3.九顶塔
   4.辟支塔
   5.慧崇塔
   6.灵岩寺墓塔林
   7.神通寺墓塔林
   8.八仙桥
   9.高老桥
   10.过仙桥
   11.步天桥
   12.云步桥
   13.通灵桥
   14.明空桥
   15.新石桥

[ 本帖最后由 karin 于 2009-3-6 21:46 编辑 ]

TOP

 第四类 碑刻
  第一辑 秦汉
   1.秦泰山刻石
   2.无字碑
   3.衡方碑
   4.张迁碑
  第二辑 魏晋南北朝
   1.孙夫人碑
   2.经石峪金刚经刻

    经石峪现状统计表
    经石峪双勾字统计表
   3.映佛岩经刻
   4.光化寺大般若经刻
  第三辑 唐宋
   1.房彦谦碑
   2.唐双束碑
   3.唐摩崖
   4.神宝寺碑
   5.灵岩寺颂碑
   6.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刻石
   7.青帝广生帝君赞碑
   8.大宋封祀坛颂碑
   9.宋天贶殿碑
   10.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
   11.访黄茅岗诗碣
   12.苏轼诗碑
   13.圆通经刻
   14.宋大观圣作碑
   15.宋宣和重修泰岳庙碑
  第四辑 金元
   1.娄敬洞摩刻日记
   2.金重修东岳庙碑
   3.大定重修宣圣庙碑
   4.金重修天封寺碑
   5.谷山寺记碑
   6.谷山寺敕牒碑
   7.天门铭
   8.重修蒿里山神祠记碑
   9.药师七佛阁记碑
   10.忙兀博罗讙畏答神道碑
   11.创建藏峰寺碑
   12.息庵禅师道行碑
   13.创塑州学七十子记碑
  第五辑 明清
   1.东岳去封号碑
   2.洪武祭祀碑
   3.重开山记碑
   4.高山流水亭记
   5.天仙金阙铜碑
   6.建泰山灵佑宫铜碑
   7.康熙重修岱庙碑
   8.禁止舍身碑
   9.清摩崖碑
   10.乾隆重修岱庙碑
   11.泰山赞碑
  第六辑 现代
   1.斗母宫增修记碑
   2.天然池记碑
   3.泉刻
   4.创修张仙祠碑记
   5.重修老君洞记
   6.“五·三”惨案纪念碑
   7.总理奉安纪念碑
   8.高瞻远瞩摩刻
   9.重修泰山摩刻
   10.泰山凿泉记碑
   11.卧虎石刻
   12.泰山五贤祠五贤事迹碑记
   13.赞满贵祥大炼师碑
   14.辛亥滦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15.冯玉祥诗画碣
   16.棋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17.革命烈士纪念碑
   18.烈士纪念碑
   19.冯玉祥墓碣
   20.陈毅诗碑
   21.朱德诗碑
   22.郭沫若登岱诗碑 郭沫若诗碑:访经石峪 对松山
   23.郭沫若题字碑
   24.寿冯焕章(冯玉祥)先生六十大寿庆碑
   25.刘海粟题字碑
   26.邓颖超题字碑
   27.舒同题字碑
   28.舒同诗刻
   29.沙孟海题字碑
   30.章蕴登玉皇顶摩刻
   31.泰山秦篆刻石复制碑
   32.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
   33.日本柳田泰云碑刻
   附:登山东路现存主要摩崖石刻一览表
     岱庙现存历代重要碑刻一览表(按年代为序)
 第五类 石窟造像
   1.黄石崖造像群
   2.莲花洞石窟造像
   3.玉函山石窟造像
   4.王泉摩崖造像
   5.大佛寺石窟造像
   6.千佛崖造像
   7.阴佛寺石窟造像
   8.佛峪石窟造像
   9.太甲山石窟造像
