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

河北涉县女娲祭典

一、历史与发展
涉县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娲皇宫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迄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民间祭祀、祈禳还愿、进香朝拜、神话传说、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清朝嘉庆《涉县志》等史料都有关于女娲的记载。涉县临清漳河下游之北岸,古为沙侯国,汉始置沙县,后汉因两岸人民徒步涉漳水,改名涉县。至魏到北齐时均为临水县,隶属相州魏郡,娲皇宫即在涉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西汉时称古中皇山,相传,女娲就是在这里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汉代《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烂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立,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又载:“天地初开,女娲抟黄土为人剧务,力不暇供,乃抛绳横泥中,举以为人。”
以庙会的历史沿革为主,代表了涉县女娲文化的历史渊源。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来此朝拜女娲,迄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清嘉庆《涉县志》记载:“季春之月,相率祈禳于此(娲皇宫)。各得其所愿欲。自是,西而秦晋,东而青兖,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远数千里扶老挈幼,享献惟谨,金鼓欢呼之声震动山谷,迄今千有余年”。期间,经历了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从北齐建成庙后就有了小规模的庙会,以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庙会规模逐年扩大,久传不衰,至清朝达到极盛时期。
建国后,民间朝拜延续不断,“文革”期间,娲皇宫庙会被当作封建迷信而禁锢,致使千年古刹销声隐迹,无人问津,横遭冷落寂寞,娲皇古建、石刻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女娲文化的很多内容和形式也濒临失传。1978年改革开放后,娲皇宫庙会开始复苏,逐渐恢复了往日盛况,民间祭祀规模浩大,八方香客云集于此,祭祀形式丰富多彩,女娲文化又得以延续,并得到有力保护。县委、县政府对文物古建十分重视,每年拨专款对娲皇古建进行抢救性修复,1996年11月20日,娲皇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明清时期已有公祭,清嘉庆《涉县志》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但形式、内容都已失传。2003年9月、2004年9月,在政府主导下举行了两次大型的公祭女娲大典,恢复了政府公祭。以上措施对丰厚凝重、博大精深的女娲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传承、弘扬作用。
二、民间习俗
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她是人类始祖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包括民众和政府对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的朝拜祭祀,主要形式为传统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神话传说、女娲传说与村名地名的关系和婚嫁、生育、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一)传统三月庙会。
1、集中民间祭祀。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为女娲生日。从农历三月初一开始,到三月十八日,为娲皇宫庙会。庙会期间,民间祭祀以摆社为主要形式。周边地区摆社以福建漳州、泉州、山西长治、榆次为主,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组织百余人,全套祭祀器具设备,到涉县娲皇宫寻根祭祖,谒拜女娲。
本地几乎村村有社,甚至一村多社,从清康熙年间后,上顶朝拜的有七道社,分别为:曲峧社、石门社、七原社、温村社、索堡社、桃城社和唐王峧社。农历三月初一,各社组织人员,多则上千人,少则几百人,全副古装穿戴。祭品有三牲太牢、时果三珍、馒首干果等,祭器设备有金瓜钺斧朝天镫、祭旗、功德旗、黄龙旗、五彩旗等。祭祀队伍一字长龙,浩浩荡荡,甚是壮观。民间活动融入了音乐、舞蹈、服装、道具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2、祈禳还愿。
除集中民间祭祀摆社外,从三月初一开始,各地零散香客云集娲皇宫,祈禳还愿,整月川流不息。祈禳内容包括求福、求寿、求财、求前程、求子、求平安、求康健、问前程等;形式有坐夜、打扇鼓、撒米、结索开索、披红、垒石子、结红布、绑娃娃、开锁等,丰富多彩,不一而足。还愿即祈禳时所许之愿,在达到目的后的兑现之举,带上祭品、香纸、鞭炮等,到娲皇宫拜谒娲皇圣母。这种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形成了丰厚的民俗文化氛围。
3、进香朝拜。
进香朝拜的时间不太固定,一般多在农历每月的初一或十五日,平时也可。香客为社会各界,有官有民,有时还有国外朋友。形式多为烧香叩首,进香朝拜,目的不外乎祈求国泰民安,物阜民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事如愿,全家安康等等。
(二)政府公祭。
清嘉庆《涉县志》载:“我朝顺治、康熙、雍正间历经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为神诞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讫二十启庙门,远近士女坌集”。表明从清朝就已有公祭。至清末由于战乱而中断,基本形式、内容、范围已濒临失传。为了恢复公祭,2003年9月和2004年9月,由涉县人民政府组织在娲皇宫举行规格较高的公祭女娲大典女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极为丰富,她是人类始祖文化的杰出代表。主要包括民众和政府对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治洪水、通婚姻、作笙簧等功德的朝拜祭祀,主要形式为传统娲皇宫三月庙会、期间的民祭、九月十五的公祭、神话传说、女娲传说与村名地名的关系和婚嫁、生育、人生礼俗、岁时节庆等。
