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十艺节”专帖】

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日程

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日程
  济南市曲艺团《泉城人家》 4月25、26日 山东剧院
  河北省承德话剧团《雾蒙山》 4月27、28日 百花剧院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大哥》 4月27、28日 梨园大戏院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我们的荆轲》 4月28、29日 山东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红岩魂》 4月28、29日 章丘文化中心
  云南省话剧院《搬家》 4月29、30日 莱钢工人文化宫
  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话剧团《格桑花》 4月30、5月1日 莱职学院活动中心
  浙江话剧团《谁主沉浮》 5月1、2日 梨园大戏院
  湖北演艺集团长江人民剧院《信仰》 5月1、2日 八一礼堂
  山西省话剧院《立春》 5月1、2日 百花剧院
  呼伦贝尔民族歌舞剧院《拓跋鲜卑》 5月2、3日 山东剧院
  山东省话剧院《严复》 5月3、4日 铁路文化宫
  北京林兆华戏剧文化《海淀之北》 5月4、5日 莱职学院
  甘肃省话剧院《天下第一桥》 5月5、6日 梨园大戏院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相士无非子》 5月5、6日 百花剧院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解放,解放》 5月6、7日 山东剧院
  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大巴扎》 5月6、7日 章丘文化中心
  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宣言》 5月6、7日 八一礼堂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第29棵树》 5月7、8日 莱钢工人文化宫
  福建人民艺术剧院《要离与庆忌》 5月7、8日 铁路文化宫
  河南省话剧院《红旗渠》 5月8、9日 莱职学院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村官》 5月9、10日 梨园大戏院
  重庆市话剧团《幸存者》 5月9、10日 百花剧院
  南京市话剧团《枫林树》 5月10、11日山东剧院
     
    以下内容摘自十艺节官网,来源:大众日报(http://www.10yijie.cn/xwzx/201304/t20130427_8411320.htm
    自4月26日起,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将在济南、莱芜两地举办,一部部精彩话剧将给观众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这也是十艺节全国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
  与以往单独举办不同,此次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纳入十艺节框架内。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表示,“这既是对中国艺术节现有办节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丰富艺术节内涵,也利于依托十艺节品牌影响和宣传优势提升话剧影响力。”
  据介绍,全国话剧展演是政府搭建的展现话剧创作优秀成果、推出优秀表演人才的重要平台,本次展演共有60台剧目参加初选,最终有全国25家话剧艺术院团(公司)的24台优秀剧目入选,分别在济南、莱芜市的7个剧场陆续演出48场…………

TOP

新《泉城人家》献礼十艺节 济南话讲述济南故事

来源: 山东商报 作者:  时间:2013-04-28 18:00:00
  商报消息(记者张晓媛实习生刘树升)日前,济南方言话剧《泉城人家》在山东剧院隆重上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王宏创作,国家一级导演胡宗琪执导,济南市曲艺团倾力打造。作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性系列艺术活动之一,《泉城人家》是济南市唯一入选此次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的剧目。
接地气的方言剧受追捧
  《泉城人家》讲述了济南一个大杂院家庭四十年的世事变迁和人情冷暖。泉大娘四十年前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大丽,为了抚养她,泉大娘新婚之日被夫家赶出,从此终生未嫁。四十年后儿子小生以大丽不是泉大娘亲生为由向她索要房产,却引出了他也非亲生的实情……《泉城人家》时间跨度大,讲述的故事更是高潮迭起,感人肺腑。全剧有喜有悲,剧情紧凑,展现了泉城人民风雨相扶、危难相助的高尚情操,“歌颂了济南人的美丽心灵,像善良、大爱等当今社会比较缺少的东西”,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对记者诠释了话剧的主题。
  从济南走出去的著名编剧王宏,用济南方言讲述济南人的故事,创作了《泉城人家》这一艺术精品。韩波告诉记者:“算上当晚的演出,《泉城人家》已经演出了115场,期间也去北京演出了两次,北京的观众同样评价很高。”“这部戏说的是济南方言,有济南的风俗特色,咱们济南人都喜欢。外地人同样能听懂,他们了解了济南的地域特色,都觉得新鲜,也都很喜欢。”韩波对《泉城人家》如此受观众喜爱感到十分欣慰。
为十艺节重装上阵
  《泉城人家》 最早是在2004年上演,经久不衰,韩波表示:“为了在此次十艺节的大舞台上更好地展现济南的话剧成就,也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变化,我们剧组对话剧做了不少形式和内容上的调整。”
  在济南上演了几次后,针对专家和观众的意见,编剧王宏和导演胡宗琪曾专门召开研讨会,对话剧做了合理的改动。情节上,删减改动了一些赘余的戏份,整体上更加合理,让观众更加信服。“台词方面的改动最大,加进了诸如‘卖萌’‘逆袭’‘style’等流行语,时尚元素更加突出。”韩波对记者说。

TOP

山东开展“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文化活动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时间:2013-05-02 08:21:00
  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1日电  最近,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群众文化活动。
  通知指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3年10月在山东省举办,这是全国文化艺术的一次盛会,也是加快山东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为贯彻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会宗旨,在全省营造欢快热烈的文化氛围,充分展示群众文化活动风采,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山东省将深入开展“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群众文化活动。
  活动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动员、服务群众、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展示全省各地群众文化发展成果,展示山东省民族民间文化的鲜明特色和时代风采,展现山东省“齐风鲁韵”的文化魅力。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1、举办“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系列惠民展演活动。济南市将举办全国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从全国各地邀请入围“群星奖”决赛的优秀作品进行展演,集中展示全国各地绚烂多姿的特色群众文化。青岛、威海、泰安三个主办城市要参照济南市做法从全国或全省邀请群众文化优秀节目举办各类展演活动。其他各市也要结合各自实际,组织举办全省群众文化优秀节目惠民展演活动,营造浓厚氛围。
  2、开展“中国梦”主题群众文化活动。以展示“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中国梦”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演出、“中国梦”美术书法美术摄影展览、“中国梦”读书征文、“中国梦”群众歌咏演出等主题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普及融入主题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3、举办“群星走基层”活动。省里将组织群众观看十艺节“群星奖”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举办“群星走基层”活动,到全省17个地市开展以进农村、进社区、进广场、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为主的“六进”巡回演出。复赛、决赛期间组织进社区、下农村演出。各级宣传文化系统也要组织本地优秀作品开展“文化六进”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各级宣传文化系统要积极挖掘本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全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活动,展示和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艺术,重点展示已列入国家、省、市和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鼓励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5、举办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各级要依托城乡文化广场,创作一批以“唱响中国梦,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合唱作品,广泛组织,积极开展富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种多样,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广场文化活动。对人流量较多、群众较为集中的城市中心文化广场、社区文化广场,特别是近年来评选出的山东省“十佳文化广场”等重点场所,开展不少于8次的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文化活动。
  6、举办全省第三届农村文化艺术节。创新活动举办形式,发挥各界优势,丰富活动内涵,采取统分结合、灵活多样的形式,举办第三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展示活动,除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以外,增加农业技能、农作物比赛以及网络比赛等内容,使农村文化艺术节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节日、乡村文化的盛宴,成为生动反映山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进步的窗口。
  7、举办关爱特殊群体系列文化活动。举办以关爱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演出。组织公益性文化单位送演出、送流动图书、送流动电影、送文艺辅导、送书画鉴赏等活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等要进一步扩展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8、举办公共文化队伍辅导活动。结合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中提出的培训10000名乡村文艺骨干活动,各级文化部门要广泛组织开展针对乡村、社区文艺骨干和群众文化队伍的免费培训活动,提高公共文化队伍为群众服务的意识,培养一批群众文艺骨干,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带动全省农村和社区文化全面繁荣。
  通知要求,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地文化活动方案。5月上旬至10月底,各地按照省里要求和本地工作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11月上旬至中旬,各地上报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省里根据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优秀活动地市和单位进行表彰。

TOP

志愿服务口号揭晓:“凤舞东方 微笑齐鲁”

来源: 大众日报 http://www.10yijie.cn/xwzx/201305/t20130510_8444612.htm作者:  时间:2013-05-10 08:35:00
  记者 王红军 报道
  本报济南讯 日前,由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筹委会志愿者工作部举办的十艺节志愿服务口号征集、评选活动顺利结束。经专家评审组认真评定后,十艺节最终确定获选口号为“凤舞东方 微笑齐鲁”。
  本次志愿服务口号征集活动自2012年11月19日启动以来,经过74天的征集,共收到应征作品5608条。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人参与到应征活动中,大部分应征作品体现了十艺节的办会宗旨和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特点,构思新颖、创意鲜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性。
  经专家评审组严格评审,“凤舞东方 微笑齐鲁”荣获一等奖,口号“艺术谱写东方韵 微笑传递齐鲁情”等五件作品荣获二等奖,口号“十艺风雅颂,志愿真善美”等十件作品荣获三等奖。这些获选志愿服务口号将在社会活动、广告宣传等活动中使用。

TOP

"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方案

来源: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官方网站 作者:  时间:2013-05-11 07:20:00
“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方案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在我省举行。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艺术盛会,“十艺节”参会人数多、时间跨度长,是展示我省发展文明程度和良好精神风貌的难得机会,也是对我省旅游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为配合十艺节举办,落实好各项筹备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筹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精神和十艺节筹委会有关要求,确定于今年4至12月在全行业广泛深入地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现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以“唱响好客山东、喜迎十艺宾朋”为主题,大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挖掘我省旅游文化内涵,发挥旅游优势,围绕十艺节主题打造
  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推出一批特色主题活动,包装一批文化旅游经典线路,充分展现“好客山东”的良好形象,不断满足群众文化旅游需求,扩大旅游消费,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时间
  2013年4月至12月
  三、主要节点及活动内容
  抓住十艺节机遇,融入十艺节文化元素,以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和滨海生态旅游为重点,把“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与贯穿全年的文化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在各市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休闲旅游活动的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全省性重点活动(各市主要活动附后):
  (一)组织开展“喜迎十艺节”春季踏青休闲旅游系列活动(4至5月)。
  以清明节、五一节等为主要节点,依托全省丰富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迎合广大群众春季踏青旅游的消费需求,在全省各市组织开展以踏青、赏花、采摘、休闲为重点的“喜迎十艺节”春季踏青休闲旅游系列活动。推出各类赏花节、采摘季、旅游摄影大赛等活动,如“济南首届油菜花节”、“平阴玫瑰旅游节”、“青岛大珠山杜鹃花会”、“第十五届青岛梅花节”、“潍坊仰天山槐花节”、“临沂蒙山第十届桃花节”、“第八届聊城国际樱花节”、“菏泽牡丹花会”、“日照首届国际露营节”等节事,以及各地的甜瓜、西瓜、樱桃、草莓采摘节等活动。
  (二)组织好“中国旅游日”惠民旅游活动(5月中旬)。
  5月19日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旅游日”。今年,全省将于5月19日前后组织2013年“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主题为“休闲惠民,美丽中国,好客山东”。省旅游局将确定一个城市作为“2013年中国旅游日山东省主会场活动”举办地,组织旅游和文化企业在现场设立旅游商品、民俗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位,开展大型的纪念、宣传和旅游营销活动;全省17城市也将同时设立分会场,推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资源宣传展示、旅游产品特卖、民俗手工艺展卖和十艺节活动宣传等各类主题活动。各市还将积极倡导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城市公园等免费或优惠向公众开放;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出台优惠措施,开展各类公益惠民活动。
  (三)组织开展“山东美食休闲季”活动(4至6月)。
  美食在旅游“六大要素”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广大群众、中外游客追求生活品质和旅游休闲中最基本的需求。为弘扬鲁菜文化,创新餐饮特色,活跃山东餐饮市场,积极扩大餐饮消费,丰富美食休闲活动,让更多的百姓、游客和十艺节宾朋分享山东美食,省旅游局确定于今年4月1日至6月30日开展“山东美食休闲季”活动。此项活动由省旅游行业协会、省旅游饭店协会、省烹饪协会主办,各市、县(市、区)旅游协会、旅游饭店协会、烹饪协会会员单位以及各星级饭店、各类社会餐饮企业参与,活动突出节约、特色、品质主题,坚持厉行节约、服务民生、绿色健康的理念,面向社会大众和游客,举办美食嘉年华、美食月、美食周、省内外特色小吃展卖、品牌农副产品(食材)直销等丰富多彩的餐饮休闲活动,鼓励和引导星级酒店等餐饮单位推出招牌菜品,研发适合旅游团队、大众消费的旅游团队餐、地方特色小吃等餐饮产品,引入“到山东最想品尝的百种美食”等地方特色美食。推出“美食休闲之旅”一、二日游产品。深入开展“绿色饭店”、“绿色厨房”创建工作,惠及民众和游客,促进餐饮行业持续繁荣发展。活动期间,还将组织开展厨师技能大赛,商务餐饮创新大赛,名厨、名店评选,点菜师技能大赛等活动,组织“鲁菜馆”品牌连锁工程,积极开展营养健康餐饮示范单位创建活动。5月份在全省组织开展“鲜食芦笋月”活动。通过系列活动的举办,将大力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服务十艺节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继续大力开展“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8至10月)。
  “好客山东休闲汇”由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共同主办,省旅游局等32个部门和17个设区的市政府共同承办。今年休闲汇将以贯彻国务院刚刚出台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契机,结合我省前已出台的《国民休闲发展纲要》的深入实施,在活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十艺节,突出“喜迎十艺,健康休闲,幸福人生”的主题。整合全省社会、人文及城乡资源,推出群众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休闲产品,形成完善的休闲汇产品体系:包括旅游休闲系列、文化休闲系列、乡村休闲系列、健身养生休闲系列、绿色餐饮休闲系列、蓝色休闲系列、修学休闲系列等九大类产品。“休闲汇”期间,各市及相关部门还将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高潮、全民大参与的浓厚氛围。着力培育引导各类休闲需求,繁荣文化、拉动消费、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抓好“世界旅游日”主题活动(9月下旬)。
  每年的9月27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世界旅游日”。为纪念这一节日,届时,省旅游局将组织全省各市举办一系列旅游宣传和惠民旅游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是参照“中国旅游日”纪念活动,与十艺节开幕在即相呼应,在“世界旅游日”前后时段,开展各类广场咨询、展示、促销、演艺活动和推出各类优惠措施,组织各类惠民旅游活动等。
  (六)支持办好省内重点旅游节庆活动。
  指导和支持相关城市切实组织好省内几大重点旅游活动。主要是潍坊国际风筝节(4月)、菏泽国际牡丹花会(4月)、青岛国际啤酒节(8月)、首届济南泉水节(8月至9月)、泰山国际登山节(9月)、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并以上述重点旅游节事活动为依托,在十艺节前期不断掀起我省区域性文化旅游高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旅游局设立“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内旅游市场开发处,统一组织协调各项活动的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十艺节(筹)组委会的工作部署,各级旅游部门加强与当地文化部门的沟通,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要求各市旅游局也要设立相应机构,明确一名领导分工负责,全力保障各项活动和措施的顺利实施。年终,省旅游局将对各市旅游部门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
  (二)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
  将十艺节文化旅游活动融入“好客”元素,推广展现“好客山东”,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好客”服务环境,大家都来履行“好客山东”的庄严承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从4月份开始至年底,省、市、县各级旅游监察执法部门将开展一系列的明察暗访活动,对全省旅游市场经营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和整顿,及时发现、查处和规范我省旅游市场秩序。全省旅游行业进一步推进“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的落实,全面推行“微笑迎宾、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基本服务规范,不断提高十艺节接待服务水平。从游客的视角继续开展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引导各市利用调查结果开展城市旅游综合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各地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并在重点城市和场所有针对性地设立便民的旅游宣传、咨询服务网点。指导各地推出具有品质和价格双重竞争优势的城市二、三日游旅游产品,要推动旅行社进驻文化场馆、接待酒店等,为十艺节来宾和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和旅游出行服务。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确保全省旅游行业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秩序迎接十艺宾朋和各地游客的到来。
  (三)强化旅游安全。
  省旅游局将在五一节、暑期旅游旺季、十一黄金周、十艺节开闭幕式等几个重点时间节点到来之前,在全省部署多次旅游安全大检查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加强对防火、预防食物中毒、用车、高危险性活动项目等重点环节和部位的安全监管,以及旅游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旅游安全隐患。
  (四)做好宣传工作。
  依托各类媒体资源,加大对十艺节尤其是对“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的宣传报道,在省内外营造良好的宣传效应和浓厚的旅游氛围。要注重及时让省内外乃至境外重点客源市场公众了解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相关情况,了解“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期间各地举办的各项活动、推出的优惠措施及特色旅游产品等信息,调动公众参与此次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各类宣传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全省各地各类文化旅游活动的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声势。
  省旅游局拟从4月下旬开始,组织中国旅游报、新华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大众网、齐鲁网等中央和省内主流媒体集中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宣传报道,推出专题、专版、专栏等,对此次活动进行持续宣传。计划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等投放的好客山东旅游宣传广告中植入“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的内容,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力。同时,将组织各市旅游局依托本地旅游宣传媒体平台,加大对此次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力度。
  附件:各市“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活动汇总表(请查看原址http://www.10yijie.cn/ysjdt/201305/t20130511_8448628.htm