   10.灵鹫山造像
   11.方山造像
   12.大佛头造像
   13.舍身崖造像
   14.黄花山石窟造像
 第六类 近现代遗存
   1.长寿桥
   2.烈士祠
   3.大众桥
   4.徂徕山起义遗址
   5.盘龙山起义遗址
   6.汪洋台
   7.算盘村纪念地
   8.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
   9.范明枢墓
   10.冯玉祥墓
   11.莱芜战役指挥所旧址
 第七类 藏品
  第一辑 陶器、瓷器
   1.八角星纹彩陶豆
   2.红陶 
   3.白陶双鼻罐
   4.白陶单把杯
   5.隋青瓷舍利塔
   6.釉蹲猴龙柄盘口壶
   7.唐三彩三足罐
   8.元钧窑斑彩三足炉
   9.黄釉青花葫芦瓶
   10.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香炉
   11.清乾隆缠枝莲托八宝纹奔巴壶
   12.矾红彩蝙蝠云龙纹奔巴壶
   13.青花粉彩缠枝莲奔巴壶
   14.粉绿地金彩蝙蝠云龙纹壶
   15.蓝描金开光婴戏瓶
   16.泥金瓷法轮
   17.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奔巴瓶
   18.珊瑚釉描金八宝纹香炉
   19.粉彩缠枝莲托八宝纹香炉
   20.粉蓝地红彩云龙纹香炉
   21.粉绿地粉彩八宝纹蜡台
   22.粉彩八宝纹花瓶
   23.隋青釉坛
   24.隋青釉四系盘口壶
   25.唐长沙窑青瓷贴花斑彩壶
   26.宋三彩瓷俑
   27.宋白釉黑彩山水纹瓷枕
   28.宋白釉刻花枕
   29.宋釉陶妙音鸟
   30.宋釉陶士女像
   31.宋白釉钵
   32.宋黑釉条纹花瓶
   33.宋黑釉碗
   34.明青花云龙瓶
   35.粉彩镂雕瓷七珍
   36.青花蜡台
   37.粉彩黄地花瓶
   38.清矾红彩飞龙纹高足盖碗
   39.清粉彩紫地莲花纹象耳瓶
   40.青花高足碗
   41.清粉彩开光人物瓶
   42.霁蓝蝙蝠石榴尊
   43.清夔龙珍珠瓶
   44.粉彩镂雕瓷七珍
   45.清粉彩人物碗
  第二辑 石器、玉器、珐琅器
   1.石叶器
   2.滑石勺
   3.商龙凤冠人形玉雕
   4.温凉玉圭
   5.清泰山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之印
   6.战国玉璜
   7.唐壁虎纹玉璧
   8.清青玉龙马负图
   9.铜胎丝珐琅神八宝
   10.铜胎画珐琅饕餮纹香炉
   11.铜胎掐丝珐琅饕餮纹香炉
   12.铜胎画珐琅开光西洋人物六方瓶
   13.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四方瓶
   14.银质錾胎珐琅五供
   15.清铜胎画珐琅八宝
   16.清银质珐琅七珍八宝
   17.画珐琅瓶
   18.画珐琅四足香炉
   19.清掐丝珐琅杯
  第三辑 铜器、银器
   1.西周饕餮纹铜方盘
   2.春秋鲁侯三足铜鼎
   3.春秋鲁侯铜
   4.春秋商丘叔铜
   5.北魏铜鎏金浮雕佛光
   6.清铜胎鎏金八宝一盘
   7.清铜胎鎏金八宝、七珍法轮
   8.商青铜提梁卣
   9.西周饕餮纹铜爵
   10.春秋夔纹铜壶
   11.春秋铜盘
   12.战国铜舟
   13.汉双鱼纹铜洗
   14.汉铜卧虎
   15.汉王莽错金刀币
   16.汉莲花盖铜壶
   17.汉双筒三足铜灯
   18.汉铜提梁壶
   19.唐鎏金铜莲花座
   20.明宣德薰炉
   21.清康熙龙凤纹方鼎
   22.清康熙龙凤纹方瓶
   23.清铜铸五岳真形图香炉

