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学术期刊库中有关元宵节研究的论文题录:
[1]元宵灯俗与中国民间灯彩艺术
尤曌颖;王家民;,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12,225-227
元宵灯节,是我国城乡民众的盛会;灯彩,是美好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灯彩艺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文化中绽开的一朵奇葩。文章从元宵灯节的起源,分析随之而出的灯彩艺术发展的多样性,并结合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阐释灯彩艺术和元宵灯节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民间生活中的作用:它不只是节日的装点和审美的对象,更体现了一种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气味和神韵。
[2]文史视野下的元宵节俗
陈佳;,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108-110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古代文史典籍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元宵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一节日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意蕴。
[3]元宵节俗及其戏曲舞台表述
翁敏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79-85
由典籍记载和民俗遗存两方面,介绍元宵节俗的面貌和历史演变状况。在戏曲中,以元宵为背景或剧情的剧目,大致可分为"元宵闹剧"和"元宵爱情剧"两大类。"闹"剧几乎都是水浒剧,表现水浒英雄利用元宵节作掩护"闹"革命的故事;爱情剧则表现情人们元宵约会、失而复得、元宵重逢、破镜重圆等故事情节,体现了元宵节的情感主题和作为"情人节"的艳丽色彩。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弄清元宵节的由来,研究它的文化内涵,是保护和发扬的首要前提。
[4]云南的灯神与戏神——兼谈元宵文化中“灯”与“戏”的关系
彭恒礼;,民俗研究,2008,03,58-70
<正>一云南各地的灯神信仰起源于何时,因缺乏文献记载,已不可考。但灯神信仰至今仍存,是活态的民间文化。云南的灯神信仰是与元宵灯节联系在一起的。当地农民在元宵期间组成灯班,在元宵前夕接灯神,在元宵期间供奉灯神,元宵后送灯神。灯神究竟是何方神圣?2007年和2008年,笔者两次赴云南弥渡实地调查……
[5]灯节与佛教关系新探
康保成;,民俗研究,2008,03,49-57
<正>勿庸置疑,早在佛教传入中原之前很久,灯节最核心的因素已经存在。宋人开始把上元张灯与周代的庭燎相联系,近代学者多有响应。最近,曹飞先生对此论提出驳议,认为元宵节的狂欢功能与燎祭、庭燎的祭祀功能完全不同,1可备一说。然而笔者认为,从祭祀到娱乐并没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灯节最早的源头,也许可以上溯到远古的巫术。
[6]狂欢视野下的宋代元宵词
余敏芳;,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34-37+65
宋代元宵节以张灯宴游、百戏巡演、天子同乐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是官定的最热闹节日之一。宋代元宵词展现了节日期间淡化等级、突破禁忌的各种狂欢性节俗活动。元宵狂欢中显示出的特有的文化现象——颠覆,以及民众胸臆表白的特殊方式——笑乐,体现了民众的自由平等愿望与乐观生活态度。
[7]灵验的音声——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元宵节灯会仪式音乐研究
齐琨;,中国音乐学,2008,03,8-21
"灵验的音声"可以视为信仰具有灵验性的音响表现。在龙门镇元宵节灯会中,信仰的灵验又具体表现为祖先崇拜和龙神信仰的持续有效,所谓"持续有效"是指表现为思想之信仰和体现于行为之仪式。在一定空间、时间内的有效作用和持续存在。本文将对"音声如何具有灵验"和"音声为何具有灵验"之问题进行回答,进而阐释仪式音声得以有效存在与持续存在的动力因素。
[8]传统民俗节日——元宵节中的民间音乐舞蹈
官圆媛;,音乐生活,2008,07,36-37
<正>传统节日有三个来源:一是源于生产祭祀,二是宗教节日,三是传统民族节日。三者往往相互渗透、交融形成民俗节日。汉族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岁时节日的习俗因地区、民族、宗教不同而有差异。在节日期间。通常有各种祭祀、娱乐或经济活动,形成多姿多彩的岁时节日习俗。
[9]城市狂欢的传统表现和《红楼梦》的元宵节庆
詹丹;张瑞;,红楼梦学刊,2008,03,105-118