TOP

“十艺节”场馆建设进入验收阶段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时间:2013-05-24 10:41:00
    场馆建设是办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目前,“十艺节”重点场馆建设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已进入检查验收阶段。
    成功申办“十艺节”以来,山东各部门按照“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关于场馆建设要求,将新馆建设与老馆改造相结合,加大投入,加快工期,全省场馆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作为“十艺节”主场馆,位于济南市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备受社会关注。省会文化艺术中心主要由“一院”(大剧院)和“三馆”(美术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组成。其中,大剧院占地面积约140亩,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总投资24.75亿元。目前,总体进度完成85%,累计完成投资21.11亿元。“三馆”项目规划用地130亩,总建筑面积18.92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4.8亿元。目前总体进度完成70%,累计完成投资11.65亿元。“十艺节”济南市筹委会负责人介绍,“一院三馆”拟于今年8月底全面竣工,9月底交付使用,后期运营工作也在积极研究对接。北洋大戏院、宝贝剧场、明湖居维修改造竣工后,现已投入使用。济南市民文化艺术中心计划5月份开工建设。
    作为闭幕式举办地,青岛市为“十艺节”提供了8个备选场馆,其中特大、大型剧场3个,中型剧场4个,小型剧场1个。其中已完工6个,未完工2个。在6个已完工场馆中,5个已通过“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的检查验收,并按照验收组提出的意见进行进一步整改完善。目前,青岛市已建立场馆建设进度周报制度,并委派专人督促未完工场馆抓紧建设。
    烟台市为筹办“十艺节”准备了5处重点场馆。目前,烟台大剧院与广电大剧院已具备使用条件,相关验收手续基本准备就绪。投资5.5亿元的牟平区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安装、室内装修等工程如期推进,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7%。莱山区五彩文化广场艺术中心剧院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设备安装,已完成工程量的80%左右,投入资金1.6亿元。这两处新建场馆计划于6月底投入试运行。此外,计划投入资金300万元的烟台市政府礼堂改造工程计划将于近期完工。
    经过前段时间积极推进,潍坊市5个“十艺节”重点场馆建设总体进展情况良好。截至目前,潍坊市大剧院主体结构、内部装饰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舞台设备调试。昌邑市演艺中心主体结构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外部装饰和演出设备安装。鲁台会展中心报告厅已初步制定了改造方案,青州广电大剧院已建成投入使用,高密大剧院已完成主体维修改造。
    作为山东省5个重点承办城市之一,在前期反复调研论证基础上,淄博市确定淄博剧院、齐盛国际宾馆淄博人民会堂、桓台文体中心大剧院、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文化艺术中心、淄博广电大剧院等5处作为承担“十艺节”演出和展演任务的场馆。其中,1977年建成的淄博剧院是该市较规范的演出剧场,曾接待过东方歌舞团、俄罗斯芭蕾舞团等国内外几十个著名演艺团体。但由于其建筑年代较久,演出条件与举办“十艺节”比赛要求有一定差距。经过艰难的重新测量设计和工程招投标,2012年11月5日,淄博剧院维修改造工程开始全面展开施工。目前,剧院加固工程已经完工,内部维修设计、施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预计6月底全面完工。淄博市其他4个场馆的维修改造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为筹办好“十艺节”,山东省准备了50个演出场馆,其中需新建13个、改造22个,经过前一阶段的强力推进,目前已具备使用条件的有25个,正在建设的10个,正在改造的15个。用于“十艺节”场馆建设改造计划投入资金总额达77亿元。
    “筹备‘十艺节’以来,全省演出 馆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至少提前推进了10年。”“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场馆建设部部长谢治秀介绍,目前“十艺节”场馆验收工作已全面启动。“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制定印发了《十艺节演出场馆验收确认办法》和《关于开展十艺节演出场馆验收工作的通知》,目前已完成对济南、青岛、日照、菏泽、枣庄等5个市13个建成场馆的复查验收工作,并将验收情况进行了全省通报。谢治秀说,演出场馆经验收后,“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将根据舞台尺寸、功能要求、设施配套等情况,将场馆分成A、B两类,为“十艺节”演出创造有利条件。

TOP

凤舞东方微笑齐鲁,十艺节志愿服务口号确定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时间:2013-05-24 09:47:00
    大众网济南5月24日讯(记者 刘芳芳)  24日,记者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筹委会志愿者工作部获悉,十艺节志愿服务口号征集、评选活动已顺利结束,经专家认真评定后,最终确定了获选口号。
  本次志愿服务口号征集活动自2012年11月19日启动以来,经过74天的征集,共收到应征作品5608条。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余人参与到了应征活动中,创作者来自各行各业,有的以个人名义投稿,有的成立了创作小组集体创意。大部分应征作品体现了十艺节的办会宗旨和新时期青年志愿服务特点,构思新颖、创意鲜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艺术性。
  经专家评审组的严格评审,口号“凤舞东方 微笑齐鲁”荣获一等奖,口号“艺术谱写东方韵 微笑传递齐鲁情”等五件作品荣获二等奖,口号“十艺风雅颂,志愿真善美”等十件作品荣获三等奖。这些获选志愿服务口号将在各类新闻报道、社会活动、广告宣传等活动中使用。
  
  附:获选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志愿服务口号和作者名单
  一等奖
  获奖口号:凤舞东方 微笑齐鲁
  获奖者:集体创作
  
  二等奖
  获奖口号:艺术谱写东方韵 微笑传递齐鲁情
  获奖者: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获奖口号:有你有我,有情有“艺”!
  获奖者:鞠长峰
  获奖口号:舞台有你,志愿有我
  获奖者:张国军
  获奖口号:岱青海蓝新齐鲁 微笑服务十艺节
  获奖者:徐一楠
  获奖口号:汇聚正能量,奉献十艺节
  获奖者:张明霞

  三等奖
  获奖口号:十艺风雅颂,志愿真善美
  获奖者:丁秀兰
  获奖口号:同参与,共精彩
  获奖者:翟凤英
  获奖口号:心志愿,新精彩
  获奖者:刘秋文
  获奖口号:艺术感动世界,志愿传播文明
  获奖者:张青春
  获奖口号:志愿之约,艺术之旅!
  获奖者:叶冰飞
  获奖口号:志愿十艺,你我同心
  获奖者:王守兵
  获奖口号:一起来!添艺彩
  获奖者:孙辉
  获奖口号:让微笑演绎更美的艺术!
  获奖者:刘咏京
  获奖口号:精彩十艺,志愿给力
  获奖者:戴守旭
  获奖口号:手牵手同谱十艺辉煌,心连心共唱文明乐章
  获奖者:别学荣

TOP

烟台市博物馆完成馆藏秦权修复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5-31 08:13:00
  本报烟台讯 日前,国家一级文物、烟台市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秦诏版铁权,经过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专家修复后,顺利通过修复审验,陈列于烟台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山海古韵》展厅中。 
  秦诏版铁权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代表实物,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烟台博物馆馆藏的这件秦权,1973年5月13日出土于文登县蔄山公社新权村,与国家博物馆所藏的山西省左云县出土的铁权重量基本相同,都是30公斤左右,这也是目前所知最重的秦权。
  这件秦权为铁铸,半球形,平底,顶部为半环形鼻,权侧嵌铜诏版。铜诏版为长方形,长11.08厘米,最宽处8.5厘米。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文字,竖行排列,计九行,共40字,大小错落。文字笔划方折,大部分字迹清晰,个别字笔划残缺。全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这件秦权系铁质,主体镶嵌铜板,由于铁器极易生锈,所以很难保存。2009年,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发现秦权表面出现细少的裂纹,立即向上级部门送交申请修复报告。烟台市很快确定了修复资金。烟台市博物馆也广泛向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文物保护专家寻求帮助和支持,寻找病害原因,完善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和预算。并在全国首次采取工程招标的形式,确定了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作为秦权的修复单位。 
  秦权的保护修复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后,烟台市博物馆将秦权安全护送至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并配合专家们对秦权采取了一系列修复措施:包括收集秦权的基本信息、对秦权进行清洗、缓蚀与封护、加固等。在整个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尽量保持文物原貌的原则,使秦权保留了原来的文物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为了使秦权得到更为长期有效的保护,烟台市博物馆还专门为其定做了充氮保护柜。

TOP

艺闻快评:到底应该“为谁写戏”?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5-31 08:17:00
  □ 王红军
  前些天,在看话剧《红旗渠》时获悉,河南省在全国重大文艺赛事评选中已经实现“七连冠”。我的第一感觉是震惊,他们怎么会连续创作出这么多优秀作品?接着,我又感觉不可思议,这些在全国获大奖的作品怎么都看不到呢?仔细分析下来,感觉虽然有地域局限的原因,也有演出市场的因素,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是“为谁写戏”是核心问题。 
  为评奖写戏?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一部真正的好戏,往往不是为奖而写的,获奖只是附带的结果。而一旦让评奖意识主导了创作,获奖后“刀枪入库”也就在预料之中。
  随着十艺节在山东的举办,这个问题应该重新被重视起来。现在,我省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有62部新创作剧目搬上舞台,有1100多个群众文艺作品涌现,这么多的剧(节)目都应成为演出的主力军。创作这些剧目,追求的目标不仅能获奖,还应该包括能真正赢得观众的口碑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像一位剧院负责人说的那样,不能让“我们的钱白花”。
  为市场写戏?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今天,不为市场写戏肯定是不行的。我省在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开始收获成果。作为我省文艺单位转企改制的先行者,省杂技团的杂技剧《聊斋遗梦》已成为十艺节我省重点推荐剧目,艺术节后有计划打造成固定的旅游演出剧目。
  同时,戏剧又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商品,其价值也不能简单地用票房来衡量。2006年,我省推出了一台以古典戏曲服饰为中心的《大羽华裳》,在演出市场上“有口碑无票房”,但其既国际又时尚的创作思路值得借鉴。
  为演员写戏?舞台艺术是演员的艺术,戏剧作品要通过演员来实现其价值。剧作者应该熟悉演员,为他们多写戏、写好戏。最近,省柳子剧团连续创排了《鱼篮记》、《巾帼雄风》等传统大戏,正是源于尹春媛、刘海霞、侯苗苗等年轻演员的快速成长。
  评奖、市场、演员……这些都是创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但绝不应该是创作的最终目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为谁写戏”?我很赞同《红旗渠》编剧杨林的观点。他说,“不论是什么样的作品,只要写出来的东西跟观众的心是相通的,就会获得观众的广泛认可。”
  杨林说,所谓的美国好莱坞大片其实都是主旋律创作,为什么他们的作品受欢迎,我们的一些作品就缺乏吸引力甚至令观众反感呢?这不是观众的错误,也不是主旋律的错误、题材的错误,而是创作者的错误。
  这两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电影《护送钱斯》。影片讲述的是在伊拉克阵亡的美军陆战队士兵钱斯,经由一位上校军官麦克全程护送,沿途备享尊崇而魂归故里的过程。该片源自一位护送军官留下的一份详尽的记录文本,吸引了著名的HBO进行投资。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开头,麦克请求护送一等兵钱斯的遗体回家。将军提醒说:“你是一个高级军官。”按照惯例,承担这项任务的护送军官不需要由上校担任。但麦克说:“这个19岁的孩子,和我来自同一个小镇。我没上战场,希望能为他做这件事……”
  这部“护送”影片,一遍遍插叙回放的镜头在描述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对死者及其遗体的尊重,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极度阐述。毋庸讳言,在《钢铁侠》、《变形金刚》等美国大片里,都渗透着浓浓的美国意识,但这些在《护送钱斯》面前还是相形见绌了。
  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电影,我坚持认为这是一部美国式“主旋律”影片,就算他们不这样称呼自己。但它从来没有让我觉得反感,这确实值得我们的创作者深思。
  今天,我们的剧作家已经逐渐认识到“为谁写戏”,关键就是“如何去写”的问题,这部《护送钱斯》完全可以作为经典“案例”来研究。

