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山西出土疑似上古“娲皇”遗骨

山西出土疑似上古“娲皇”遗骨

凤凰网 2012年06月09日 16:49  来源:新华网

  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

  会议现场


  新华网太原6月9日电(记者王学涛)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成人头骨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以及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
  这是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国家省市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人祖山后形成的共识。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据不完全统计,山中历代庙宇约达200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有“娲皇宫”和“伏羲皇帝正庙”的人祖庙。

  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人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的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因此,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皇帝遗骨”及其他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了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说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为吉县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之说提供了实物佐证。

TOP

女娲骨骸?考古学家:我可不敢说

早报记者 韩少华 发表于 东方早报 2012-06-10 02:25

  山西吉县人祖庙女娲像下发掘出6200年前遗骨。

  山西人祖山所发现的明代木盒中的人骨经碳十四测定为6200年前,专家认为人祖山主峰可能曾是古代氏族祭坛,但把骨骸与女娲画等号很“玄”。明代木函包装新石器骨骸,恰恰证明疑古派的古史“层累说”。



  山西省吉县“人祖庙遗迹”

  山西省吉县“人祖庙遗迹”的考古清理结果近日被披露,23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学家日前考察现场并讨论之后认为,吉县人祖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有专家认为,在人祖庙发现的6200年前“皇帝遗骨”为明代人认为的女娲骨骸。对于把“女娲”与人祖庙发现的人骨画等号,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昨天接受早报专访时认为很“玄”。

  三皇五帝仍只是传说

  据悉,这具成人头骨发现于1984年,人祖庙娲皇宫于当年遭人破坏,时任吉县副县长的原发宪与考古工作者阎金铸等人随即上山考察,并在女娲塑像下发现遗骨。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上墨书写着:“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可见,明代人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因1984年时的发掘条件有限,当事人未能深入研究,仅记下木函上的文字,并将遗骨放还原处,娲皇宫此后几经盗掘,导致遗骨失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在中国历史上的多个“三皇五帝”版本中都被归为“三皇”之一,因此,也被称为“娲皇”。

  最近重新发掘出的人头骨据称经北大碳十四测年为距今6200年前,也有部分专家将此结果结合明代的墨书记录,认为骨骸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期的“娲皇”遗骨。考察现场的多数专家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首先表达的是明朝人认为这里面是“娲皇”遗骨,当然也可能遗骨确实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

  早报记者联系了曾长期在山西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北大考古学教授刘绪,他表示最近并没有听说过这次发掘及相关的研究,但他告诉早报记者:“在中国,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骨很多,未必都要与所谓‘三皇’时期联系起来。所谓‘三皇’、‘五帝’目前看来还都只是传说,都很‘玄’。所以,你问这个是不是女娲的骨骸,这我可不敢说。”

  人祖庙或为

  最早祭祀女娲祭坛

  人祖山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脉西南部。其主峰位于吉县城东北30公里处,海拔1742.4米。主峰顶端的人祖庙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据悉,临汾市文物局、吉县文管所和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公司考古部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教授的指导下,从2011年8月13日至10月9日对人祖庙遗迹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共发现遗物291件(套),遗物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时期,其中有战国时期陶豆柄1件、绳纹残筒瓦3件;汉唐时期残筒瓦和瓦当各1件;宋元时期“景德元宝”(1004-1007年)、“崇宁通宝”(1102-1106年)、“宣和通宝”(1119-1125年)铜钱、条砖和瓦当5件;明清时期的发现,大多为琉璃残构件、陶制残构件、瓦当、戥子、瓷碗和“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咸丰通宝”铜钱及“光绪元宝”、“大清铜币”铜圆等,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许多动物骨头。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碳十四测年,人头骨距今6200年;动物骨头距今2100至900年。

  包括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和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在内的23位专家都认为吉县人祖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其中发现的距今2100至900年的动物骨头或许就是祭祀品的遗骨。有人推测,娲皇宫位于人祖山主峰顶端,最早可能是氏族祭天或祭祖的祭坛,尔后经历代修建,建过享堂,最后演变成为人祖庙。事实上,人祖庙上现存的遗迹,都是几经复修的明清混合建筑。

  尚不足以填补上古史断层

  就人祖山的发现来看,除一例距今6200年的人骨,其余最早为战国时期,因此到目前为止的发现尚无法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填补上古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断层,也无有力证据证明山西吉县人祖山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而其中发现物又不足以证明人祖山区域是中华婚育文明、农耕文明、八卦和古代历法起源地。