传统诗文小说,主要表现的是作为城市狂欢意义上的元宵活动,但也蕴含了复杂的意义《。红楼梦》中的元宵活动主要在私人空间展开,小说继承了此前元宵节活动的表现意趣,但更强调其繁华背后的脆弱或者生活意义的匮乏。在对元宵节庆活动的具体描写中,小说暗示出,元宵活动不但是家族衰败、人物心力交瘁的征兆,而且也是造成这种衰败和交瘁的原因之一。
[10]古代女子的狂欢日——从民风民俗看元宵节的性质
左蔚;,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3,156
本文对古代的一些节日进行了研究,认为各种女子的嬉游、拜祭等娱乐活动都不同程度体现了女子们的生活愿望,年轻貌美的女子有了机会和外界接触,更容易唤起内心的情感。
[11]《元宵祭规条例》牵出传统“元宵祭钱王”活动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01,35
[12]元宵节起源辨析——与向柏松先生商榷
曹飞;,文化遗产,2008,01,80-84
元宵节的起源问题自古就有不同说法,至今仍然各执一说,莫衷一是。本文从论述元宵节与庭燎、燎祭以及太一神祭祀的区别入手,与向柏松先生的观点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元宵节活动的本质特征,认为元宵节活动的本质特征主要有四个,即群体性、非礼性、世俗性和娱乐性,研究元宵节的起源,必须围绕这样的特点进行才有意义。
[13]元宵张灯风俗探源——以苏北地方史志资料为例
张乃格;,中国地方志,2007,12,49-53
元宵节张灯、观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但有关这种民俗的起源,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今苏北地区历代地方志中,保留了大量田头舞火把、燃草薪、"照田虫"等民间习俗的资料。这些资料显示,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很可能就是元宵节张灯、观灯的最初源头。
[14]明清元宵节公众活动的区域规划和景观设计分析
王欣;,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05,32-33
元宵节在明清褪去了宗教色彩,成为世俗性的公众娱乐节日。随着明清城市空间和功能的发展,以"灯彩"为主的节日活动区域分为了"民间灯市"和"官灯区"。配合区域规划,节日景观设计"动"、"静"结合。
[15]论元宵观灯起源于西域佛教社会
李传军;,西域研究,2007,04,108-114+144
在元宵节的起源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认为元宵节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于正月十五日祭祀太一神活动的观点及相类似的看法,都是不妥的。元宵节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受西域佛教社会燃灯供佛宗教习俗的影响,而在唐代最终确立的一个民俗节日。佛教涅槃部的经典及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16]一个客家山村的元宵游神赛灯活动
石奕龙;丛云飞;,民俗研究,2007,03,87-94
<正>笔者所调查的福建省宁化县延祥村,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客家山村,几百年来,该村一直流行着元宵节游神赛灯的活动,而且其元宵节花灯造型各异、内
[17]元宵节“太一神祭祀起源说”考误
韩梅;,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343-345
元宵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有影响的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太一神的活动。然而,从节期来看,正月上辛日可以是正月上旬从初一到初十的任何一天,却绝不可能是望日。从节日内容来看,汉武帝祭祀太一神的活动是帝王的重要政治活动且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后来元宵节赏月观灯的民俗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根据现存的文献资料判断,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18]浅谈元宵节在唐宋时的流变与民俗体现
刘锡华;郑以荣;,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01,114-116+128
从唐诗宋词的角度解读元宵节这一兴于汉完备于唐的娱神节日,剖析了至唐代始设灯节后,宋时完全形成的官民同乐的新局面,并把握其不断发展的节俗内涵,探究随着唐朝由盛转衰,其应节食品开始出现的“团圆”主题,揭示南宋建立后这一主题的深化,传达出至此正式确立的新节俗内涵。
[19]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展演及其隐喻——以宋代元宵节为例