TOP

突出“十艺节”主题 文博会山东展区受青睐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时间:2013-05-24 10:39:00
本报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韩  雷
    5月20日,为期4天的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山东展区以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十艺节”主题,赢得了国内外游客的好评。本届文博会山东展区突出“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的主题,重点展现了山东以备战“十艺节”为契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

    建筑设计融入“十艺节”元素
    漫步山东展区,可手动旋转的窗扇式展板、水墨丹青现场演示、古风古韵的牌坊,令观者仿佛置身古典艺术殿堂;位于展区中央的360度全景数字星球、挥挥手就能翻阅的电子书,让人备感现代科技的神奇。在这里,传统山东文化元素与现代化高科技结合得天衣无缝。
    记者看到,山东展区整体为狭长状,入口以群文活动场所“戏楼”建筑为基本元素,用主色玫红辅以金色,凸显出强烈的节日气息与迎宾氛围。戏楼分上下两层4个演出舞台,一层配有大屏幕,二层为雕栏“戏台”,呈现开放的态势,圆柱上雕刻着云纹、水纹等,展现吉祥意味。4个舞台轮番上演京戏、柳子戏、传统杂技、时尚歌舞等。
    山东展区总设计师、山东工艺美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刘蠢生告诉记者,“携手八方宾朋,同赏艺术长廊”是山东展区在设计上着力营造的主题,该理念与“十艺节”文化盛会相结合,与“好客山东”文化品牌呼应,通过精彩的群艺表演,展现山东人热情好客的一面。“我们希望参观者一走进山东展区就能感受到喜庆的气氛。”刘蠢生说。
    来自甘肃的参展商曹理,一直对山东文化抱有浓厚兴趣。“山东文化底蕴深厚,泰安、曲阜我都去过。今天特意来参观山东展区,整体建筑不仅透着古典文化气息,还充满现代感,很不错。”在广东宝安工作10余年的山东人杨铭超对山东的场馆备感亲切。“来到这里有家的味道,我好像徜徉在‘十艺节’的梦里。”他说。
    展示内容紧扣“十艺节”主题
    据山东展区现场工作人员苏鹏介绍,观众自“戏楼”进入展区后,沿中轴线可依次参观“文化盛世,华章溢彩”“金声玉振,群星璀璨”“齐风鲁韵,文化山东”“美好记忆,文华流芳”4个分展区。
    “文化盛世,华章溢彩”展区主要展示“十艺节”的举办背景、内容概况、筹备历程及阶段性成果。展区中间为迎宾台,设高背明清家具太师椅4把,作为合作洽谈区域和参观者休憩拍照区,取“来宾上坐”之义;两侧用液晶电视展示“十艺节”进展,用平板电脑和耳机营造观影区,供观众欣赏往届中国艺术节获奖节目;前方设触摸显示屏,后方设电子翻书屏,以多样化展示“十艺节”内容。
    作为整个展区的重点,“金声玉振,群星璀璨”展区则全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了“十艺节”的重大活动和艺术赛事。在孔庙“金声玉振”牌坊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四柱三层柱出头式牌楼极具山东文化特色。多组形态各异的星星灯箱雕塑作为群星奖载体,大量使用超导光纤材料,营造出“满天繁星”的视觉效果。
    “齐风鲁韵,文化山东”展区,重点展示山东省以办好“十艺节”为契机,突出文化惠民这一亮点,体现山东在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改革发展、艺术场馆建设、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彰显文化强省的气势。
    “美好记忆,文华流芳”则回顾了中国艺术节的举办历程,展示了不同时期文艺创作的最高成就与最新成果。
    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现场演艺等形式,辅助以现代声光电、LED以及新科技手段,4个分展区全景式地展现“十艺节”的举办盛况,展现了山东以备战“十艺节”为契机,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成就,并通过对中国艺术节的回顾与展望,让现场观众见证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历程。
    参观者感受“文化山东”氛围
    丹青表演区域,不少书法爱好者研墨提笔,在宣纸上留下一行行隽美的字迹;好戏连台展示板前,一些观众饶有兴趣地模仿着戏剧演员的身段和指法,并用相机拍下自己的“模仿秀”;音乐欣赏区,不少游客摘下挂在墙上的耳机,聆听往届中国艺术节获奖节目的音频。
    老家在烟台、现住深圳市福田区的老人李树贵,将山东展区的每个区域都仔细看了一遍。“我离乡已23年,看到家乡的文化展示,备感亲切。”李树贵告诉记者。
    山东展区的文化展演吸引了不少国际游客。来自澳大利亚的查克在深圳工作已有5年。他对山东展区赞不绝口:“我没去过山东,之前通过书籍、网络了解齐鲁文化。今天参观完山东展区后,我对山东文化尤其是山东的戏剧有了更透彻的了解。”查克告诉记者,时间允许的话,今年10月,他将去山东实地感受“十艺节”盛况。
    节目展演突出山东特色
    既有山东经典节目《大羽华裳》的经典片段《水袖》、《扇子功》、《跷功》,又有时尚节目鼓乐弹唱《舞动蔚蓝》、新民乐弹唱《花儿与少年》……作为山东展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与时尚结合的现场节目演艺,为游客献上了一道“山东特色菜”。
    飘逸翻飞的水袖、色彩瑰丽的戏曲服饰……5月17日,齐鲁经典节目《大羽华裳》的四个片段同时在戏楼上演。顿时,山东展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
    记者在演员休息区注意到,一个小女孩儿正在认真练习杂技《单手倒立》。她叫杜晓茹,刚满15岁。山东演艺集团教练李玲告诉记者:“为了表演时不出错,杜晓茹1小时前就已开始准备。” 17日上午9点40分,杜晓茹完成《单手倒立》,获得观众热烈掌声……
    “山东展区节目展演很有特色。”来自广州梅林的马逢春表示。

TOP

我在负责滨州的十艺节宣传报道,如果有关于十艺节的看法观点,望加以评论、指导。

影剧院完成10余项设施更新,焕然一新迎接全国曲艺展演


(本报讯  记者 刘清春 实习生 王喆) 7月25日-29日,十艺节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即将在我市影剧院举办,记者采访得知,滨州影剧院已完成了10余项设施更新、维护,正进行紧张的设备调试。44道舞台吊杆、一楼579个软席座椅等新设备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本次国际级曲艺展演。
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周峰介绍:“从去年9月份接到承办任务后,影剧院就开始了升级改造的准备,于今年2月份开始动工。改造涉及灯光、音响、空调、地面、前门厅、变压器、电力线路、观众座椅、舞台吊杆、舞台台面、灯控室、音控室、后台办公区、卫生间等处的更新、维修和改造。”
其中,一楼观众椅全部更换为软席,观众厅地面铺上地胶,中央空调出风口等处也做了降噪处理,电力线路全部更新,变压器进行了增容,前门厅、卫生间重新装修。同时,将放映室改造为灯控室和音控室。舞台上方进行了钢结构加固,安装了可以承办大型演出的44道舞台吊杆。
周峰介绍,因为滨州影剧院和济南历山剧院是根据同一张图纸建设,经市文广新局联系,这次更换的座椅和舞台吊杆均由济南历山剧院无偿支援。由于曲艺类节目对于声音清晰度要求特别高,这次改造尤其注意了降噪。由于后台是演员们的主要活动区域,市文化管理服务中心也动员单位职工刷漆、重新布置,对化妆间进行了细致改造。
“十艺节就是我国文艺界的盛会,是文化节的全运会。而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展演作为十艺节的一个重头项目,将让我市观众在家门口欣赏高全国最高水平的曲艺作品。我们接到这项任务感到非常光荣,一定要全力做好改造工作。力争在每个细节上,让远来的客人喜欢滨州,爱上滨州。”周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滨州影剧院是一座以专业演出为主的现代化剧院,位于滨州市渤海七路、黄河四路的交界地带,总占地16亩,观众厅可容纳1372人。它始建于1980年,在1988年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约1200余万元。在滨州会展中心投入使用之前,滨州影剧院曾是滨州市规模最大的政治文化娱乐中心,能够满足会议、庆典、电影、戏剧、歌舞等多重文化需要。而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演出效果有所下降,市民反映强烈。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影剧院改造列如2013年民生16项实事,将承办这次全国展演作为影剧院提档升级的良好时机。本月底,市民就可在全面更新的滨州影剧院欣赏到全国最优秀的曲艺类节目。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时菲菲 宝葫芦 +60 谢谢支持! 2013-9-2 15:32

TOP

地方戏剧民俗文化缩影

鲁砚文化
鲁砚文化研讨会举行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19 07:14:00
  □记者 王红军 报道
  本报青州讯 7月15日,由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主办的以振兴“鲁砚”为主题的文化研讨会在青州举行。鲁砚是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统称,历史上曾为四大名砚之首,鲁砚代表——青州红丝砚被誉为天下第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鲁砚砚种失传。
  深圳大学教授王正光表示,在鲁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石材缺乏明确合理及普遍认同的价值标准、砚石资源的无计划开采、砚石资源价值的低廉开发等问题,研讨会的目的就是推广普及中华砚文化知识,推动鲁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刘红军希望在各方努力下,能够整合鲁砚组织,创新鲁砚风格,打造鲁砚精品,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的新鲁砚品牌,使弘扬中华砚文化这一惠及子孙的事业更加辉煌。

鲁砚:“山头林立”难抱团 艺术应与市场结合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26 09:59: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鲁砚在历史上曾为四大名砚之首,上世纪70年代的北京鲁砚展也曾轰动一时,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鲁砚许多砚种的失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鲁砚文化研究会的筹备也就提上了日程。
  7月8日至15日,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王正光带队,对山东境内所出产的红丝砚、砣矶砚、淄砚、徐公砚、田横砚、尼山砚等进行考察调研。王正光说,鲁砚品种多地域分散,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山头林立,“鲁砚砚种只有‘团结一心’,才能重铸鲁砚辉煌。”
    砚石价值未得到“合理体现”
  鲁砚是对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统称,现在依然多达20多个砚种。王正光表示,砚石资源是一个砚种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鲁砚的砚石资源一度比较丰富,但是对砚石价值未引起多大重视,导致鲁砚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
  王正光认为,鲁砚砚石资源自恢复开采以来,基本上由当地居民自行开采,政府与砚界对砚石资源不可再生的严重性认识不够,砚石资源的有效保护几乎没有,一些砚种已到面临绝产的境地。“徐公砚的老坑石,现在已经很难见到了,其价值远远没有得到合理体现。”
  “我们鲁砚的品种众多,有历史较长的、也有较短的,有砚石储量较大的、也有较小的,每一个砚种都很有个性。但鲁砚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在材质上缺乏统一性,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整体形象。”王正光表示,当我们被问到:鲁砚的特点是什么?难以回答。
  鲁砚的特点,同样成为鲁砚的“软肋”。王正光表示,鲁砚品种多地域分散的特点,导致各自为政、山头林立,形不成整体的力量。“鲁砚的任何一个砚种,其花色纹理、石材结构,都是比较单一的,单独一个砚种是完全无法跟其他砚种打拼的。”
    鲁砚制作需要提高“工艺性”
  一个砚种能够独立存在,除了砚石具有一定特色外,成熟的制砚工艺也是应具备的重要内涵。目前,鲁砚砚种有以花色纹理见长的红丝砚、尼山砚,有以自然古朴见长的徐公砚、龟石砚,也有以朴素实用见长的田横砚、砣矶砚,还有多种特质的金星石砚。
  对于鲁砚现状,王正光认为,没有文化作基础的艺术是肤浅的,砚艺也是一样。“鲁砚在早期恢复时立足于齐鲁文化,但目前对于自己的灵魂所在并不明了,甚至意识不到文化基础的重要性,出现了大量模仿端砚或歙砚制砚方法的现象,这其实是舍长取短。”
  王正光表示,砚有自然材质之美,有后天人文之工,“无论是鲁砚,还是端歙砚,制砚方向都应该是‘古雅’。古不是复古,而是要有古意,不是形式上的模仿,也不是简单的粘帖,而是发古人之所思、想古人之所想、会古人之所意,诚心诚意地向古砚学习。”
  王正光说,砚台的价值与它的工艺性有直接关系,但工艺美术不等于艺术。“在千年的砚文化历史上,我们有着传统的制砚工艺,这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规矩,这样做出来的砚台跟自己想出来的就是不一样。在这方面,鲁砚比较欠缺,需要提高我们的工艺性。”
  在青州参观时,王正光感慨颇多,“我看龙兴寺的佛像,就足以让我们学习,佛像里暗藏的起伏、转折的刀法,如果拿出一部分用在青州红丝砚的制作上,红丝砚就出手不凡了。”
    艺术风格应与市场紧密结合
  无论是火热的砚市场,还是较高的社会关注,砚文化均处于良好的发展期。“目前,鲁砚已具备一定的行业规模,每年都有比较稳定的销售量,基本可以维持行业的生存与运转。”
  王正光认为砚台有高中低端三个市场,“低端市场主要是实用市场和学生砚市场,随着教育部推行书法课,这个市场会更热闹;中端市场定位是礼品市场,曾起到支撑砚行业生存的作用,但目前受礼品市场的影响而疲软。高端市场,关键是市场在哪,怎么走?。”
  王正光表示,鲁砚市场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在加强精品意识的情况下,鲁砚完全具备进入当代高端砚市场的条件。“山东当地对于鲁砚的收藏有较大的开拓空间,鲁砚自身也要不断进步,高端砚台应该逐渐由‘商品’向‘作品’过渡,从而达到可以作为‘藏品’的层次。”
  王正光认为,鲁砚因砚石材料特质不同,导致各自合理的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其中,自然天成的审美砚石属于高端,而且应只局限于高端;以花色纹理见长的砚石,如能以平板砚与正形砚为主,就可定位于高端与中端市场。“鲁砚各种艺术风格的追求,应该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鲁砚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