   24.清铜铸五岳真形图烛台
   25.清铜铸五岳真形图方瓶
   26.清铜镀金法轮
   27.清铜镀金珐琅彩法轮
   28.清铜镀金镶嵌螺钿法轮
   29.清镀金法轮
   30.清镀金法轮
   31.清银质七珍纹法罐
   32.清银质法轮
   33.清银质法轮
  第四辑 竹木漆雕
   1.明象牙镂雕八仙庆寿纹笏
   2.沉香狮子
   3.清泥金胆雕漆莲花梵文净水碗
   4.明竹雕麻姑献寿像
   5.明竹雕弥勒佛
   6.明竹雕人物笔筒
   7.清铁梨木雕福禄寿星
  第五辑 字画、碑帖
   1.蓝涛设色西湖八景画册
   2.董其昌题跋画册
   3.冯玉祥对联
   4.明仿吴道子设色山水人物图
   5.明仿赵孟頫山水人物图
   6.明文征明墨染山水人物图
   7.明观音出像普门品经一函
   8.陈壬宾设色洛伽之景手卷
   9.清郑板桥行书中堂
   10.清普照寺住持玉朽僧画像轴
   11.清姚舆穆设色山水人物画
   12.清恽冰设色玉堂富贵图
   13.清阮元行书对联
   14.明宝贤堂集古法帖
   15.清玉虹楼字帖
   16.清隐墨斋帖
   17.明古香斋帖
   18.元盘谷序帖
   19.清天宁寺石刻五百大阿罗汉记
   20.唐三藏圣教序拓本
   21.唐纪泰山铭摩崖拓本
   22.唐实际寺隆阐大法师碑铭拓本
   23.元许公神道碑拓本
   24.唐万年宫碑拓本
   25.唐实际寺隆阐大师碑拓本
   26.唐孔子庙堂之碑拓本
   27.唐岳麓寺碑拓本
   28.唐八关斋会报德记碑拓本
   29.黄庭经拓本
   30.宋登泰山谢天书述二圣功德铭碑拓本
   31.隋太仆卿元公夫人墓志铭拓本
  第六辑 印章、砚
   1.东汉铜印章
   2.明雕八卦十二生肖河图洛书端砚
   3.宋陶砚
   4.清高南阜端砚
   5.清五岳真形图紫石砚
  第七辑 汉画像石
   1.铺首双龙双鱼纹画像石
   2.双龙瑞鸟画像石
   3.铺首衔环画像石
   4.几何纹画像石
   5.双龙画像石
   6.三龙相戏画像石
   7.二鲁角抵画像石
   8.持戟卫士画像石
   9.铺首衔环画像石
   10.射鸟画像石
   11.狩猎图画像石
   12.五铢图画像石
   13.狩猎图画像石
   14.三龙穿环图画像石
   15.车马出行画像石
   16.玄武图画像石
   17.双鸟交颈图画像石
   18.青龙禽鸟图画像石
   19.宴乐图画像石
   20.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21.擒兽图画像石
   22.瑞鸟图画像石
   23.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24.狩猎听乐图画像石
   25.猎归庖厨图画像石
   26.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27.狩猎图画像石
   28.迎宾图画像石
   29.孝义故事图画像石
   30.车马出行图画像石
  第八辑 古籍 (泰安市博物馆藏善本书目)

TOP

第四卷 封禅祭祀·宗教
 第一类 封禅祭祀
  第一辑 封禅
   1.秦始皇封禅
   2.汉武帝封禅
   3.汉光武帝封禅
   4.唐高宗封禅
   5.唐玄宗封禅
   6.宋真宗封禅
  第二辑 祭祀
   1.秦汉
   2.魏