彭恒礼;,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06,27-30
以宋代元宵节为例,可以从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研究的角度关注节日中的表演与权力问题。节日为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官方文化通过表演来建立和强化权威地位,民间文化则通过表演维护自身的信仰体系,并消解官方的文化权威。
[20]狂欢的元宵——宋代元宵节的文化研究
彭恒礼;,洛阳大学学报,2006,03,93-97
宋代元宵节已具备以僭越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价值取向,以诙谐文化为内容的民间表演形态,有着以物质和肉体为中心的生命诉求,因而成为与欧洲中世纪狂欢节相映成趣的中国式的狂欢节的代表。
[21]探析元宵节习俗中的体育元素
荆宇霆;,体育文化导刊,2006,08,95-96
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除了我国节庆中特有的祈求团圆、美满的意愿外,元宵节还有着与其他传统节庆不同之处,那就是元宵节中“动”的习俗,比如耍狮子、踩高跷、舞龙灯、荡秋千、走百病等传统的习俗,透露出元宵节风俗中的体育元素。
[22]宋代都城元宵节习俗初探
豆敏;,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6-89
作为宋代重要节日之一的元宵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娱乐节目反映着时代特征。东京和杭州作为宋代都城,当时的一些习俗在这里充分的展现,以示帝国风尚。宋代习俗繁荣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探究其缘由对于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23]明代元宵节午门观灯
申明清,紫禁城,2005,03,188-191
[24]韩国国家节庆假日与传统岁时风俗之变化
张长植,民间文化论坛,2005,02,69-76
本研究展示了韩国自1885年采用公历后出现的新年与春节之间的尖锐对立和双重过年的副作用,指出直至1985年把春节定为新年节日之前发生过的论争是明显违背节日文化生态的性质的。同时,文章还揭示了依据公历实施假日导致岁时风俗简单化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将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与中秋节两大节日,使得元宵节、七夕节和重阳等传统节日趋向衰退和消亡。最后提出有必要把假日制定方式从国家单方掌控变为多样化确立途径,特别是应该促使和促成地方政府考虑把本地区的特定岁时风俗制定为地域性假日。
[25]元宵:中国的民间狂欢
赵宁,乡镇论坛,2005,06,24
[26]元宵起源无关乎汉文帝即位
王继如;,古典文学知识,2005,01,102-105
<正> 文史随笔不易写,除了要有文才之外,也还要有史才。如果只有文才,而缺乏史才,那就会把历史搅胡涂了。由于文笔比较好,读者比较多,那种靠不住的说法就会流行的比较广。作者并没有说明自己是在"戏说",读者也就信以为真。我读了某位大有名气的作家的一些随笔,便有这种感觉。但因为
[27]试论宋代元宵词的情感意蕴及时代特征
张荣东,逯雪梅,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19-122
在十二三世纪的中国,元宵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热闹、最平民化的一个。在宋代随着词作者的文人化和城市化,以表现城市生活风貌为主的元宵词成了宋人透过繁华表述各自不同内心感受和思考社会人生的载体。而北宋、南宋、宋亡之后的元宵词情感意蕴的差异,又鲜明地展示了宋代士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28]火树银花元夕天———江苏元宵节俗及其文化解读
尤岩,江苏地方志,2004,01,45-47
[29]姜夔词中的传统节庆民俗研究
成友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01,241-243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 ,他的创作 ,以词的成就最高 ,其词今存 84首 ,其中写节庆民俗的词就有 1 0首。这些词主要描写的南宋节日习俗有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人日节、七夕节、除夕等六个。中国节庆文化源远流长 ,姜夔的节庆词为我们提供了南宋社会民间节庆的习俗风尚 ,是南宋民间社会生活的缩影 ,对研究南宋社会生活、经济状况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拟从民俗学的独特视角来研究姜夔词 ,解读姜夔词中所携带的民俗文化因子 ,从而能全方位地深刻地了解南宋民间的社会生活。
[30]古代上元灯节
张旭红,紫禁城,2004,01,70-72
