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孟令法:从《高皇歌》看畲族婚姻形态的演变

孟令法:从《高皇歌》看畲族婚姻形态的演变

从《高皇歌》看畲族婚姻形态的演变
孟令法

摘  要:作为民族文学的代表,《高皇歌》是畲族人民回溯民族历史的口述史诗。婚姻习俗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人类史的进化中,婚姻形态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高皇歌》在演述畲民民族历史的同时,也阶段性地向人们展示了畲族从古至今婚姻形态的演变过程。从《高皇歌》中我们可以看出,畲族的婚姻形态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杂婚、血缘婚(族内婚)、族外婚和族内婚。不过在任何一个婚姻阶段都不是单线进行的,尤其是在唐宋以后再次出现的族内婚中依然夹杂着族外婚的形式。
关键词:《高皇歌》;畲族;婚姻形态;演变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请各位指正、批评!

TOP

首先说明:我没看过《高皇歌》,只能从你的行文中对你的论文做批评。所以,既是质疑,也是疑惑,希望向你请教。如有错漏,请批评。

1、因为没有看到你对《高皇歌》的介绍,比如大致的成型年代、流传地域等信息,所以有些细节不是很好判断。我读你的杂婚一节时,感觉你写的是“感生故事”的分析类型,这跟婚姻形态是隔了一层的。另外,这个故事你拿来跟契与后稷的感生故事作比较,认为两者类似,然后从商周感生故事所相匹配的时代之婚姻模式推测畲族的,这对畲族的婚姻而言并不是像你说的那么“显而易见”,而是又隔了一层。虽然你引了《山海经》和《后汉书》,但是这些成书年代与《高皇歌》的出现又隔了一层。说句题外话,这个故事你把它列入“感生故事”,我不太认同。此外,这个故事既有《封神演义》中哪吒母亲受孕的影子,又有《聊斋》耳中人的故事模式,所以我反而对《高皇歌》的成型产生了一些想法。
2、血缘婚部分,你拿畲族的族谱来论证畲族的史诗,可是你要考虑一个问题:谁先谁后,谁受谁影响。再者,你既使用史诗又使用神话来指称你的研究对象,那么《高皇歌》的体裁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民众视之为史实,又怎么是一种民众口述的假象,反而是历史的解构呢?你要论证这段婚姻是血缘婚,前提是盘龙麒为刘皇后之子,可是比对《高皇歌》来看,皇后与盘龙麒并无血缘关系,只是“寄居”耳中而生的一种神异动物,因此再反观你这段推定,恐怕就不那么确凿了。即便你解读两者为母子,因而是血缘婚,可是我们看公主的身份,只有在族谱里变成了三公主,为何前引的资料都是其他女子?如果是公主,其他古文献会忽略么,即便是故意忽略,又是因为什么呢?这里也是你论证不够充分的地方,而原因则又回到了第一点上。
3、你在论证之前,给出一条明确的进化线索,可是我在读完你的族外婚和族内婚两部分之后,我没有看出两者之间的婚姻形态替换。另外,你的资料一时是浙江地区,一时是广东地区,这也有点跳跃,让人不明就里,除非你论证空间变化不会带来地域差异。从时间上判断也是有点问题,两者都大约是唐代,后者的资料甚至可以推到隋,那为什么你认为彼此就是是两个承继的阶段了,而且是先族外后族内呢?这有点不合情理啊。
4、你对畲族其实非常了解,而且对他们的一些特殊情感也是很有感受的。因此,你在引用文献时就应该更多的从其他出处想想办法,光有民国出现的畲族内部的族谱为证,这有点儿自证自明的味道。
大王派我来巡山啰~~~~~

TOP

以前在80年代的《民间文学》上看过盘瓠的传说,很吸引人。
看了你的研究,提两点看法:
一是,关键词可以再改改
二是,读文章感觉你在印证摩尔根的观点,在进行史实说明的时候,有的地方稍嫌牵强。如果只是为了印证摩尔根,不知你的研究的意义何在。或者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呢?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