(三)神话传说。
悠久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美丽的女娲神话传说。相传,伏羲与其妹女娲同是华胥氏所生,女娲曾辅佐伏羲建立婚姻制度。伏羲死后,女娲被推举为首领。《帝王纪》载:“女娲氏,风姓,承伏羲制度,始作笙簧”。女娲长得很秀气,性格开朗,身体结实。神话传说,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积芦灰以堵洪水,又能抟土造人。这是我们祖先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出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主要有:兄妹结亲、抟土造人、制作笙簧、炼石补天、占地移山等。
这些生动的神话故事,重彩描绘了女娲这位上古时期带领人类治理洪水、孕育人类、建章立制、制作丝竹、创造文明、推进历史进程的始祖形象,高度赞扬了女娲战天斗地、征服自然、不屈不挠、仁慈博爱的始祖精神。《淮南子·览冥训》载:“考其(女娲)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照后世,光辉熏万物”。这位开宇宙、立世界的人类母亲,将永远被后世所崇祀。
(四)人生礼俗。
女娲文化中很多内容与我们生活中的礼俗、习俗有联系。比如,相传伏羲、女娲兄妹成亲,由于害羞,女娲用草帘遮住脸,伏羲则用土把脸涂黑,两人才入了洞房。涉县的婚礼习俗中,新娘要蒙红盖头,新郎则用锅底灰把脸抹黑,这一习俗的起源就与女娲兄妹成亲的传说有关。由于女娲创造了人类,所以在涉县人民心中她不仅担当起了送子的重任,还要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远近的青年男女结婚后,如不生育,婆婆大都要带媳妇到娲皇宫来求子,娲皇奶奶送子后还要把小孩的真魂锁在娲皇宫里照看,不被邪魔歪道夺去,直到十三岁成人时父母再带孩子来娲皇宫开锁,把孩子领回家去。开锁时要由三个不同姓氏的人边唱开锁歌,边用荆条拍打孩子,每人反复开锁三次。唱词多是保佑孩子健康、聪明的语言,比如:天门开、地门开,奶奶面前开锁来,头上打打,精明伶俐,脚下打打,长命百岁。随着时代的变迁开锁歌的内容也在变化,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开锁歌歌中唱到:开开锁,心眼灵,来年考个博士生。开锁仪式也是一种较早期的成人礼。
据涉县地名办考证,涉县的村名、地名很多与女娲文化有关,如弹音村与女娲造笙簧有关,磨盘山与女娲造人有关,桃城村与女娲教民种植有关等。
(五)岁时节庆
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最伟大的母亲,每当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重要岁时节庆日,人们都要到娲皇宫拜谒女娲,并把这些节庆当作女娲赐给他们的幸福和节庆欢乐三、
长期以来,女娲文化形成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内容丰富,有口皆碑。女娲文化作为始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神话传说故事、民间祭祀朝拜、祈禳还愿、史料记载等内容,且流传地域广泛,妇孺童叟皆知,久传不衰,有口皆碑。
2、民祭和公祭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庙会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集中民间祭祀时间为三月初一日。政府公祭时间为每年九月十五日。祭祀场所是涉县娲皇宫。
3、公祭和民祭都有相对固定的形式。民间祭祀和政府公祭都有一定的固定格式。在仪式、程序、人员安排、祭品祭器、服装、道具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按照固定程序分步进行。
4、参与的群体性。娲皇宫庙会期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老有耄耋之人,少有总角之童,社会各界,三教九流,各怀虔诚,拜谒始祖。
5、地域的广泛性。古代参与庙会祭祀的区域有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现已发展到福建、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市和地区。
6、厚重的文化底蕴。长期的祭祀活动形成了厚重的女娲文化。伴随着祭祀活动,同步产生了祭祀音乐、祭品文化、祭器文化、服装道具文化,在打扇鼓、坐夜、求应等朝拜形式上也有很高的民俗研究价值。对于满足人类的祈禳、求应增加了丰富的内容,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历史价值
1、始祖文化传承价值。涉县女娲文化,作为华夏始祖(人祖)文化的一支,历千余年传承流变而至今不衰,表现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力,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发掘、保护、传承这一文化,不仅对增强华夏子孙和国家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对教育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学术研究价值。作为民俗文化缩影的女娲文化,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古文化中实属罕见,对它的抢救、发掘、传承和保护,将带动和促进整个女娲文化的弘扬,对研究北齐至明清历代社会的民俗、民风、信仰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3、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阶层、不同党派的群体,同拜一位祖先,同谒一位始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们全面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4、丰富始祖文化,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女娲文化是始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扬光大女娲文化,可以进一步丰富充实其内涵,使之自成体系,独具特色,进一步丰富充实中华民族文化宝库。
转自邯郸文化网http://hdwhw.hd.gov.cn/whj/fwzyc/gjj/t20071024_132867.htm

[ 本帖最后由 任有海 于 2014-6-22 12:05 编辑 ]

TOP

参看杨利慧《女娲溯源》、《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

TOP

这是从非遗角度写的,哈哈!这是家乡的比较出名的祭典可惜从来都没有参加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