  在明朝题字的盒子里发现6200年前的骨头,恰好证明了疑古派关于中国古史神话“层累说”的观点。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报记者获悉居然有专家提议人祖山在未来几年里建设祭祖广场、朝圣天阶和史前人类博物馆,并修复人祖庙和伏羲庙,作为旅游项目。目前,娲皇宫前古称卧云台的巨石上的方、圆两个石窝、棋盘和小柱洞也已经被附会成女娲和伏羲观天测斗、创造八卦、制定历法的证据。记者发现,参与人祖山考古工作的单位中有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至于当地的考古活动是否都与旅游项目挂钩,记者目前尚未获得更多信息。

TOP

山西吉县人祖山考古经费均来自旅游公司

新浪  2012年06月16日05:43  南方都市报

  6月3-5日,23名考古、历史、神话、民俗学等专家,在山西吉县举行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鉴评听证会。新闻通稿《我县人祖山考古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中得出结论:吉县人祖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从该县人祖山发现的成人头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所以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近日围绕头盖骨的争议就从这几个判断产生。(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相关旅游公司针对记者采访,否认考古结论造假和收买专家的说法。目前明确的是,此次考古经费全部来自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

  负责人否认结论造假

  新闻通稿称,上述结论是根据北京大学C 14测年为6200年前的测定结论和明代当地人的墨书题记得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对于语气肯定的“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这一判断,新闻通稿的判断依据是,1984年,发现头骨的娲皇宫遭人破坏时,女娲塑像下就发现了遗骨,包着黄绫,盛在木函中。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下。”而此处的“皇帝遗骨”就是明代人认同并崇拜的“娲皇”遗骨。(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近日,人祖山开发指挥部文化部负责人冯彦山针对外界质疑的几个问题,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冯彦山称“(以前发布的新闻稿是)有缺陷的新闻稿。发现头骨后,我们就联想,或许它是某一个女娲的头骨,末代女娲的头骨,或者是某个母系氏族首领的头骨。但当天现场没有一个专家说这个头骨是女娲头骨。造假之说是无稽之谈。”冯彦山同时称,“这两块骨头价值巨大,毋庸置疑。在女娲塑像底下发现骨头,这种形制目前是独一无二的,是一大亮点。”

  旅游公司纳入旅游规划

  对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参与考古,商业开发和考古融为一体,引起外界巨大质疑。对此,冯彦山称,“吉县比较贫穷,私人投资开发景区,这是县上旅游开发棋盘里面的一颗棋子。公司旅游开发和考古研究,有些问题上分得很清楚,有些问题上分不清楚。吉县文化旅游‘十二五’规划,由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负责具体实施,很多项目分不开。我们在心理上尊重专家,说是收买专家,请拿出证据来。”

  记者在《吉县文化旅游“十二五”规划》中看到,该规划明确写着,“支持洪洞舜风煤业公司投资7 .2亿元进行人祖山开发,同时,吸收其他社会资本,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人祖山开发模式。”

  2011年春,洪洞舜风煤业董事长耿世文斥资5亿元人民币开发人祖山,迅即成立了“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及“人祖山开发指挥部”,成了人祖山旅游开发最主要的投资者和执行者。随后,吉县县委县政府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签订了开发人祖山景区的合同。

  考古出资均来自旅游公司

  人祖山开发指挥部总指挥郑中午告诉南都记者,耿世文了解文化,研究过周易,是山西周易学会会员。在签订开发合同前的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耿世文曾花费数目不小的资金在人祖山进行调查。

  耿世文现年60岁,之前在乡宁一中和乡宁二中教中学语文长达20年。2000年前后,耿世文注册成立洪洞舜风煤业,任董事长。后来,耿世文又整合煤炭公司资金,投资铝矿和洗煤厂。此次投资人祖山旅游开发,是耿世文今后投资的主要方向。知情者说,耿世文开发人祖山做了长期打算,准备20年回收投资,用十年时间搞景区基本建设。根据预算,5亿资金只是先期投入,最终投资会追加到9.8亿元。

  根据6月3日举行的“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评听证会”的《人祖庙保护与开发工作汇报》,去年8月13日至10月9日,临汾市文物局考古工作站、吉县文广新局文物管理所和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文物部组成工作队,对人祖庙历来形成的建筑堆积进行清理工作。有争议的人头骨就是此次考古中挖出。而此次考古工作的出资人就是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一位知情者告诉南都记者,考古工作包括出版书、论文,请专家论证、拜访专家等费用,共花了“百八十万”,全部来自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

  南都记者高龙

TOP