奚仲文化
薛城区53亿打造奚仲文化产业园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19 07:18:00
  □万照广 甄再斌 报道
  本报枣庄讯 日前,规划建设用地约60平方公里,总投资53亿元的奚仲文化产业园,开始挂网招商。 薛城区借“车祖奚仲”文化优势,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全面启动建设奚公山文化旅游服务综合体,力求打造国内唯一车祖祭拜文化旅游景区。
  陶庄是造车鼻祖奚仲故里,借助这一文化资源优势,薛城区今年结合枣庄市新城北部郊区规划,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全面启动奚公山文化旅游服务综合体建设。据该项目负责人田传洋介绍,新建景区规划占地面积4500亩,预计总投资53亿元,其中包括奚公山文化风景区、蟠龙河湿地水上公园区和东部养生、养老健康农庄三大区域。目前,车祖奚仲祭祀区已投入建设,并已建成车祖广场、奚仲纪念馆、奚仲墓、冉求墓等景点。今年将启动车服寺、玉皇庙等景点建设,预计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唯一车祖祭拜文化旅游景区。近年来,薛城区面对经济总量不足、土地瓶颈制约等难题,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城市”的目标。

淄博鹧鸪戏
民间小戏登上长安大戏院 已流传200多年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26 09:49:00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通讯员 赵瑞雪
  它没有国粹京剧般宏大的唱腔,却有着鹧鸪鸟啼般的别样婉转;它没有同属独剧种五音戏般的专业队伍,却有着一个村落祖辈传承的老艺人。这就是鹧鸪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一无二的淄博地方戏曲文化。
  “官清民顺,做清官训教黎民……”清润绵长的腔调,融入了鹧鸪鸟啼的圆滑与婉转,基调欢快却又惹人哀婉忧思。7月2日晚,首都长安大戏院内座无虚席,一曲鹧鸪戏《宝莲灯》令全场沸腾了。两次谢幕后,首次进京演出的淄博农民艺术家们热泪盈眶……
    首演登上戏曲最高大舞台
  “长安大戏院被公认是中国戏曲界的最高殿堂,鹧鸪戏在淄博民间传唱了这么多年,能够受邀在此演出,是对我们的最大认可。”日前,记者见到淄博市永昌鹧鸪戏演艺剧院创办者刘永昌时,已年过花甲的他仍难掩激动。
  在鹧鸪戏《宝莲灯》中,刘永昌饰演主角刘彦昌,与参与演出的50余名演职人员一样,自3月份接到进京邀请起,这些朴实的农民艺人便放下了家里的农活,一心扑在排练上。“过去我们的演出都是到村里、镇上演给农民看,几乎没有登过正规的大舞台,更别提长安大戏院,很多演员连北京都没有来过。”女演员孙俊玲告诉记者。
  虽然难掩紧张也不够专业,但7月2日晚的演出仍然收获了超乎想象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大戏院里观众的叫好声不绝于耳,掌声经久不息。演员谢幕、灯光关闭后,现场观众们仍迟迟不肯离去。“戏院管理灯光的恰是一位淄博老乡,见此情景破例再次开灯,让观众们登台与我们演员合影、交流。”刘永昌说,演出10点结束,然而一直持续到11点,鹧鸪戏演员们二度谢幕后,才终于散场。
  “观众们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对鹧鸪戏充满好奇又满心喜欢,不停地问我们什么时候会再去演出。”孙俊玲兴奋地说。
    在民间已流传了200多年
  记者了解到,鹧鸪戏在淄博民间已经流传了200多年,作为全国仅有的独剧种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由村完整保护下来的剧种,鹧鸪戏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清朝乾隆年间,相传有一女子因婚姻不幸到崂山带发修行,其间经常听到鹧鸪鸟鸣叫,久而久之,从鸟鸣中悟出了一种声腔,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众人听后交口称赞,在传唱过程中逐渐演变为鹧鸪调。为将此调传承下来,女子来到齐国故都临淄西北三十里的凤凰山之阴(今上河村),见这里风景秀美,民风淳朴,便住了下来,每天在槐荫树下传授此戏。
  “最初鹧鸪戏只是一种不太成型的民间小调,在临淄上河村落地传承后形成了既有乡土特色,又有生活气息的民间特色地方戏。”刘永昌告诉记者,鹧鸪戏经过多年发展,到第5代传人时已经走向了专业化。1933年,第5代传人刘克政带领的鹧鸪戏班就曾与当时号称五音泰斗的鲜樱桃带领的五音戏班同台对戏,名噪一时。
  此后,鹧鸪戏经历几度衰退。直到2000年,临淄区朱台镇上河村正式成立了淄博市鹧鸪戏剧团。最初,演员们都是地地道道的上河村村民。“在当地小有名气后,剧团又到沂源、博山等周边区县的村镇上演出,也充实了不少新演员。”刘永昌告诉记者,除了淄博及周边地区的爱好者慕名参与,还曾一度有山东艺术学院的戏剧专业毕业生加入剧团。
    13年艰难发展6易排练场
  首场专演就锁定长安大戏院,在很多人听来,鹧鸪戏是幸运的,但却又是何等艰难,曾6易排练场。    
  只有刘永昌和他的团员们知道,13年走来有多么不易。2000年,淄博市鹧鸪戏剧团成立之初,是在上河村村民孙庆平家中排练的,30余名热爱鹧鸪戏的村民集资10万元购置了演出的服装、道具等,支起台子成为了第一批团员。“那时候的排练都是利用农闲时间,偶尔去邻村演出都是自己搭上租车钱。”刘永昌说,直到2007年,鹧鸪戏成功申请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是6月1日,在临淄原高阳镇政府的老院子里,淄博市鹧鸪戏剧团正式挂牌,剧团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那是3排平房,还有一个大棚,虽然条件有些简陋,但对我们来说已是莫大的欢喜。”刘永昌说,为了更广泛地将鹧鸪戏传承下去,剧团开始对外招收学员,但仅仅依靠外出演出的报酬根本无法维持剧团的运转,老团员们就集资给新招收的学员们发工资,相互鼓劲,共同坚持。2008年6月,因为特殊原因,剧团从老镇政府的院里搬了出来,辗转租借到附近一个老派出所的3层小楼上。2010年,租借地易主,剧团又不得不再次搬家到了附近一处老供电站。“曲曲折折10年下来,剧团的老艺人们已经搭进去三四十万。”刘永昌告诉记者,2011年,鹧鸪戏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一年剧团又一次搬家到了淄川双杨的一个废弃兵营里,条件有了明显好转。今年初,在临淄区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正式注册淄博永昌鹧鸪戏演艺剧院,搬回临淄齐园。
  “现在剧团的环境很好,齐园上下20多间房供演员住宿和排练。”刘永昌说,剧团能有今天多亏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心与支持,然而剧团里越来越多老团员都唱不动了,新来的高素质团员却留不住。也许走上长安大戏院只是美好开始,鹧鸪戏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聊城佛文化
40天,古莲花石碑“重回故里”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2 07:32:00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本报通讯员 徐丽 史睿 
  七座省级保护文物莲花石碑,历时40个日日夜夜,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文物所和凤凰街道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从200多公里外的济宁成功追回。东昌府区凤凰街道文化站站长王玉厚日前接受采访时,讲述了这40天的艰辛历程。
  王玉厚除了担任凤凰街道文化站站长一职,还是食品安全办公室的主任。每个星期他都会去权寺小学检查学校食品安全,检查完去看看坐落在校园里的“宝贝”——莲花石碑。
  40多天前,王玉厚像往常一样去看石碑,却发现七座石碑全都不翼而飞!“当时我马上就意识到,这些文物恐怕失窃了。”
  王玉厚介绍,这七座石碑原是青龙寺内的石刻。据史料记载,青龙寺约建于唐宋时期,规模宏大、建筑精美。明朝时,从山西迁来一权姓人家,落户于青龙寺外,随着权姓人家逐渐兴旺,久而久之青龙寺被当地人称为权寺,这个村落也被称为权寺村。“文革”时期,寺院内的文物大部分被毁坏,埋入了地下。后来,村民将寺庙遗存的僧舍改建成权寺小学,散落在地面上的七座石碑就一直保留在校园内。1982年,权寺遗址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原校舍年久失修,2012年秋,权寺小学新教学楼选在寺院遗址前方开工建设,以便日后对权寺遗址挖掘保护。发现石碑被盗,在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后,他马上对学校的师生进行询问,找寻线索,东昌府区文物所的工作人员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时间紧迫,如果不及时追回,倘若文物几经转手,恐怕就很难找回来了。”经过不分昼夜地寻访调查,终于确定石碑被负责建楼的包工头所倒卖。
  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后,王玉厚辗转找到了那名负责建楼的包工头。此人姓刘,外乡人,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文物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一无所知,且拒不承认盗窃文物。王玉厚拿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逐一向刘某阐述其所触犯的相关法律。在他的耐心教育下,刘某终于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羞愧得低下了头。原来在修建教学楼时,刘某发现这些石碑年代久远,又似乎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便心生贪念,找人拉走卖到了济宁市。三天后,七座失窃的石碑被人悄悄送到了东昌府区文物所门口,完好无损。如今,这些石碑已放入东昌府区文物库保存。

济南泥塑
济南大厨泥塑京剧人物献礼十艺节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10 12:03:00
    制作历时近两年,由60余件微缩泥塑组成的泥塑作品《泉韵》是王令涛的“宝贝”,作品中不仅包括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泉城广场泉标、解放阁等泉城美景微雕模型,还有独具泉城民俗风情特色的人物模型。现担任山东大厦台面设计师的他,曾靠本作品夺得2013年山东省中餐主题宴会创新摆台大赛一等奖。济南泉水节临近之际,王令涛将整套作品《泉韵》献给泉城,献给泉水节。而他为十艺节创作的另一组作品目前也进展顺利,几十组京剧人物造型展示了国粹艺术。
   巧手塑出泉城风情
    王令涛说泉城的道路上的一切都是他创作的源泉,“白天在路上看到泉城景色,晚上自己动手把它们做出来。再看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都是泉城真切的景色。”《泉韵》中栩栩如生的千佛山的大佛,趵突泉、黑虎泉喷吐的景色,大明湖大门,动作形象各异的人物……“做民俗建筑、人物的时候,也许我做的没有那么逼真,但是在我的作品里多了时间留下的痕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我的特点。”门上小狗的抓痕、古旧的墙基,都留下了时间的印记,让人仿佛感受到了泉边人家的悠远沧桑。
    王令涛介绍,在他设计的这些台面作品中,因为增添了许多自己创意的手工作品,形象而不失风趣,使得很多客人因为喜欢而拿走。王令涛说,这是客人对自己的肯定。
    京剧泥塑独出心裁
    完成《泉韵》后,王令涛又开始了下一个创作计划。“我准备为10月在济南举行的十艺节创作一组京剧人物,已经完成有20组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空城计、四郎探母……王令涛的泥塑京剧人物摆脱了以往泥塑人物漫画或超仿真的风格,而采用大写意手法,线条简约流畅,人物自然生动,着色吸取油画、国画的技巧,色彩鲜艳明快。“泥塑是很需要时间的,要等到泥干了才能上色。我争取在十艺节开幕前创作完成。”
    王令涛的作品涉及面塑、泡沫雕塑、泥塑、盐雕等多种素材,但最后选择了泥塑作为主攻方向,“首先,因为泥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合表现泉城风情;第二,泥巴随处可得,成本低,可以重复利用,最重要的是,泥巴的可塑性强,一件作品出来后,可以对它进行修补打(。”
    从果蔬雕刻到泥塑
    学厨师的18年来,最初学徒时的食材雕刻给了他创作的灵感。“那时在中午老师傅们歇班的时候,自己拿一个萝卜试着雕,到了晚上把自己作品放在盘子上给客人端上去时,非常有成就感。”他对记者这样说道。工作几年之后,在做巧克力雕塑时,因材料易化,经常手上、工作服上都沾满了巧克力。一次雕刻后,同事问他怎么弄得浑身都是泥,这启发了王令涛做泥塑的想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究竟捏过多少东西,自己也记不清了。”
    从1998年开始接触果蔬雕刻,到2008年第一次接触泥塑,再到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近15年的雕刻生活几乎占据了王令涛业余生活的全部。“从小就对这个感兴趣,捏东西刻东西自己一直是喜欢、痴迷,下班之后我就是捏东西和看书看报,捏东西累了就去买些相关的书去找灵感。有时一气儿捏六七组人物,抬头一看表已经凌晨两三点了,这种情况时常有。”王令涛这样说道。“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也期盼大家多关注济南的民俗和手工艺人。”王令涛说。(陈炜敏  公 禹)