<正>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正月是旧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故称“元宵节”;将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为“上元”,故又称“上元节”;按照旧俗,这天夜晚每户门前张灯结彩,人们赏彩灯、猜灯谜、吃元宵,所有活动都围绕着“灯”来进行,所以正月十五又称“灯节”。 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上元张灯的习俗,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古人对天体的崇拜。《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可知汉武帝刘彻崇
[31]佛教与中国皮影戏的发展
康保成,文艺研究,2003,05,87-92
巫术中的招魂术是我国影戏的远源 ,而印度佛教“以影说法”是影戏的近缘 ,此类“神迹”和伎艺从不同的途径传入我国。隋时宋子贤以影像说佛是我国影戏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唐时期 ,佛教僧人以光影演出变相 ,同时元宵节提供了影戏上演的重要场合 ,我国的皮影戏宣告成熟。宋代影戏多演世俗故事 ,佛教因素不浓。但明清乃至现在仍流行的影戏 ,仍表现出与佛教形影相随的密切关系
[32]宋元话本小说的时空设置及其文化意蕴
纪德君,学术研究,2003,04,110-113
宋元话本小说时空设置的显著特点 ,是突出叙事时空的当代性和地域性 ,注重对市井节日民俗的描写和渲染 ;其故事发生的特定空间背景往往是北宋的东京和南宋的临安 ,时间背景多为清明节、元宵灯节、端阳节等民俗节日。这种时空设置的叙事功能和文化意义在于 ,它既可以为故事情节的生发、开展等创设有利的条件 ,以加强叙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强化话本小说的现场接受效果 ,同时又可以营造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氛围 ,使话本小说富有市井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时代特色。
[33]白绫衫照月光殊——由《金瓶梅》及相关史料看明代元宵节妇女服饰民俗
刁统菊,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15-18+105
妇女的穿戴打扮 ,往往在节日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甚至具有明显的超乎节序的特色 ,形成节日民俗一大景观。明代市情小说《金瓶梅》堪称最好注脚。明朝妇女在元宵节期间喜穿白绫的习俗 ,《金瓶梅》中有多处与此相关的描述 ,可与明代史料互为补充、印证。白绫衫 (袄 )在明代成了元宵节物 ,妇女必备。不惟如此 ,白色衣服在平日也是很受人喜欢的便服。因此 ,由《金瓶梅》我们可以一窥明代妇女习俗 ,妇女元宵夜走百病时穿白绫乃是其中服饰民俗之一。这在服饰民俗史上也是一个独特之处。
[34]中日韩三国农耕艺能的面貌与比较——以元宵艺能为主要视点
翁敏华,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03,91-96
<正> 笔者曾经指出:以驱鬼逐疫为目的的傩祭,是对戏剧产生和发展影响大而长远的祭仪。傩祭之外,另一个值得我们特别注目的、全民性质的、对戏剧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祭祀活动,就是农耕祭祀。古代中日韩三国都同属农业国家,农耕祭礼的种类繁多,在这里,让我们对以这三个国家为主的东亚地区的农耕祭祀中的文艺活动,特别是元宵节前后的民俗演艺活动,以及其中的戏剧性因素,作一个简单的展示和比较。
[35]徐闻县前山镇元宵节游神仪式的文化考察
宋俊华,王开桃,李凤炼,周彤丹,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02,85-88
古代每逢元宵节,徐闻各地都要举行游神盛典。时至今日,这个古老的传统仍被前山镇完整地保留着。前山镇游神活动包括筹备、游神和结束三个阶段,游神阶段又具体包括请神、会神、游神、饮茶、念谟和送神等6个仪式环节,过程完整,仪式庄重、古朴,具有深厚的文化蕴含。
[36]关于革命与家族的记忆──1997年的源村曾氏元宵节
刘晓春,民族艺术,2002,01,196-201
[37]元宵灯节的起源及文化内涵新论
向柏松,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2,32-35
:文章就元宵节的起源提出了与种种旧说不同的见解 ,认为元宵节起源于先秦庭燎祀天仪式 ,元宵花灯即由庭燎祀天的柴火演化而来。文章还揭示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认为 :由其来历所决定 ,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与先秦庭燎祀天的意义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