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由一个传说故事所引出的传统节日——记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花米饭节

由一个传说故事所引出的传统节日——记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花米饭节

田艳飞1,曹珊珊2


(1.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2.红河州民族师范,云南 屏边 661200)



【摘要】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似乎都会包含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可谓故事衍生着节日而节日又承载着故事。本文通过对花米饭节的传说故事、花米饭节的整个流程、花米饭的制作等三方面的叙述,意在能对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花米饭节和花米饭的制作做个详细的记录,进而从中探寻屏边壮族的传统节日与传说故事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传说故事;花米饭节;花米饭



一、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简介
   

    热水村委会三家自然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然村。在这个海拔为510米的村内,辖1个村民小组,共有 28117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人,劳动力86人[1]该村山高坡陡、沟谷纵横,属亚热带山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所以在这个占地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地方,适宜种植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和香蕉、芒果、菠萝、龙眼等经济水果。
    一般来讲,壮族喜欢居住在地形奇特、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十分美丽的地方,这于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壮族来说也不例外。生活于屏边县的壮族,于公元1845年前后由云南的文山、广南和广西的白色等一带迁入,至于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壮族是何时居住于此,暂时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生活在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壮族,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自己的文字,普遍会讲汉话。总而言之,生活于这里的壮族们,勤劳智慧、忠厚淳朴,善于种植种类繁多的水稻。由于壮家人的水稻种类繁多且其糯米饭吃起来喷香扑鼻、软润适口,所以从2000年起白河乡政府在本乡推出一项立足于本民族特色以发展本地经济的措施——举办“花米饭”节。从2000年至今,共在本乡的三个地方举办,依次是:2000年至2006年,举办地一直是本乡的汤东行政村;2007年,举办地换成了菲德基;2008年,则在热水村委会三家自然村举办。在此,要指明的是在没有政府参与之前,壮家人的“花米饭”节是也是每年都要过一次的,只不过那时过此节其规模没有2000年以后的大。