章丘芯子
章丘芯子入选国家非遗 三德范"抬竿"上十艺节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31 21:26:00
  “三德范芯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艺节再次给了我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我们要精心准备排练,为即将到来的十艺节献礼。”日前,记者来到山东章丘三德范村采访时,芯子表演的老艺人李景星告诉记者。
  作为一种民间表演形式,章丘芯子可谓一颗“明星”。2006年,章丘芯子代表队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队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展演,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此外,章丘芯子还上过央视星光大道。2008年6月,章丘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据李景星介绍,三德范村自古民间艺术繁荣,扮玩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三德范芯子作为民间艺术独具特色。表演的时候,七八岁的小演员需固定在一根长约6米的木竿上,表演时需用人抬着木竿,在锣鼓乐谱中迈花步前后左右走动,故又称“抬竿”。每年的正月初五过后,三德范村大街小巷锣鼓喧天、扮玩队伍载歌载舞,各街各巷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有“双竿芯子”、“单竿芯子”、“扛芯子”等,并把民间传说故事和历史英雄人物融入表演中,像《青蛇白蛇》、《三打白骨精》、《梁祝》、《王小赶脚》等。由于眼下还处于农忙时期,他们还没有开始组织排演,只是着手准备前期工作,比如更换道具行头,挑选小演员,设计一些表演细节等。
  说起2006年夺得山花奖的经过,李景星说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当时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参赛队伍。同样是芯子表演,其他省市的表演队伍大都用汽车拉着拖车,经过改装的拖车成了很大的表演平台,演员阵容强大,其中有一个名叫《十八罗汉》的表演项目,竟然有18个演员同时表演,很有气势。据当年去广州参加演出的带队者冯照宝回忆:当时他们表演的是《王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两个传统节目,抬竿者和着有节奏的鼓点,前后左右踩着花步,抬竿忽高忽低颤动着,抬竿上的小演员忽而翻个跟头,忽而扮个鬼脸,一连串默契的配合与幽默滑稽的动作,打动了现场的评委。
  李景星表示,他们将借全国十艺节在济南举行的时机,对三德范芯子继续探索研究、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表演水平,为弘扬民间优秀文化艺术做出贡献。(马桂路 董颖华 孙继广)

泰安泰山石敢当
《泰山情缘之石敢当》亮相 泰安市民大饱眼福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聂艳艳 刘洋 时间:2013-08-30 16:12:00
  大众网泰安8月29日讯(记者聂艳艳 刘洋)今晚,刚刚投入使用的泰安市文化艺术中心泰山大剧院7525平方米大厅高朋满座,1100多个观众席座无虚席。国内惟一驻场演出音乐剧,也是山东省首部本土原创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首演,将在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大众网记者在泰山大剧院门口看到,距离演出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前来观看演出的泰安市民就已经开始陆续入场,不少市民对这部以泰安本土神话传说为原型改编的音乐剧充满了期待。“从小就听老人们讲泰山石敢当的除暴安良的故事,不过音乐剧的形式还是头一次,肯定很精彩!”观众刘女士告诉记者。
  晚19时30分,伴随着悠扬的钟声及大气恢弘的音乐,大型魔幻神话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演出正式拉开序幕。演出一开场,绚丽的舞台、精美的服饰、优美的音乐、动听的歌曲、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马上吸引了台下观众,声、光、电等现代舞台技术更让观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大型魔幻神话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的首场演出,给市民奉上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据了解,大型魔幻神话音乐剧《泰山情缘之石敢当》根据流传久远、影响广大的泰山石敢当及螭霖鱼的传说故事创作而成。故事中,以蜘蛛精、狼人为首的妖魅祸害人间,蜘蛛精更是使尽浑身解数魅惑“敢当”,并千方百计从中嫁祸美丽善良的螭霖鱼。“敢当”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妖、善与恶的大战。最终,正义战胜邪恶,为保百姓永久安居乐业,“敢当”化作了巨石,矗立在泰山之巅,他的血液融入到泰山的每一块石头中。从此“石敢当”的名字被人们广为流传,并刻于石之上镇灾辟邪,而美丽善良的姑娘化作螭霖鱼,永远环绕在巨石旁。
  记者从音乐剧出品单位汉辰文化创意产业获悉,该剧的推出,契合了泰安泰山的地域文化地位,树立泰山石敢当和泰山圣母的新形象,成为泰安文化的新名片。另外,《泰山情缘之石敢当》将定期在泰安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长期驻场演出,每场演出时长90分钟,演出时间为19:30—21:00,关于活动详情市民可以咨询0538-8776666,6283333,400-166-0538。

TOP

“十艺节”系列之身边的文化人物

身边的文化人物范洪原:山东落子的守望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26 09:57:00
   □ 李英
  原汁原味的山东落子,古稀老人声情并茂的演唱,让寂静偏远的黄河滩区一下子热闹起来:只见他摆好架势,抖擞一下精神,竹板和荷叶(俗称咣咣嚓)两样简单的乐器在他手里顿时奏出了清脆和谐的声音,“王书记进郭庄,全体村民喜洋洋,见了青年人忙慌握手,见了老年人问短问长……”富有张力的表演,富有磁性的声音,吸引着观众。
  4月21日,记者在郓城县黄集乡郭庄村见到范洪原时,他正在以山东落子的形式说唱《第一书记驻郭庄》。记者面前的他,身体瘦弱、精神矍铄,但他嗓音一出,立刻让我们震惊了。
  “山东落子也称‘莲花落’,唱腔曲调单纯,半说半唱,风格明快有力,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鲁西南人民直率强悍的性格特点。我从13岁开始唱山东落子,已经50多年了,我对它有着一种难舍的情结。”山东落子是范洪原的拿手绝活,谈起落子,他滔滔不绝;唱起落子,他连唱一个小时也不觉累。
  范洪原自幼喜欢听戏、唱戏,其第一任老师就是在听戏时认识的。当时梁山一位艺人到郭庄村唱戏,山东落子的明快有力、通俗易懂让范洪原一下子就迷上了,遂拜师学艺。他的聪明勤奋加上良好的天赋,不到三年就熟练掌握了落子的唱法。落子的传统唱段如《隋唐演义》、《水浒传》、《包公案》等,范洪原都烂熟于心,张口就来。“我这辈子没别的爱好,就拿着个咣咣镲,转遍了山东和江苏。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唱起山东落子,所有的苦和累,全都忘啦!”
  上世纪六十年代,范洪原被选拔到当时的郓城县文艺宣传队,在那里一干就是七年。“当时流行说新唱新,唱样板戏,我的拿手戏是《平原枪声》和《解放徐州》,一唱就是十天半月,很受观众欢迎。”
  文革后,文艺宣传队解散,范洪原回到了老家。不甘心把自己所学的本领搁置,加之生活所迫,他开始以说唱山东落子为生,济南、徐州、泰安、菏泽,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两块钱,比当时教学的老师挣得都多。”范洪原笑着说。
  在五十多年走乡串村的表演中,范洪原把山东落子和山东琴书等曲艺形式展现得淋漓尽致。
  “车屋、辗道住过,剩汤剩饭吃过,景区上的楼房也住过。我有33个徒弟,现在他们都改行了。有的办起了企业,有的当了村干部。”范洪原这样总结自己的艺术生涯。
  对范洪原来说,说唱落子不仅仅为了糊口,他还结合时事编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唱段,用落子的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法制及计划生育宣传,他还能现编现演村子里的好人好事,让观众娱乐的同时明白生活的道理。
  2012年,省文化厅“第一书记”王炳春帮包郓城县黄集乡郭庄村后,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让范洪原等村民感动不已:“人家的工作很扎实,我得好好地宣传。”范洪原就以王书记所做的工作为主题,写了《王书记驻郭庄》等系列唱段,以山东落子的形式进行传唱。
  “山东落子主要是口耳相传,师父手把手地教,长篇的都是按书本唱,短篇的都是死记硬背。”范洪原家里有个专门盛放剧本的箱子,里面的几十本书是他的压厢宝贝。随着范洪原到附近一家企业打工,这些剧本也已成为绝唱。而在整个鲁西南,会唱山东落子者已瘳瘳无几。
  2008年,山东落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落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郓城县文化局对范洪原的唱腔唱段进行了录音、录像,并把他作为山东落子的传承人进行申报,这极大地激发了范洪原对山东落子的热爱,也引发了他对戏曲传承的担忧:“很多年轻人宁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学曲艺。现在听戏的少了,我们这些艺人表演的舞台也少了。”
  让范洪原欣慰的是,自己七岁的孙女不仅嗓音好,还热爱戏曲,范洪原就趁周末教孙女唱山东落子。祖孙俩一唱一合,令农家小院增色不少。“培养传承人先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不能让山东落子成为最后的绝唱。”范洪原的想法纯粹而自然。

张洪庆:30年奔波只为“民俗记忆”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9 07:59:00
  ■十艺节·寻找身边的文化人物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本报通讯员 李荣新 王麦菊
  一位64岁的民艺专家,一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土艺术博物馆,让距离城区20公里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滨北办事处篦子张村,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名村”。
  日前,记者走进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采访了鲁北地区第一个乡土艺术博物馆创建人张洪庆,他说,“我希望更多的人意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去抢救它们、保护它们。”
    搜集——30多年
跑遍鲁北所有村落
  受奶奶和姑姑的影响,张洪庆自幼非常喜欢剪纸、书法和美术艺术,师从剪纸艺术家温少卿、吴鸿喜及当地有名的剪纸艺人,不仅先后培养出了30多位剪纸能手,而且在当地两所大学及中小学兼职授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协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1981年到文化馆工作时,张洪庆开始进行民间艺术搜集、整理、挖掘、研究工作。30多年来,他跑遍了鲁北地区12个县区的300多个重点村庄,搜集整理了距今3000年左右到民国时期的大量的乡村历史文化、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民间工艺品近2万件。
  这一件件民间工艺品,都饱含着搜集的艰辛。谈起这些收藏品,张洪庆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每件物品都费了很大的心血,有的是到处借钱买回来的,那时候没有车,背个书包跨上自行车就挨村打听,寻找民间艺人。”张洪庆回忆说。
  其中,一幅颜色朴素清爽的蓝印花布尤其引人注目。“蓝印花布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造型图案千变万化,但花边纹样却是全国一样,以庄稼和雨露组成,庄稼是农民最宝贵的东西,而只有风调雨顺才有五谷丰登。这蓝印花布承载着浓厚的民间文化内涵。”张洪庆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每一件收藏工艺品里包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建馆——只为抢救
民间民俗文化
  为了更好地展示乡土文化,退休后的张洪庆没有闲着,而是回到老家,筹资14万元将自己和堂兄弟的5个农家院落40多间房屋整理出来,在篦子张村办起了乡土艺术博物馆。
  “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源头和母体,我们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民间艺术的价值,带动广大群众更好地去抢救它们、保护它们。”谈起办博物馆的初衷,张洪庆述说着自己的想法,“抢救和整理民间民俗文化刻不容缓。”
  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乡土艺术博物馆没有气势磅礴的豪华建筑,也没有造型独特的楼台亭阁,甚至还有些“寒酸”,但饱含了张洪庆的“心血”。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从房屋整理、布置到外墙上的对联,他都是与施工人员一起动手,节省每一分开支。
  “民族魂、黄河情、齐鲁风、泥土香。”这是张洪庆和他的乡土艺术博物馆的核心所在。据介绍,目前乡土艺术博物馆共设剪纸馆、刺绣馆、年画馆、雕刻馆、染织馆、泥塑馆、博物馆和佛造像8个展室,陈列着周朝到民国年间的乡间民俗工艺藏品,包括陶瓷、年画、剪纸、刺绣、木雕、石刻雕像等近2万件,其中陶瓷类3000余件,剪纸上万件,刺绣3000余件。
    运营——最困难时
口袋只剩7元钱
  “集抢救、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聚文化、展览、旅游、饮食为一处。”在乡土艺术博物馆的院落墙壁上,醒目的几个大字是张洪庆心中一直向往的目标。
  乡土艺术博物馆深藏农村,如何更好地办出特色?张洪庆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餐饮小吃引入了博物馆,农家小舍既当展厅又当餐厅,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又方便群众参观,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博物馆开业之初,由于接待、餐饮、清理卫生等事情较多,张洪庆又把在城区打工的弟弟叫了回来。他弟弟介绍说,“俺哥退休后每月有四五千元,但为了这个博物馆,却当起了‘月光族’,雇工人要花钱,整修房子要用料,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只剩7元钱。”
  在博物馆的胡同里,有一句“不要忘记回家的路,不要失去精神家园”,道出了张洪庆这些年苦苦追寻的缘由。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张洪庆说,“我们要再增加院落,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孩子们剪纸、泥塑的动手实践基地和爱家乡教育基地。”
  “办好博物馆,我会一直走下去。”面对博物馆的发展前景,张洪庆相信“泥土香”民间乡土艺术博物馆也会香飘四野,绽放出独有的光芒。

身边的文化人物 郭丹龙:倾心守护“非遗”30年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16 07:20:00
 □ 孔令伟 孟昭福 李凤国
  郭丹龙是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文化站站长。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他历经20余年寻访,终于在脚下“挖”出澄江玉泥砚台和东昌毛笔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龙飞凤舞打花杆民间舞蹈等十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11日,在道口铺村村碑旁,郭丹龙说:“要说文化底蕴,我们这里完全可以用‘深厚’来形容。说吹的有唢呐,说玩的有龙灯,听传说有龙母三娘……如果说这些有点‘文绉绉’,那么流传了几百年的‘竹马舞’则是文武兼具,百姓至今跑起来还生龙活虎。”
  在许多人眼里,基层文化工作没有多少事可干,是个闲职。但在郭丹龙眼里却有干不完的活儿。“我热爱文化事业,更热爱本地的民俗文化,挖掘和整理本地民俗文化并传承下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30多年来,郭丹龙对当地的16处(项)非物资文化遗产全部设卡建档,还着力培养了一批业余文保员,组建了道口铺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他的倡导下,近5年来街道先后组织举办了14次民俗文艺汇演,13次书法作品展览,3次剪纸比赛,极大地保护和弘扬了当地传统文化。
  为更好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郭丹龙给民俗文化骨干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肖香坊村竹马队队员肖文忠患病住院时,郭丹龙将留给自己孩子的300多元学杂费为他交了医疗费,还经常到卫生院探望护理他。当肖文忠老人出院时,正逢寒风呼啸的腊月,他买了一条电热毯送到老人家里。正因为这种倾心交往,郭丹龙在开展民俗文化工作时,能够获得大家一致支持,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为使当地特有的“白胡子苍龙”龙灯重现光彩,郭丹龙耗费了不少心血。据舞龙队组织人胡树芬介绍,道口铺龙灯在清朝初年达到鼎盛,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但在1980年前后,这门民间艺术却几近灭绝。胡树芬说:“1987年,郭丹龙及时给予扶持,他出资为龙灯队员购买了20套服装道具,并聘请当地老艺人给年轻人传授技艺。经过三个月的刻苦训练,道口铺龙灯又重新展现在人们眼前。”
  高马村打花竿经多代传承,传到58岁的马庆法手中已传至第十八代。为了继续传承下去,郭丹龙说服马庆法改变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将平生所学传给了同村文艺骨干周荣华,促进了花杆舞的流传。周荣华说:“打花竿作为非遗的一枝奇葩,我一定好好把它传下去。”同样,在郭丹龙的操持下,田庙村的唢呐吹奏、肖香坊村竹马舞都有了传人。
  他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资料,郭丹龙访遍了全街道的家家户户,有时为了一条道听途说的历史文化信息,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
  为挖掘道口铺的历史史料,郭丹龙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与全国各地的20多名专家学者建立了联系,并先后组织挖掘、整理、编写、出版了《龙母三娘庙——道口铺王海子村秃尾巴老李的故事》、《度狗铺传说》、《白胡子苍龙》等资料4万多字。现已初步完成该街道非物资文化遗产16个项目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建立了非物资文化遗产档案18卷。他撰写的手稿达80多万字,稿纸达1.6公斤重。