   3.北魏
   4.隋唐
   5.北宋
   6.明清
   7.历代遣使告祭泰山简表
 第二类 宗教
  第一辑 道教
   1.沿革
   2.庙观
    岱庙
    关帝庙
    红门宫
    王母池
    万仙楼
    壶天阁
    二虎庙
    南天门
    碧霞祠
    玉皇庙
    元始天尊庙
   3.道教活动
    日常道教活动
    节日
    受戒
    建醮
    附:泰山历代道冠
    附:已圮道教庙观
  第二辑 佛教
   1.沿革
   2.寺院
    斗母宫
    普照寺
    灵岩寺
   3.佛教活动
    日常活动
    节日
    受戒
    附:泰山历代僧尼
    附:已圮佛教寺院
  第三辑 泰山神袛
   1.泰山神
   2.碧霞元君
   3.送生
   4.眼光
   5.青帝
   6.速报司
   7.泰山三郎
   8.天门三将军
   9.灵派侯
   10.山图公子
   11.延禧真人
   12.温元帅
   13.张太尉
   14.泰山石敢当
第五卷 文学艺术
 第一类 概况
   1.诗歌 附:泰山诗集选目
   2.散文 附:泰山散文集选目
   3.小说 附:泰山题材小说选目
   4.戏剧 附:泰山题材戏剧选目
   5.音乐
   6.书法 附:泰山题材书法集选目
   7.绘画
   8.剪纸
   9.摄影
   10.盆景根雕
 第二类 文选
  一、诗歌
   1.载驱 《诗经·齐风》
   2.閟宫 (节选)《诗经·鲁颂》
   3.丘陵歌 孔丘(春秋) 载孔鲋撰《孔丛子》。
   4.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
   5.四愁诗(节选) 张衡(东汉)
   6.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
   7.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
   8.泰山吟 陆机(西晋)
   9.泰山吟 谢道韫(东晋)
   10.泰山吟 谢灵运(南朝宋)
   11.登封大酺歌 卢照邻(唐)
   12.登封喜雪 李隆基(唐)
   13.游泰山 李白(唐)
   14.题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
   15.望岳 杜甫(唐)
   16.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唐)
   17.泰山老人 张籍(唐)
   18.送东岳张炼师 刘禹锡(唐)
   19.泰山石 李德裕(唐)
   20.泰山 石介(北宋)
   21.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
   22.送灵岩新住持赴寺 王安石(北宋)
   23.送杨杰 苏轼(北宋)
   24.灵岩寺 苏辙(北宋)
   25.过汶河 文天祥(南宋)
   26.登岱 元好问(金)
   27.玉帘泉吟 赵孟頫(元)
   28.登泰山 张养浩(元)
   29.偶题灵岩寺清凉世界 萨都剌(元)
   30.南天门 陈沂(明)
   31.登岱 宋濂(明)
   32.夏月登岱 方孝孺(明)

