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聆听“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会 学习田野调查经验

聆听“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会 学习田野调查经验

发表日期:2013-04-11 09:47  http://www1.scuec.edu.cn/literature/show.php?id=268436829
本站讯(记者 叶茂玲  摄影 叶茂玲)4月9日上午,湖北省群众艺术馆研究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吴志坚来我院做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西塞神舟会’”田野调查的报告。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向柏松教授、何红一教授、黄迎新副教授和部分研究生、剪纸班同学一起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向柏松教授主持。

    会议开始,吴志坚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西塞神舟会”。2009年,由湖北省牵头申报的端午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吴志坚老师关于“西塞神舟会”的调查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吴志坚老师介绍,他从1998年起就开始对西塞神舟会进行调查了,在长达数年的调查活动中,尽管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自身对民俗学的了解并不专业、物质条件的限制、政府和当地人的不支持等等,但老师没有想过放弃,都一一克服了,并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对“西塞神舟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吴老师谈到了自己的经验。他说,进行田野调查最重要的是对民众的采访,因为人民群众掌握着最真实的民俗活动。他对“西塞神州会”的调查主要分为三步:第一、进行田野跟踪调查,收集信息;第二、综合性研究,对收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第三,完成学术著作。其中,吴老师尤其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他说,只有进行多次调查,反复映证,才能取得较为正确的结论。这些丰富的经验,对即将深入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各位同学来说,十分宝贵。
    报告会临近尾声,各位同学积极与老师交流,并提出了自己对田野调查的疑问,吴志坚老师都一一做了认真的解答。最后,何红一老师做了会议总结,她希望同学们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向吴志坚老师学习。同时,何教授鼓励同学们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修筑文化长城,并表达了对吴志坚老师为我们传授田野调查经验的谢意。

注:“四塞神舟会”是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是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去病,以求平安健康,益寿延年为核心主题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是端午节习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西塞神舟会的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从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五月初五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2009年9月30日,西塞神舟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本帖最后由 清婉 于 2013-5-28 10:50 编辑 ]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