二、热水三家的花米饭节


1、关于花米饭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北宋时,因为不满朝廷的统治,壮族首领依智高继而揭竿而起、率众起兵造反。为了平息这次叛乱,于是朝廷派名将杨延昭(杨六郎)、杨延嗣(杨七郎)兄弟二人率部前来镇压。按当时朝廷的旨意,凡是壮族一律斩尽杀绝,但是杨门两兄弟基于壮族同胞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并非穷凶极恶之徒等原因,稍稍改变了镇压策略,变为惩治造反的首领,安抚广大壮族老百姓,同时传授予他们内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随后便撤军回朝廷复命。从此以后,受其恩惠的壮族们自发在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马日,每户人家都用供奉五颜六色的花米饭(其中染六、七种颜色就是六郎、七郎的六、七之意)、鸡肉和羊肉加上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表达对杨氏兄弟二人的谢意。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祈求家中六畜兴旺、家庭幸福安康。
2、花米饭节的整个流程
    花米饭节,主要以表达对杨氏两兄弟的谢意和邀客品尝花米饭为主,其次便是以载歌载舞的方式以突出欢乐这一主旋律。节日的最大亮点,在于冲洗花糯米和制作花米饭的整个过程。在举办花米饭节前,首先要做的是举办点的选定。一般来说,在临近该节日前,位于本乡的各个壮族村子会向乡政府写申请,乡政府本着交通方便、村中场子大的标准来裁决最后花落谁家。至于没有被选上的壮家村寨,若靠近选定的举办村寨的话可以到该村来过,反之便在自己的村寨里自家过或由自己村中组织过。下面以2008年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所举办的花米饭节为例,以求能从中体味整个花米饭节的流程。
    2008年8月20日早上9点30分,听完站于寨门口的壮家姑娘们的敬酒歌,背着双手饮了她们递上的一杯香甜米酒,待其用手中的新毛巾为之擦干溢于嘴角的米酒后,便进入了热水三家的寨门。迎宾路上,还站着两竖排穿戴本民族服装的壮家姑娘们整齐的甩动着手中的毛巾以示欢迎。此时的热水三家,其花米饭节还没有正式拉开帷幕,但是你可以看到显露在寨中每个人脸上的喜悦之情,进而感觉到因节日而洋溢在寨中的欢乐气氛。此时此刻,在花米饭节歌舞演出的主场旁,壮家小伙、姑娘们和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玩起了过竹竿。与此同时,寨中有生意头脑的人,趁着节日在通往歌舞演出主办场两旁的小路上卖起了各种小吃,比如各种名目的烧烤、凉米线、凉卷粉、凉面、粽子、达玲粑等等。而寨中的中年男子们,则主要忙着准备下午招待客人们的菜和肉。至于老人们,则主要在树荫下或自家的门前打着扑克。到了上午10点30分时,便是冲洗花糯米的时间。一群年轻的或中年的壮家女子们,各自端着一个放于盆中的盛有染好色的花糯米的小筛箩(每一个筛箩里只有一种颜色的糯米,不同的人端着不同颜色的糯米),来到寨中的公共用水旁开始冲洗糯米。这个公共的用水处,主要由一根横搭在一定高度的大竹竿构成,在大竹竿上凿有一定距离的小孔。当打开总的水龙头时,自上而下的水流入大竹竿内后,便在不同位置的小孔处渗出。这群壮家女子们,便蹲在各自对着的小水线下冲洗花糯米。于是每股下流的小水线,加上微笑着唱起壮家歌曲且认真冲洗糯米的壮族女子们,这一组合画面便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此过程进行到一定时候,这群女子们会用冲洗花糯米的水洒向对方或周围观看的群众,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壮家人对他人的祝愿:去除病痛、全年健康、顺顺利利。待冲洗好花糯米后,她们排着队端着盛有花糯米的筛箩朝煮花米饭的地方走出。大约四十分钟之后,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花米饭便用大盆或筛箕盛放在招待客人品尝的地方,于是客人们便可以用负责招待的壮家人所给的芭蕉叶包着自己所挑选的颜色各异的花米饭津津有味的品尝起来。在此有一点值得注意:据了解,壮家人之所以要到公共用水旁而不是自家水池旁冲洗花糯米,主要是为了比试谁家染的花糯颜色好看。等到11点30分时,花米饭节的歌舞主办场响起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声,于是寨中人和附近村寨的群众以及来自远方的客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朝此走去。歌舞场上,倚着美妙动人的歌声和随着欢乐舞蹈的节拍,每个观众都会很自然的进入到一个赏心悦目、美伦美奂的壮乡意境中去。而本次花山节的演出节目主要有:舞蹈《水姑娘》(三家队)、舞蹈《芦笙舞》(二号村队)、二人合唱《党的政策好》(三家队)、舞蹈《党的好政策》(马关岔河队)、舞蹈《高青天》(坡松田队)、舞蹈《花山》(团结队)、舞蹈《山好水好》(三家队)、合唱《感谢共产党》(热水塘队)、舞蹈《共产党来苦变甜》(坡松田队)、舞蹈《化蝶飞》(三家队)、舞蹈《幸福之歌》(团结队)等十一个。节目演出完后,参与者们在寨中的各个角落,选择自己喜好的休闲或娱乐方式,比如在寨中散步,在树荫下打扑克,在寨中的大池塘里划橡皮船,或是参观壮家人的刺绣和各种手工艺品等等;到了下午2点30分时,待寨中的壮家人们设置好香坛(由于敬献杨六郎和杨七郎是在早上客人未进寨门前的9点进行,所以此时不用再敬献两人。之所以在早上九点敬献,据当地壮家人说,是因为此时为两位恩人升天的时间。)之后,热情好客的壮家人便在置于寨中各个角落的桌子上摆上各种待客的壮家风味佳肴。在客人们品尝的过程中,会有五至六个年轻的壮家姑娘端着盛有米酒的小竹杯依次到每张饭桌旁向客人敬酒。她们在敬酒前,先唱一段敬酒歌,然后将杯中的米酒递与客人们喝。饭吃到一定时候,壮家人们会趁每个身在其中的人不注意时为其染花脸。染花脸用的染料主要是红色糕纸,通常她们用手指蘸上染料,在其想染的人的脸上划上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条。被染到的人,意味着吉祥,所以被染之人也往往会趁染他的人不注意时反过来染之或是去染别人。于是,饭后的每个人,在吃饱之后就进入了互相染花脸以示吉祥的开心追逐之中。染花脸之后,观看了着不同款式的壮家人的服饰秀之后,便是拿着壮家人用芭蕉叶包好的一团花米饭依依不舍的离开热水三家的寨门之时。
    一般来讲,屏边县白河乡壮族的花米饭节,主要在农历六月份举行,具体日子有两个:农历六月初一和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马日。至于热水三家,其节日时间主要是农历六月初一,之所以是这一天,主要是因为壮家人的后辈们觉得老人们定下的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马日不好记,故改为此天。至于此次笔者所参加的并非在农历六月初一举办的花米饭节,主要是为了协调县上和乡上领导的时间安排。总而言之,这一天,无论你到谁家,都会受到盛情的款待且被邀请品尝花米饭。临走时,主人还会用芭蕉叶包上一团花米饭让你带回以便慢慢享用。
3、花米饭的制作过程
    在这个花米飘香的日子里,一团团五颜六色的花米饭,宛如壮家人五彩缤纷的好日子。这个看上去均匀剔透、色彩养眼且吃起来喷香扑鼻、软润适口的花米饭,其制作却不是一道简单的工序,具体如下:
(一)选米
    一般来讲,所选用的主要是糯米。选料糯米,多是自己家栽种的,当然也有少数人家是从白河乡范围内的集市上购买的。不管糯米从何而来,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要选用呈白色的、大颗粒的、均匀的团状糯米。一般不选用呈碎状的糯米,因为用这种形状的糯米所染出的花米饭不好看。至于制作花米饭一次要用多少糯米,因人而异。
(二)染料
    通常,所用的染料有靛叶、黄姜、羊米花、糕纸。由于壮家人的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食品,所以在染料上多采用前三种植物性染料后一种一般很少用。首先,谈一下四种染料所能染出的主色为:黄色、红色、蓝色、绿色。其次,简要介绍一下每种染料所能染出的颜色。用靛叶做染料,能染出紫红色;用靛叶拌上舂细的草灰,可染出蓝色;使用黄姜的话,主要染出深黄色;至于羊米花,用之则能染出淡白黄色;而用黄姜染出的深黄色和所染出的蓝色相配,能析出绿色;而糕纸,主要是从集市上购买,主要有水红色和大红色两种,其价钱一包一元、两元或三元不等,视其量的多少而定价。购买时,为了避免混色,不同颜色的糕纸分开着装。最后,提及一下黄姜有两种,只有那种其叶子中间的杆无色且黄姜呈火黄色的才能用来做染料,至于那种叶子杆呈黑色而黄姜呈绿色的则不能使用。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壮家人的花米饭,没有白色和黑色。当花米饭呈黑色时,往往被视为染得不好。总之,用染料染出的花米饭,其颜色经过配色之后可以达十几种,但是主要以黄色、红色、蓝色、绿色为主。
(三)浸泡之水和浸泡时间
    用来浸泡糯米的水,不能是热水、温水或冷开水,一般只能是自来水或山泉水。比如所染之水要是特别绿的话,往往是基于用来浸泡糯米的水不好的缘故。至于浸泡时间,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用自来水或山泉水浸泡未煮糯米的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具体是从头天晚上浸泡,第二天早上便可以对其进行染色。这一次的浸泡,主要是为了去除糯米的酸味,使其更有糯性;第二次是用染色水浸泡未煮糯米,一般泡的时间越长,糯米所浸染上的颜色就越深。比如,浸泡时间很长的话,所浸染的蓝色就会更蓝。
(四)蒸花米饭
    将染成各色的糯米用清水冲洗后,便可以放入甑子里蒸。蒸时,有两种放法:一是将一种颜色的糯米沿着甑子平铺开,然后再在其上面放上另外一种颜色的糯米,依次类推直至所备色彩的糯米放完为止;二是将放入甑中的糯米摆放得像切好的一瓣瓣西瓜状,这种放法便于吃时不同的人很快挑到自己所喜好颜色的花米饭。总之,从选米到染料,再到所用之水和浸泡时间直至摆放且蒸好出甑,每一道工序都不能马虎。唯有这样,才能弄出看上去均匀剔透、色彩养眼的花米饭,才能做出具有治疗黄疸病、肝炎病等功效的天然花米饭,才能让人吃到喷香扑鼻、软润适口的地道花米饭。