   33.望岳 李东阳(明)
   34.登岳 王守仁(明)
   35.郑生至泰山诗以问之 李梦阳(明)
   36.梁父吟 何景明(明)
   37.泰山 吴承恩(明)
   38.神通寺 李攀龙(明)
   39.怀泰山 李攀龙(明)
   40.登岱 王世贞(明)
   41.登岱 于慎行(明)
   42.下泰山游三阳观 于慎行(明)
   43.望岳 董其昌(明)
   44.冬日登岱 贾三近(明)
   45.观无字碑一绝 张铨(明)
   46.我思泰山高 宋焘(明)
   47.一天门 萧协中(明)
   48.仙人桥 萧协中(明)
   49.顺治巳亥仲秋重登灵岩 顾炎武(清)
   50.登岱行 蒲松龄(清)
   51.泰安道中晓雾 朱彝尊(清)
   52.岳下作 王士祯(清)
   53.徂徕山下田间 王士祯(清)
   54.登岱 玄烨(清)
   55.百丈崖观瀑 玄烨(清)
   56.白云洞 赵国麟(清)
   57.梁父吟 沈德潜(清)
   58.红门 沈德潜(清)
   59.望岳 沈德潜(清)
   60.岱顶 胤禛(清)
   61.恺亭高六弟之任泰安 (题画诗。) 郑燮(清)
   62.题封禅事 弘历(清)
   63.谒岱庙瞻礼 弘历(清)
   64.登岱歌 袁枚(清)
   65.飞过泰山 朱德
   66.怀泰山 陈毅
   67.登泰山观日出未遂 郭沫若
   68.咏普照寺六朝松 郭沫若
   69.访泰山经石峪 郭沫若
   70.题汉柏二首 刘海粟
   71.登泰山 肖华
   72.泰山二首 孔德懋
   73.泰山索道 舒同
   74.登岱 舒同
   75.游泰山至中天门而止 李一氓
   76.泰山颂 杨辛
  二、散文
   1.苛政猛于虎 《礼记·檀弓下》(题目为编者所加。)
   2.孔子善荣启期三乐 《列子·天瑞》(题目为编者所加。)
   3.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4.汉官引马第伯封禅仪记(节选) 《后汉书·祭祀志》注
   5.泰山闻见录 邵伯温(宋)
   6.东游记略(节选) 元好问(金)
   7.萃美亭记 徐琰(元)
   8.游泰山记 王世贞(明)
   9.游灵岩记 王世懋(明)
   10.岱记(节选) 钟惺(明)
   11.岱志(节选) 张岱(明)
   12.观日记 于慎行(明)
   13.登泰山记 姚鼐(清)
   14.泰山风光(存目) 吴组缃(民国)
   15.山之子(存目) 李广田(民国)
   16.泰山日出 徐志摩(民国)
   17.泰山极顶 杨朔
   18.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19.挑山工 冯骥才
   20.泰山脚下诗碑林 臧克家
   附:赋3篇 日观赋 丁春泽(唐)
         登泰山赋 陈琏(明)
         秦松赋 蒲松龄(清)
  三、小说 (存目)
  四、戏剧
   1.龙潭仙草 (剧情简介)
   2.黄巢之死 (剧情简介)
   3.张闹玄登泰山 (剧情简介)
   4.冯玉祥吃柿子 (剧情简介)
 第三类 神话传说
   1.泰山 选自《山海经》。
   2.盘古之死 选自《述异记》,题目为编者所加。
   3.黄帝问泰山玄女兵法 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4.岱宗坊
   5.何首乌
   6.黑虬升天
   7.万丈碑
   8.牧羊老人
   9.悬云寺
   10.汉武帝舍钱
   11.泰山奶奶游徂徕山
   12.河神大王柳展雄
   13.姜子牙封神
   14.王羲之逛泰山
   15.雪化桥与云步桥
   16.泰山奶奶与佛爷争占泰山
   17.龙潭仙草的故事
   18.泰山石敢当
   19.广生泉的传说
   20.西百丈崖
   21.灵岩寺的由来
   22.朗公石
   23.秀女石