身边的文化人物 郭维全:让海绵画重放光芒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23 07:17:00
  □ 孔令伟 李颖慧 刘佳元 
  一只油画小笔,一根玻璃管,一个马扎,几支作画需要的颜料,是郭维全在海绵布上画油画的全部家当。
  67岁的郭维全,以前当过美术老师、中学校长,虽然已经退休,但大家还是喜欢喊他“郭老师”。他是胶州市胶北街道办事处北关社区剪纸、书画社团的负责人,最近又“挑头”成立了油画社团。
  “社团去年底成立,眼下要做的是尽快把活动室布置好,给社团成员提供一个开展活动的空间。”老郭介绍说:“这几天已经画好了6幅素描图,再过两个月另外一面墙上也挂满了,到时我准备搞一个画展。”
  “郭老师,海绵布比画布好在哪儿?”一位过来学习油画的爱好者问。
  “在海绵布上作画比在画布上效果更细腻,尤其在表现人物上。海绵本身有很多小孔,这和皮肤结构相似,比画布的效果更立体、更真实。此外,画布上的油画干了之后不能折不能卷,而在这上面可以随便卷起来带着走。”郭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解答。
  “这个画种适合任何题材,风景、人物、写生都可以,我擅长人物,这是我创作的第五幅了,这幅毛主席像今天刚刚完工。”郭老师将画展示给记者看,一起来的同事都忍不住赞叹:“连领口的纽扣都有立体感,真是太好看了。”
  “在这上面作画,首先是将人物画成素描线条,然后把素描放在玻璃板下,将海绵扑在玻璃板上,再透过灯光用油画的小笔把肖像在海绵上描出来。第一笔颜料一定要轻,否则颜料渗进海绵之后没法弥补,只能重新再画,作画时根据个人习惯可以先从高光开始,然后用玻璃棒慢慢的将颜料揉进海绵里,从明到暗,从深到浅,这样会显得作品有立体感。
  “画油画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一幅画大概需要3天时间,这次完成的作品,每天早上我就来办公室,一直画到晚上。早上来的时候我就把午饭带过来,中间尽量不停手,不然颜料干了之后会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他笑着说。
  “虽然在海绵布上做油画曾轰动一时,但现在掌握这个技法的人越来越少,当时一起学画的人很多都过世了,我就怕这个画种失传了。”11岁开始学画的郭维全对油画有着很深的感情,想尽己所能让海绵画重放光芒。
  “海绵布上作画是一种民间艺术,研究整理的少,只有理论研究跟上了,胶州独有的这门民间艺术才能生生不息地传承发展下去。去年我开始整理这个画种的技巧,并准备做成单行本,在上课时给学生们普及这门技艺。再者我想在题材上进行创新,不囿于传统民间画题材,而是将现代生活乃至宏大题材等纳入创作范围。”郭维全说。

TOP

“十艺节”之剧目介绍

歌舞剧《红高粱》
莫言:舞剧版《红高粱》让我很激动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7-19 07:13:00
  ■十艺节·重点剧目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实习生 于倩 
  “生如高粱,死如烈酒。”7月12日晚,由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舞剧《红高粱》(右图)在青岛广电影视剧场首演。7月14日晚,小说原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现身演出现场,观看舞剧《红高粱》后,与演职人员热情交流,称“舞剧版让我很激动”。
    小爱大爱彰显民族精神
  作为青岛市冲击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大型舞剧剧目《红高粱》,基本保有了小说原著以及电影《红高粱》故事的主线情节,塑造了“我爷爷”、“我奶奶”九儿、罗汉大叔等个体人物以及村里人的集体人物群像。
  1小时40分钟的演出,前半段以“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悲歌为主线,讲述了九儿与爷爷为了质朴的爱情,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枷锁和世俗观念;后半段描述的是,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奶奶”悲壮赴死,爷爷带着豆官和众乡亲用最悲壮的方式进行抗争。
  舞剧《红高粱》分为六大章节——逼婚、野合、祭酒、丰收、屠杀、赴死。每个章节都主题鲜明,故事情节清晰,剧中音乐大气磅礴,演员服装唯美、化妆精良、表情动作逼真到位,灯光与剪纸造型的高粱地等场景极大地拉伸了舞台维度。火红的高粱地,火红的高粱酒,逼婚时新嫁娘的白盖头,跟随麻风病人的恐怖白团,枪声响后淋漓的鲜血,大悲大喜的剧情处理之外,细节方面也不含糊。
  高粱随风而动的沙沙声,出嫁路上九儿揣着的红剪刀,野合之前的童声旁白,烧酒锅里冒出的白雾,众人中伤九儿为不祥之人时的刁酸刻薄,高粱丰收庆祝时秧歌队的搞笑段落,屠杀、赴死章节仅以日本军旗作为符号替代……竹笛的婉转、箫与埙的悠扬、唢呐的苍劲、大鼓的气魄……细腻之处让人称赞。
  舞剧《红高粱》突破了语言的地域性,跳脱出交响乐的抽象性,用可视化的舞美讲述通俗易懂的故事。舞剧中的中国元素也是一大亮点,面具、剪纸、大瓷碗、山东大秧歌、沂蒙山小调等特色使得舞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青岛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认为,舞剧《红高粱》的改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红高粱》是一部体现人性的作品,既不是喜剧也不是悲剧而是一部正剧。他说:“从个人的爱恨情仇上升到国仇家恨,一茬茬红高粱年年长,一代代孩子延续生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是不能被征服的。”
    莫言:这部剧作打动了我
  7月14日晚,当莫言先生以普通观众身份亮相青岛广电影视剧场时,令不少观剧市民大呼惊喜。
  在全场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莫言一直全神贯注,演出结束,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莫言走上舞台,与演职人员握手交谈。他又拿过话筒,语音高亢地说:“我的感觉是兴奋、激动的。当然,只看一遍很难说出个一二三四,要再看个两遍三遍,才能理出个思路来,比较完整地说明我激动的理由。但是我想,能让观众激动,让原作者激动,它就一定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这部剧打动了我。”
  莫言开心地表示,尽管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商榷的地方,直觉让他感觉这部舞剧情绪很饱满、很亢奋,尤其是大段的群舞,特别具有表现力,塑造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抗争的群体形象,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原著的精髓,这是非常难得的。
  谈到自己最喜欢的剧中场景,他表示,“上半场那场酒坊里喝酒的戏十分有趣。当然,下半场也有许多段落也很打动人,我也很喜欢!”当获知《红高粱》将冲击十艺节时,他笑言,当然希望这部凝聚着许多人心血的舞剧能够获奖,但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打造出一台艺术精品。
    精雕细琢打磨精品
  小说《红高粱家族》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改编成电影及话剧,尤其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红高粱》更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红高粱》是一部影响几代人的经典作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红高粱’。《红高粱》的舞蹈剧创作要求非常高,压力大。”黄港说,创作这出剧目,自己也很忐忑。青岛歌舞剧院三年前就已着手剧本的改编,但改编工作一波三折,历经艰苦,终将剧本完成改编。为了改编,自己曾先后看了小说《红高粱》多遍。
  青岛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港透露,其实,在创排舞剧《红高粱》之前,青岛歌舞剧院创排的《东厢记》基本是同一时间段开始立项,但由于担心《红高粱》已取得的盛名以及十艺节参赛的压力,舞剧《红高粱》的危险系数相对要高,所以改编与排演工作进展缓慢。
  他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机遇随之而来,我们歌舞剧院紧锣密鼓地将舞剧《红高粱》强势推出。”从7月12日至23日,舞剧《红高粱》将联演10多场,将根据各界观众的意见建议,不断对剧目进行打磨完善,努力打造冲击十艺节的文化精品。

方言话剧《泉城人家》
《泉城人家》:呈现原汁原味城市精神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9 07:59:00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今年10月,十艺节将在山东举办。作为东道主,我省既要组织办赛,还要创作选拔优秀作品参赛。目前,我省确定的15台重点推荐剧目,正在紧张的打磨提升中,力求在十艺节舞台上以最高水平展现给全国观众。
  由济南市曲艺团创作排演的方言话剧《泉城人家》,跻身15台重点推荐剧目。该剧故事情节曲折感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无论是对泉城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对泉城人淳朴善良性格的刻画,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日前,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就是要努力把《泉城人家》打造成一部贴近济南人生活、展现济南城市精神的优秀剧作。
    名家执笔,10年舞台历练
  记者(以下简称记):《泉城人家》创排大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剧本创作修改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
  韩波(以下简称韩):《泉城人家》于2004年亮相舞台,是作为专业曲艺院团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推出的大戏,该剧由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创作,总政歌舞团一级导演、文华大奖获得者胡宗琪执导。编剧王宏是济南人,在我团曾经有过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同时对我团的演员也很熟悉,剧本中的很多人物都是根据我团演员的不同表演特点“量身定做”的,因此演员进入角色、把握角色也很生动自然。在近十年中,剧本历经多次修改,主创人员数次到济南老城区进行采风,根据济南近些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调整剧本,同时,随着演出经验的丰富和演员表演水平的提高,对剧本方面的要求更加精益求精,从语言到剧情,从结构到风格,都有了逐步提升和完善,使全剧更加精致、精彩,成为一部真正贴近济南人生活的精品之作。
  记:经过多次演出,进行过哪些方面的修改和提升?是否还在根据发展,不断修改提高?
  韩:截至目前,《泉城人家》先后历经4次较大修改,尤其是今年的两次修改排练,剧本、表演、灯光、音响等方面得到全方位提升,4月底作为第七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首场演出精彩亮相,得到业界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修改后,台词更加精准、细致、富有现代色彩,导演的构思更加着重塑造人物、表现故事,从剧本到表演,注重品质和风格的打造,使该剧从各个方面提升了艺术价值和效果。目前,该剧正在进行新一轮修改,力求进一步增强艺术张力和感染力,丰富舞台层次和内涵,加强艺术风格多元化的呈现,计划7至9月集中排练,10月份参加全国第十届艺术节。
    故事感人,演员各怀绝技
  记:目前看来,这部戏有哪些突出的看点及亮点?冲击十艺节有哪些优势?有什么样的期待?
  韩:这部戏的亮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剧情故事动人。《泉城人家》的故事从40多年前一个略显破败的大杂院开始,泉妞是一个以卖长果仁谋生的善良女子,在卖长果仁时拾到了被人遗弃的孩子。为了这个“遗弃子”,泉妞在新婚之日被夫家赶回家,又为了这个孩子终生不嫁。40多年后,发生的一连串事情引发孩子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剧情令人感慨万千,催人泪下。故事真实反映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济南人淳朴、善良、热情、率真的性格,体现出诚信、创新、和谐的济南城市精神,真实亲切,动人心魄。
  二是浓郁乡音感人。把地道的济南话搬上舞台是《泉城人家》的一大特色,剧中台词运用了很多济南的方言、俚语、俗语,这些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感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演济南人、讲济南事、说原汁原味济南话这一特点为该剧整体风格注入了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三是人物性格抓人。剧中善良的泉大娘、热情的泉大爷、质朴的大丽、直率的小生、泼辣的小云、饶舌的燕子等,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就像你我身边的“熟人”,各有特点,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四是舞台设置迷人。泉是济南的魂,该剧利用旋转舞台突出“泉”这个主题,堪称一大亮点。舞台多角度的旋转,既丰富了观众的视觉画面,又巧妙地阐释出故事发展脉络,刻画出了人物内心情感,写实的表现出古老的泉池、喷涌的泉水,这都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这部戏的优势在于它是用尊重的态度还原生活,用真诚的情感打动观众。有观众反映,这些舞台上的人物和事情仿佛发生在他们身边一样亲切,一样真实,就像过日子一样,让他哭,让他笑,让他沉浸其中,享受悲喜。这部戏如此被观众认可,被老百姓喜欢,首先因为它植根于群众,来源生活,真诚自然。同时,通过一百多场演出和数次的修改排练,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在十艺节上展示它的风采,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风格简约,写实写意结合
  记:剧中的演员是如何挑选的?几位主演都有什么样的艺术特长?对他们在剧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评价?
  韩:该剧的演员是根据全剧角色需要确定的,日常工作中,每位演员在不同的曲艺领域中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例如饰演“泉子”的李洋是著名相声演员;饰演“泉妞”的赵荣娜是山东琴书演员;饰演“大聪”的魏务良是山东琴书演员;饰演“大丽”的刘娟是山东大鼓演员;饰演“小生”的朱海堂是相声演员等。多年来,为了演好角色,演员们认真揣摩人物,反复修改排练,努力积累舞台经验,艺术修养不断增强,表演水平不断提高,舞台状态也渐入佳境,塑造的人物栩栩如生、深刻生动,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记:本届中国艺术节提倡俭约,对道具服装等可能会产生一定影响,对这部戏产生一些影响吗?
  韩:不会有太大影响,这部戏的特点就是表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整体风格是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着重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交流。道具服装投入很小。
  记:剧团为排演好这部戏,是如何整合并调动各方面资源的?目前演出多少场?观众评价如何?
  韩: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和全国一流的主创团队是该剧成功推出的关键,目前已演出120余场,除在剧场演出外,多次深入学校、企业、社区、广场等地开展巡演,很多市民纷纷打电话订票,慕名前来观看演出,受到广大泉城市民的欢迎和好评,使该剧逐渐成为一部代表济南城市精神的精品剧目。