三、小结


    在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这一特定的土地上,世代繁衍着古朴俊美的壮家儿女,他们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抒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在每年一次的传统节日——花米饭节上,她们用其精心准备的一团团五颜六色的花米饭,招待八方来客,加上一杯杯香甜的米酒,甜醉了慕名而来的远方客人,于是远方客人往往在其脑海里留下了壮家人热情好客的印象。总之,此处以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白河乡热水三家的花米饭节为例而写的本文,从中可以窥见传说故事与传统节日之间的衍生与承载的内在关系,即一个传说故事就好比一朵散落在民间的美丽浪花,它能在人们的记忆里溅起一个美丽的涟漪,它能在人们的口头中奏起一段美妙的旋律;一个传统节日就犹如一部上演于世间的生动影片,它能在参与者的脑海里留下一个美丽的片段,它能在参与者的生活中回响一段远古的音律。随着美丽涟漪的渐渐展开和美妙旋律的渐渐延伸,随着美丽片段的不断加接和远古音律的不断追溯,在某个特定时间的催生下“浪花”与“影片”不谋而合。于是,传说故事衍生出一个与之对接的传统节日,而传统节日又在时光的流逝中承载着这个传说故事。


注释:
[1]参见2008617白河乡热水村委会三家自然村创建州级卫生村工作总结报告。


作者简介
田艳飞(1984- ),女,苗族,云南屏边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民俗学专业硕士生,
曹珊珊(1984- ),女,汉族,云南屏边人,屏边县新华乡公务员,师范生。


[ 本帖最后由 echohope 于 2009-3-14 16:13 编辑 ]
自己选择的路自己负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