TOP

第六卷 旅游
 第一类 接待机构

  第一辑 外事办公室、旅游局
   1.中国国际旅行社泰山支社
   2.泰安中国旅行社
  第二辑 接待处
 第二类 服务设施
  第一辑 馆所
   1.泰山宾馆
   2.泰山大酒店
   3.泰山华侨大厦
   4.西都宾馆
   5.龙潭宾馆
   6.云海饭店
   7.御座宾馆
   8.神憩宾馆
   9.泰山饭店
  第二辑 商店
  第三辑 水电
  第四辑 电信
  第五辑 交通
   1.登山盘道
   2.索道
   3.公路--红门路、环山公路、西溪公路 泰城至灵岩寺、泰城至佛爷寺、泰城至四门塔
   4.泰安火车站
   5.泰安汽车站
   附:泰山道路里程表
 第三类 名产
  第一辑 土特产
   1.白菜、豆腐、水
   2.泰山核桃
   3.泰山板栗
   4.泰山大货山楂
   5.泰山小白梨
   6.红玉杏
   7.三岔红星苹果
   8.泰山白首乌
   9.泰山四叶参
   10.泰山黄精
   11.泰山紫草
   12.泰山灵芝
   13.汶香附
   14.赤鳞鱼
   15.鹿角菜
   16.泰山矿泉水
  第二辑 风味名吃
   1.泰安煎饼
   2.泰安白蜜食
   3.豆腐
   4.赤鳞鱼
   5.野菜宴
   6.酱包瓜
   7.酱磨茄
   8.泰山牙枣
  第三辑 工艺品
   1.燕子石制品
   2.泰山墨玉石雕
   3.碑帖
   4.角峪景观石
   5.紫檀砚
 第四类 大型登山活动
第七卷 管理
 第一类 管理机构
  第一辑 行政隶属
   1.古代
   2.近现代
  第二辑 机构沿革
   1.文物风景管理机构
   2.林业管理机构
    泰山林场
    徂徕山林场
    柳埠林场
    药乡林场
  第三辑 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1.景区
   2.林区
   3.泰安市博物馆
   4.泰安市文物店
   5.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
   6.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
 第二类 现代专业管理
  第一辑 文物管理
   1.文物普查
   2.文物保护
   3.文物陈列
  第二辑 林木管理
   1.植树造林
   2.林政管理
   3.防治病虫害
   4.1949-1990年泰山林场林木管理情况表
  第三辑 卫生管理
   1.环境卫生
   2.食品卫生
   3.清洁队伍
  第四辑 治安管理
   1.治安联防
   2.山林消防
  第五辑 工商管理
   1.工商登记
   2.工商秩序
  第六辑 规划管理
   1.1960年规划
   2.1987年规划
第八卷 人物
 第一类 人物传略
   1.刘盆子
   2.应劭
   3.王始
   4.孙复
   5.石介
   6.党怀英
   7.汪子卿
   8.袁 
   9.李汝桂
   10.萧大亨 萧协中
   11.查志隆
   12.张五典
   13.宋焘
   14.王无欲
   15.张所存
   16.施天裔
   17.赵国
   18.姜桂松
   19.朱孝纯
   20.聂鈫
   21.宋思仁
   22.唐仲冕
   23.金棨
   24.柴兰皋
   25.毛澂
   26.爱德华·沙畹
   27.王价藩 王亨豫
   28.范炳辰
   29.王连儒
   30.赵正印
   31.冯玉祥
   32.高宗岳
   33.尚士廉
   34.张耀南
   35.杨文山
 第二类 名人登山(此章选辑春秋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名人登山情况)
   1.孔丘 司马迁 曹植 卢照邻 李邕 李白 杜甫 颜真卿 李德裕
   10.梅尧臣 曾巩 苏轼 苏辙 米芾 晁补之 赵明诚 辛弃疾 王若虚 元好问
   20.郝经 王恽 赵孟頫 张养浩 萨都剌 王蒙 宋濂 方孝孺 李东阳 陈沂
   30.王守仁 谢榛 吴承恩 李攀龙 王世贞 王世懋 贾三近 于慎行 谢肇淛 董其昌
   40.王思任 钟惺 钱谦益 徐霞客 张岱 丁耀亢 傅山 顾炎武 施闰章 毛奇龄
   50.李光地 朱彝尊 王士禛 蒲松龄 赵执信 沈彤 沈德潜 郑燮 袁枚 钱大昕
   60.姚鼐 孙星衍 阮元 魏源 曾国藩 薛福成 王闿运 吴大澂 林纾 刘鹗
   70.康有为 梁启超 臧克家 埃德加·斯诺 徐志摩 吉鸿昌 竺可桢 张大千 吴组缃 李广田
   80.吴伯箫 舒同 杨朔 郭沫若 李健吾 刘知侠 刘海粟 赵朴初
附录
  一、泰山著述选目
   1.古代书目
   2.近现代书目
  二、旧志序跋选录
   1.岱史序
   2.泰山道里记序
   3.岱览序
   4.泰山志序一
   5.泰山志序二
  三、文献辑存
   1.山东省政府致省赈务会公函
   2.鲁中南泰山专员公署布告
   3.批转省建委《关于搞好泰山风景区规划工作的意见》鲁政发[(1980)42号]
   4.关于搞好泰山风景区规划工作的意见
   5.关于将泰山、崂山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报告 鲁政发[1981]139号
   6.关于泰山风景区划界范围的报告 泰行发[1981]117号
   7.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试行办法 泰政发[1985]91号
   8.关于向“世界遗产目录”提出项目清单的请示 (86)教科全字056号
   9.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第11次常务会报告 (有关泰山方面的内容摘要)
   10.关于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事 (88)教科全字001号
   11.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通告
   12.关于学习泰山风景区经验加强风景区环境卫生管理的通知(90)建城字第485号
其它

泰山库共11页。好像条目链接拷贝不过来。

链接:
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xe?seachword=&K=a&A=72&run=12

TOP

TOP


要是每个省都有这么一个在线的民俗资料库就好了!

TOP

咱们论坛真是个好地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