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三分会场—民俗博物馆与民俗史

第三分会场—民俗博物馆与民俗史

主持与评议人:梅联华

李彩萍      试析民俗文物与民俗博物馆的功能
杨书娟      浅析民俗类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
张素英      山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实践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陈  卓      从民俗学角度看商代文明—青铜时代人们的生活印记
林晓平      孔孟荀著作中的民俗史资料
刘百灵      清代洛阳的戏楼建筑与演出风俗




[ 本帖最后由 lishihu 于 2013-11-19 09:46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为了更好地进行主题讨论,主持人要求大家尽量压缩论文发言时间,论文发言结束后,本场会进行民俗博物馆主题的现场相关讨论,欢迎大家围观。

TOP

评议人梅联华老师介绍~
梅联华,1958年生,江西南昌人,西汉南昌县尉梅福第63世后裔。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陈列宣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昌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南昌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委员,1997年10月至今任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书记兼馆长。

TOP

叶涛老师也悄悄潜进第三会场来了~~

TOP

回复 8# 的帖子

梅联华老师点评:
我们的主题是民俗博物馆和民俗史,我们的刘篇论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林晓平的文章,从史学的高度找到依据,对我们博物馆的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能找到出处。我们民俗博物馆行业的同志都需要好好学习。
另一类的五篇文章是对民俗文物和博物馆的关系的一种讨论。
李彩萍馆长提出我们现在博物馆展出的大量文物没有界定是否为民俗文物,让博物馆工作者思考应该如何界定和展示。
杨书娟所提的民俗博物馆未来发展存在的陈列展览、库房等问题,对民俗博物馆如何做好陈列提的非常到位。
张素英提到民俗博物馆的个性化和原创问题,从理论的高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和原创性,讲的很到位。
程卓从民俗文物的角度谈到我们祖先的民俗礼仪的依据,把民俗文化研究做活了。
刘百灵是从民俗文物的角度来探戏楼。

TOP

叶涛老师发言:
民俗博物馆系统的队伍是民俗学会非常重要的队伍,20世纪90年以来的10多年曾团结了一批民俗博物馆人员组成了专业委员会。2008年以来,民俗博物馆系统都会参与到年会来。
考虑到民俗文物的特点,从民俗学角度对民俗文物研究会和文物系统的研究进行互补。
正如历史文物可以进行分级,重要的民俗文物是否可以进行分级。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中国民俗文物研究中心,承担相应工作。

TOP

李彩萍馆长回应:
我们也希望把民俗文物做起来,特别非遗提出来以后,现在不仅有民俗博物馆,还有各地的非遗博物馆等。
我们希望研究中心能慢慢成立,和各个馆加强联系,先启动起来,做一些互动的民俗展览,之后还可以开展学术会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