柳琴戏、吕剧《喝面叶》
农家乐式《喝面叶》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16 07:19:00
  □ 刘玉堂  
  在所有地方戏中,最富地方特色、最有生活气息及情趣的,我看是《喝面叶》。
  《喝面叶》说的是,一殷实农家的男人陈世铎较懒,爱玩儿,还有点好赌,常借口赶会,出去听戏赌博。贤惠伶俐的妻子梅翠娥赌气以生病为由,让丈夫为其做饭。不习家务的陈世铎为妻子做了一顿最简单的面食——面叶。翠娥借此教育丈夫做人要勤劳诚实,陈世铎感知了妻子的善良与不易,决心改正错误。
  我看该剧,一个突出的印象即是:殷实人的家务事,农家乐的风情画。
  不免就说到面叶这种食物。我家乡管这种东西叫面棋儿,跟绿豆放在一起煮的时候,则叫绿豆棋儿。具体的做法,即如戏中所演:擀擀擀,一大片,切切切,莲花瓣。从演员表演的动作看,他擀好了面皮之后,是叠了几迭再切的,他这个“莲花瓣”应该是菱形,家乡人管它叫面棋儿,我估计也是因为其形如棋子大小的缘故。
  我所以称其为农家乐的风情画,还因为其主题并不是争取女权,也并不是纯粹地教育懒汉,而是做面叶、喝面叶的本身。那小媳妇说是为什么男人偏要管老婆,可还是预先蒸好了馒头等着丈夫。陈世铎也够不上吃喝嫖赌、不务正业,他还是疼老婆、听老婆话的,你从他一边下面叶,一边嘟囔切上姜放上蒜,老婆子喝了好出汗,及一趟趟地跑着给老婆盛面叶也能看得出来。
  柳琴《喝面叶》于1956年获全国戏曲大赛华东区“优秀剧本奖”、“优秀表演奖”,之后即被诸多剧种移植,受到了广大戏迷的普遍欢迎。吕剧《喝面叶》则成为山东吕剧的经典节目,并应邀赴多国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得到了许多外国观众的喜爱。
  柳琴与吕剧的《喝面叶》,内容上大同小异,只是个别情节上有所不同。比方柳琴的《喝面叶》中,梅翠娥一出场,是出门去摘豆角:
  石榴开花红似火,翠娥头上插一朵。十七八闺女她把花来戴,小媳妇戴花人笑我……手里挎着竹篮子,我要到地里摘豆角。我离了家出了村,大路上少行人,我顺着小道往田里奔。三亩地里是种棉花,挨着地边豆秧深,小豆角长得呀十分嫩。弯下腰来豆角来摘,清露水拉湿衣襟。我掰豆棵摘豆角,小蚂蚱飞得扑啦啦,走上前来用手捉,我捉着两个它跑了仨。豆角摘满一竹篮,我顺手来又摘两个嫩南瓜。六月的天气好下雨,我挎起篮子转回家。走过一块高梁地,村庄不远在面前。当头太阳热炎炎,我来到树下歇歇汗。抬头我朝河边看,见几个小孩洗澡把水玩。谁家的媳妇把衣裳洗,小棒槌也不住地上下翻——只听得“扑通”一声响,只见她两只脚滑倒在河里边。什么人留下的这个规矩啊,为什么小女孩洗衣给男孩穿——今日翠娥我回到家,等候世铎他把家来还。我不刷锅也不洗碗,叫他给我做一顿饭。俺叫他知道日子怎么过,还叫他尝尝俺做媳妇的难不难——翠娥主意已拿定,挎起篮子我把家还。
  吕剧的《喝面叶》,梅翠娥一出场,则是从地里摘豆角回来:
  石榴开花红似火,翠娥头上插一朵。十七八闺女她把花来戴,小媳妇戴花人笑我。刚才我到了南坡里,摘了一些嫩豆角,这嫩豆角熬汤喝,喝汤就着热馍馍,细白面,好白馍,留给我丈夫陈世铎。他到那东庄去赶会,一去就是三天多。自从我嫁到他家下,他常常偷懒不干活,家里的事情他不管,里里外外全靠我。清早俺下坡去锄地,还得给驴把草割。又洗衣裳俺又做饭,那月亮下面俺纺棉花,我在家一天忙到晚,他在外又好吃来又好喝。回家来常把俺来怨,翠娥还得服侍着。天下的事情不说理,为什么男人偏要管老婆。我心里越想越生气,等他回来我把理说。今日翠娥回到家,等候世铎把家还,我不刷锅我不洗碗,叫他给我来做饭。我叫他知道这日子怎么过,也让他尝尝过日子难。我急急忙忙回家转,来在俺的大门前。转身我把房门进,忽有一计上心间,装病罢来装病罢,等候世铎把家还。
  一去一回,我看吕剧的这个改动是好的,至少比柳琴的唱词简洁了些,也明快了些。这个“石榴开花红似火”当然就是《喝面叶》的核心唱段,我偶尔去公园转转的时候,还不时地听到几个年纪稍长点的妇女在唱这个“石榴开花红似火。”
  看《喝面叶》还给我一个写作上的启示,那就是:生活的情趣比思想的深刻更重要。《喝面叶》的名字也不错,比喝面条或吃水饺什么的更有味道,也更像一个文艺作品的题目。

吕剧《百姓书记》
山东吕剧《百姓书记》重新编排亮相十艺节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时间:2013-08-21 15:14:00
日前,新编吕剧《百姓书记》正在山东省吕剧院做最后的排练。作为山东省申报“十艺节”文华奖评审重点推荐剧目之一,《百姓书记》此前邀请了国内知名编剧杨林、著名导演李利宏加入,对该剧进行了重新打造。新编版本《百姓书记》不仅将该剧的故事进行艺术化提升,而且在音乐上对吕剧的传统唱腔进行了革新。
    反映真人真事
    《百姓书记》根据原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带领寿光人民致富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86年初夏,王伯祥受命担任寿光县委书记,他冒着风险,在条件稍好的南半县推广蔬菜暖棚,对凋荒颓芜的北半县整治开发,迅速解决了全县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他锐意改革,工业、商业、教育、城建及千行百业齐头并进。王伯祥在寿光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在齐鲁大地留下了一段佳话。《百姓书记》就是根据王伯祥的真实事迹创作完成的,是地地道道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吕剧。
    山东省吕剧院院长段雨强告诉记者:“《百姓书记》是真人真事的再现,虚构的成分太多,王伯祥本人肯定不接受,而若事迹不够突出,又构不成一部戏,所以不好写。很多现代戏都是虚构的,没有现实根基,震撼力不强。而《百姓书记》讲的是真实的现实,反而更能打动观众。”段雨强称,省吕剧院于2010年下决心将《百姓书记》立在了舞台上,2011年《百姓书记》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建党90周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获得了很好的评价。专家们也看准了这部戏具备继续深入打造的基础和良好的前景,在此基础上,省吕剧院重新请了知名编剧杨林和著名导演李利宏加入,对这部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让人物形象接地气
    对于这个真实人物的塑造,导演李利宏称,“王伯祥这个人物出自山东,是百姓认可、社会舆论认可的人物。艺术家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人物形象,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怎么把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形象、大家熟知的新闻形象变成艺术形象。这是我们面临的任务,也是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李利宏称,在大家眼里王伯祥这个人物肯定很高大,这种高大是精神的高大、人格的高大,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作为艺术形象,导演肯定要把这个人物形象拉下来,肯定要让他像个平民。“一般来讲,艺术高于生活,但是以我的理念,在这个现实主义题材的把握上,我认为艺术低于生活。只有沉到生活的底层,才能塑造一个百姓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而不是我们传统的高大清官形象。对于这个人物的塑造,就是一个平民立场。这个人物就是在老百姓中生长起来的老百姓自己的贴心人,所以我在戏中一定把他的形象拉近。”
    该剧的编剧杨林也称,作为弘扬主旋律的题材,作品很容易落入说教、喊口号的窠臼。“无论何种题材的艺术作品,其首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百姓书记》不仅要传达政治理念,更要塑造一个有担当、有真情实感的县委书记形象。为什么时隔多年后老百姓仍能记住他?原因就在于他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把老百姓的事当成爹娘的事来办。”
    艺术品要经得起考验
    段雨强称,在担纲编剧之后,杨林对人物原型王伯祥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整部戏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化,改编之后的戏更侧重于向艺术精品的方向发展。“这部戏刚搬上舞台的时候,有点类似于宣传剧,就是宣传王伯祥这个人物的先进事迹,而改编后的戏更侧重于细节和艺术的震撼效果,不单纯地是好人好事的展现。”
    李利宏称,这个题材从捕捉到创作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剧本目前还在改,虽然大的格局定了,但是在排练过程中随时都在调整,甚至可能在未来合成、审查过程中都要改,即使参加了“十艺节”可能还要改。“王伯祥这个人物有价值,这个故事题材有价值,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才能创作出一个艺术精品,打造成一部经得起艺术、观众和历史考量的艺术品。否则的话,我们的追求会受到影响。这部戏题材非常好,创作团队也不会满足于一般的肯定、一般的反响和阶段性的赞誉,而是让这部戏能成为现实主义艺术精品流传下去。”
    吕剧也需要革新
    段雨强称,新编《百姓书记》有几个大的变化,舞美推翻重新设计,服装也要重新制作,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传统吕剧的音乐唱腔进行了推翻。《百姓书记》的配乐和唱腔由著名作曲栾胜利全新打造,对我们耳熟能详的吕剧唱腔进行了革新。
    “重新打造《百姓书记》的唱腔,就是因为过去老的吕剧唱腔,再放在这部戏上已经不合适了。因为剧中的故事、人物在随着时代而变化,戏的内容和形式也都不一样,仅用旧有的唱腔已经不行了,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有发展、有创新。”段雨强称,现代吕剧唱腔的发展,必须革新再创造,每出一部新戏,不能再照搬过去老的传统唱段。段雨强称,具体到《百姓书记》的配乐革新上,就是这部戏乐队加大了,加入西方管弦乐,因为仅用几件民族乐器很难达到那种宏大的效果。
    李利宏称,在现代戏中吕剧也是一面旗帜,它有它的经验和传统,包括它的积淀,做现代革新戏吕剧应该是长项。“如何把这个戏做得更有时代感和时代价值,也是吕剧现在面临的问题。”

新编京剧《瑞蚨祥》
《瑞蚨祥》:新编京剧的“齐鲁气派”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30 09:01: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你知道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由谁制造的吗?你知道是哪家中国古商号曾给美国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创业的灵感吗?答案就是济南百年老字号“瑞蚨祥”。8月20日和21日晚,由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近代历史京剧《瑞蚨祥》再次在梨园大戏院上演。
  经过多次的打磨提升,作为我省冲击十艺节“文华奖”参评剧目的《瑞蚨祥》,在剧本创作和舞台呈现上都有了新的提升。戏剧评论家赓续华认为,“这部戏不仅有实力冲击艺术节文华大奖,而且有希望成为山东省的优秀剧目、保留剧目。”
    儒家经商理念有“正能量”
  京剧《瑞蚨祥》改编自李书圣、曲直话剧剧本《大商无算》,讲述了清末章丘籍商业奇才孟洛川的故事。在一系列商战矛盾冲突中,孟洛川不断成长成熟,不仅征服了“十里洋场”、济南同道、感化了因误成仇的自家兄弟艾隆标,而且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据省京剧院院长郑少华介绍,去年《瑞蚨祥》开始剧本创作,今年2月首演广受好评,主演刘建杰凭借孟洛川一角获得“梅花奖”,该剧也在全国观众面前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期间,《瑞蚨祥》先后进行了10多次研讨,完成了近60场的演出磨合。”
  “我们不仅是把话剧改成京剧,还是在打造本土题材的近代京剧。”该剧导演卢昂表示,在前期专家和观众意见的基础上,《瑞蚨祥》从剧本上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了交待,把“瑞蚨祥”商号的起伏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更加突出了民族商业的发展意义。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徐培成表示,这部戏的主题超过了当前对商家的解读,“孟洛川的‘经道义、营民生、顾国谋利’的儒家经商理念,是留给我们的正能量思想,它解释了一个百年老店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成功经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对此,中国剧协原党组副书记王蕴明认为,这部戏立足于齐鲁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理念和美德,并转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题材、故事和人物,就是齐鲁文化内在的、本身的,这是许多历史题材的戏剧不具备的,这是新编《瑞蚨祥》的优势和特点。”
    唱出山东京剧的“不一样”
  据介绍,《瑞蚨祥》由著名剧作家刘桂成担任编剧,特邀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卢昂教授担任导演,北京京剧院朱绍玉担任音乐唱腔设计,在剧本、音乐、舞美上都有了新的提升。
  郑少华表示,演员们的表演更细致深入,京剧化体现更明显,开场扯布舞和椅子争斗等段落,对传统表演程式作了大胆改良。“在音乐上,该剧不仅加强了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音乐元素,还出现了京剧锣鼓经的创新设计,并把提琴等西洋乐器融入乐队,取得交响效果。”
  在音乐设计中,《瑞蚨祥》除了第一次把坠琴作为贯穿京剧的乐器,还第一次让老旦唱唢呐二黄,而二黄三重唱在京剧舞台上也用的非常少。在不离京剧本体的前提下,朱绍玉把山东梆子、柳琴戏、吕剧等民间曲调都融合到了人物唱腔里,听起来似曾相识。
  对此,徐培成认为,“《瑞蚨祥》在音乐上,既有故友重逢的温馨与喜悦,也有出乎意料的惊喜。”而朱绍玉表示,戏曲的唱腔布局就像一个建筑的柱子,绝不仅仅是演员的帮衬,唱腔布局把全戏铺排开之后,就奠定了一出戏的节奏和艺术风格。
  赓续华认为,京剧既有共性的东西,又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京剧有鄂派、海派之说,山东也有自己的特色。《瑞蚨祥》的成功,就是在京剧共性的基础上,唱出了山东京剧不一样的东西,既包括人物的表演,也包括音乐处理等方面。”
    两朵“梅花”同台交相辉映
  俗话说,戏剧是看“角儿”的艺术。除了“梅花奖”获得者刘建杰外,《瑞蚨祥》特邀国家一级演员、以《谢瑶环》夺得梅花奖的王艳加盟,还有近年来多次荣获重大奖项的张国辉、吴雪靖等青年新秀,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梅花奖得主王艳的加盟,让这出戏增添许多亮色。”赓续华表示,在夺得梅花奖之后,刘建杰的唱腔、舞台表现都有了新进步,王艳的到来又有了新的看点。“这两朵‘梅花’有了互相生辉的感觉,又有舞台较量的感觉,对这部戏有整体提升。”
  此外,无论是“孟母”的角色,还是饰演者吴雪靖,都得到了专家认可。“编剧对于‘孟母’的设计非常巧妙,很自然地跟‘孟母三迁’结合起来,跟人才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写出了孟洛川这个人物成长的过程,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王蕴明说。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薛若琳说,无论是孟洛川、孟母,还是艾中庆等角色,刻画得都比较充分。“这几个人物身上都有戏,导演卢昂也善于抓住重要环节和关键场次,在主要人物的人性开掘上很有深度,有了深度就有感染力,真正把‘戏趣’释放出来了。”

TOP

“十艺节”——木偶戏、皮影戏之振兴

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目在东营展演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芳芳 时间:2013-07-23
  大众网东营7月23日讯(记者刘芳芳)22日晚上,十艺节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在山东东营开幕。开幕仪式后,泉州市木偶剧团进行了首场大型傀儡戏《赵氏孤儿》的演出。7月22日—8月1日,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26家木偶皮影剧团将在东营市集中演出15场。
  据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董伟介绍,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是新世纪以来文化部举办的一次展示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传承保护和创作成果的重大艺术活动,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充分调动木偶戏、皮影戏表演艺术团体的积极性,激发它们的创作生产活力,推出一批承载木偶戏,皮影戏艺术精粹的优秀剧节目。
    据了解,木偶戏是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制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古代又称“傀儡戏”。中国木偶戏历史悠久,三国时已有用偶人进行的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木偶戏可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全国木偶戏皮影戏优秀剧(节)目展演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专业艺术单项评比展演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展演活动,由文化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展演于7月22日—8月1日分别在东营市黄河影剧院和吕剧博物馆举行,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26家木偶皮影剧团将集中演出15场。

《农夫与仙鹤》:探寻齐鲁木偶市场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2 07:30: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山东有没有木偶戏?10年前,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丁小秋就有了创排木偶剧的想法,但一直到最近两年,在两位年轻导演编剧的推动下,济南才有木偶剧走上舞台。
  7月26日,济南儿艺打造的第三部木偶剧《农夫与仙鹤》,在东营市黄河影剧院参加了全国木偶戏皮影戏展演。丁小秋说,“以前都是演出儿童剧,木偶戏是我们近两年来刚刚开拓的品种,既是在学习提高,也是为了开拓演出市场。”
    以民间传说来讲“诚信”
  《农夫与仙鹤》取材于著名的“仙鹤报恩”的民间传说,讲述了善良的农夫与平救了一只受伤的仙鹤,仙鹤幻化成美丽的女子“千羽”来报恩,送给与平用自己羽毛织成的千羽锦。受坏商人的蛊惑,与平违背了诺言,变成仙鹤的千羽从此和他永难相见……
  “这是个古老的故事,告诫孩子们一定要诚信做人,而违背诺言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丁小秋表示,我们虽然不是专业木偶剧团,但要下大力气把戏做好。“该剧共有37段原创音乐,现代与传统巧妙结合,我们特意邀请北京爱乐乐团录音音乐,带给观众感官上的享受。”
  该剧还使用了杖头木偶、铁枝木偶、布袋木偶等表演形式。此外,由济南儿艺自己研发的大皮影更是本剧的一大亮点。丁小秋说,“从表演上说,玩偶是我们的弱项,但表演是我们的强项,儿童剧演员是靠肢体和表情来表演人物,我们就用表演来弥补弱项。”
    从人偶剧到纯粹的木偶戏
  该剧导演是在《宝贝儿》中担任主演的祖绮颖,也是她继人偶剧《白雪公主》、幽默剧《三个和尚》后的第三部导演作品。木偶编导宋瑞是剧院2009年重点引进的木偶演员,师从于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刘玉娟、黎福兰、谭奇书,担任过《白雪公主》的木偶导演。
  “刚开始,这部戏有木偶、人偶,还有人,但入选全国木偶戏展演后,我们聆听了许多专家意见,对剧目进行了改动,做成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木偶戏。”丁小秋表示,“人偶剧并不是纯粹的木偶戏。木偶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有其规范性,来不得丝毫的改动。”
  “山东没有木偶剧团,但是有潜在的木偶剧市场。”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济南儿艺开始开发木偶剧,并相继推出了《丑小鸭》、《小小石敢当》等剧目。“我们不是专业的木偶剧团,没有传承保护的任务,就是为了开拓演出市场,集合各种木偶形式放在了舞台上,也算是一种大胆的市场尝试。”丁小秋说。
    以木偶戏开拓儿童演出市场
  这次参加全国木偶戏展演,丁小秋表示很“荣幸”,“我们以前都是演儿童剧,这次展演能够学习到专业木偶剧团的表演,将为我们今后开拓山东木偶剧市场做一些基础工作。”
  “无论是演出场次和收入,还是剧目创作,我们都走在了全国儿童剧的前列。”丁小秋表示,济南儿艺的《宝贝儿》曾在上海一年演出462场,占到上海市儿童剧演出份额的1/3。“现在,我们已经跟我省10市签约成立了儿童戏剧联盟,每年每市至少演出20场。”
  从上海木偶剧团来济演出情况看,山东有着潜在的市场。丁小秋表示,“山东木偶市场前景看好。在济南演出时,我们都会跟孩子们有互动环节,教给他们木偶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尝试操作布袋木偶,提升孩子对木偶的认知和兴趣,效果很好。”
  但是,木偶戏演员依然是济南儿艺的弱项。“杖头木偶学习一年才仅能完成基本操作,提线木偶需要几年功夫。现在,我们正跟上海戏剧学院木偶专业商讨,看能否代培学生或者直接吸纳人才。”丁小秋表示,既然有演出市场,我们就要坚持做下去。

首部悲剧木偶戏《赵氏孤儿》在东营演出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2 07:31: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实习生 翟明娟
  60多年来,作为中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的傀儡戏种,泉州提线木偶身上的丝线从十几条增加到二十几条再到三四十条,这是泉州木偶剧团在传统基础上的不断创新。
  7月22日晚,全国木偶戏皮影戏展演,泉州木偶剧团携带首部悲剧木偶戏《赵氏孤儿》第一个亮相。该团团长王景贤表示,我们不能把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变成木乃伊,让它进入博物馆,而是在演出中保持充沛的生命活力,“它应该是‘鹤发童颜’的。”
   《赵氏孤儿》是给自己找难题
  《赵氏孤儿》是我国优秀的悲剧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对于木偶戏来说却是少有触及。“我们有影视、话剧、京剧、豫剧《赵氏孤儿》,但就是没有一台木偶戏。因为木偶没有表情,如果你演的不是特别好,你就没有办法让观众感动。”王景贤说。
  当晚演出,木偶“细腻”的肢体语言,如泣如诉的“傀儡调”,将剧中人物的悲欢情仇刻画得丝丝入扣。王景贤说,“木偶戏演员比戏曲演员难度还高。戏曲演员只要演好自己就行了,但木偶戏演员在表演的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木偶,把死的东西给演活了。”
  现在,木偶戏《赵氏孤儿》已演出80多场,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普遍赞誉。“创排《赵氏孤儿》是我们给自己找难题。”王景贤表示,“这部戏使我们团的演出水平又提高了一步。一个艺术团体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地调整提高。”
  据介绍,木偶戏《赵氏孤儿》不仅弥补了木偶戏没有大型悲剧的空白,而且在世界木偶戏里面也是首创。“我们剧团代表着中国木偶戏表演的最高水平,必须保持其独特性,那就是要有别人没有的、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同时,要让国际市场的观众一眼就看出这是来自中国的,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王景贤说。
    多一条线多一个操作难度
  泉州木偶剧团创建61年,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提线木偶的集体传承单位。过去,泉州提线木偶表演的是古代故事剧、历史剧和宗教民俗剧,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体现现代生活的时代剧、儿童剧甚至科幻剧被创作出来。
  王景贤表示,提线木偶从唐代传到泉州,一千年来从来就没有间断过。“泉州提线木偶有着整套精湛的‘线功’,保存着300多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音乐‘傀儡调’,以及独具特色的木偶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还有着丰富的传统剧目,从而成为一个成熟的剧种。”
  “我们要保持好提线木偶的传统,但也不能固步自封,不能把它保存在博物馆里成为木乃伊,而是应该让它永远活在舞台上,充满生命的活力。”王景贤表示,传统艺术的原汁原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艺术要发展,必须坚持在创新中发展。”
  现在,泉州提线木偶已经从原来的二十多条线发展到四十多条。王景贤说,“泉州提线木偶的线是世界上最多的,多一条线就多了一个操作难度。但是多了一条线就多了一个部位能够被操纵,所以线越多,木偶能动的部位就越多,他的动作就能做得越精细。”
    很少有人愿意送孩子演木偶戏
  一年四进人民大会堂演出,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等世界著名艺术殿堂亮相,演出足迹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都是泉州木偶剧团这样一个地方艺术院团的骄人成绩。据王景贤介绍,剧团每年要演出250场左右,国外市场占到了2/5。
  但是,提线木偶发展的困难依然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文化艺术教育的断代。“传统戏里有大量的古代语言,现在的年轻人听不懂,有一种隔阂感,甚至有畏难情绪。因此,传统艺术必须引导观众,想办法弥补我们文化教育、艺术欣赏方面的缺失。”
  另外一个问题是传承。“学习提线木偶的最佳时间是小学毕业,但现在父母都希望孩子念大学,很少有人愿意把孩子送到非遗传承单位演木偶戏。”王景贤说,非遗传承工作是非常光荣、非常有前途的,这样的观念没有真正形成,对剧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有很大的制约。
  为了培养并留住优秀人才,泉州木偶剧团已经与高校联合办班培养了4批演职人员,2011年还与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开办本科生班。2012年,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优秀实践名册,这也是中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
  “在日本,歌舞伎演员获评‘国宝’,享受很高的待遇。同样,我们的木偶艺术要有好的传承人,就要使从事这项技艺的人有良好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才能使它真正具有吸引力,保证这个艺术能够代代相传。”王景贤说。

《人狼同舞》:小皮影拓开大市场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时间:2013-08-09 08:01:00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面对现代娱乐方式尤其是影视冲击,我们传承千年的光影艺术皮影戏,能否在演出市场上站稳脚跟,能否赢得现代观众的认可?
  7月底,十艺节全国木偶戏皮影戏展演在东营市黄河影剧院上演。广饶的孙晓菁特意带女儿观看了皮影戏《人狼同舞》,“我自己也被感动了,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
    小皮影有大剧目
  据介绍,《人狼同舞》以传统皮影艺术为基本表演手段,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和森林中狼群的童话故事,揭示了人类、动物、大自然应该和谐共处的道理。
  习惯上,我们会把木偶戏、皮影戏看作小剧。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谭青松表示,去年在成都举行的第21届国际木偶节比赛中,《人狼同舞》从全世界101台木偶皮影剧(节)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最高奖项“最佳剧目奖”;同年,获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及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剧目了。
  “《人狼同舞》能取得如此成绩,与该剧主创人员对细节的精心打磨有很大关系。”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团长冯微表示,该剧历时2年完成,每个细节都久经斟酌。而除了人物动物灵活的肢体动作和剧情外,皮影戏本身的精美形象也极具吸引力。
  谭青松表示,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中心有着近60年历史,“以前,我们的木偶皮影市场并不好,但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们推出了《猪猪侠之魔幻森林》、《青蛙王子》等剧目,在市场上都比较受欢迎。”
    小皮影有大创意
  传统的皮影戏,都是在一块小屏幕后表演,而《人狼同舞》首创3屏并立的结构。这是该剧在继承发扬传统皮影表演艺术的基础上,在表现形式方面进行的探索。
  导演彭林表示,《人狼同舞》打破传统皮影戏平面透视的舞台空间,创造了一个三维的视听审美空间。同时,有意识地把影视艺术元素与皮影戏相结合,还大胆地吸收借鉴现代多媒体投影、地方傀儡戏等表现手段,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力。
  只要有创意,小皮影也可以不同凡响。谭青松表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皮影戏传承的必由之路。原封不动照搬会导致观众流失,只有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现念和技术,进行合理创新,皮影艺术才会向前发展。”
  据介绍,《人狼同舞》中的角色基本上由2个演员操作完成,确保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表演到位,其中的大部分演员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我们出现过演员断层问题,但是通过与艺术学校定向培养等措施,年轻演员提前挑起了大量。”
    小皮影颇受市场青睐
  据了解,全国共有木偶皮影剧团100多个,其中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中心是唯一具有木偶团和皮影团的单位,剧目的创作能力也排在前列,先后多次荣获“文华奖”。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演出300多场,今年六一前后的10天里就演出了79场,在境外的演出也比较多。”谭青松说,“我们跟民营企业合作创排演出的《猪猪侠之魔幻森林》、《青蛙王子》、《小天鹅历险记》等,在市场上是比较受欢迎的。”
  去年6月,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对内部机制进行改革,实行项目负责制和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剧团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实施项目负责制后,项目负责人为了控制成本,选择演职人员时更青睐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促使一些原本懒散的人周末加班练功。
  划转为保护传承中心后,还要不要市场?“我们现在有6个团队在外演出。”谭青松说,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和营销,我们进行剧目创作和演出,实际上是强强联合、互惠互利,更好地共同为少年儿童服务。“我们原来是没有演出,现在是演员不够用。”
  目前,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中心正在与广州瑜源文化传播协商,计划把《人狼同舞》推入巡演市场。“我们计划在今年或者明年到美国去演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